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廉泉 |
释义 | 1 清朝官员廉泉,字惠卿,号南湖,又号岫云、小万柳居士,清同治七年 (1868年)三月十三日生,无锡城内水獭桥人。5岁入学读书,后江阴 南菁书院学习。16岁中秀才,19岁与安徽桐城吴芝瑛结婚。光绪二 十年(1894年)中举人。翌年在京会试时参与康有为的“公车上书”。 他精诗文,善书法,嗜书画、金石,并以其诗文书画交游于王公贵人之间。 廉泉也代表人体上的一个穴位,还代表一个景点。 ◎ 光绪年间光绪二十二年得尚书怀塔的赏识,始任户部主事,翌年荐升户 部郎中。寓京期间,他交游日广,结识了不少革命党人,其中有苏 曼殊、徐锡麟、吴禄贞、李煜瀛、秋瑾等人,后来又结识了孙中山, 虽曾被指控为“附逆”而不顾。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认为欲发愤图 强,必须先开民智。因此资助杨模、俞复、侯鸿鉴在无锡创办翊实 学堂、三等学堂和竞志女学,并将无锡私宅让给女学做校舍。 光绪三十年冬,因不满清廷统治,辞职南归,移居沪上。翌年, 在上海曹家渡购地筑园,营造别墅,题名小万柳堂。光绪三十二年, 在上海集股创办文明书局,聘请无锡俞复、丁宝书、赵鸿雪等知名 人士任编辑,编印新式学堂教科书,出版文学艺术译著等。他还送 赵鸿雪去日本学习珂罗版、铜版等先进印刷技术,使文明书局成为 我国最早采用珂罗版、铜版、锌版印刷书籍的书局之一。至民国10 年(1921年),因股东分歧、同业倾轧,文明书局合并给中华书局。 光绪三十三年,吴芝瑛好友秋瑾被害,他协助吴芝瑛将其遗骨 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并请无锡著名画家吴观岱描画了《西泠寒食图》, 并在秋瑾就义处轩亭口建立“风雨亭”,在杭州南湖小万柳堂别墅 内建立“悲秋阁”,以志哀悼。清廷为此欲加害于他们夫妇,后迫 于舆论的压力未敢下手。 ◎ 宣统年间宣统元年(1909年),汪精卫等人谋炸摄政王载沣未成被捕,他曾以私交向载沣说情。宣统三年,安徽新军协统顾忠琛因受马炮营 起义失败的牵连而逃到上海,廉泉将他隐藏在文明书局内。辛亥革 命后,廉泉隐居北平潭拓寺,目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忧时愤 世的诗文常见诸报端。民国3年(1914年)赴日本,在神户椰取山建 造住所,取名为三十六峰草堂,并在东京开设扇庄,介绍中国书画, 与日本文化界名流评读书画,推敲金石,切磋诗文,颇有影响。民 国6年从日本回国,曾任故宫保管委员等职。北伐胜利后,曾被任 命为江苏省屠宰税局局长,他坚决不就。民国18年蒋介石到北平, 吴稚挥按蒋介石意思,要为廉泉安排一个重要职务,亦遭其婉言 拒绝。当时他虽三餐不继,但不肯受权贵之资助。他晚年生活十分窘困,因负累甚巨,不得不将杭州和上海的小万柳堂别墅先后易主。 廉泉性情豪侠,节操高尚,轻财重义,乐于助人。不少事迹, 传为美谈。 民国20年,他独赴北平潭拓寺养病,并因信佛而入寺为僧。同 年10月6日,病逝于北平协和医院,安葬于潭拓寺旁,终年63岁。 遗著有《南湖集》、《潭拓集》、《梦还集》、《梦还遗集》等。 2 人体穴位经穴名。出《灵枢·刺节真邪》。别名本池、舌本。属任脉。阴维、任脉之会。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另说“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针灸甲乙经》);“颈下结喉上四寸中央”(《针灸聚英》)。布有颈皮神经的分支,舌下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分支,及颈前静脉。主治舌强不语,舌缓流涎,舌下肿,哑,暴瘖 3 赣州名胜廉泉和夜话亭为赣州市著名的古迹 廉泉和夜话亭为赣州市著名的古迹,现位于赣州第一中学校园内。 廉泉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说在北宋绍圣年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到惠州。路过赣州时,苏东坡拜访了当时著名的隐士阳孝本,两人很是投机,一同遍访当地名胜,在廉泉水边通宵长谈。苏东坡还赋诗道:“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君看此廉泉,五色烂摩尼”。后来人们在泉边建了夜话亭,在亭中竖了一块高2米多的石碑,上刻“苏阳二公夜话图”。这块石碑为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安徽合肥市包公祠旁边,有一个凤檐龙柱的美丽亭子,檐下花额上悬挂着“廉泉”牌匾,字体庄重醒目。称为“廉泉”的是位于亭子中央的一口古井。正对井口的亭子顶端中央,还雕有一块圆形彩绘木质浮雕龙像。雕龙倒映井内,随着井水的晃动,好似龙影在舞,颇有游龙戏水之景趣,故人们又称廉泉井为“六角龙井”。包公为官的地方目前保留下来的古井仍有十余口之多,百姓都叫它“包公井”。据悉廉泉原先也是包拯专为附近书院师生解决喝水难而挖掘的,也告诫后人立世做人,务要像此井水一般清澈明净。若有对己行为不尽知详者,可面井水而视,当可照知一日。这个包公井不大,井壁直径约60公分,深十几米,井水清澈可鉴,四时不竭。一日一姓臧的知府老爷信步至此,闻听廉泉井水清如明镜,且味绵甜,时正值盛夏炎热,其便乘兴叫随从汲来廉泉水,一来为解渴消暑,二来是要亲验传说的真伪。孰知老爷一口井水刚下肚,即刻头痛不止,肚痛难忍,慌得其随从忙将老爷搀扶入轿,打道回府。后来人们经了解,方知该老爷乃一贪官污吏。到了清咸丰年间,一个名叫李国蘅的举人游览至此,其也乘兴品饮廉泉之水,喝后只觉清凉甘甜,并无不适之感,于是便写下了《井亭记》一文,称廉泉井水,“不廉者,饮此头痛欤”。由此,“廉泉”之水,廉者饮而可润肠解渴,贪者饮而可致头痛的传说便传开了。直至今天,这仍是人们乐道不止的一个话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