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练习效应
释义

练习效应,心理学实验当中的一种误差来源。指实验中,被试由于多次重复同样的程序,实验成绩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可以通过合理安排休息、随机安排刺激序列等方式避免或平衡这一效应带来的误差。

基本概念

实验中

在实验心理学中,人们对随着被试对一个任务或给定的一系列任务中的某些任务具有日益增多的经验而产生的变化,称之为练习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正的,其中被试者的成绩变得好一些,好比一种技能发展了;这种效应也可能是负的,其中的成绩变得差一些,好比陷入了厌倦或疲劳。这种效应,不论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都将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

加以预防

因此,在教育实验中很有必要加以预防,如果不能预防的,也一定要在结果分析与下结论时严加剔除或加以指出,其误差可能有练习效应的成分。

产生原因

重复使用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练习效应呢?是什么因素影响它的产生呢?据研究,下列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一是同一量表重复使用容易产生练习效应。在实验中如果前测与后测的量表、试卷等相同或相近,那么,后测的成绩往往会比前测的要好,其原因产生了后测有了前测的练习效应。其影响程度又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是前后测的相关程度,程度越高,其练习效应越大;二是前后测的间隔距离,距离越近,其练习效应越大;三是前后测的难度,难度越小,其练习效应越大;四是前后测的复杂程度,复杂程度越低,其练习效应越大;五是前后测的被关注程度,越被关注的越容易产生练习效应。

是否有过练习

二是与实验前是否有过练习有关。如果实验前练习过的,那么,练习效应产生的可能性就很大。这主要也有如下因素直接影响着其练习效应的大小。一是练习的内容被试实验前是否感兴趣或兴趣雄厚程度是否高。如果感兴趣或兴趣十分雄厚,那么练习效应必定很大,否则即小。二是实验前测量内容是否被多次强化训练过。如果是那么练习效应必定很大,反之即小。三是实验前练习的内容与测试内容的相关程度是否高,如果是那么练习效应必定会高,反之即低。四是实验前练习的内容牢固程度与测试有密切关系,如果牢固程度高,那么其练习效应就大。如果上述因素综合影响时,其练习效应就颇大。

影响因素

智商测量产生误差

在智力测量时,我们也不能一锤定音,说某某学生是天才,某某学生智商低,是低能孩。一般情况下,心理测量特别是智商测量,有其权威性,能初步测量出学生的现有智力水平。但在许多情况下,外界的许多因素会影响到智商测量的真实性、准确性。因为这与测量的实施者、被试的个性因素、测量的情境因素影响以及其他偶遇因素,其中,练习效应的影响便是智商测量产生误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防止消极作用

现在许多书把不应公开的智商测量几乎公开化了或变相公开了,许多家长或老师对这些测量又感兴趣,给其孩子、学生练习,从而产生了练习效应。可见,在实验中、按能分班测试中,职业心理适应性测验中,等等,都是希望严格控制练习效应的,越少越好。但在我们教学中,我们又都希望能通过练习产生最大的心理效应。因此,学校教师一定要审时度势,充分发挥好练习效应的积极作用,防止其消极作用的发生。这些对策在实施时务必引起重视。

练习效应测评系统

本系统将心理操作实验仪器与多功能计时控制器相配套,可实现智能化的指标测试,以鉴别被试对某些职业技能活动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为职业选择与职业倾向的能力测定提供心理学依据和手段。 该系统的操作实验部件由电脑控制计时器、打印机及电源、双手调节器、双臂协调器、反应时测定仪、动作稳定性测定仪及瞄准测定器、手指灵活测定器、手臂灵活测定器、敲击速度测定器等仪器组成,可完成手指灵活性测定、敲击速度测试、手臂稳定性测定、 手臂灵活性测定、双臂协调能力测定、瞄准准确性测试 、反应时运动时测定、双手协调能力测定。

手指灵活性测定

1. 概述

手指动作的迅速,准确和协调等特征为手指灵活性,它是指速度及动作频率。手指灵活性测定仪,就是采用手指夹住镊子去夹短铁棒按指定的程序插入孔内,根据完成指定任务所用时间来反映手指灵活性的程度。

2. 使用仪器

多功能计时控制器 1台

手指灵活测试仪 1台

镊子 1把

3. 联接方式:

