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利民
释义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利民镇

利民镇位于朔州市朔城区以西35公里处。有闻名于朔州内外的儿女山。当地人们以种植和养殖为生。由于当地四面环山,所以交通只能盘山环路而行。导致当地经济滞后。不过据研究鉴定,当地最适合养殖业的发展。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利民,多多在当地投资设厂!

利民有行政村24个:

利民村,东庄,东堡,海子雁,东洼,南庄,三王庄,力马沟,岭东,菜沟,石嘴头,江几欲,井儿上,赶马道,鱼渠岭,鹏括鱼,郭家窑,张家窑,王庄子,瞎头场,范家岭,暖崖等等。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

简介

利民镇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北部,黄河故道大堤南岸,豫鲁两省接合部,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镇。 镇域面积66平方公里,辖东街、西街、北街、南街4个居委会,有老庄、西关、南关、北关、老佟庄、范大楼、姜花园、五里堂、展庄、商墓、薛小楼、蔡庄等33个行政村。人口5.1万人,耕地5.6万亩。其中镇区建成区面积3.25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2.68万人。

2000年,利民镇被列为“商丘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商丘市乡镇企业“十强乡镇”;2004年,被河南省综治委评为“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2005年10月,利民镇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乡镇”。

利民历史

利民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据史料记载,舜之子商均封于此,建立古虞国,建都纶城(今利民镇)。

后到夏禹第六代,奸臣篡位,少康避难到有虞氏(即虞国),隐姓埋名改称杜康。他先后做了牧正(管畜牧的小官)、庖正(管膳食的小官),并发明了簸箕、扫帚和秫酒,被后人尊称为“造酒的鼻祖”。后来,少康以此为根据地,带领兵马杀了篡臣,恢复了夏朝统治,成为“中兴”的明主。

秦统一六国后,这里被编为虞县,归属砀郡。虞县之名,由此开始。此后,这里为历代县府所在地。西临空桐、梦渚两泽,有“水乡泽国”之称,是政治、文化、商贸中心。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虞国故城被黄河水淹没。 现在的利民镇老城是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重建的县城,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面积约2平方公里。初筑土城,墙高5米,设4门,东曰“宾阳”,南曰“薰风”,北曰“拱辰”,西曰“望汴”,4门都建有高大的城门楼。嘉靖十年(1531年),县治迁于此。崇祯八年(1635年),范良彦、杨春育捐资将土墙改筑砖墙;明清两代,又对城墙多次修缮。护城河外有护城堤,周长5公里,堤高约7米,堤上原有鲁班庙、火神庙、玉皇庙、三教堂、山西会馆等建筑。4关堤口有土城门,门外有石牌坛。城东南隅有总排水沟,名水门阁。老城环城有护城河,面积1.2平方公里,深4米左右。河内高处原有地藏庵、观音阁、泰山庙、歇马亭等建筑。城内中间为大隅首,有4条大街及书院胡同、道院胡同、陈胡同等小巷。城内有旧式楼房70多座,还有9阁10牌坊。新中国成立后,城墙、城门逐渐被拆除。1949年利民镇称城关区。

1954年,谷(熟)虞(城)两县合并,县城迁马牧集后,改称今名,隶属利民(区)乡,1981年3月,恢复县辖镇建制。利民乡即现利民镇新镇区,原为虞城县城关区,乡政府驻利民镇。1949年为第一区,1958年成立利民人民公社,1981年3月分出利民镇,1983年改为利民乡。2001年4月,原利民镇、利民乡合并建立新的利民镇。

利民镇是一座历史名城,文物古迹颇多,据历史记载考证的有商均墓,明刑部尚书杨东明墓、栗王墓和旧城遗址等。

利民镇除历史文物古迹外,还保存着一个古代护城河,护城河位于老城四周,正常水位面积为0.16万亩,水深1-4米,盛产鱼虾。护城河经四门入口自然分隔为东城湖,西城湖,南城湖和北城湖四个部分,湖水清澈见底,湖面波光粼粼,沿湖有花圃及凉亭,将来可作为利民镇一处重要的旅游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0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利民镇视察,并对利民镇的小城镇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利民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全面加快了城镇化建设步伐。他们邀请了上海同济大学的专家对利民镇城镇规划进行修编,把利民镇定位成具备产业组装和产业结构调整功能,集观光旅游、生态农业为一体,种、养、加工相结合的工农一体化的小城镇。

