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练姓
释义

练姓是我国人口稀少的姓氏,未编入宋代编纂的《百家姓》。嘉定区封浜镇的侯家湾及邻近村庄里居住的百余名练姓居民,是全市唯一的练氏聚居地,占嘉定全区练姓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嘉定其他各乡镇的练姓居民大多数原籍侯家湾。

简介

上海市其余各区县的练姓居民数量极少,据新编《宝山县志》和《上海县志》记载:练姓居民宝山全县1户,上海全县5名。1989年夏江西省新淦县博物馆的杨馆长来沪曾对笔者讲过,在全国范围内练氏聚居地目前仅发现在江西省峡江县水边乡的黎民村(原归属新淦县)和上海市嘉定区的侯家湾两处。原籍侯家湾的美籍华商练伟康先生来信告诉笔者,他在海外已闯荡了数十年,到过许多国家和地区,仅在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台湾岛各见过1户练姓人。

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象洞乡洋背、岩前镇灵岩、杨梅、上墩聚集了很多姓练的 起码超过4000人 他们都是客家人 ,在广东梅州兴宁市有很多练姓的,江西赣州、吉安等地也有少数练姓人群。享有豫东明珠的河南永城市练姓族人有万余人,但网络上暂无相关可考信息,但据当地练氏族人介绍,永城市北以"练"字开头的村庄共计18个.而全市则有将近30个以"练"字开头的村庄,大部分都是练氏族人。

侯家湾练姓人编纂的清代《练氏宗谱》和清光绪《嘉定县志》、民国《嘉定县续志》内曾记载了练姓的来历和练姓人在历代的部分经历。据记述,练氏始祖乃唐代一员武将,原来姓东,因从李勣将军伐高句丽、献火攻策、焚南苏罗城,中为朝廷立下战功而被唐皇晋升官职并恩赐改姓练。练氏后裔在唐、宋直至明初的各个朝代中,都有人任官职。至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在聚居江西新淦的练氏后裔中,有官至御史大夫的练子宁和时任嘉定县令的练达(字大亨,乃练子宁侄儿)。因练子宁与方孝孺(时任侍讲学士)等人在“靖难之变”中极力反对燕王朱棣入京师夺帝位自立为明成祖,被断舌磷死,并诛灭九族(方孝孺被诛灭十族)。当时练、方两姓人被到处追杀,少数侥幸逃避者也被迫隐居改姓。

单说嘉定县令练达遭叔父株连被迫与妻沈氏投浏河自杀前夕,曾将已怀孕的妾黄氏托付给部属郭元宗照顾,隐居于今嘉定区封浜镇纪家村北境。后来黄氏生了儿子,改姓侯名居练。之后,侯居练的后代人丁兴旺,逐渐形成了侯氏大族,居住的村庄因地处河流湾角而被称为侯家湾。侯居练曾对后代有过读书后不要当官的教诲,所以从“靖难之变”到清朝前期的三百余年期间,虽然练达的后裔中出了不少的举人、秀才,甚至考取进士,都未当官,除了在家务农外,大多从事行医、教书等生涯。至清代乾隆中期,朝廷曾为“靖难之变”中被明成祖迫害者进行平反,其中练达被追封为“节愍公”,练氏后裔纷纷恢复姓练,但侯家湾的村名仍保留至今。

姓氏源流

练(Liàn 练)姓源出有一:

出自东姓

为唐代总管府录事参军东何,因功赐姓练。据《姓苑》记载,唐代总管府录事参军练何,本姓东,跟从李勣将军征伐高句丽,献火攻战术,破南苏罗城有功,于贞观年间被赐姓练,其后代相传姓练,称为练氏。

