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连江县宝林禅寺 |
释义 | 连江县宝林禅寺位于福建省连江县丹阳镇西北东平村的宝林山下,禅寺背靠“五凤”,南朝“五兽”,青山绿水环抱,如茵垅野相依,风光旖旎,秀丽宜人,是连江县有史记载的一座千年名刹,也是福建省《三山志》四大丛林之一。其于一九八九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载,宝林禅寺始建于唐文宗太和五年(831),原名宝林庵。唐宜宗大中六年(852)屡经扩建,乡臣张莹,官居吏部尚书,请旨改宝林禅寺。鼎盛时期,全寺建筑总面积达三十余亩,僧众千人。寺宇规模宏大,中轴有山门、天王殿、法堂、观音阁、放生池及通道;两侧列建有伽蓝殿、祖师殿、钟鼓楼、藏经楼、念佛堂、学戒堂、待客堂、斋堂、方丈室、僧舍等十多座殿堂楼室,一座座飞檐翘脊的红墙殿宇,若隐若现于云缠雾绕的墨绿葱垅山林之中,构成一处雄伟庄严的禅刹丛林,是佛门僧人清修的佳境。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皇帝玄烨龙笔御书“赦赐大中宝林禅寺”,由主持清远禅师刻成石衅,立于山门,成为镇寺之宝。而宝林寺也因此与福州鼓山涌泉寺同为福建省仅有的两座由康熙皇帝御笔题名的寺庙。众多名宦达吏,骚人墨客留下过许多吟章墨迹。 千余年来,沧海桑田,宝林寺几经兴废,昔日繁华,不见原貌。透过现存文物,还依稀可见寺庙当年的辉煌。除了前述康熙皇帝御碑之外,寺庙还保存着许多珍贵文物;连江县仅存的唐代石刻作品——两尊青石佛像、唐代大雄宝殿石基、石柱、石板路及虎扒井;明代石碑、石糟;清代法堂、旗杆石、祖师塔等,而今这些文物已成为古刹的独特景观。 悟演法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毕业于广东省岭东佛学院、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北京大学宗教哲学系研究生班,现任连江县政协委员、连江县佛教协会副会长、连江县丹阳镇宝林禅寺住持,是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大和尚的得意弟子。一九九八年,得戒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上人,二000年法嗣浙江省金华市佛教协会会长圣修上人为临济宗四十六代慧教堂上第二代传人。 盛世郅治,名山得主,悟演法师住持寺庙以来,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净化人心,为佛法兴盛,尽心竭力。悟演法师发挥聪明才智,加上虔诚信士的慷慨解囊,短短几年时间,历尽艰辛,重装了大雄宝殿,重建观音阁、弘法楼,重塑菩萨金身,修建入寺公路,使已荒废的千年古刹逐渐重露生机。悟演法师率众弟子、筚路蓝缕、慧灯续燃,各项法会先后举办,法务兴隆、海众安和、佛祖庄严、道场成就,以佛教事业为社会和谐注入清流。 为重振道风,悟演法师制定了严格的寺观,要求僧人要严格修持。他对佛教内外目前存在的问题感到甚为担忧。他遵照唐代百丈大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教诲,倡导农禅并重,自食其力。现在全寺几十亩土地已经全面泛绿,僧众吃的基本上是自己种出来的绿色蔬菜。每逢佛诞,他亲自讲经,并组织全寺僧人念佛、坐禅。寺院还组织僧众模仿如来托钵,并为居士提供闭关场所等,让寺众弟子真正感受到原始佛教的真谛。 今日的宝林禅寺,兼具着佛教文华的肃穆与原始生态的灵性,一山一水、一殿一佛皆如有灵之物熠熠生辉,禅寺法音不断,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庄严慈悲的四面观音向世人展示着佛家的清净和神圣,寺院与周边景色的自然融合,吸引十方香客云集。宝林禅寺以“包容、慈悲、出离、智慧”的理念,弘扬中国佛教文化和利乐有情佛缘众生的重任,悟演法师与常住慈悲为怀、悲心宏愿、矢志中华。。。。。 宝林禅寺是福建古代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作为住持,悟演法师规划继续修建完善寺院规模,重铸千年古刹的辉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