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礼性运动
释义

礼性运动,指的是中国作为最讲究礼仪的国度,是世界公认的。眼下正值年关,国人的“礼性”行动正在规模空前地展开。送礼正如当前的春运一样,算是一项全民总动员的盛举。虽然“礼之用和为贵”之类的礼赞吟哦已不再令如今的大多数国人所耳熟能详,但是丝毫也不妨碍送礼之风弥漫。网友把这场规模宏大的全民送礼之盛举称为“礼性运动”。

现状

眼下正值年关,国人的“礼性”行动正在规模空前地展开。送礼正如当前的春运一样,算是一项全民总动员的盛举了。晚辈要给长辈送礼,孩子(家长)要给教师送礼,企业要给关联单位关键人物送礼,方方面面要给官员送礼,同在官场,下级更是挖空心思忙着给上级送礼。政府及相关部门呢,大约也没有闲着,正在本地、异地大肆举行各类答谢宴会、联谊活动,大量派发礼品礼金。一片送礼的折腾景观,使年关更为忙碌、更为紧张、也更为混乱。正常的生产经营、正经的公共服务可以为之暂歇,一切的活动安排围绕着送礼这个中心展开。有兴趣者不妨调查一下年关的私务、公务活动,恐怕正好印证了所谓“天下熙熙皆为礼来,天下攘攘皆为礼往”。

《礼记》有谓:“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其中所体现的礼节仪式、交际原理、社会秩序、和谐文化,应该说不无可取之处。作为中国人,本着取其精萃去其糟粕的精神学习之、运用之、实践之,对于提升道德修养,润滑人际关系,丰富人生旅程,减少成长遗憾当是大有裨益的。至少从知恩图报的意义上讲,并非一概反对送礼,但是,对于由愈演愈烈的送礼之风所成就的“送礼中国”,大家却不能不备感纠结。

“礼道”,恐怕起古代之礼学大家于地下,也只有目瞪口呆的份儿了。

表现

一是送礼的码子越来越大

无论是年节之礼,还是人情往来之礼,正在从一种必要的人情调节剂变成沉重的人情债务。不客气地说,此项开支大约正如CPI的猛涨一样,正在成为中国公民的一大负担。

二是送礼的动机则越来越可疑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曾经是吾国作为礼仪之邦礼的精华所在。但是,如今送礼的大多并非发自内心,更多的是有所求而送,有所利而礼,其间的情状真个是,说不尽的钻营之术、谀媚之态。纯洁人际关系的芳馨,已被以“礼”取人的恶臭所污染。

三是送礼越来越成为腐败的代名词 送礼的钱袋,已经大步跨越了公民私人的腰包,而企业的公关费用、政府的招待开支之类正大唱其主角。不仅使市场秩序、官场清仪之类大受冲击,而且正在成为腐败的渊薮。最具讽刺意义的是,不论有关方面出台多少规定,也不论腐败的典型案例中有多么深刻的警示教训,都挡不住送礼者的脚步,更挡不住衮衮诸公们的收礼欲望。 送礼成风,不仅大大有违建立文明国家之祖训,也与公平公正的现代社会之诉求背道而驰。对此项盛事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只能是:“送礼中国”越红火,理性社会越遥远。

问题

“礼”逐渐失去了它的精神性,变得更加物质,无论是送礼者还是受礼者,他们看到的更多是“利”。

年终岁尾,送礼大军再一次出征起航,送亲戚、送朋友,送领导、送客户……

不少网友在网上哀叹,过年到底送什么?与此同时,各类商家也挖空心思地推出各种礼品,千奇百怪、价值不菲的礼品再一次被人们所关注。

针对当下的“送礼热”,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说:“在当今社会,礼正在变质,甚至变态,当礼和利益挂钩之后,它就变成了一种考验,送礼的方式、送礼的名目,送礼的轻重,都在考验着人们的智商和财力,节日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负担。”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这值得我们去思考。

礼的本质

礼是精神的传达 送礼,本是中国的传统,甚至是整个东方世界的传统。中国人说“有礼仪之大,谓之夏”,礼从何来?李河说:“从根本上来讲,礼节最早从宗教和祭祀而来,它是仪式化的一部分”。

如今,宗教和祭祀的意义逐渐变淡,世俗化的一面成为了主流,更多的普通人,又应该怎么样去看待礼?李河说:“其实礼节从来都是不分开的。礼是一种符号,它是人对内心的直接诉求,是亲朋好友之间的一种心灵的沟通,是传达感情,沟通情谊的渠道。节,应该有两个意思,节日、节制。节日在现在大多已变成吃喝玩乐的机会,其实不然,节日不光是吃饱肚子,不光是休闲,还应该有精神上的放松,让人能够有机会给感情增添一点内容”。

变质

送礼成了花钱大赛 礼,从来都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孔子教人六艺,礼居其首,可见礼的重要。然而不管是宗教的礼,还是世俗的礼,都是精神性的、符号性的。李河说:“传统文化中的‘礼’和‘仪’是紧密联系的,而且‘仪’是重心,这种仪式感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内容,物质上的内容是其次的。”

