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R-77中程空对空导弹 |
释义 | R-77是一种主动雷达制导的超视距空对空导弹,西方国家称之为AA-12“蟒蛇”(Adder),研制这种导弹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抗衡美国的AIM-120。苏联解体对这种导弹的研制进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度使R-77处于下马的边缘。"三角旗"设计局在R-77的项目上一直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在得到了外国客户支付的发展经费后才最终完成了所有的定型试验。 为了使米格-29和苏-27的第四代俄制战斗机发展完全,同时,也按照正在研制的五代机的技术要求,并针对美国正式使用的一种带有主动雷达搜索功能的中程导弹:AIM120A导弹,R-77导弹被设计出来。AIM-120A导弹非常简化,它不需要副翼控制面,而用方向舵导航,只有R-27ET导弹一半的重量,甚至只有AIM-7M导弹重量的三分之一。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开始研制一种重量只有160-165 公斤而且装备一个有效的雷达搜索系统的中程导弹。这种导弹必须适合已改良了的苏-27M和米格-29M雷达系统,这种新的苏制导弹后来在众多的展览会上展示,它在尾翼的设计上与AIM-120A非常不同,这是这种控制面首次在空空导弹中得以运用。 R-77导弹是由一个以G.索科洛夫斯基为带头人,包括“三角旗”和“闪电”的联合组设计的,它的研究在V.普斯托沃尼科夫的直接监督下进行的。研究工作的完善是在知名设计师V.布加茨基的监督下进行的。他们设计了短的、锥形的机翼,代替传统的三角形机翼,这种机翼形状类似美国海军早期的地对空导弹系统。作为空对空导弹的RVV-AE的特点是它的可折叠机尾控制平面。超出翼展,在折叠位置它就不工作。由于R-77重量轻,长度短,可以在战斗机机身下面安装大量的这种导弹。而且,由于尾翼的弦很短,铰链矩很短,所以导弹只能依靠飞机本身的速度、海拔,角度进攻。它的力矩不允许超过1.5KGM,这就要求R-77导弹体积必须小,重量必须轻,并且需要利用电力有关引动器移动控制面。依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当攻击角度在40度以内时,导弹会有效的击中目标。他们使用的控制参数非常严谨。自然,它的控制面也有缺点,他的空气阻力很大并且需要很大的有效横截面。不过,在折叠位置时,这种情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这种导弹采用重力制导,需要装配适合机身的计划尺寸的子单位、组件和系统。这就需要特定的设计方案。为了得到首席制造商和航空工业部长的批准,设计者提交了所谓的“指示”导弹设计草图。R-77导弹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是雷达搜索系统,第二部分是根据目标大小可以调整参量的激光引信,接触传感器和一个自动驾驶仪。第三部分是带着保险丝的弹头,爆炸半径是7米。第四部分是固体推进器发动机。在尾部的控制面传动装置前面是一个加热电源。导弹完全被递送装配使用,而且这种导弹能从APU-170和AKU-170上发射。从1984年5月开始,R-77导弹作为米格-29C战斗机的武器系统的一部分被试验。并在1984年批量生产。测试工作在1991年侧底完成,在1994年2月23日,这种导弹正式服役。这种导弹对于高海拔的轰炸机目标的射程是50公里,对于战斗机的射程是45公里。最小射程300米,导弹重量177千克,弹头重量21千克,导弹长度3.6米。直径是 0.2米。翼展是0.4米。控制面直径是0.7米。最大飞行速度4M,目标的最大时速3500千米,目标海拔是20米到25千米之间,米格-29S,苏-30,苏-35装备了这种导弹。在20世纪90年代,R-77导弹多次在国际展览中出现。 根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的报道,R-77已经随着苏-30MKK一起进入中国空军服役,并且已经在2002年中由驻扎在安徽芜湖的苏-30MKK进行了测试性的发射试验。此举最终导致美国下决心出售AIM-120导弹给台湾,以平衡两岸的空中战力。 "三角旗"设计局目前也推出了多项R-77导弹的衍生型,这些导弹的模型频频出现于世界各大航空展。R-77M是R-77的增程型,使用了一台推力更强劲的火箭冲压喷气发动机,具备更大的射程和更快的飞行速度,已经进入俄罗斯空军服役。R-77M-PD(俄罗斯编号为RVV-AE-PD)类似于欧洲MBDA导弹集团研制的"流星"导弹,射程达到80海里(150千米),使用一台火箭冲压喷气发动机。这个项目最近的进展鲜为人知,但"三角旗"设计局表示,如果有国外客户对R-77M-PD感兴趣的话,"三角旗"设计局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整个设计试验计划,提供给外国客户使用。简氏集团据此猜测,R-77M和R-77M-PD未来也有可能进入中国空军服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