近年来,利民镇持续实施工业立镇战略,千方百计发展民营经济,使民营经济成为利民镇经济的主要支柱。他们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使利民镇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从规模上不断扩大,从质量上不断提高,从技术上不断更新,从竞争力上不断改进增强,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产品食品加工集群。目前,该产业集群区内聚集相关民营企业40多家,其中包括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列第42位的科迪集团。

目前,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主导产品主要包括罐头、方便面、乳制品、速冻汤圆、速冻水饺、速冻荠荠菜、速冻甜玉米颗粒、粉条、分割肉等20多个品种,年产值达19亿元,发展了奶牛养殖基地、甜玉米种植基地、荠荠菜种植基地、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等农产品生产基地16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万余人。

特色小吃

利民羊肉汤 利民羊肉汤在利民镇是最美味的小吃,在周边县市也享有盛名。做前,选用当地健壮的山羊,现用现杀,先是用羊骨,油熬制老汤,每天凌晨4点钟开始上锅,放上白芷,花椒,丁香,三代,草果,小茴,辣椒等十九味传统作料,煮汤时放上鲜羊肉熬煮,肉熟后捞出待用。食用时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碗中,用沸汤冲涮三遍,加入调料,味精,香菜,葱片等,然后用锅中的沸水冲成羊肉汤,特色为“三清”即上层油清,中层汤清,下层肉清,整体清澈通明,一眼见底。味道鲜美,清香可口。再配带烧饼共食,更美味佳肴。利民羊肉汤,曾在1993年受到“郑州晚报”的专题报道,于2000年又被商丘市政府评为优质菜点。

古虞沧桑

2004年,在虞城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的帮助下,虞城利民镇十几名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成立了利民镇文史研究小组。几年来,他们不辞辛苦,不畏微词,调查走访、实地勘查,摄影、拓印,千方百计搜集资料。几经不懈,先后发掘石碣碑刻20多通,匾额10多块,摄影图片30多帧,撰写文章100余篇。分别在各级报刊发表数十篇,后又编印成册,名叫《古虞沧桑》分上、下两册,约40万字。

今之利民镇乃老虞城所在地,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据清光绪二十一年本《虞城县志》记载:“盖自封建变为郡县,地名因革不知几更。虞城弹丸,自肇封迄今数千年,其间曰国、曰县、曰州、曰城,不无有异,而虞之号未尝易也。”“虞之为国古矣,有夏之际,列封于此,盖一都会也。间尝登城四顾,西望而思吊睢阳之百战;极目于东方,则芒砀五色之气烟销而浪灭……黄河如带,芒山若砀,枕之于以阏伯之国,连之以葵丘之疆。”

名胜古迹

利民镇境内名胜古迹和古代建筑甚多。为人瞩目者,古迹有:商均墓、杨陵、田珍墓、马文升陵墓、张鹏翼谕祭林、文殊庵、开元寺、黎丘寺、三清观等;古代建筑有:许家三进四合院、刘家三进四合院、蔡家二进四合院、徐家四合院、范文正公祠、黉学、城隍庙、三皇庙、文昌阁、魁星楼等等,不一而足。更有免园禾黍、龙岫烟云、李令甘泉、商均古墓、孟潴春游、纶城晚眺、小股流清、百室呈芳八大景点,让人流连忘返。唐李白、高适等大诗人和历代文人骚客常到此游览并吟诗作赋。

历史名人

利民镇历经许多朝代,名人辈出。据不完全统计,文武进士58人,文武举人198人,拨贡、贡生、廪生更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其中为宦政绩卓著、影响较大者也不乏其人。后汉的盛允,唐朝的盛师彦、刘师立,宋朝的王尧臣(状元)、赵概(探花),明朝的杨东明、沈鲤、田珍、范志完、范志懋、范良彦、张鹏翼,清朝的许士正、许容、葛峻起、刘梦雄,近代和当代的豫东红脸王唐玉成、教育名流高晴斋、谢新赢,名医杨赞华、张荣懋、戏曲作家范乃仲等等,可谓众若群星,映日辉月。虞城县虽是弹丸之地,实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宝藏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古虞历史文化是炎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虞历史文化是炎黄文化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页。

