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礼泉海燕聋哑学校
释义

礼泉海燕聋哑学校创办于2002年,最初学校只有4人,到2009年增加到40多人。现有教职工9人,大专学历5人,高中学历4人。 学校实行月托寄宿制,这样极大的方便了农村孩子。对每个学生实行分层单个教学,语训康复效果显著,甘肃庆阳三名聋哑儿童慕名前来。由于没有建设资金,学校校舍租赁西北果品包装市场外的民房。

基本信息

全名:礼泉海燕聋哑学校

地址:礼泉县东二环南段西北果品包装市场外

邮编:713200

办学信念

“聋哑孩子会说话了,智障儿童自立了,大龄孩子能在学校的帮助下工作了,就是我们学校取得的可喜成绩。”,十分简单,这就是礼泉海燕聋哑学校老师的办学信念!

办学宗旨

以奉献为目的,爱心为动力,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救助弱势群体,给残疾儿童一方真正成长的沃土。

办学目标

让残疾儿童不再成为社会的拖累,在社会拥用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自信、自强、自助、自立。

课程设置

语训、手语、文化课、美术、舞蹈、手工。

发展规划

1、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在现有办学条件基础上,力争建立“礼泉县残疾儿童康复培训中心”,从根本上解决本县及周边县区聋哑、智障、自闭症患儿等各类残疾儿童教育及康复工作。

2、在聋哑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上多投入师资的同时,加强文化课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在高年级开设美发、按摩、电脑、电焊、清洁、绘画等实用技术专业,为孩子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争取政策资金购置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必备的器械和场地,通过肢体训练促使其大脑康复,使更多的智残儿童能恢复劳动能力,生活臼理,自食其力。

4、充分发挥礼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把礼泉聋哑学校精心打造成一个广覆盖、高水平的特教康复基地,方便礼泉及周边区域儿童就近上学,彻底改变农村特殊教育滞后的局面。

陈海燕先进事迹

陈海燕(候选人编号135),女,44岁,陕西省礼泉县海燕聋哑学校校长。

为能让残障儿童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陈海燕创办了聋哑学校,把满腔的爱倾注到了特教事业,帮助残障儿童学习、就业,自立自强,为他们成长成才支撑起一片天地。

1994年,在宝鸡市任教的陈海燕,怀着报效家乡父老、支援农村教育的志向,离开条件相对优越的工作环境,返回家乡创办了烟霞镇海燕小学,短短几年就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次,陈海燕碰见本村聋哑儿童马丹的妈妈正硬拉着马丹去城里上特教学校。因为离家太远,而且每周才能回来一次,4岁的小马丹哭闹着死活不愿意去。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和家人又气又伤心的表情,深深地触动了陈海燕的心。经过调查,她发现附近不少村镇都有这种现象,有的聋哑儿童到很远的地方上学,有的干脆辍学在家。“残障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2002年,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创办了礼泉海燕聋哑学校,走上了清贫而艰辛的特教生涯。

为了让更多贫困残疾孩子能上得起学,陈海燕每人每年仅收650元基本生活费,常常自己动手种菜、做饭,补贴不足。残障儿童由于生理缺陷,性格倔强孤僻,经常哭喊吵闹、随地大小便,互相打架。但陈海燕从来没有嫌弃过,始终用慈母般的爱关怀着孩子们。她详细记录了每个孩子的情况,坚持因人施教;同时扮演老师、妈妈、炊事员、保洁员等角色,每天早起晚睡,给孩子们洗衣做饭、叠被梳头,甚至给智障女孩换卫生巾。

为了提高残障孩子的教育水平,她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每天早上她亲自带聋儿做舌体操练习发声,让一双双小手触摸她的喉咙感觉声带振动,用一个个夸张的口形为学生演示清晰的唇语,用一幕幕形象的情景剧演示文字含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许多聋儿学会了发音说话,开始和身边的人沟通,十几名聋哑学生在她的帮助下安置了工作。

由于长期超负荷劳累,陈海燕左眼失去视力,并患上了严重的慢性咽炎。

2008年,陈海燕被评为陕西省首届十大母亲、咸阳市首届感动咸阳道德模范人物,光荣出席第十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

校长寄语—《我和聋哑学校》

我叫陈海燕,是礼泉聋哑特教学校的校长。2002年创办聋哑学校,2007年从烟霞迁往礼泉县城。

学校创办之初,最初招来4名聋哑孩子,到2003年人数增加到10人,学生大多数是北部山区旱腰带贫困家庭的孩子。每学期只收650元的生活费,自己种菜,星期天带领娃们去捡苹果树枝做柴火用。家里的果园全荒了,时值我爱人在乾县教书,每次回家和我为此吵架,问我图个啥,公公也为此数落我"凭你的能力干啥不成昵?为啥偏偏要搞这个飞为此我不知流了多少泪。

我一个人带着十个聋孩子,做饭上课,给他们洗漱,夜深雨天,背着聋哑孩子扫针是常事,走在乡村泥泞的土路上,真是举步艰难。聋哑孩子,贫困家庭居多,有的孩子衣着破烂,有的甚至连线衣都没有。我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出来给他们换洗,这还不够,我又向邻居、队主条件好的人家要他们娃不穿的衣服。每逢星期天下半天给每个娃洗头、洗脚、换洗衣服。有刚来的新生和人难以沟通,孩子又心慌,只是个哭,每晚睡觉要和我睡在一起……

2007年,几经周折,学校从烟建迁往礼泉县城东二环,原想着迁往县城一切会好起来。谁知房费、水费、电费、煤,加之今年物价大涨,给我这个四十口人的掌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每次去五七路买菜,我在市场上转了又转,看了又看,买完菜,然后在菜市场边上捡些人家砍掉的菜叶子,也不管那些人奇异和鄙视的眼光。

由于工价太大,我自己为孩子们做饭,遇着去外边开会,我四点起来为孩子们做好一天的饭。白天劳累一天,到晚上坐在沙发上,两腿一点也不想动,右胳膊疼得都抬不起来。还得坚持查老师教案,学习笔记,学生个人学习进程表,去宿舍一一检查。

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毕竟都是有限的,这样下去不行,我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会累垮自己。学校怎么办,我向社会呼吁,希望全社会都来伸出友爱之手我一把。使我和聋哑学校走出困境。使我们这些残疾儿童能和正常儿童一样共享同一片蓝天下的灿烂阳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