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丽江地区中学 |
释义 | 丽江地区中学创建于1905年,是省属24所重点中学之一, 有“滇西北民主革命与文化的摇篮”之称誉。经过9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成绩卓著,具有明显办学特色的著名中学。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有教职工152人(其中专任教师105人),30个教学班,1800多名在校生。生源主要来自丽江、永胜、宁蒗、华坪四县,汉、纳西、彝、白等15种民族学生和睦共处(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达65%)。建校至今,先后招收初中235个班,高中173个班,毕业461个班,共培养了26000多人,其中有近万人考上大中专院校进行深造,为造就民族英杰,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真正堪称“人才的摇篮”。 所获荣誉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发展历史1969年,云南省丽江第一中学改称“云南省丽江地区中学”。 学校仍实行革命委员会领导机构。 1969年7月20日,经丽江专区革委会批准,对丽江中学革委会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由13人组成。主任和耀星、副主任和鸿珍(工宣队),王贵轩,常委和在义(工宣队)、和立贤(工宣队)、赵廷亮(工宣队),委员潘学龙(工宣队)、杨明芳(工宣队)、丁遂群、王漠、和志伟、李志强(工宣队)、魏灿琼。 是年秋,丽江地区中学恢复招生。 1971年7月~1972年6月,由王统山任丽江地区中学革委会主任,由陆祖嘉任教改组组长。1972年5月~1975年10月,由胡暄任学校革委会副主任。学校按军队建制编为连、排,实行军事化管理,正常的教学秩序全部废除。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中共中央及时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在这个时期,地委、行署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了全面整顿,为了加强学校领导班于建设,切实加强对学校的领导,于1975年底调孙致和任丽江地区中学校长;李世宗、杨治勋、和树本任副校长。是年,教改组恢复为教导处,陆祖嘉(女)任教导主任,木世高任教导处副主任,和志伟任总务副主任。 1981年2月,段嘉勋调任丽江地区中学校长;李世宗、陆祖嘉任副校长;教导主任由陆祖嘉兼任,本世高任教导副主任;总务处负责人和建勋、总务副主任和志伟。 3月,经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并报请地区文教局和组织部门批准,丽江地区中学正式设立办公室。其职责是:1、密切配合教导处抓好班主任工作;2、抓好学校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的工作;3、对师生的思想状况定期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配合教导处抓好政治教研组的教学,协助学校党支部行政领导抓好教职工的政治学习;5、负责学校文件收发,办理人事调动等手续,记录、整理、综合全校总结材料等。由王漠任办公室副主任。 1982年3月,苏建常、刘人本任教导副主任,和建勋任总务主任。 1984年2月,丽江地区中学进行机构调整,由和树本任校长,段嘉勋任党支部书记,陆祖嘉、刘人本、张镒、刘正军任副校长。 是年10月,丽江地区行署教育局任命和建勋为丽江地区中学总务主任;任命王漠为丽江地区中学办公室主任。 1985年4月,沈建功任教导主任,本世高、苏建常任教导副主任;和建勋任总务主任,和志伟、杨汝凤任。&务副主任;王漠任办公室主任。 1986年,丽江地区中学增设政教处。教导处改为教务处。 9月,丽江地区中学校长:和树本,副校长:刘人本、张镒、刘正军;党支部书记:段嘉勋, 副书记:和树本;教务处主任:沈建功,副主任:扈泽海、赖京鉴;政教处主任:苏建常;办公室主任:木世高,副主任:张红苹;总务处副主任:和志伟、杨汝凤;工会主席:王漠,副主席:桑立政、和志伟;团委书记:俞志荣。 1987年9月,丽江地区中学校长张镒,副校长段嘉勋、刘正军;办公室主任本世高;教务主任沈建功;政教主任苏建常;总务主任和维心;办公室副主任张红苹;教务处副主任扈泽海、赖京鉴;总务处副主任和志伟、杨汝凤。 1988年8月,丽江地区行署教育局决定:段文华任丽江地区中学教务处主任;徐世雄任教务处副主任;和维心任总务处主任:免去扈泽海教务处副主任职务;免去张红苹办公室副主任职务。 1988年12月,张镒任丽江地区中学校长;段嘉勋任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刘正军任副校长。木世高任办公室主任;段文华任教务处主任;苏建常任政教处主任;和维心任总务处主任;赖京鉴、徐世雄任教务处副主任;和志伟、杨汝凤任总务处副主任。 1993年7月,学校领导班子调整,赵亮星调任丽江地区中学校长,张红苹提任副校长,刘正军继任副校长。段文华任教务主任,赖京鉴、徐世雄任教务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暂缺;苏建常任政教处主任;和维心任总务处主任,和志伟、杨汝凤任总务副主任。 1994年8月,为切实加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增设教科室,为正科级单位,专门负责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下设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物理组、政治组、生化组、史地组、体音美组等8个教研组,设组长、副组长各1人。 1996年,学校机构设置有校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教科室、保卫科。此外还设有会计室、医务室、文印室、收发室。教学方面有6个年级组,8个教研组,后勤又分行政、生活与教学后勤3个组,学校有正副校长2人,科室主任副主任12人,此外还设有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等群众性组织。 1996年,赖京鉴任教务主任,和永、赵德村任教务副主任,徐世雄任政教科主任。 1997年6月,学校机构设置有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保卫科、教科室。办公室分管财务室、文印室、收发室;教务处分管实验室、图书馆;政教处分管医务室、保卫科、校团委、学生会;教科室分管电教室、微机室。教学方面设有6个年级组以及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史地、生化、体音美8个教研组,后勤部门设有教学后勤、生活后勤与行政后勤组。学校领导有正副校长2人,工会主席1人,科室主任3人,副主任10人,团委书记1人,加之6位年级组长共23人组成学校校务会。 10月,赖京鉴任副校长(主持工作),李长命任副校长,刘正军继任副校长,刘道祥任党委书记。 1998年3月,学校内设机构改为科室,有:办公室,李世勋任主任,史志远、桑列平任副主任;教科室,和永任主任,聂惠芳任副主任;教务科,赵德树任科长,张树华任副科长;政教科,徐世雄任科长,袁世锋任副科长;后勤科,和维心任科长,和子云、和志伟任副科长;保卫科,木岭任副科长;团队,李丽任书记,袁世锋任副书记(兼职);工会,鲍世雄任主席,蒋树龙任副主席。 1999年3月,根据学校工作和文明安全工作需要,政教科、保卫科实行两科并存,并设。但保卫科工作归属政教科统一管理。 2001年1月,赖京鉴任丽江地区中学校长,刘正军、李长命、和永任副校长;刘道祥任党委书记。内设机构有:云南省丽江地区中学办公室、中共丽江地区中学委员会办公室、云南省丽江地区中学教务科、云南省丽江地区中学教科室、云南省丽江地区中学政教科、云南省丽江地区中学后勤科、云南省丽江地区中学保卫科、丽江地区中学工会委员会、共青团丽江地区中学委员会等9个科级单位。 7月,丽江地区中学对中层干部进行了重新调配。办公室,由李世勋任主任,史志远、桑列平任副主任;教务科,由赵德村任科长,张树华任副科长;教科室,由蒋树龙任主任,聂惠芳任副主任;后勤科,由和子云任科长,和林功任副科长;保卫科,由木岭任科长,俞志荣任副科长;和志伟,担任主任科员,享受有关待遇;和维心担任后勤党支部书记,享受副处级待遇;徐世雄,担任工会主席。 联系地址地址: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五一 负责人:赖京槛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