手指灵活测试仪尾部有一个15芯插座,插入15芯电缆线插头(注意须插紧),电缆线另一插头,插入多功能计时器后上方15芯插座。接通电源,联接打印机。

4. 使用方法:

a. 接通电源后(或复位)显示SEL。

b. 按“1”键,显示SEL 1

c. 当被试将第一根短铁棒,插入左上第一孔即开始记时。

d. 当被试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将第25根短铁棒,插入右下方一孔即停止记时。

e. 按“功能”键,打印结果。

P -1 代表功能1,手指灵活性测定 E=1 很灵活

T=××××.××××S 代表完成该项目所用时间 E=2 灵活

E=× 代表所反映的等级水平 E=3 一般

E=4 不灵活

E=5 很不灵活

f. 如需重复操作,只须按“#”,显示SEL 1,即可重复c.d.e。

5. 注意事项:

a. 被试须用手捏镊子夹铁杆,决不能直接用手将铁棒插孔,或帮助。

b. 完成任务顺序须自左向右,自上向下运动。

c. 铁杆一定须规矩的插到位。

d. 完成任务后仍须用手将铁杆放入附件盒内。

敲击速度测试

1. 概述

手腕摆动速度测试是采用手腕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人动作的速度与人体的反应速度,刺激强度,动作的目的,持续时间,动作熟练程度,疲劳以及人体的某些生物力学特性等因素有关,还与个体的心理状态有关,如个体对自己体力的衡量,个体忍耐力的强弱等状况,均会影响速率的变化。

敲击速度测试仪,就是测量被测者在单位时间内敲击的次数,主要用于研究手腕动作的灵活性以及被测的敲力。对职业选择及人才录用等方面可提供有效参考数据,亦是对个体心理素质测量的有效工具。

2. 使用仪器

多功能计时控制器 1台

敲击板 1块

敲击杆 1根

3. 仪器的联接

敲击杆尾部插头插入敲击板右侧的插孔。敲击板尾部15芯插座与电缆线15芯插头相接。电缆线另一插头,插入多功能计时器后上方15芯插座。联接打印机,按通电源。

4. 使用方法:

a. 接通电源后(或复位)显示SEL

b. 按“2”键,显示SEL 2

c. 当敲击杆第一次接触敲击板开始记时记次

d. 当定时30秒结束,自动跳动显示××××××次,E ×等级

e. 按“功能”键,打印结果。

P -2 代表功能2,敲击速度测试 E=1 很快

N=××××××次 代表在30秒中的敲击次数 E=2 快

E=× 代表评价等级 E=3 一般

E=4 慢

E=5 很慢

f. 如需重复操作,只须按“#”,显示SEL 2,即可重复c.d.e。

5. 实验要求

a. 实验时被测必须以握笔姿势握敲击杆,以垂直板面。

b. 手腕悬空,不能搁在桌面或其它支持物上

c. 要求被测敲击时集中注意力,以最快的速度敲击。

6. 实验步骤

a. 主试联接仪器,按仪器联接形式完成。

b. 主试按使用方法,作始定时计数准备。

c. 准备结束,主试发出“准备”及“开始”指令,后被试进行敲击。

d. 主试观察显示变化,待记数停止,发出“停”指令。

e. 记录和打印结果。

手臂稳定性测定

1. 概述

动作稳定是动作技能,技巧的一个基本特征:①它该不应内外的一些因素发生波动而失误。②在较长久保持技能,技巧一时不会遗忘。所以该项测定是手捏一根金属笔,伸入的孔中,保持15秒钟,以金属笔碰孔边的次数多少评定被测者手臂稳定的程度。

2. 使用仪器

多功能计时控制器 1台

九孔测定仪 1台

金属笔 1 支

3. 联接方式:

在九孔测试仪后侧有一个15芯插座,插入15芯电缆线插头,另一头接计时器后上方15芯插座,联接打印机,接通电源。插杆插头插入右侧插孔内。

4. 使用方法

a. 接通电源后(或复位)显示SEL

b. 按“3”键,显示SEL 3

c. 当插杆针插入第六孔(见右图)碰到底部,拔起2~5mm稳定3秒开始计次,计时。

d. 当定时15秒后结束,自动跳,××××××次,E ×等级

e. 按“功能”键打印结果。

测试孔

E=1 很稳定 P -3 代表功能3,手臂稳定测定

E=2 稳定 N=×××××× 代表在15秒中碰孔次数

E=3 一般 E=×

E=4 不稳定

E=5 很不稳定

f. 如需重复操作,按“#”显示SEL 3

5.注意事项:

a. 因测试被试金属笔悬空时因不稳定造成的碰孔边的状态,所以决不允许金属笔留在底部,或拔出孔外,发现判为不合格。

手臂灵活性测定

1. 概述

手臂灵活性是指从人的左,右手臂协调工作的灵活程度。它通过拿起翻转短园柱棒的整个操作过程的动作完善性及所用时间,反映其灵活的水准。

2. 使用仪器

多功能计时控制器 1台

手臂灵活性测试仪 1台(附金属短棒二个,有机玻璃短棒58只)

3. 联接方式:

