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利川黄连 |
释义 | 利川黄连,中药材品种,湖北省利川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利川黄连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连,又称南岸味连,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连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连基地”。利川黄连质量居全中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中国第二位。 种植历史中国是世界种植黄连最早的国家,利川也是中国种植黄连最早的地区之一。据顾学裘1939年在《西康药材调查》中记载,中国从唐朝就开始人工种植黄连。利川黄连种植始于唐代,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元丰九年志》载:“施州(即后之恩施)上贡黄连十斤,木药子百粒”。由此可见,在唐朝时,黄连就是当时极为珍贵的贡品。《宋史志》42卷26页记载:“施州下清江郡……贡黄连”。1891年(光绪十七年)《利川县志·卷之七·物产篇》记载:“黄连,邑产甚多,似鸡腿者良。”说明明朝土司制度时期利川黄连已广有栽培,且有鉴别良莠的标准。其实,从唐至清代,黄连一直是利川重要的土产,并用作贡品。清朝以后,黄连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抗日战争前,利川就有部分黄连经重庆万州(万县)出口日本和欧美各国。 生产情况1949年后,利川的黄连生产发展迅速。1955-1956年先后建立了国营福宝山药材场和谋道三合药材场(集体),成为利川黄连栽培示范基地。1954-1957年,全中国黄连年平均收购量为179.5吨,利川同期年平均收购黄连32吨,仅占全中国收购总量的18.3%。20世纪60年代中期,黄连生产有了新的转机,并出现持续发展的局面。在这期间开展的精细育苗、林间套种黄连、相关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工作,获得较好的成果,保证了黄连生产得以持续稳定的发展。1976年利川县被定为中国重点黄连种植基地。1980年,利川黄连种植面积达到753公顷,产量140吨,跃居全中国第一位。1985年底,利川被列为黄连商品生产基地。 2003年9月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和利川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黄连利川论坛”被认为是利川黄连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截止到2009年底,利川黄连种植面积超过7000公顷,年产量3000吨。这其中,建南镇的黄连种植面积就达1666公顷,是利川黄连的核心产区。2009年8月利川政府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药协会递交了申报利川建南镇为“中国黄连第一镇”的申请,力图将建南建成“全国黄连种植示范乡镇”,开创利川黄连产业发展新局面。 到2010年,利川市15个乡镇中有14个乡镇出产黄连。主要生产基地有:建南、汪营、谋道、忠路及福宝山5个乡镇和开发区,涉及有110个村、970个村民小组、3万多农户种植黄连。2009年利川黄连产业总收入4亿元,其中连农收入2.3亿元,销售企业1亿元,加工企业0.7亿元。 荣誉认证国营福宝山药材场和谋道三合药材场被评为湖北省级GAP中药材示范项目基地。20世纪50至70年代利川市为国家商贸部、供销合作总社指令计划种植、调拨黄连基地。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连基地”。1991年通过了农业部、国家计委《利川黄连基地建设项目》验收,该项目包括苗圃体系、种植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和加工体系建设,评为优质工程项目。1993年《中国名乡大全》(海风出版社),利川市被评为“黄连之乡”。2001年农业部、外贸部确定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2004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公告,对利川黄连实施原产地域保护。 产地环境利川位于鄂西南隅,属于云贵高原东北延续部分,为大巴山系余脉,武陵山系西北部,面积为4602平方公里。该市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点位于东北部的寒池,海拔2415米,最低点位于西南部长顺郁江出境处,海拔315米。利川地处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同纬度平原相比,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低山四季分明、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高山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冬长夏短。年均气温8-12℃,年日照时数1278小时,年降雨量1500毫米,无霜期190天。是优良的中药材特别是黄连适生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造就了利川黄连独特的品质。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了对利川黄连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自2004年12月23日起对利川黄连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公告2004年第199号)。 地域保护范围利川黄连原产地域范围以湖北省利川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利川黄连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利政函[2004]91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湖北省利川市所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一)栽培管理。 1、种植范围:保护范围内海拔1000米至1800米之间的适宜种植区域。即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谋道镇、建南镇、柏杨坝镇、团堡镇、忠路镇、文斗乡、凉雾乡、元堡乡、毛坝乡、沙溪乡、南坪乡和福宝山生态开发区等13个乡、镇、开发区。 2、连苗繁育:利用当地区域内3至4年生黄连成熟的种子,采用湿沙棚贮,适时播期为11至12月,按照“精细育苗法”技术培育的壮苗。 3、栽培技术:采用林下栽连、药(木本药材)连间作、玉米黄连套植、简易棚栽连等生态栽连技术。 4、起收:生长年限达到5年的黄连,在9至10月底适时起收。 (二)加工技术。 利川黄连采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流程:去掉须根、叶、杂质→按大、小分级整理→初次干燥→还软→再次干燥→槽笼撞击簇面须、根、叶柄、沙、杂物→分级→成品包装(符合国家中药材GAP标准) (三)质量特色。 1、性状特征: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断面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极苦。 2、理化特征:小檗碱含量(以C20H17NO4HCL计)≥5%,灰份≤5%,水份≤12%(均以干燥物计)。重金属、有害物质及农残限量符合国家中药材GAP要求。 专用标志使用在利川黄连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设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利川黄连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机构提出申请,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利川黄连“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