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栗子排骨汤 |
释义 | 栗子排骨汤,即以栗子和排骨为主要材料煲制的汤。栗子为一种常见的干果,其味道香甜可口。栗子中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功效,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而排骨除了蛋白质和维生素之外,还含有大量磷酸钙、骨胶原、骨粘蛋白等,营养价值很高,还具有滋阴壮阳、益精补血的功效。下面将介绍制作栗子排骨汤的方法。 中文名:栗子排骨汤 主要食材:栗子,排骨 特点:味道可口且营养价值高 分类:闽菜 口味:咸 制作方法栗子含丰富的淀粉、糖份、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而它所含的维生素C比番茄还高,矿物质也很全面。栗子历来被认为有补肾健脾、强身壮骨之效,因此有“肾之果”的美名。本菜适合老年人食用,但要注意的是,栗子生吃难消化,熟食又易滞气,因此一次不宜多吃;另外糖尿病人应忌食,以免影响血糖的稳定。 美食原料: 主料:排骨(10两)、瘦肉(四两)、栗子(50克) 调料:盐(1/3汤匙)、酱油(1/2汤匙)、姜(3片) 制作方法: 1、生栗子洗净后放入器皿中,加精盐少许,用开水浸没,盖上锅盖;5分钟后,取出栗子切开,栗皮即随栗子壳一起脱落,去衣。 2、将瘦肉以及排骨洗净,切除多余的肥肉以备用。 3、用瓦煲烧滚清水,下猪排骨、瘦肉以及栗子,开大火将汤水煲滚约半小时,改文火煲约1小时。 4、汤煲好后,可将瘦肉、排骨捞出切块,再倒回汤内,加1/3汤匙盐,1/2汤匙酱油调味后,装碗即可食用。 板栗排骨汤的做法菜系及功效:家常菜谱 气血双补食谱 滋阴食谱 骨质疏松食谱 工艺:炖板栗排骨汤的制作材料:主料:猪排骨(大排)150克 辅料:栗子(鲜)50克 调料:盐3克,料酒5克,酱油4克,大葱5克,姜3克 板栗排骨汤的做法: 1. 将排骨洗净,用开水焯一下后捞出; 2. 板栗剥皮待用; 3. 坐锅点火,加入开水和排骨,再放进葱、姜煮1个小时左右; 4. 捞出葱姜,放入板栗再煮30分钟,加入精盐、料酒、酱油调好口味,起锅盛入碗内即成。 栗子(鲜)知识介绍:栗子分布于我国辽宁、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壳斗大,球形,外生刺,坚果2-3个,生于壳斗中。著名品种有良乡板栗,产于北京郊房山良乡,果小,约5克,味甜,十月中旬成熟;迁西明栗,又名“红皮”、“红毛”,产于河北迁西、兴隆,果中大,7~9.5克,皮红褐,鲜亮,味甜,九月中旬成熟;莱阳红光栗,产于山东莱阳庄头一带,果中大,皮深褐色,有亮光,品质好,味甜面,九月上旬成熟;另有锥栗,亦称珍珠栗,分布于长江流域和江南各地,壳头内包藏一卵形的坚果,味同板栗。 栗子不仅含有大量淀粉,而且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招牌营养素,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栗子可代粮,与枣、柿子并称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是一种价廉物美、富有营养的滋补品及补养的良药。 栗子(鲜)营养分析:1. 栗子中所含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 2. 栗子含有核黄素,常吃栗子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有益; 3. 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 4. 栗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缓人体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 栗子(鲜)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老人肾虚者食用,对中老年人腰酸腰痛,腿脚无力,小便频多者尤宜;适宜老年气管炎咳喘,内寒泄泻者食用; 2. 糖尿病人忌食;婴幼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患有风湿病的人不宜多食。 栗子(鲜)食疗作用: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 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 主治脾胃虚弱、反胃、泄泻、体虚腰酸腿软、吐血、衄血、便血、金疮、折伤肿痛、瘰疬肿毒。 应用于肾亏引起的小便频繁、腰腿无力:栗子30克,置火中煨熟吃,每天早晚各1次。 栗子对人体的滋补功能,可与人参、黄芪、当归等媲美,对肾虚有良好的疗效,故又称为“肾之果”,特别是老年肾虚、大便溏泻者更为适宜,经常食用能强身愈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