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寨乡 |
释义 | 1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李寨乡素有永城“南大门”之称的李寨乡,位于豫皖两省交界处,属豫东平原腹地,环境优雅,气候宜人,是投资办厂的最佳地带,乡辖7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总人口3.5万人。 李寨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省级公路永涡路纵贯南北,信息发达,交通便捷。是举世闻名的革命老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境内设有彭雪枫将军创办的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旧址,还有千余年的雪柚白果树。军民共挖的新四沟,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依照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使本乡西瓜、苔干、土豆等生产形成规模,每年种植面积将在4万亩以上,亩产效益超千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西瓜、苔干之乡。产品远销北京、天津、连云港、江苏、安徽、山东,特别是独有“贡菜”之称的苔干,风靡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曾作过专题报道。 为利于农副产品的外销,还围绕特色农业培养了200多名农产品运销经纪人,并在江苏、安徽、山东、内蒙、天津等地设立了销售网点10余个,从业经纪人20多名。近年来,该乡的特色农业日益加入国内商场,打入国外市场,一年四季产品供不应求,春季有大蒜、苔干、土豆市场,夏季有西瓜市场、秋天有苔干、药材市场。农民是一年四季都进钱,春夏秋冬都不闲。 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成为中国苔干之乡。省科技示范乡、淮海名镇、平原绿化先进乡。 2010年,李寨乡撤乡建镇,更名李寨镇。 2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李寨乡李寨乡位于晋城市泽州县西南部,距市区26公里,东与南村镇相邻,西与阳城县交界,南毗南岭乡,北接川底乡和周村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5°25`,东经112°40`。南北长约6.5公里,东西宽约6.5公里,总面积81平方公里。 1939年“十二月事变”前,属晋城县第三区。1942年属晋沁县第一区。1945年解放后,归晋城县第六区。1953年,划为高会、陟椒、李寨、望头、乾棠5乡。1956年并为李寨、陟椒2乡。1958年3月,改为西阎庄乡;8月,并入周村乡。人民公社化时,为周村七一人民公社的一部分。1961年从周村公社分出,建李寨公社。1984年改为李寨乡。 全乡西、南、东三面环山,北部为丘陵区,境内山、丘地貌为主,年平均气温10.5℃,年降雨量500——600毫米,无霜期170天,交通较为便利,周犁路横穿东西,南高线贯通南北,候月铁路越境而过,辖25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共有3996户,13001口人。 李寨乡地下资源贫乏,仅有储量很少的臭煤和铁矿、硫铁矿,是典型的农业乡,粮食作物以小麦、谷子、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药材,盛产红果、柿子和花椒。 境内有著名的李寨风景旅游区,位于沁河岸边,自然风光景点、人物景观有十余处之多,主要分布在天下第一湾、陟椒三教堂、九女湖三大景区,是泽州县“山、水、湾”旅游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事业发展良好,乡中学是全国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多次受到团中央及省、市、县表彰;乡卫生院是全市闻名的痔瘘专科医院,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保障能力日益增强,道路、电视、广播基本实现“村村通”。 近年来,李寨乡上下齐心协力,奋发进取,全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生了较大变化,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经济建设靓点显现,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总体提高。截止到2007年底,全乡社会生产总值完成1.43亿元,民企增加值完成4347万元,粮食总产量完成1750万斤,财政总收入完成2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782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50%以上,新型合作医疗达到92.34%以上。 3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李寨乡李寨镇地处两市(周口、驻马店)三县(项城、平舆、蔡)交界带,毗邻106国道,北靠311省道,周李公路贯穿南北,阿深高速穿境而过,泥河支流横亘东西,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是豫东南平原崛起的一颗新星。辖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5.9万亩。该镇现有27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263个村民组,6.9万人。该镇相继建成了西南服装城、商贸专业市场、建材一条街、文化路、环城路、工业小区。镇区面积由原来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5平方公里,镇区内路、水、电、信畅通无阻,设施服务应有尽有,成为周边两市三县的主要商品集散地。 4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李寨镇李寨镇位于市境西南边缘,处两市(周口、驻马店)三县交界带。东邻三张店乡,东南邻贾岭镇,西、南邻平舆县,西北邻上蔡县,北邻孙店镇。该镇毗邻106国道,泥河支流横亘东西,水贾西路贯穿南北,阿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辖27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人口7.07万人,面积67.5平方公里,耕地59040亩。镇政府驻地李寨。 李寨原名韩李寨,1948年6月,属月潭区,1951年6月增设十区(韩李寨),1961年7月,并入孙店区,1965年7月,复名韩李寨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为李寨乡,1996年11月撤乡设镇。 据建寨碑文记载:清道光(1821--1850)年间,后韩庄韩万益和小李庄李红,协议建寨。李姓献出自己村庄作为寨址,韩姓负担建寨一切费用。寨建成后,名韩李寨。李寨主产小麦、玉米,更适宜种芝麻。 李寨镇按照“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精细农业和特色农业,已建成9个百亩农业示范区;兴建大型养牛场12个,规模养猪场68个,养羊场140个,发展养殖专业村6个,专业户300多家。 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形成了纺织、板材、皮革加工、铸造、机械等十大龙头支柱产业。建成了皮业有限公司、毛纺织集团、面粉加工、木制胶合板厂、制鞋加工厂等龙头企业,皮革加工或产品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发达国家。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构筑了四纵四横的城镇框架,建成了三区三街(服装区、蔬菜区、建材一条街、文化用品一条街,交通服务一条街),城区面积扩大到5平方公里,建成了占地126亩的“西南服装城”,打通了通往平舆、上蔡的三条交通主干道,李寨已成为连接二市三县,辐射方圆百里的边贸重镇。新建了一个占地260亩的工业园区,为投资企业提供了优惠政策和条件。 近年来,李寨镇先后获得“全省先进‘六好’乡镇党委”、“全省奔小康科普示范乡镇”、“全省食用菌生产先进基地乡”等荣誉称号;2002年又被河南省爱卫会命名为“省级卫生镇”,被周口市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镇”,并通过了“周口市文明村镇”和“省级文化乡镇”验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