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释义

本书探讨立宪运动对革命之影响及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著者用政党原理去分析立宪派的背景、信仰、组织,用群众运动的眼光去剖视他们的群众基础和活动的方法,及其所发生的影响,用群众心理推测他们的心理变异。对于他们卷入革命之后的活动,则以个案研究方式,探讨他们对革命反应的类型。

出版信息

作者:张朋园

ISBN:10位[7807207663] 13位[9787807207665]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07-08

定价:¥28.00 元

内容提要

本书以“立宪派与辛亥革命”为题,拟探讨立宪运动对革命之影响及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所涉范围有下述各点:一、从事立宪运动的知识分子,何以态度温和,或与其出身背景有关;了解立宪派的出身背景,而后可以了解其温和态度之由来。二、立宪派人士既以立宪政治为理想,此一观念得自何人之倡导,并用什么方法去求其实现?三、在从事于实际活动中,立宪派的遭遇如何?此一运动所产生的影响如何?四、立宪运动是一个失败的运动,何以失败?是立宪派自身组织的不健全,抑或是统治者的反对阻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五、立宪派人士失望之余,心理上的变异如何?是否转向同情革命?六、辛亥革命发生之后,立宪派人士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他们是积极赞助还是消极卷入,或别有利用革命的企图?

编辑推荐

如果对立宪派的活动懵然无知,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过程是不能了解的。我很乐意推荐这本引人入胜的书。

——[美]韦慕庭

本书探讨立宪运动对革命之影响及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著者用政党原理去分析立宪派的背景、信仰、组织,用群众运动的眼光去剖视他们的群众基础和活动的方法,及其所发生的影响,用群众心理推测他们的心理变异。对于他们卷入革命之后的活动,则以个案研究方式,探讨他们对革命反应的类型。

作者简介

张朋园,生于1926年。海内外知名学者,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任、所长等职。

著有《梁启超与清季革命》、《立宪派与辛亥革命》、《梁启超与民国政治》、《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郭廷以、费正清、韦慕庭:台湾与美国学术交流个案初探》、《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晩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等。

目录

韦慕庭先生序

自 序

三版序

上编 立宪派与立宪运动

第一章 立宪派与清廷预备立宪

一、清廷预备立宪

二、立宪派的兴起

第二章 谘议局的建立与立宪派的结合

一、谘议局的选举

二、立宪派人的背景与结合

第三章 立宪派的言论与宣传

一、立宪言论的指导者梁启超

二、立宪派的言论机关

第四章 请愿国会与弹劾军机

一、谘议局与请愿国会

二、资政院与弹劾军机

第五章 革命前夕立宪派的态度

一、立宪派态度的转变

二、宪友会的动向

下编 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第六章 川鄂湘与武昌革命

一、蒲殿俊与川路风潮

二、汤化龙与武昌起义

三、谭延闓与湖南独立

第七章 两广闽浙晋鲁诸省之独立

一、两广谘议局之响应独立

二、立宪派在闽浙与革命党的合作

三、晋鲁立宪派人对独立的态度

第八章 云贵皖赣之独立

一、云南独立及贵州派系之争

二、皖赣立宪派的活动

第九章 华北东北及西北各省的企图

一、直豫立宪派对革命的态度

二、东北保安会的特质

三、陕甘立宪派人的消极与反动

第十章 江苏立宪派与革命大局

一、张謇拥护袁世凯的计划

二、张謇与革命党的合离

结论

附录一 各省谘议局议员名录

附录二 资政院议员名录

参考书目

书摘

结论

清季国势阽危,激起了革命与立宪两大运动。就其结果而论,革命党是成功者,清朝被推翻了;立宪派是失败者,不仅理想未能实现,连所拥戴的偶像也消失了。

立宪派是一群笃信君主宪政救国论者的结合,他们大多是受过传统教育的绅士,以儒家的思想为正宗。但是其中亦有曾经留学日本,或进过新式学堂的,或多或少具备了一些时代的知识与观念。他们大多家道殷富,是社会的中坚势力。他们的年龄,平均在四十岁上下,正是有为之时。他们认为君主立宪是当前救国之道,受政论家梁启超的启发,更使他们笃信立宪是可以实行,势在必行的。他们要求早日召开国会,实现君民共治的理想。不幸他们再三受到挫折,心理为之大变,转而同情革命,辛亥武昌起义之后,他们的行动举足轻重。

立宪派人既受儒家传统观念与西方新知的影响,而这两种思想,有时互相冲突,有时相辅相成,颇能产生某些一定的作用。例如忠君观念,千余年来,根深蒂固,士绅是朝代政权的拥护者,甚少有人作“离经叛道”之想,延至清末,亦不例外。但是新知识使他们感到国家势处危亡,看出了传统政治的不足以有为,必须求变。传统思想是保守的,新知识是进取的,彼此有难以融合之处。士绅是统治阶层的继起者,随时希望进入政府。当他们获得一些新知之后,常常据以批评掌权者的无能,主要目的即在早日接掌政权。换而言之,士绅是争权的,新知扩大了他们的权力观念,进而积极争取,这是新知与传统观念相辅相成之处。立宪便是传统观念与新知结合的权力运动。由此可知,立宪运动是士绅阶层本身的运动。他们的口号是争民权,但不一定是真正为全国人民而争。这种狭隘的权力运动,比之西方人争大众的幸福(happiness)的运动,相去颇远。

然而有一点必须注意的,即士绅所信奉的儒家思想,教导他们爱护袍泽,推己及人。如果此一运动继续发展,何尝没有演变成为全民政治的可能。不过在向统治者争取权力的初期,他们自身的利益在先,人民的利益在后,尤其士绅大都家道殷富,他们倡言“不出代议士不纳租税”,不无为自身利益打算的念头。

请愿国会,是士绅向统治者要求权力的运动。而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似乎并不把士绅放在眼中,以士绅的地位多得之于统治者,他们必须在现状下始能保有其地位。但士绅既受西方观念的影响,并非如统治者所想象的驯顺,于是双方便不免发生冲突。

立宪派揭露统治者的腐败,指责旧秩序的不合理,统治者无以自解,不得不稍作让步。但是有限度的让步,并不能满足一个正在发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5: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