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利美运动
释义

十九世纪后半叶,兴起于西藏的教义研究运动,意义是「无宗派」、「无偏见」的运动。由宁玛派的巴珠仁波切、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弥胖仁波切,以及噶举派的蒋贡康着仁波切,格鲁派的图登曲吉扎巴(也称弥涯昆梭),萨迦派的沃罗爹旺波等诸位上师所倡。

利美运动特点

此运动之精神强调,信徒并不须放弃本来的教派或修学重点,而是同等尊重所有教派的喇嘛和教义,因此可以研究不同的教理,从事不同的修行。但修行道路必须依照一个传承的系统,才不会紊乱,等到我们能够证悟佛法本质时,自然就会明白各宗派在佛法的本质上完全相同,各宗派之不同祇是重点和善巧方便的不同而已。(参见《了义炬 活用佛法》,蒋贡康着仁波切、塔汤仁波切)

利美运动与藏传“八大教派”的介绍

宁玛派、噶当派(和其后发展在的格鲁派)、萨迦派、玛巴噶举派、香巴噶举、施身法之希解派、觉竹派(时轮金刚六支之传承觉囊派是其分支之一)、邬金念竹(即由邬金巴尊者所创的念竹派)等传承。这些新、旧教派的传承,通称为“八大教派”(八大修道车乘)。有关利美运动的传承就是藏传“八大教派”的和合传承。

下面是宁玛派六大道场之协庆(雪谦)寺冉江仁波切的一篇文章,里面也有关于“八大教派”的介绍。推荐给大家作为参考。

藏传佛教-宁玛巴传承

雪谦冉江仁波切

有部分的佛法义理与修持方法,早在西元五世纪已传至西藏边区。然而,直到西元八世纪藏王赤松德赞(King Trisong Detsen,生于西元七四二年)迎请印度堪布寂护大师(Shantarakshita),随后又请了无比殊胜的密乘上师莲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入藏,才使佛法正式在西藏大传。

根据《涅盘经》 (Sutra of Final Nirvana)的及其他授记的记载,释迦牟尼佛在行将涅架之际曾经表示,由于此生以人身出世,因此未能广传密续的秘密法教。但他预言将在十二年后,以神通降生的方式再度来世,以传密法。这次转世便是莲花生大士,他从阿弥陀佛的心间化生,以八岁孩童的身形神奇地示现在乌地亚那(Uddiyana)达纳寇夏湖(DanakoshaLake)的一朵莲花之上。

当因札菩提国王(King lndrabodhi)宣告要他继承王位之时,莲师明了治理乌亚那王国无法利益众生。于是决意以干犯众怒的作为,减少国王与大臣们对他的执著眷恋,因而遭到流放。他来到了印度的八大尸陀林(墓地)修习瑜伽行。他知道,若要利用一般凡众,就必须遵循经由学习与修持这修道上的正规次第,因此他从空行母莱奇·汪嫫(Dakini Lekyi Wangmo)处领受灌顶,并朝礼了八大持明者,得到八大嘿鲁嘎(Eish‘Herukas)与大圆满的传承。

于后,他转化了杂霍(Zahor)王国的信仰,摄受公主曼达拉娃(Mandarava)为法侣,并在玛拉替卡洞穴(MaratikaCave)证得不死虹身。之后他又教化了乌地亚那王国,并在印度的金刚座(Vajrasana)驳倒外道诸师,接著在尼泊尔的阿苏拉洞穴(AsuraCave)获得无上证悟。在前往西藏途中,他又降伏了一切邪魔,并令他们立誓成为佛法教护。

莲师人藏后,五年内便建成桑耶寺的任运自显洲殿(Spontaneosly Arisen Temple ofSamye)。在青埔的山洞(Cave。fChimphu)中,他为以赤松德赞王为首的八位弟子灌顶,带领他们进入了寂静尊与忿怒尊的坛城,并授予他们金刚乘各次第的完整法教。

莲师大多数的法教皆由耶喜·措嘉(YesheTsogyal)或他自己写下,并以神通力封缄于各处,如寺庙、圣像、岩石、湖泊、甚至空中,成为无数的[伏藏] (gterma)。他将这些伏藏一一托付予特定的弟子,并预示这些弟子将会转世成为伏藏师(terOns,德童)或取宝者(terasure—finders),’在特定时空下将由封藏处取出这些法教以利益众生。当适当机缘来临时,伏藏师便会有禅观(vision)或徵示,指示他在哪里以何种方式可以取出有缘的伏藏。伏藏通常是以象征性的空行文字写成,伏藏师目睹之后便能写下整函完整的法教。至于所谓的[心意伏藏](mindtrasures),则元宝物上的出土而是在伏藏师的心中生起。几个世纪以来,已经有数百位伏藏师出生。即使在当代,莲师的伏藏法教仍持续被敦殊法王(Dudjom Rinpoche)、顶果钦哲法王等伟大的上师取出。这类的法教,有时被称为[近传承],与经典文字(bka'ma)的[远传承]相辅相成,是从本初佛(pri—mordialBuddha)、普贤王如来(Samantabhadra)、经由莲师、无垢友(Vimalamitra)、以及其他伟大的持明者,未有间断地师徒相传至今。至于第三种的[净相](dagsnang)传承,则是莲师亲现伏藏师面前口传的法教。

在莲师的指导之下,上百位的印度班智达与相同数目的西藏译师(1otsawas),将全部的佛经与大部分的印度论典译成藏文,史称/前译』或[旧译] (snga‘gyur)时期。而这段时期勃兴丰富的精神传承丰富的精神便被称为[日译派]、或宁玛派(rnying ma)。仅管后来在藏王朗达玛(King Lang darma)的迫害下,寺庙传统几乎被摧毁殆尽,但宁玛派的派脉却经由高度证悟的在家瑜伽士传承而得以延续。

