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蕃
释义

李蕃,人名,相继在各年代出现过,如唐代、宋代、明代、清代、现代。

一、唐代

[唐]宗室,徐康王元礼次子,封淮南公。工书,尝书唐南严寺记。《唐书宗室世系表、墨池编》

二、宋代

[宋]字元翰,成都人。时雍子。李氏世以书呜,蕃得其家学,转而为画。种种能之,尤善道释人物。相传宝相院门天王二壁实出其手。全体圣寿寺范琼样,但蕃不善布色,以俗工代之,反晦其所长。后十年用青城山长生观门龙虎君样翻天王二壁于青莲院门,自傅彩,辽胜于前。《画继、图绘宝鉴》

三、明代

李蕃,明万历癸丑(1613年)进士,日照后马庄(今日照市山区后村镇后马庄)人,自幼就不守本分,放荡无羁。后依附魏忠贤,做了魏的干孙子。天启时期任御史。据台湾李敖考证:李蕃曾给魏忠贤修建生祠。一年,日照周边大旱,赤地千里,惟李蕃家井水很旺。蕃借机高价卖水。终因霸其外甥媳,引起公愤,被外甥和忍无可忍之百姓用铁耙挠钩打死。

清康熙十一年《日照县志》卷之六载:“李蕃,万历癸丑科周延儒榜进士,官太仆寺卿”(注:周延儒,江苏省宜兴人,明历万癸丑科一甲一名进士,因其为状元,位于榜首,故称周延儒榜,意即与周同榜进士)。又,中华书局2006年3月版潘维荣主编《明清进士录》647页载:“李蕃,岚山区后马庄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甲二百三十四名进士。官御史,进太仆寺卿,为魏忠贤心腹,魏党排挤忠良,多其代草。出督畿辅学政,建祠天津、河间、真定,呼忠贤‘九千岁’。忠贤败,被劾罢。”

四、清代华亭人

[清]名一作藩,号介人, 一作价人,华亭(今属上海市松江)人。工山水、人物,不轻下笔。独叶忠节、李待问九歌法帖东皇太乙诸像,皆出其手。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尝作柳溪清话图。《海上墨林、图绘宝鉴续纂、神州国光集》

五、清代通江人

[清](1621--1694)字锡徵,号懒庵,通江人。顺治十四年(公元一六五七年)举人。官黄县知县,兴利除弊,有古良吏之风。蕃著有雪鸿堂文集十八卷,《四库总目》传于世。清康熙十年(1671)任山东黄县知县。黄县旧规:凡上任知县,里社送茶水钱,名“醵金”。李蕃一到县衙,就有人送白银“为老爷洗尘"。李蕃只领受盛情,拒收“醵金",从此革除旧规。

黄县连年旱灾,群众生活困难。前几任县令报灾为丰,致使饿殍载道。赈济灾民,李蕃请求所准之数不足“委堪费”。便向乡绅募捐,并带头卖田产一百余亩。卖出的田称“济田",济田坝的界址至今犹存。县令卖田救饥民的消息传出,乡绅亦争先捐献粮钱,助饥民渡过难关。

黄县盛产木材,京城修宫殿多从这里采伐。“采取为累,而转运又与他邑均。”耗费大批劳力,造成黄县农业生产的困难。前县令知情不报,致黄县“老者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李蕃多次上疏,力请“产木之地得免转运”,终于纠正了劳役负担不合理现象。

“筹饷晋升”是当时盛行的风气。采取多报人口的办法,筹饷越多,晋升越快。当黄县人民生活好转后,有人劝李蕃走这条路,去打开晋升的大门。李蕃长叹道:“此当让巧者为之,我忍以一官累一邑邪?”拒做自己升官,群众吃苦的事。

李蕃为官清廉,不巴结上司,引起一些人的不满。群众称赞他“清慎勤明”时,上司却将他视为危险人物。李蕃任黄县令九年时,出了一件杀人案。一家夫妻因奸情被杀,李蕃以实情向登州府报案后,府官诬他受贿,以盗杀报奸杀,袒护凶犯。竟以此论罪罢官,下宛平狱,黄县千百人哭狱,为李蕃喊冤叫屈。康熙十九年(1680)定罪发配戍山海关,二年遇赦释放。贫无以归,侨寓芜湖。康熙二十三年回通江,年63岁。

回家10年,写出各类文章300余篇,后以《雪鸿堂文集》刊印问世18卷。其中论经史44篇,论古50篇,论诗文17篇,论书画16篇。还有记略、乡语、传记、诗赋等。康熙三十三年(1694)辞世,终年73岁。

(李蕃十二代孙 李猛烈 辑)

六、清代排圹人

李蕃,字云凡,清光绪二十二年一月(1896年1月)生,兴宁县关厢(今资兴市兴宁镇)排圹人,家有兄弟六人,妹一人,李蕃排行老二。李蕃幼年就读于培桂小学,后考入县汉宁书院,毕业后考入长沙明德中学。民国8年(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民国9年,蔡元培等在北京发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12月,李蕃与黄庭经等赴法留学,民国17年,考入巴黎大学统计系,民国20年毕业,留在法国任教,民国22年回国,先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统计专员科长、军事委员会交通研究所教官、国民政府主任处设计委员、中央政校朝阳学院教授等职。民国26年,应复旦大学之聘,赴该校执教,次年,受命创校统计系并任系主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4: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