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兆申
释义

李兆申,国家重点学科-消化内科学主任、全军消化内科专科中心主任、全军消化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二军医大学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简介

李兆申,男,1956年10月生198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1988年获硕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现任国家重点学科-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学主任、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所长、消化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校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 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技术二级。

兼任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副主委,上海市消化病学会委员及上海市食管静脉曲张治疗研究会副主委。编委。担任《胰腺病学杂志》执行主编、《中国内科年鉴》、《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副主编、《胃肠病学》、等多本杂志的编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评为科技银星及军队教书育人金奖曾获上海市银蛇奖,得到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资助,列入上海卫生系统跨世纪人才百人培养计划行列,上海科技领军人物。

主要从事消化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尤其擅长消化内镜的诊断与治疗、胰腺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应激性溃疡基础与临床研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发表论文发表论文599篇,第一作者101篇,其中英文论著32篇篇,SCI收录20篇,累计IF 40分。撰写述评、笔谈、建议、指南32篇。主编《消化道内镜培训教程》、《ERCP基本技术与临床应用》、《内科学理论与技术新进展》、《胃癌》等10部。以第一作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一项。.并承担国家、军队及上海市项研究课题10余项。2004年荣获首届“中国医师奖”。

消化王国”的领舞者

消化内科学充满了崎岖与坎坷,李兆申付出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无影灯下挑灯鏖战,全力以赴抢救病人;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为了攻克医疗难关,苦思冥想,寝食难安。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6年国家科技大会上,他的一项科研成果“胃、十二指肠镜微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际会议

2005年11月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1000多名国内外知名的华人消化病学专家聚集在这里,共同研讨当前消化内镜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国家卫生部黄洁夫副部长亲自出席会议并讲了话。这是建国以来,消化内科学术界召开的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一次盛会。此次大会组织者,就是我国著名的消化病学专家、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军消化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兆申教授。

新年伊始,捷报又传,在2006年国家科技大会上,李兆申的一项科研成果“胃、十二指肠镜微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不久前,李兆申通过层层评审,成为首次创立的“上海市医学专业领军人物”内科第一名。

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

李兆申教授,河北宁晋人,典型的外表粗犷、性格爽直的北方汉子。当我们真正走近他时,才感觉到,他还拥有博大的爱心。

李兆申常对他的学生说:“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医学的本质就是给病人一个美丽、完整的人生。”

98抗灾

1998年9月,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9月6日,时任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的李兆申,接到组织派他去湖南安乡重灾区开展防疫治病工作的通知。此时的他已办妥去奥地利参加世界胃肠病大会的一切手续,可是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出国学习的机会,戴上医疗队队长的袖标,奔赴抗洪第一线。

面对被滔滔洪水淹没的家园,沉甸甸的责任感压在李兆申的心头。

一天深夜,一位刚巡诊回到堤上的医生向李兆申报告:有一户灾民被围困在洪水里,身患重病,需要急诊。李兆申问清了灾民的病情,二话没说,背起药箱,拉着这位医生就往外跑。

深夜的大堤,沉睡在泽国之中,到处是汪洋一片。他们乘着一艘小木船,冒着随时都可能坠入深水中的危险,靠着手电筒微弱的灯光,慢慢前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被水围困的垸中。检查、诊治、开药、医嘱……等他们返回大堤时,天色已破晓。李兆申也没休息,又紧张地投入到新的一天的战斗……

在灾区20多个日日夜夜里,李兆申和他的战友们冒着高温酷暑,背着30多公斤的医疗器具,一个帐篷一个帐篷地巡诊,走遍了长达10公里的大堤上的1000多个帐篷,为灾民治病8525例次,卫生宣教近1万人次,并与战友们毫不犹豫一起为灾区人民捐款,还为当地灾民兴建了20多个标准的规范化厕所,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被灾区群众誉为“生命堤上的红十字方队”,荣立集体三等功。李兆申还被国家卫生部评为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同时荣立个人三等功。

从繁华都市到偏僻农舍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在李兆申的眼里,只要你是病人,他都会捧出一颗真诚的心,伸出一双温暖的手。

治疗小患者

2002年夏天,一位从黑龙江慕名而来的患者家长,带着一个14岁的小男孩来长海医院看李兆申的专家门诊。小孩得的是慢性胰腺炎和胰管结石,因为常年在外求医,家里不多的积蓄已被花费一空。如果手术治疗,需要一大笔费用,且效果不一定很好。李兆申了解这一情况后,将小患者“请”进病房,并亲自为其进行内镜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患者即将康复出院。

那天中午,李兆申来查房,碰巧看到小患者的父亲站在病房的走廊上啃着一个冷馒头。李兆申就走过去问他:“外面有盒饭卖,怎么在这里吃馒头啊?”