如今,礼逐渐失去了它的精神性,变得更加物质,送礼成了花钱大比赛。

从精神到物质,从原来的优雅、从容和高贵的精神内容变成了金钱和物质的代表,对于这种变化,李河说:“礼是一种符号,符号的特性就是人可以赋予它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境中,它被赋予的内容自然不同。礼在现在显然已经超出了感情和精神的范畴,而被赋予了太多其他的诉求。表现到具体的生活中,下级要给上级送礼,单位职工要给领导送礼,每个人都要给利益相关人送礼,再加上攀比成风,如今,礼这个符号,已经变质,甚至是变态了。”

送礼更多是为了打点 往来之礼,是传统的文化和习俗。如今,礼的异化,逐渐使其失去了“往来”的特点。礼本是相互的,是双向的,但现在几乎变成了单向的,比如下级给上级送礼,上级回礼的可能很少。

然而单向的送礼,又该如何定义?李河说:“我们假定送礼是一个中性词,它负的那一面,就是打点,打点自然是不需要往来的。送礼不是问题,打点才是问题。而且打点已然成风,官场、职场,包括学界都无可避免。而且,学界的打点是最不能让人容忍的,知识分子本来最讲气节,而今,连学界都守不住一片净土了”。

在“利交”的社会里,在打点的人际关系中,送礼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李河说:“送礼,瓦解掉了整个社会公平、公正的环境。利交的后果,是在官场中,产生腐败,职场中,树立不正之风,破坏公平。学界本来和打点是格格不入的,它应该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精神世界,但也沦落了,利益让人失守,各种各样的学术腐败已经不是新鲜事情了”。

礼彻底地变成钱 失去了精神内涵,失去了仪式意义的礼,蜕变成了一场物质比赛,乃至金钱比赛。

从羞于谈钱到踊跃谈钱,短短几十年,改变了几千年的礼仪习惯。李河说:“礼本是精神性质的,过去送礼,生怕体现出钱来,所以人们花心思费脑筋,想这个礼怎么才能送得高雅,怎么才能体现出自己的感情。而现在,人们同样花心思费脑筋,却变成了怎么样才能让人家看出礼中的钱来,比如高价礼品要保留价签,各有手段,五花八门。”

当礼中的钱越来越被重视,送钱就成了必然。李河说:“礼的轻重本来不应该直接影响目的,所谓礼轻情意重,礼不是衡量情谊的标准,但是当礼和利益诉求联合起来的时候,礼轻情意重就不复存在了,人际关系在这里变成了纯粹的物质关系。古人说‘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这句话里的礼本来意思是态度谦恭,现在直接就成了物质和金钱”。

礼的异化是社会问题,然而在李河看来,即便是在这个环境中,也应该有底线,他说:“钱也是符号,大家都知道这个是越多越好。可能人们不得不随波逐流,但是不应该把礼彻底变成钱,直接送钱,本来就是很犯嫌疑的”。

根本原因

送礼本来应该是好事,最起码也应该是中性的。然而,当它变成了一个值得人们担忧的问题时,就说明我们的社会出问题了。

对于礼的异化,有人说是攀比,有人说是炫耀,李河表示:“这两种情况都有,但不是最根本的,古人都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历史上从来也不缺粗鲁地送礼的人。如今的问题,送礼之间的攀比和目的性,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才是让人担忧的问题”。

谈及原因,李河用两个词来解释:竞争、支配。他说:“当今的人们,从小到大都生活在无处不在的竞争之中,孩子生下来,要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上学要有更好的学校,毕业了要有更好的工作,工作以后还要更高的职位和收入……每一个人,他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处在竞争之中,竞争就是生命的主流,自然而然就想方设法增加自己的竞争资本,送礼也就变成了竞争的手段。另一个是支配,这是体制的问题,上级支配下级,领导支配职员,人不是自主的,不是自由的,是依附性的,这样的状态下,送礼就成了获得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财富的渠道。”

解决途径

节制不能改变礼的崩溃 古人说“礼崩乐坏”,李河说:“乐坏不敢说,礼崩已经是事实”。面对愈演愈甚的送礼大潮,也一直都有人呼吁要节制,然而节制真的能减缓乃至改变礼的崩溃吗?

在李河看来,不必去批评送礼的人,他说:“普通人,即便是真的彻底地超脱出来,完全拒绝送礼,就没有压力了吗?生活在这个环境之中,很多人其实是被绑架的,比如说随份子,这些年水涨船高,人家随500,你能随50吗?”

然而,礼仍旧是需要回归的,不能因无奈而放任。李河说:“当一个社会,连送礼都成了一个不能承受的负担,这就非常麻烦了。我们应该想想办法,让这个社会能够轻松一点儿,让生活在其中的人能够舒服一点儿。按道理说,给人们最好的建议,是让礼回归本性,回归到它原本的精神含义,符号意义。”

要让礼回归,就要从社会的角度解决,李河说:“倘若能够真的减弱一点人的依附性,改变一点社会的支配制度,减少一点对竞争的崇拜,把我们的社会变得宽松一点,更加公正和公平一点,让打点失去意义。那么人就可能转变成为自主性的、不依附于级别、领导等的自由的人,那个时候,人才能真的轻松起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