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礼射 |
释义 | 由古代射箭狩猎演变而来的礼节,有很强的阶级性。 拼音lǐ shè 历史文献简介《礼记·射义》中对射礼的性质、目的、做法的规定:“射者,所以观盛德也。”又说:“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告诉射手调节好心态,从身心两方面锻炼来提高技艺,而不是怨恨超过自己的强手。这样,对手不再是仇敌,而是推动自己长进的“另一只手”。《射义》里面还引用《论语·八佾》的一段话,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所争,一定是比箭吧。当射箭的时候,相互作揖后登高;射击完毕,走下堂来,然后作揖饮酒。《论语》描述的这种竞争是很有礼貌的。这些话,就像是一个编剧提纲,日本奈良和平安朝宫廷里面年年都要演出由天皇导演的“竞射”活剧,演出内容在变化,而射礼的精神内涵都不离这个提纲。 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原始先民已开始使用陶塑和绘饰的方式,对身边和周围的原始体育运动形式加以表现.以射箭为例:射箭是在原始狩猎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时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山西朔县峙峪村、沁水县下川遗址都发现了距今2万多年的石链等射击用具。在弓箭普遍使用的狩猎经济阶段,以射箭为娱乐的活动也逐渐形成,四川耳苏人自古即以善射闻名,至今仍保留有这种原始古风的射箭节。射箭的用具有弓箭、弩、弹弓等。弋射的箭挺尾部有长线,射中猎物后引线取物,这是一种史前人类主要的狩猎手段。射箭从远古狩猎、争战到发展成娱乐健身的活动,至商代时期进而成为一种具有礼仪形式的体育活动,所谓“礼射”。《礼记·射义》谓:“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礼乐也。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敬为行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 分类当 时的礼射分为大射、燕射、宾射和乡射四种。天子用大射,并以射选诸侯参与郊庙之事。宾射为天子因诸侯来朝而与之同射之礼;燕射为天子及群臣燕息 娱乐所行的射礼;乡射为在乡饮酒举行的射礼。礼射作为周礼的一部分,是其宗法制度的反映,也赋予了射箭这一体育活动的精神内容。礼射有其各种形 式和方式的规定,要求“射者进退周还必中体,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与教育的关系《周礼·地官·保氏》记载当时射箭训练有所谓“五射”:训练开弓臂力的“白矢’,(箭穿靶露出箭头);训练发箭速度的“参连’,(连发连中);训练射力的“刻注’,(箭能贯物而过)朋}练谦让品德的“襄尺,’(谦让)朋}练箭法准确的“井仪”(连射四箭皆中靶并成“井”字状)。从这些训练要求和礼射本身来看,射箭体育活动与礼仪、品德等精神要求是联结在一起的。 孔子当年办学,并不像现在城里中小学,成天光叫娃娃们坐板凳。根据孔子的教育理念,射是六艺之一。统治阶级的射击活动,具有很强的文化仪礼性质,而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弓矢之教,更能让生徒站起身来,切实感受一下“无体,无德智也”的真谛。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杜甫这两句诗是讲善射就要有强弓好箭,而射术还包含着一个观念的问题。《射义》不光讲了射技,也讲了观念,古代和今天的日本人读它看重的也恰好是后者,这是我们今天读它的时候也不能忽略的。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