到了西元十世纪末,佛法在印度渐趋衰微,出现了由大译师仁千·桑波(Rinchen Sangpo,957—1055)带领的第二波译经风潮。其后陆续出现的各种传承被称为[新译派](gsar ma),包括噶当派(和其后发展在的格鲁派)、萨迦派、噶举派、香巴噶举、施身法暨希解派(ChodandShiie)、时轮金刚(Kalachakra)、与乌金念竹(UgyenNyendrub)等传承。这些新、旧教派的传承,通称为[八大修道车乘]。

莲师的传承包括了完整的经乘与密咒乘传统,所分列的九乘当中,囊括了佛法义理与修持的所有层面。仅管一切的法教与修道的目标皆一,但因有情众生习性与根器不同,佛法就有证得佛果的诸多修道与法乘。这也是何以佛陀与所有依止佛陀的成就上师,会根据不同需要而教导不同方法的缘故。

宁玛派共有九大证悟法门(或称/九乘/)。九乘并非分别而不同的修行方式!而是依序而渐次、互通而相含。犹如万流归一海,诸道达一顶,诸乘最终都相融合一于成佛的顶峰,证得大圆满的光明金刚心(bdgsalrdo rje snying po。)。这九乘也可精简为三乘:小乘、大乘、金刚乘。

小乘法门的根基是出离心。修持的发心是为了自我解脱。单独来看时,或许可被称为¨、乘』(1esservehi-clc);而当与三乘的修道整体合一时,则被视为是[根基乘](basicvehicle)。

大乘行者的发心则是为了利益他人,希望解脱他人的痛苦,引领众生成佛。在许多基本层面上,大乘都远较小乘殊胜。菩萨了知个人与一切现象皆无自性,因而将所有现象视为如梦或如幻。然而,他对于究竟真理(胜义谛)的了解并不会使他忽略了相对真理(世俗谛),仍旧以慈心与悲心,圆满地依止业果法则,持守言行。为了一切受苦众生,誓言为利众生而证悟的菩萨,生起无尽慈悲,孜孜不倦地利益众生。但他慈悲与智慧双运,证得离于执著的究竟自性,使他安住于无别胜义谛的广大平等中。

金刚乘的法门是以[净观]基础,发愿以善巧方便的修持,迅速让自身与他众离子一切妄念。大乘主张佛性犹如种子或潜藏力一般,众生尽皆具足。金刚乘则认为佛性是以智慧或本觉,也就是心的无染面与根本性,现前具足。因此,大乘又称为[因乘],金刚乘则是[果乘]。如同所谓: [在因乘中,心性为佛果之因;而在果乘中,心性即是成佛果。]由于修道的[果]——佛果,本自具足,行者只需确认此心或除去心的障蔽。金刚乘的入门就是由传法上师所授予的灌顶(abhise—Ao),旨在授权行者得以修持金刚乘法教,并因而圆满共(一般)与不共(殊胜)的成就。

莲师的传承由他的二十五位大弟子、五位法侣、八十位耶巴(Yerpa,译注:括号内皆为当时西藏的地名)的成就者、一百零八位[曲沃瑞] (Chuwori)的大禅定师、三十位[扬炯](Yangzom)的密咒师(mantrikas)、五十五位[雪札] (Sheldrak)的证悟者(togdens)、二十五位空行母、七位瑜伽女,以及无数弟子所延续。他们传出了许多重要的修持传承,例如以苏波·巴吉、耶谢(Sopo Palkyi Yeshey)、素、释迦·炯乃(Zur ShakyaJungeney)、努、桑杰、耶喜(NubSangye Yeshe)和娘·加纳·库玛拉(NyakJnanaKumara)等上师开启传承。几个世纪以来,包括戎炯·玛哈班智达(Ronzom Ma—hapandita)、至尊龙钦·冉江(Gyalwa Longchen Rab—jam、敏林·奕钦 (MInnnng lerchen)、敬杯·洛钦(MinlingLochen)、米滂上师(LamaMipham)等伟大的持教明灯,都阐述了佛法义理与修持法门最为深奥的部分。上百位主要与千位次要的伏藏师,如五大伏藏法王(fivekinglytertiins)·与十一位林巴们(1ing—pas),发掘并传授了适于他们时代最为深奥的法教。

所有伏藏师的[大印](Seal),被认为是蒋扬·钦哲·旺波(JamyangKhyentseWangpo,1820—1892)。他在某次禅观中,清楚地见到埋藏在西藏以及其他国家的所有伏藏。他是西藏历史唯一领受并且传授[七部藏](bka'babs bdun)的上师,分别为佛经、岩藏、封藏(re—oncealedtreasures)、;意藏、全集、净相、以及得自禅观的口耳传承。

蒋扬钦哲波与蒋贡·康楚·罗卓·泰耶(JamgbnKongtrulLodrOThaye,1813—1899)、巴楚仁波切(1808—1887)、米滂上师(u(1846—1912)是十九世纪兴起的不分教派(利美)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花了十三年的时间,毫不懈怠地走访西藏各地,领受上千种不同传承的佛法修持,许多是濒临失传的教法。他谦逊地徒步寻历,身上背著一只背袋,据说还穿破三双靴子。他与蒋贡康楚便将这些搜集到的重要法教集结、编纂、印制成几部重要的大论著。这些伟大的上师拯救了藏传佛教的传承,使它不致衰败而重现活力。他们将活生生的法脉传承,交予未来的世代,若无他们的传承,经典文字将徒留表象而已。蒋扬钦哲旺波在四十岁时开始终生的闭关,直到七十三岁圆寂为止,都不曾踏出他的关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