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 |
释义 | 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位于美丽的古津名渡—凤凰城(现利津县城),枕九曲黄河,临渤海之滨,风景如画,意蕴悠长。该校始建于1986年3月,原名为利津县实验小学,1990年开始招收初中班,更名为利津县实验学校。随着1996年县城内创办第二实验学校以来,学校即更为现名。 简介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是一所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面积105亩,总建筑面积36421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1900余万元。建有初中教学办公实验综合楼一栋、小学教学楼一栋、小学实验办公楼一栋、教工宿舍楼两栋、学生餐厅一个。配有功能齐全的阶梯电化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建有微机室2个,语音室1个,劳技教室3个,卫生室1个,科技活动室5个,书库2个,共藏书32750册,拥有240余种报刊的师生阅览室3个,史地教室1个,音乐、美术、体育器材室各1个,舞蹈房1个,音乐教室2个,美术教室1个,篮球场3个,足球场1个,排球场1个,室外乒乓球台6个,单双杠、肋木等室外活动器械21件。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以及其他功能用房的个数及面积均达到了“普实” I 类标准的基本要求。 学校现有教学班43个,学生1962人,教职工125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44人取得本科学历,70人取得专科学历,有中学高级教师9人,中学一级教师30人;小学高级教师11人,小学一级教师22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18人;省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教学能手11人,县级教学能手18人;骨干教师省级2人、市级1人、县级7人;市级科研骨干5人;市级兼职教研员1人,县级兼职教研员17人;获省、市优质课奖37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确立了“建名校,育真人”的总目标,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大力实施“三步走”的十年发展规划。进一步突出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思想,大力发扬“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实验一校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力争在1—2年内实现省级规范化学校创建目标,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再用5—7年的时间,把学校创建成黄河三角洲最有吸引力和富有特色的学校之一。重视学生艺术素质的教学与培养,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建立了星期六春蕾艺术学校,设有专门的活动场所和充足的活动器械专,由业水平较高的辅导教师、教练指导。学校对艺术教师单独考核、评价,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每学年都要举办书画展、文艺汇演等多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和机会,为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最好的条件和环境。 学校取得的成绩主要有:在市创新能力竞赛中,该校中小学综合评价连续三届均为全市第一名,其中,在2002年创新能力竞赛中初一有7名学生进入全市前十名中。在数英理化生学科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25人次。其中宋海洋同学在2002年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全国特等奖。在历年的理化生实验技能考试中,优秀率占90%以上,合格率100%,连续被市县教育局评为实验技能教学优胜单位。中考和初四会考成绩显著,连续七年被县教育局表彰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取得称号主要有:1988年省级金星大队(少先队)、1989年省级金星大队(少先队)、1992年山东省少先队劳动实践活动示范学校、1992年省少先队劳动实践活动示范学校、1993年建市十周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1993年山东省初三、三班优秀班集体、1994年东营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暨德育工作先进单位、1995年东营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1997年中央教科所素质教育研究课题试验基地、1998年中央教科所重点科研项目汉语拼音直读法应用研究先进单位、1998年九八年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1998年东营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1999年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1999年东营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2000年东营市规范化学校、2001年山东省雏鹰大队(少先队)、2001年东营市“十佳”职业道德先进集体、2001年东营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2001年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先进单位、2002年市级绿色学校、2003年全国中小学生“我是五好小公民”读书、征文、演讲大赛 “集体组织奖”、2004年市级文明单位、2004年市级教学示范化学校、2004年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004年全国红旗大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