得姓始祖

东何。据《百家姓》中记载,练氏的始祖姓东名何,世居河南省河内县(今沁阳),东何智勇超群,唐贞观年间,任总管府录事参军,奉诏协助大将军李勣出征高句丽。征战中,东何献火攻计,大破南苏罗城。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以“精练军戎”封东何为岐山侯,赐姓练氏,就这样,东何改名叫了练何。这样一算,练姓距今已有1359年了。练先生的老家福建武平县洋背村,在《百家姓》中也有记载:“练氏东何公得姓后,其孙友明从河南第一次入闽建宁(唐称建州府)。传至第22代诏嘉公时,迁到江西新淦县三洲;传至第28代渊文公,字豪,任宁化教谕,再次从江西入闽,适值赣寇蔡五九作乱,攻陷宁化,豪公率眷属沿山区走避,迁居武平县象洞乡洋贝村(今洋背村)开基繁衍。”故练氏后人奉东何为练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历史上练姓的迁徙与分布

宋朝时期,练姓大约有1万余人,主要分布于福建,江苏,广东一带。明朝时期,练姓大约有1万3千人,当时江西成为练姓第一大省,约居住了练姓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福建、江苏、安徽、湖北等地。

当代练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练姓的人口大约有29万,为第二百五十一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3%。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练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目前练姓的第一大省为广东,大约占全国练姓人口的40%。练姓在全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这二省区集中了练姓人口的78%。其次分布在四川、浙江、贵州、福建、江西、河南等地。练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桂黔琼、粤湘大部、江西南部、闽浙交接地区、湖北西南、重庆南部、四川东南、云南东部,练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为0.09%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2%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5%,居住了大约8%的练姓人群。

练何

字子俊,唐贞观时,为总管府录事参军,从李勣伐高句丽、献火攻策、焚南苏罗城,上以“精练军戎”封岐山侯,赐姓练。摘自《中国人名大辞典》 (1525 页)

练何,河内人,本东姓,贞观中为总管府录事参军,从李勣伐高句丽,献火功策南苏罗城遂破之,上以精练军戎之故,赐姓练,封岐山侯。(摘自957印景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二六三957----449页钦定四库全书万姓流卷一百二)

练定

字公权,北宋人。嘉佑年间进士,历官乌江尉、福州司理、信州通判、湖南转运判官,官至朝请大夫。著有《青丘集》等。

练寓

又名隽,五代时浦城人,时称练氏夫人。其夫章仔钧为闽王王审知属下将领,据《建宁府志》述:五代后唐天佑年间(约公元907年),王审知任命章仔钧为西北营招讨使。领兵卒五千戍卫浦城,驻屯西岩。仔钧一度被南唐军队包围,乃派遣二校兵向建州求援。但是,二校兵失误了期限,按军法贻误期限者当斩。夫人出面挽救说:“时危奈何杀壮士”,遂释放了二校兵。二校兵即边镐与王建封。此二人以后投奔南唐当了将领。章仔钧死后,夫人则迁居建州(今建瓯)。公元944年闽国发生:内乱,第二年王延政为闽王,改大殷曰闽,帝都仍在建州。此时南唐查文徽率兵进攻建州,边镐接应围困建州,王建封为先锋,首先登城攻克,建州城破,王延政投降,闽国灭亡。南唐破建州、灭闽国时,边镐、王建封二将破城有功,奉命歼城。二将念及夫人活命之恩,知夫人迁居建州,特谒见夫人拜曰: “吾辈曾蒙夫人恩活,岂敢忘报!夫人亲戚内外,乞录示姓名,当保全之。且使植旗于门为号。”夫人把旗还给二将,并曰:“城中居民不下六七万口,妾不先死而贪生可乎?氏愿杀一身,以死免城中老幼。……君等若记旧德,望保全此城。若必屠杀,则妾愿与城具亡。”边、王二将闻夫人之言,深为感动,止杀戮,城得保全。练氏夫人死后,邑人念其全城大德,破历代城治中不许建墓之禁例,将夫人墓建于府治后衙,题为“芝城之母”。惜“文革”之时,夫人墓被挖掘,千年古墓遭到破坏。1981年,练夫人的事迹和传说,由浦城县赣剧团搬上舞台,在省内外上演,并由中央和省电视台转播。

