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重润墓壁画 |
释义 | 基本概述mural painting in Li Chongrun's Tomb 中国唐代墓室壁画。墓主李重润为唐高宗李治及武则天之孙,中宗李显长子,701年死于洛阳。中宗复位后于706年追封为懿德太子,葬乾陵。 其墓位于今陕西省乾县县城西北约3公里的韩家堡村,1971年7月进行发掘。墓葬全长100.80米,由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8个小龛、前甬道、后甬道、前墓室、后墓室等 8个部分组成,规模宏大。在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内,都绘有精美的壁画。据统计全部壁画面积近400平方米,其中比较完整的约有40幅之多。 壁画规模墓道入口处两侧绘楼阁仪仗、青龙、白虎。楼阁城阙巍峨壮观。城内大批仪仗队作出城行进状,仪仗队包括车队、骑马仪仗及步行仪仗队。据《旧唐书》、《唐六典》等书有关唐代仪卫制度的记载,结合壁画考证,确定为太子大朝仪仗图。 墓道北壁顶部墙面有建筑画1幅,与东、西壁的楼阁城墙是一组完整的唐代建筑图,这一题材在陕西省唐墓中尚为首次发现。 第1过洞东、西壁绘驯豹图。第2过洞东、西壁绘有架鹰、架鹞男侍。第3过洞东、西壁各绘有内侍7人。第6过洞东、西壁绘有手抬大炭盆的侍女。 第1天井东、西壁绘有大型戟架,东壁列戟12竿,西壁列戟13竿。第2天井东、西壁的大型戟架,均列戟12竿。据《唐六典》、《新唐书》有关列戟制度的记载,是属于帝王一级的仪仗制度。 第3天井东、西壁绘有车及随从男侍。甬道东、西壁绘各种侍女,有的手捧包裹、 有的手捧三足盘、 有的手捧蜡烛台,表现了墓主人的宫廷生活。 甬道顶部平有团花、宝相花、海石榴等图案花纹。 前墓室东壁红柱两侧各绘7个侍女,手中捧持烛台、盘、包裹、瓶、杯、团扇等日常生活用具。西壁与此相似。南壁门洞两侧各绘侍女2人。 后墓室顶部绘银河和星辰,东、西侧绘有象征日、月的金乌、蟾蜍。东壁画柱两侧各绘出侍女9人,手持各种生活用具和乐器,北壁绘有侍女4人。 壁画题材李重润墓壁画题材丰富,是了解唐代皇室埋葬制度、宫廷生活的重要资料。壁画构图宏伟,技艺精湛,山水楼阁以青绿、朱赭等颜料进行重设色,取得了富丽强烈的效果,显示了唐初人物画、山水画、宫室画的时代风貌,对了解唐代壁画的绘制技法和艺术成就具有重要的价值。 壁画精品《阙楼图》一进入墓道,首先就看到东西两壁巍峨屹立的《阙楼图》。这两座《阙楼图》,精雕细刻、装饰华丽。这个阙楼非同一般,它是三出阙,是等级最高的一种礼制性建筑,只有皇帝才可以享用,它往往也是帝王居所的标示性建筑。原来太子墓地面也有阙楼,但阙楼是否为三出阙,我们已不得而知,但掩藏地下的《阙楼图》却暗示着其中居住者的皇帝身份,让懿德太子在虚拟的皇宫里,永远享受着他未曾实现的皇帝梦。 这两幅阙楼图,被誉为唐墓壁画中的明珠,它们雕栏朱栋,金碧辉煌,在淡绿色的远山的衬托下,更显示出盛唐宫阙的富丽堂皇。阙楼可分为四部分:屋顶、屋身、平坐、墩台。屋顶为庑殿式,颜色深红;屋身和平坐皆用朱色平涂,一片红丹丹的色彩,一种富贵逼人的效果;墩台为砖木结构,中间用长方形砖砌成,周围有忍冬蔓草花纹,皆用褐色。 