在手臂灵活测试仪左侧有一个15芯插座,插入15芯电缆线插头。另一头插入计时器后上方15芯插座。联接打印机,接通电源。

4. 使用方法:

a. 接通电源后(或复位)显示SEL

b. 按“4”键,显示SEL 4

c. 当被试将第一个金属园柱插入左上方第1孔开始记时。(即园柱金属凸边接触下二触点)

d. 操作时从左上至右上,再从右二至左二,左三至右三,右下至左下(即将左下方最后一个孔放入第二个金属园柱后停止记时,自动显示 ××××.××××时间,E ×等级。

e. 按“功能”键打印结果。

P -4 代表功能4,手指灵活测定 E=1 很灵活

T=××××.××××S 代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 E=2 灵活

E=× 代表评价等级 E=3 一般

E=4 不灵活

E=5 很不灵活

f. 若须重复操作,只须按“#”显示SEL 4即可。

5. 注意事项

a. 操作时先须将手臂灵活测试仪平放在桌子上,将短园棒红色面向上,放入每个孔内(注意二个金属短棒须放在左面第一孔和左面第四孔内)

b. 指导语:

这是一个手臂灵活性测试,你的任务是把四排短棒翻过来,具体步骤:

第一步 用左手拿起交右手翻转后,放回原孔,顺序从左至右

第二步 用右手拿起交左手翻转后,放回原孔,顺序从右至左

第三步 用左手拿起交右手翻转后,放回原孔,顺序从左至右

第四步 用右手拿起交左手翻转后,放回原孔,顺序从右至左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动作,按要求步骤完成。

双臂协调能力测定

1. 概述

双臂协调能力测定是技能测定的一种,用于研究双臂分配能力的手段,测量时双臂操纵平行四边形的联杆,控制探头在设定轨道运行。记录完成一个过程所用时间及出错的次数(即偏离轨道的次数)。

2. 使用仪器

多功能计时控时器 1 台

双臂协凋测定器 1 台

3. 仪器的联接

在双臂协调测定器左后侧有15芯插座,插入15芯电缆线插头,另一头插入计时器后上方15芯插座。联接打印机,按通电源。

4. 使用方法:

a. 接通电源(或复位)显示SEL

b. 按“5”键,显示SEL 5

c. 当被试将探头离开起始端,进入轨道开始计时计次。

d. 当完成壹周探头进入终止点,停止记时记次。自动显示××××.××××总时间,E1 ×时间等级,××××××越轨次数,E2 ×偏离等级,E ×总等级。

e. 按“功能”键,打印结果

P -5 代表功能5,双臂协调能力测定 E=1 很强

T=××××.××××S 代表完成设定任务所用 时间 E=2 强

E1=× 代表时间等级(快、慢) E=3 一般

N=×××××× 代表离轨次数 E=4 弱

E2=× 代表离轨等级(准确、不准确) E=5 很弱

E=× 代表总评价

f. 若须重复操作,只须按“#”显示SEL 5即可。

5. 注意事项

a. 正式实验开始前探头应放在起始端

b. 结束时是将探头放在结束端

指导语:

双手请握操作杆两手柄,将探头定在六角星顶角处一侧的起始端,听到“开始”信号后,立即通过双手协调控制手柄,探头应该沿着透明轨道移动误出轨道就记错,须又快又不错的顺时针走完一圈(或逆时针走完一圈)。

瞄准准确性测试

1. 概述

瞄准准确性的测定是研究随意运动准确性的一种方法。它不仅研究在视觉支配下随意运动的准确性,并可寻找该能力与其它心理因素的关系。

该测试是选用大小不同的9个孔,用金属笔通过这9个孔,以通过的时间及碰孔边的总次数表示被试准确性的好坏。

2. 使用仪器

多功能计时控制器 1台

九孔测定仪 1台

金属笔 1 支

3. 联接方式:

在九孔测定仪在侧有一插孔,插入测试标棒。后侧有15芯插座,插入15芯电缆线插头,线缆另一头插入计时器后上方15芯插座。联接打印机,按通电源。

4. 使用方法:

a. 接通电源(或复位)显示SEL

b. 按“6”键,显示SEL 6

c. 当被试将标棒插入第一孔底(大孔)开始计时计次。

d. 当被试依大孔至9个小孔顺序(均须碰到底部,但尽量不碰孔边)停止记时,自动显示××××.××××总时间,E1 ×时间等级。××××××碰边次数,E2 ×次数等级,E ×总评等级。

e.按“功能”键,打印结果。

P -6 代表功能6,瞄准准确性测试 E=1 很好

T=××××.××××S 代表通过9孔所用时间 E=2 好

E1=× 代表须时间等级(快、慢) E=3 一般

N=×××××× 代表有几个孔是碰边的 E=4 差

E2=× 代表准确等级(准确、不准确) E=5 很差

E=× 代表总评价

f. 若须重复操作,只须按“#”显示SEL 6即可。

5. 注意事项:

