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毓秀
释义

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

生卒时间:1647年至1729年。县丞,源自<<弟子规密码>>,作者:王俊闳.

名人国家:中国(清朝)

相关介绍:

《弟子规》,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通常的核心思想是孝弟仁爱。

《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内容又符合封建伦理,是以极有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文风朴实,说理透彻,可谓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在我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左二把弟子文水人李毓秀

李毓秀(1900-1984),字育明,绰号“飞毛腿”,是山西省20世纪30年代以来颇有声望的长拳名师之一。祖籍本县南武涝村,祖父时迁至孝子渠定居。父、兄皆是忠厚朴实的农民。沈秀天资聪颖,自幼喜爱武术,13岁拜本县拳师左秉信(左二把长孙)为师,系统学习左家长拳,练就一身好武功,是曲氏门徒中的佼佼者。

民国18年(1929),被选为山西省出席南京全国武术比赛的代表之一,后因各省代表未能到齐,改由各省自行比赛。同年秋,在太原市举行了全省武术会试,赴试者有200多人。每人各练徒手及长短兵器3项套路后,又搭擂台比武,毓秀登台,一连胜13人之多。比武后又进行书面测试,他虽比武夺魁,但因文化低,书面考试差,被名列全省第二名。这次比武中,他多次以腿功取胜,“飞毛腿”的绰号,即由此而得名、从此,他应聘担任了省国术馆教练员。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沈秀在村务农,曾任抗日民主政府村长,一面授徒传艺,一面为群众服务,做过不少有益于革命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与其门徒合作,排练出虎头钩连枪、对劈刀等多种新武术套路,每逢庙会,向群众表演,对发展本县武术事业起了推动作用。

1950年,毓秀与其弟子多人,参加了省、县举办的运动会,会上进行了精彩表演,省人民政府赠他“生龙活虎”锦旗一面。此后,又多次参加省、地、县武术竞赛。1958年,赴太谷县参加了全省武术摔跤大会;1960年,出席晋中地区武术表演赛,均获得奖励。1981年他已81岁高龄,仍以吕梁地区代表身份,参加了山西省武术观摩表演,表演的绵掌、虎背枪,得到数以万计观众的鼓掌称赞。1984年5月,参加省老拳师座谈会,与其孙女李俊灵对击锦掌,被录像留念。

毓秀为人耿直,数十年刻苦练功,取长补短,从没有门户之见。他一生中培养出的武术门徒达500多人,为本县的武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被选为文水县四、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吕梁地区武术协会顾问。

山西武乡人李毓秀

李毓秀同志,山西武乡人,1919年10月出生,1937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武乡县区委书记、副县长,1947年南下安徽,历任阜南县副县长,淮海战役阜颍支前总队政委、支队长,阜阳县县长,阜阳专区生产指挥部秘书长,省人委宗教事务处处长,安徽省宗教事务处处长(正厅级),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顾问等职,1987年12月离休,2009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享受副省长级医疗待遇。

中国共产党党员,安徽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宗教事务局)原顾问、党组成员,第五届安徽省政协常委,离休干部李毓秀同志,因病于2010年1月18日在合肥逝世,享年91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