他对李兆申说,出院手续已办好了,可是带来的钱还不够。哪还有钱买盒饭啊!说着说着,小患者父亲的眼睛泪光闪闪。

李兆申安慰他,不要着急,他去想办法。查房回来后,李兆申从自己的钱包里掏出了2000元钱,悄悄地让护士长把它转交给这位贫困多难的小患者的父亲。

研究课题

1996年10月,为了摸清我国胃食管反流情况,李兆申组织了30人的医疗小分队,花了3个月的时间,走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从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到宝山区最偏僻的农舍,都留下了李兆申的脚印。1997年,他完成了上海地区1300万常居人口胃食管反流病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填补了中国人无此病流行病学数据的空白。该课题为国家节约医疗费用5000余万元,直接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其成果先后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

野战内科学的研究

2002年初,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野战内科学的研究,李兆申组织了10余名专家,到某部与战士同吃同住一个星期,调查战士的训练情况、心理素质和常见胃肠病。然后,他与学校护理系心理教研室制定了一套心理训练科目,帮助基层部队的心理训练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之路。多年来,李兆申就是这样,把对患者和官兵的无私的爱,写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他先后到全国各地巡回做专题报告100余场次,深入社区进行卫生宣教和义诊40余次,赴部队卫生宣教10余次,服务群众和部队官兵5万余人次。他还被评为总后优秀党员,1次荣立二等功

,3次荣立三等功。

领导研究

不敢放手技术的领导,就是“绊脚石”自1999年2月李兆申担任科室主任至今,他所领衔的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实现了大跨步的飞跃。

2000年,成立了第二军医大学胰腺疾病研究所;2001年,全军消化内科中心在此揭牌; 同年,该科又迈入了全军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重点学科行列;2001年,成功创办了国内第一家胰腺病学专业杂志——《中国胰腺病杂志》。

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科室,一跃成为消化学界的“国家队”成员。但李兆申常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并不是他个人的劳功,这是消化内科前人奋斗积累的结果。而他最引以自豪的事情,就是拥有了一个很好的学科和一大批年轻有为的科技英才。

作为一个消化内科学的领舞者,李兆申深深地知道,一个学科要有所发展,必须始终追踪国际医学前沿,敢于攻尖端、破难题、抢占制高点。

1999年,他走马上任后,积极巩固消化内镜诊断介入治疗优势,并和同行们一道瞄准消化内镜治疗技术发展前沿大胆创新,他在导师许国铭教授的带领下,在国内首先创立了一门新兴学科——消化内镜治疗学。2000年,该内镜中心被上海市卫生局指定为“上海市内窥镜质量控制中心”。目前,长海医院内镜中心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所做胃镜例数最多的国际一流的内镜中心。他们还为包括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国家培养进修生800多名。

李兆申在用心抓好内镜中心的同时,还冷静分析学科发展现状,又瞄准国内外消化医学发展前沿,抓住胰腺疾病诊治这一国内、军内研究的空白和薄弱点,确立了学科建设的另一个新方向。

1999年8月,他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胰腺病重症监护室,开展了以腹腔灌洗及早期肠内营养为特色的综合治疗方法。

负责重症监护室的李护士长清楚地记得,当时由于护士少,工作量特别大,加上业务不熟悉,护士都很累,有的还得了病。她很不理解李兆申当时要建重症监护室的想法,就哭着跑去找李兆申诉说困难。

李兆申听后,几次召开会议,集思广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人员不够,他就上下协调要来几个护士;医生经验不足,他就带着他们走出去学习,并邀请国内著名的胰腺病专家张圣道教授来院讲课;医护人员重症监护业务不熟,他就派出医护人员去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轮流学习。

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他们共收治150余列重症胰腺炎患者,救治成功率高达93%,大大高于国内外报道的50%~70%成功救治率。目前,他率领的胰腺研究所,进一步结合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国际上领先的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及胰腺癌的基因诊断技术研究,使我国胰腺疾病的诊断水平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经过几年不懈努力,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已形成了内镜介入治疗、胃动力学研究、胰腺疾病诊治研究和军事应急消化道反应研究等特色鲜明、学术水平很高的学科研究方向。

当笔者问他:“您这么放手和鼓励科室的专家去多学先进的医疗技术,就不怕他们的技术超过你?”李兆申笑着回答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嘛,后人总是要超过前人的。”转而又严肃地说:“一个临床科室的领导,不能一味强调个人拥有全面技术。不敢把技术放手的领导,就会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绊脚石’。”

人才培养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李兆申在高起点选好学科发展方向的同时,还精心打造了一个高水平的“亚学科人才”群。对“亚学科人才”,李兆申是这样为之定位的,他说,消化内科的医生,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内科医生,然后必须在消化内科领域选准和掌握一到两门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并要尽量成为该领域里的专家。几年来,李兆申不遗余力地为科室的同事和他的学生创造条件搭建成就事业的大舞台。他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帮助他们选方向、定课题,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金震东、邹晓平教授,是国内超声介入领域的著名专家,他们在全国和上海多家学术组织担任职务;邹多武副主任,是内镜和胃食管反流病学专家,他还是全国胃肠动力学组最年轻的副主任委员;还有李淑德教授、张文俊副教授等等,都是国内消化领域知名的专家。