《仪仗图》从阙楼进入皇宫,是一组《仪仗图》,由近200名文武百官组成的仪仗队伍,包括步行卫队、骑马卫队和车队,浩浩荡荡,井然有序,从车的形制和装饰看,它属于礼制规定的皇太子级别的金辂车。唐代,有一种用羽毛和贴金装饰的长扇叫雉尾障扇,雉尾障扇是天子仪仗用具,我们在传世的阎立本《步辇图》中就可以看到唐太宗所使用的雉尾障扇。《仪仗图》中金辂车前就插有这种用羽毛和贴金装饰的雉尾障扇,虽然乘坐的是太子级别的金辂车,但使用的却是皇帝级别的仪仗器具,再加上两侧便房里贴金饰银的甲装骑马俑队伍和装饰华丽的三彩三花御马,大唐皇帝的威严和气派让人望而生畏。 《列戟图》如果说《阙楼图》和《仪仗图》还不足以让懿德太子彰显皇位的话,那紧接着的《列戟图》则是名副其实的皇帝待遇了。列戟制度,是通过施戟杆数的多少来表示其身份等级的一种规定,按照戟的数量分为24、18、16、14、12、10六个等级,安放时一般分两侧对称的排列。唐朝政府规定,帝王所在的陵庙宫殿以及三品以上高级官员的公府门前都要列戟。如果按太子身份的话,应该是一边列9杆,两边一共18杆,但懿德太子墓壁画中的《列戟图》,却是一边12杆,合起来共24杆,显然享受的是皇帝级别,而且前后排列有两套,似乎是为了强调他的特殊身份。《列戟图》在唐代太子、亲王、贵妃、公主以及三品以上高级官员的墓葬壁画中都有发现,但皇帝级别的《列戟图》却是目前唯一的一例,即使在晚唐唐僖宗的靖陵中,也没有发现。 驯兽图爱好狩猎是皇宫上流社会流行的风气,王公贵族将骑马狩猎作为增强武艺、愉悦身心的一项重要活动。狩猎时,不仅张弓搭箭,随意射猎,还常常架鹰携犬,借助鹰、鹞、狗、豹等动物来完成,因此,饲养各种辅助狩猎的动物,也成为皇室贵族竞相追逐的时尚。武则天执掌大权时,为了迎合这种时尚,在大明宫禁苑内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负责皇宫中雕、鹘、鹞、鹰、狗、豹等动物的饲养和训练。这些动物,多来自突厥、康国、安国、史国、波斯、大食的进贡,就连饲养和训练这些动物的官员,都是服役于宫廷中拥有官职的胡人,唐王朝强大的吸引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可见一斑。位于过洞处、象征着皇宫内苑的《驯豹图》、《架鹞戏犬图》、《架鹰驯鹞图》等壁画,描绘的就是这样的时尚。 仕女图穿越宫苑之后,看到的是手持笏板的太监和手持团扇的宫女,他们前后相接地恭立于门前,承担着守 门、传唤、迎来送往的职责。 再向内,便进入象征着寝宫的墓室。主人安卧的石刻棺椁,周围雕刻有头戴凤冠的宫中女官,四周墙壁上则是一群与真人大小相同的宫女,她们手拿盘、杯、瓶、盒、包裹、扇子、蜡烛、拂尘等生活用具和箜篌、古琴等乐器,正向主人走去,准备侍奉主人饮食和歇息。图中的这些宫女,头梳高高的发髻,身着掐腰的短衣和拖地的长裙,飘逸的丝绸内衣,微露出如雪的肌肤,体态婀娜,神情妩媚,举止文雅,步履轻盈,既有皇宫女官的恭谨、端庄,又不失年轻女性特有的清纯、秀丽,透射出盛世之时宫中女子特有的优裕和宁静。 不仅墓道两壁绘满各式壁画,在墓顶之上,还绘有各种天象图案。 懿德太子墓曾经被盗,这是位于第一过洞西壁上的盗洞,由于受到从盗洞灌入的淤泥的浸蚀,墓内多处壁画脱落严重,否则,墓内的壁画保存得更为完好。但仅从残存的壁画中,我们不仅可以想像唐代宫廷生活的豪华与奢侈,还可以领略唐代壁画艺术的瑰丽和辉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