练子宁

练子宁(1350~1403),名安,祖籍三洲(今江西省峡江县水边镇黄家村)人。子宁英迈超群,洪武十八年(1385)以贡士廷试对策,力言强国富民之道,擢为一甲第二名(即榜眼)。初授翰林修撰。后任工部侍郎。建文年间(1390~1402)改任吏部侍郎,以举贤荐能为己任,政声斐然。1403年,燕王临政,定号永乐,子宁因对朱棣夺侄皇位有异议,遂被诛并族全家。弘治年间(1498- 1505)王佑搜其遗文,取名《金川玉屑集》刊刻传世。《明史》有传,载《中国名人大辞典》和《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练蕃榜

字在君,清嘉庆年间在武平象洞的练氏后裔。练蕃榜率儿一子兆科,二个孙子和族亲四十余人渡海,去台湾省台北县石门乡乾华村开基发展。至公元1971年,因该村建核能电站征用,遂分道他迁台湾各地。为纪念他们在台开基,练氏族人特于原乡茂林社区建一座两层钢筋水泥宗祠,以供子孙祭祀和怀念祖德。

练贞吉

字石林,练国事之第三子13岁补博士弟子员,清顺治八年(1651年)拔贡。他自幼受其父影响,擅长文辞,尤其熟悉先朝典章制度。练国事与侯恂(商丘人)友好。崇祯十七年(1644年),侯方域(侯恂之子)因遭党祸隐蔽练国事家中,与贞吉情投意合,慷慨悲歌,侯曾醉后挥笔写下《别练三》一诗,后收人《四亿堂集》 。贞吉虽生长官宦之家,绝无纨绔习气,常布衣草笠,友皆文人学士,与商丘侯方域、贾开宗、徐作肃和夏邑魏敏祺、彭舜龄、崔抡奇、王侯服、关麟如、杨如栋等相友好,常诗酒往还。晚年,他披葛策杖,自娱于山水间,常与农夫、渔民一起叙谈。他喜爱作诗,古近体诗宗法盛唐,闲远高脱,兼有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之长;为文则雄奇壮伟,不可羁勒。著有《丛言诗话》 、 《扫叶居士诗文集》 。

练国事

字君豫,今河南永城人,明万历十年(1582年)正月生。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沛县知县,调任山阳知县。明天启二年(1622年),练国事升任监察御史,曾上疏20余次,因涉及权宦魏忠贤逼取冬衣,欺辱尚书锺羽正一事,致使魏怀恨在心。天启四年,练国事巡按漕运,次年回朝复命。给事中赵兴邦阿谀魏忠贤,向皇帝奏称练国事是赵南星东林党人,练被削职为民。明崇祯元年(1628年),练国事被起用为监察御史,掌管京畿道,次年升任太仆寺少卿,督饷山西。崇祯三年,陕西延安饥民聚众起事,势燎如原。练国事又升任佥都御史,巡抚陕西,督军镇压。崇祯四年正月,义军神一魁攻占保安,李老柴、一条龙攻占中部县。练国事率兵进剿,斩杀义军1700余人,俘义军首领李老柴、一条龙,送献京师。同年十月,明总督杨鹤因接受诈降义军失事被革职逮捕,练国事亦戴罪自赎。崇顿五年(1632年),练国事誓师督战,在宜川、白水、合 阳、宁塞、蒲河西壕、铜川桥、虎儿洼、铁角城等地杀义军4万 余人,俘杀义军大小首领点灯子、刘道江、郭恶虎、混天猴、神一魁、黄友才、不沾泥、普天飞、金翅飞、插汉儿、飞山虎等60余人,始被赦免戴罪。崇领七年(1634年),农民起义军由山西进人陕西,伪作受抚,总督陈奇瑜信以为真,传檄各路明军不要继续进击。练国事上疏陈述轻抚的害处,陈奇瑜对练甚是怨恨。不久,起义军脱离陈奇瑜,出道北上。兵部尚书张翼凤因与陈奇瑜系儿女亲家,便将陈的过失嫁祸予练国事。练被逮林狱,于九年正月遣戍广西,十六年(1643年)赦还,以原职起用。福王时,练国事任户部左侍郎,不久改任兵部左侍郎,加尚 书。次年(1645年)二月因病去职,三月卒,终年 64岁。

