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立思丁 |
释义 | 立思丁(夫西地酸钠)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产生杀菌作用,对一系列革兰氏阳性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适用于各种敏感细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骨髓炎、败血症、心内膜炎,反复感染的囊性纤维化、肺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外科及创伤性感染。 立思丁功效夫西地酸钠;葡萄球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治疗用药。. 立思丁药理作用药理作用夫西地酸钠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产生杀菌作用,对一系列革兰氏阳性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葡萄球菌,包括对青霉素,甲氧西林和其它抗菌素耐药的菌株,均对本品高度敏感。夫西地酸钠与临床使用的其它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夫西地酸钠毒性极低,与临床使用的其它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过敏性,因此可用于治疗对其它抗菌素禁忌的病人,如对青霉素或其它抗菌素过敏者。对因严重或深部感染而需长时间用药时,建议夫西地酸钠与其它抗葡萄球菌药物联用,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夫西地酸钠可与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氨基糖甙类、林可霉素、利福平或万古霉素联合使用,并可获得相加或协同作用的效果。 立思丁临床疗效适应症:主治由各种敏感细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骨髓炎、败血症、心内膜炎,反复感染的囊性纤维化、肺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外科及创伤性感染。 夫西地酸钠抗球菌感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无肝、肾功能的损害,将恶性血液病并发感染29例,男20例,女9例.原发病为急性白血病20例,淋巴瘤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4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由于患者接受化疗,造成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出现感染发热.予立思丁(夫西地酸钠)抗感染治疗,剂量1~1.5g/d,静脉滴注.结果:29例中除去无法判断1例,其余痊愈13例(47%),显效11例(39%),进步3例(10%),无效1例(4%),临床总有效率86%. 立思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静脉注射本品可能会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痉挛。每天用药1.5-3克时有可逆性转氨酶增高的报道。曾有报道个别病人用药后出现可逆性黄疸,这主要见于大剂量静脉给药,尤其是严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菌血症的病人。若黄疸持续不退,需停用本药,则血清胆红素会回复正常。过敏反应的报道十分罕见。 禁忌症:对夫西地酸钠过敏者不能使用本品。 注意事项:由于夫西地酸钠的代谢和排泄特性,当长期大剂量用药或夫西地酸钠联合其它排出途径相似的药物(如林可霉素或利福平)时,对肝功能不全和胆道异常的病人应定期检查肝功能。根据夫西地酸钠的代谢和排泄特点,肾功能不全及血液透析病人使用本品无需调整剂量,而本品的透析清除量也不高。 其它药代动力学:夫西地酸钠有极好的组织渗透能力,在机体内分布广泛。临床上尤为重要的是,本品不但在血液供应丰富的组织中有高浓度,即使在血管分布较少的组织中也同样具有高浓度。已知在脓液、痰液、软组织、心脏、骨组织、滑液、死骨片、烧伤痂、脑脓肿和眼内,夫西地酸钠的浓度均超过其对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0.03-0.16微克/毫升)。 夫西地酸钠在肝脏代谢,主要由胆汁排出,几乎不经肾脏排泄。 用法用量: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或胃肠道吸收不良的病人。成人500mg(1瓶)/次,每天3次。每日总量不得超过2g。儿童及婴儿20mg/kg体重/天,分3次给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动物实验及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本品没有致畸作用。由于夫西地酸钠可通过胎盘,理论上又有导致核黄疸的危险,因此妊娠的后三个月应避免使用。母乳中的夫西地酸钠浓度低至可忽略不计,因此哺乳母亲可使用本品。 儿童用药:在体外实验中,夫西地酸钠可在白蛋白结合位点上取代胆红素,这种取代作用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新生儿使用本品后亦未发现核黄疸,但早产儿,黄疸,酸中毒及严重病弱的新生儿使用本品时需留意这一因素。 药物相互作用:偶有报道本品可增加香豆素类药物的抗凝血作用。 用药须知:将立思丁注射粉剂1瓶(500毫克)溶于10毫升所附的缓冲液中,然后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溶液稀释到250-500毫升静脉输注。若葡萄糖液过酸,溶液会呈乳状,如出现此情况即不能使用。每瓶的输注时间不应少于2-4小时。本品应输入血流良好,直径较大的静脉,或中心静脉插管输入,以减少发生静脉痉挛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静脉输注液配好后应在24小时内用完。 未经稀释的夫西地酸钠溶液不得直接静脉注射。为避免局部组织损伤,本品亦不得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 夫西地酸钠静脉注射剂不能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头孢噻啶或羟苄青霉素混合。本品亦不可与全血、氨基酸溶液或含钙溶液混合。当溶液的pH低于7.4时,本品会沉淀。 贮藏/有效期室温保存(15-25°C)。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