因要测定通过9个孔的时间,所以一旦发现碰边次数不是8次动作须重测,同时须主试仔细观察被试的操作。是否有误。

反应时运动时测定

1. 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外部反应开始所用的时间。

运动时间是指从开始运动到运动所完成所用的时间。

该项测定反映了人的注意力,反应速度及准确性的素质。

该项测定是采用随机呈现刺激(黄,红,光刺激),从呈现到手离开反应键的时间为反应时间。离开反应键运动到运动目标键所用时间为运动时间。

2. 使用仪器

多功能计时控制器 1台

反应时运动时测定器 1台

3. 仪器的联接:

反应时运动时测定品尾部有15芯插座,插入线缆15芯插头,另一头接记时器后上方15芯插座。联接打印机,接通电源。

4. 使用方法:

a. 接通电源(或复位)显示SEL

b. 按“7”键,显示SEL 7

c. 手按“黄”键,将会随机呈现20个“红”、“黄”光刺激,出现黄光,手离“黄”键,再返回“黄”键。,出现红光,手离黄键,按“红”键,再返回“黄”键。(“红”、“黄”键,指“红”、“黄”灯下对应的键)

d. 直至20次结束(红光10次,黄光10次),自动显示××××.×××××平均瓜时,××正确反应次数,E1 ×等级,××××.××××平均运动时,××正确运动次数,E2 ×等级。

e. 按“功能”键打印结果

P -7 代表功能7,反应时运动时测定 E=1 很快

T1=××××.××××S 代表反应时平均时 E=2 快

N1=×× 代表正确次数 E=3 一般

E1=× 代表反应时等级 E=4 慢

T2=××××.××××S 代表运动时平均时 E=5 很慢

N=×× 代表正确次数

E2=× 代表运动时等级

f. 如需重复操作,只须按“#”,显示SEL 7即可重复c.d.e。

5. 注意事项:

a. 整个操作过程被试只能用利手的一个手指操作,切不可换手。

b. 注意灯光,若出现红光去按运动键后,手指须立即返回反应键,等下次刺激呈现,若出现黄光,手指离开反应键后,也必须返回反应键,等下次刺激呈现。

c. 主试务必在被试准备好,即手以按反应键后,再能开始工作。

双手协调能力测定

1.双手协调能力是通过双手分别旋转两个旋钮,右旋钮的旋转能引起探头的上下移动,左旋钮的旋转能引起探头的左右移动,由双手的协调确保探头能在透空轨道,正确的动行。根据完成一过程的时间及离开轨道的次数来判定双手的协调能力及双手分配的好坏。

2. 使用仪器

多功能计时控时器 1 台

双手协凋能力测试器 1 台

3. 联接方法

双手协调能力测试仪后侧15芯插座,插入线缆15芯插头,另一头插入计时器后上方15芯插座。联接打印机,接通电源。

4. 使用方法:

a. 接通电源(或复位)显示SEL

b. 按“8”键,显示SEL 8

c. 当被试操作两旋钮,光点离开起始端开始计时计次。

d. 当被试完成一周动作,再次进入起始端停止计时,自动显示××××.××××总时间,E1 ×时间等级,××××××次数,E2 ×动作等级,E ×总评价。

e. 按“功能”键,打印结果。

P -8 代表功能8,双手协调能力 E=1 很好

T=××××.××××S 代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 E=2 好

E1=× 代表速度等级,(快、慢) E=3 一般

N=×××××× 代表离轨次数 E=4 差

E2=× 代表准确等级(准确、不准确) E=5 很差

E=× 代表总评价

5. 注意事项

a. 指导语一定要明确,使被试按规定程序进行。

b. 仪器使用在无直接强光照的场所,避免出错。

c. 练习时按顺时针轨道走,测定时按逆时针轨道走。一可减少练习效应,二可避免内部导线缠绕。

指导语: 这是一个双手协调实验。你转动右手旋钮时探头上下移动。旋转左手旋钮时可使探头左右移动。同时旋转可走斜线。你要使用双手的协调动作,使协调动作,使探头沿着可现的图形轨道进行逆时针运动一圈,走进结束点。操作时希望不要走出轨道,要走得越快越准。

技能备用功能

1. 备用功能亦是可任意选择定时的功能

2. 使用方法:

a. 接通电源(或复位)显示SEL

b. 按“9”键,显示SEL 9

c. 可按数字键,预置定时时间,如选1000s只须键1000即显示1000。

d. 当1#输入端输入 讯号,开始计时计次,直至定时结束,自动显示××××定时,××××××次数。

e. 按“功能”键打印结果。

P -9 代表9,备用功能

T=××××S 代表完成任务时间

N=×××××× 代表离把次数

f. 如需重复操作,只须按“#”键,即可重复c.d.e。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