台湾学者吴秀玉女士,其丈夫高双印先生为了撰写好杨东明,不辞辛苦,不惜代价,忘我工作。首先回大陆走访了河南省社科院、黄河水利委员会,后又到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获得了珍贵的杨东明的《饥民图说疏》。

杨东明,字启昧,号晋庵,别号惜阴居士。明万历庚辰科进士,由中书官至刑部左侍郎,诰赠刑部尚书。高祖杨和庆,曾祖叫四,祖父文政,父名栋。杨东明兄弟四人,东明为长。次弟东白,三弟东光、季弟东曙。三胞弟中以东光为最,天资忠朴好学,擅长学辞。仕至文华殿中书社人,有“玉堂挥翰,斗酒成文”之才。杨东明一生四娶,元配范氏,继室丘氏,副室王氏、周氏。生有二子三女,长子春育,为丘氏出;次子春融,为周氏出;长女宜家,为范氏出;次女、三女为周氏出。第五代孙杨念祖、第六代孙杨榴分别是清康熙和乾隆年间的虞邑名士。

杨东明一生致力于理学的研究,在继承程(程颐)、朱(朱熹)、陆(陆九渊)、王(王阳明)理学思想的基础上多有创新、有发展,有个人独到见解,可谓是倾向王学而修正王学末流的理学家。他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国困民疲,他立朝为官,忧国忧民,刚正不阿,《明史》予以列传,堪称是有作为的政治家;他性情骨鲠,因为抗疏直言,谪居乡里,设立义学,扶难救危,《方志》中班班可考,足见是热心的教育家和慈善家。尤以令人称道、千古不朽的《饥民图说疏》,图文并茂,所发挥的力量足以安社稷延国祚,把经世致用之实学应用在解决迫切的重大社会问题上,则是绝无仅有的。特别在当时“河决堤溃、冲保漂庐、沃野变为江湖、陆地通行舟楫、水天无际、雨树含愁,父子相食”的极端严重情况下,神宗皇帝又是一个终日处在深宫逸乐,不理朝政,不看奏折的昏庸皇帝。杨东明深知用一般的文字书呈终是无济于事,所以他巧妙地运用《图说》方式,尽写饥民之状,继之绘而为图,再附之以生动的俚语解说,以传达万民之仰赖。皇帝览奏后,果然激发了恻隐之心,积极展开了救荒活动,派钟化民前往灾区救荒,拯救了亿万黎民。幸亏《饥民图说疏》发生救灾作用,使得灾后重建,灾民起死回生,为神宗收揽了民心,社会恢复了秩序,稳定了政局,否则大明王朝是否能延至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进北京而亡,值得怀疑、深思。然而后之研究河南甲午救荒史者,无不知钟化民而鲜少提及杨东明,实乃一大憾事。

虞城县利民镇炎黄文化研究分会十几名业余工作者,年龄最大的已七十九岁,最小岁数也六十挂零,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同,却都有一颗炽热的心。

词语·利民

【拼音】:lì mín

【注音】:ㄌㄧˋ ㄇㄧㄣˊ

释义:(1).有利于民。

【出处】:《逸周书·王佩》:“王者所佩在德,德在利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 舜 之祠田云:‘荷此长耜,耕彼南亩,四海俱有。’利民之志,颇形於言矣。”

【示例】: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七九回:“ 孙洪伊 哼了一声道:‘足下既有伟大的议论,何妨先向总理陈明,俟总理提出会议,果可利国利民,我等无不赞成。’”

释义:(2).古代指工商业者。

【出处】:《商君书·去强》:“强国知十三数:竟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藳之数。” 高亨 注:“靠营取利润以谋生的人,指商人及手工业者。”一说,指从事农业生产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21: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