练恕

字辛福,号伯颖。廷璜之子(1821-1838)被称为神童少年史学家。编有史学专著《后汉卿表》 , 《五代史地理考》 、 《北周公卿表》 、 《西秦百官表》四篇,被收进《二十五史补编》 。少年患咯血病,英年早逝。

练钢

字从道,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由乡举进入国子监。累官御史。郕王监国,上中兴八策。也先将入犯,言不可和议,不可南迁,惟有于谦、石亨可以主管中军。有才辨,急于功名。景泰改元,上言时政五事。巡视两淮盐政。应诏上言八事。次年出赞延绥军务。五年(1454)巡按福建,与按察使杨珏互相攻击,被贬为邠州判官。久之死。

郡望堂号

郡望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

丹阳郡:①古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省秭归东南。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枝江西,仍名其地为丹阳。②丹阳(杨)县,秦置,在今安徽省当涂东北,唐并入当涂。③汉置丹阳(杨)郡,治宛陵(今安徽省宣城),三国吴移治建业(今江苏省南京),隋灭陈后废。炀帝又以蒋州(今南京)为丹阳郡。

建安郡:今福建省建瓯,东汉末分侯官县置。孙吴分会稽郡置建安郡,以建安县为治所。福建与浙江分治始此。以后建安郡渐缩小为今福建省西北部。隋唐以闽州、建州为建安郡。

由于何公世居河南河内县(现为沁阳县)故练氏立“河内郡”。在福建省聚居有“河内郡”、“丹阳郡”、“建安郡”三支系练氏。依据“丹阳郡”和“建安郡”两支系提供的现存谱料,存疑终于解开,此两郡均是何公后裔,只不过是因遗失迁入“丹阳郡”和“建安郡”以前的具体世系谱料,而以“丹阳郡”、“建安郡”立谱而已。

堂号

河内堂:是练氏的堂号,河内即是今河南省河内县,为练氏的发源地。此外,练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丹阳堂”等。

练姓宗祠通用对联

练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河内家声远;

岐山世泽长。

——佚名撰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练氏宗祠通用堂联。

练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青丘集表忠传世;

金川院立祀妥灵。

——佚名撰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人练定,字公权,嘉佑年间进士,历官乌江尉、福州司理、信州通判、湖南转运判官,官至朝请大夫。著有《青丘集》 。下联典指明代江西新淦人练子宁,名安,字子宁,洪武年间进士,历官修撰、左副都御史、工部侍郎,惠帝时官御史大夫,与方孝孺并受重用。燕王朱棣攻人京城抢夺帝位,他被捕,不愿屈服,与全家人一起被杀。遗文被编为《金川玉屑集》 ,文学家李梦阳又立金川书院来纪念他。

台山连接岐山业;

淡水长流淦水风。

——佚名撰台湾省台北县石门乡茂林社区练氏宗祠联(1)

祠祀此支练氏开基始祖练蕃榜,字在君,率儿一子兆科,二个孙子和族亲四十余人渡海,去台湾省台北县石门乡乾华村开基发展。至公元1971年,因该村建核能电站征用,遂分道他迁台湾各地。为纪念他们在台开基,练氏族人特于原乡茂林社区建一座两层钢筋水泥宗祠,以供子孙祭祀和怀念祖德。

练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思我祖别井离乡,由汀武而适台湾,辟土开疆,克俭克勤新世泽;

嘱尔曹守成创业,自士农以及工贾,继志述事,毋忘岐淦旧家风。

——佚名撰台湾省台北县石门乡茂林社区练氏宗祠联(2)

全联典指练氏始祖东何,世居河南省河内县(今沁阳),智勇超常,唐贞观时,为总管府录事参军,诏与李勣将军伐高句丽,献火攻策,焚南苏罗城有功,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以“精练军戎”封公为岐山侯,赐姓练氏,故易“东”为“练”。 受姓始祖练何公,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练氏由来,特将李勣将军的赞词:“舜友贤裔,岐山侯第,贞观恩及赐姓启宇,诗书冠冕,诒谋济美”,作为子孙辈行诗。在族谱上可以看到:何生舜、舜生友、友生贤、贤生裔、裔生岐、岐生山、山生侯、侯生第……的记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