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培育,李兆申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名,在读博士、硕士10名。他们都是我国消化学界的新生力量。在读博士高峻,目前正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进修,他开展的“胰腺外分泌调节机制的研究”课题,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资助。

人物评价

“他是个很有责任感、认准了目标就执著追求的人”李兆申的妻子拓西平是长海医院干部病房科主任,拓教授说,她第一次到消化内科重症监护室时,一下被眼前漂亮的窗帘惊得瞪大了眼睛,她说:“消化内科重症监护室的窗帘比我们家的贵多了,也漂亮得多。当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老李把监护室看得比我们家还要重要啊。还有一次,我来到胃镜室,看到里面的装修和设备惊呆了。平时在家啥都不管的老李,对他们的工作环境却布置得如此精心和细致,那时,我终于明白了老李的人生追求。”

他的导师许国铭教授说:“李兆申是个很有责任感、不安于现状、认准了目标就执著追求的人。

“早在1987年,他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就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胃黏膜血流量检测与胃肠疾病关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可当时做胃黏膜的血流测定,既没有现成的仪器,也没有现成测定血流量的方法,只能靠手工测定,这样很难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后来,他通过多方打听,听说天津南开大学有光纤测定仪。第二天,他请了假,背着军用书包,带着几个馒头,就登上了开往天津的列车。李兆申在列车上,饿了就啃几口馒头。经过十几小时的长途旅行,到天津时已力不从心了。可为了赶时间,他马不停蹄地赶到南开大学取来仪器,也顾不上休息,扛着仪器就往车站跑。在车上,他一手抓着车扶手,一手扛着仪器,硬是这样从天津站到上海。

“由于过度劳累,加上长时间用一种姿势扛仪器,他回来后,患了严重的气胸住进了医院。可他还没等病情完全康复,又钻进了实验室。”

许国铭教授说,正是凭着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李兆申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内镜下检测胃黏膜血流量的激光多普勒血流仪。他的科研论文也获得第一届国际胃酸泵学术大会一等奖和优秀论文奖,并被中华医学会推荐参加了第十届世界胃肠病大会,论文被大会录用。

还有一件事也给许国铭教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91年,长海医院新胃镜室刚成立不久。在一次工作中,李兆申发现胃镜消毒存在很大缺陷,只是用两个洗液筒在消毒,而不是采用流动水洗消毒,这样很容易造成消毒不完整,残留细菌容易发生相互交叉感染。为此,向科室领导提出改进消毒设施的建议,得到了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后来,李兆申和同事一起进行研究设计,很快在国内首创了三槽流水式胃镜流消槽,彻底解决了原有缺陷,这一设计被推广到全国,并申报了国家专利。

许国铭教授说,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李兆申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说起这些年李兆申的成就,许教授如数家珍:

1990年李兆申准确测定出中国人食管内24小时pH值正常标准,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

1993年在国内首次用综合法制成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为研制治疗萎缩性胃炎新药获得国家正式批号奠定了基础。

1997年,李兆申在完成对我国胃食管反流病调查的基础上,又对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真实反映胃食管反流病反流类型的动物模型,揭示了该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李护士长对李兆申的印象是,他是个不知疲倦的人,平时不管有多辛苦,他从不说一句累,不言一声苦。他总是尽职尽责地去履行他作为科室主任和拥有18个军内外学术“头衔”的职责……

“那是2004年12月,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内镜治疗研讨会上,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和国内著名的专家1000余人参加了大会。其中,此次大会的‘重头戏’,就是对胰腺疾病内镜诊断治疗进行现场表演示范。会议组织者原定请国外一著名的胰腺病学专家担此重任,可由于种种原因,这名专家没有登场献技。后来,李兆申临场受命,走上了手术台。”李护士长缓缓地说,“患者是一名10岁的小孩,患慢性胰腺炎有几年的历史。经过造影检查,该患者胰管扩张非常明显,胰管头端很明显。只见他在助手的帮助下,把胃镜很快插入,经胃镜导示,通过狭窄部位,顺利放入了支架……整个过程,前后仅花了15分钟时间。现场顿时响起了阵阵掌声,与会的专家都为李兆申近乎完美的操作投去了惊讶的目光。”

前不久,笔者走进第二军医大学野战内科学实验室,仔细聆听了李兆申讲他对野战内科学的前景展望。在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实验里,笔者仿佛看到一支神勇的急行军队伍,正在他的带领下,向着世界消化医学科技前沿的一个又一个制高点前进……

李兆申小传

李兆申,198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同年分配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工作,现任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全军消化内科专科中心主任,兼任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

1990年以来,李兆申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两项,“九五”期间军队医学杰出青年基金及“十五”期间军队重点基金各1项,上海市医学专业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基金和上海科委课题基金3项,总经费达100多万元。主编专著9部,发表论文313篇,其中国际期刊发表14篇,Medline收录78篇,CA收录29篇,SCI收录3篇,4篇论文被国外引用12次。曾获上海市银蛇奖,上海市先进卫生工作者称号,得到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资助,列入上海卫生系统跨世纪人才百人培养计划行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