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遇春 |
释义 | 1、明朝柳州知府-李遇春李遇春 字以仁,闽县人。嘉靖壬午乡荐,由户部郎出知柳州府,调寻甸。遇春和易慈祥,以兴革为己任。筑河堤,浚渠道,置仪田,寝征调,严闭纳石岗等矿场,分属四十三寨夷落,以忤抚臣。再调不赴,寻人至今思之。其居家也,夙以孝友著,盖宗族乡党无间言云。见《云南通志》。 2、宁夏针灸学会会长-李遇春李遇春(1941.9-)男,中医学教授,主任医师。1966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长期任《金匮要略》课程主讲教师,坚持门诊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与临床经验。先后出版专著6部,统编教材1部,承担科研项目共2项;其中部(局)级1项;省级1项,获科技成果奖2项。现从事古方治疗消化病的现代研究。现为宁夏针灸学会会长。 3、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遇春李遇春(1972-)湖北新洲人,文学博士。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新文学学会秘书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青年评论委员会主任。1990年进入湖北大学行政管理系学习。1996—2002年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师从於可训先生,先后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7月以来执教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2004年7月晋升副教授,2007年7月破格晋升教授。在《文学评论》《小说评论》《文学教育》等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著有《权力·主体·话语——20世纪40—7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编年史(当代卷)》(第二主编)、《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导读》(参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协助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和旧体诗词研究。 一、论文 1997年 1.《为新诗散文化一辩》,《中州学刊》1997年第4期。 2.《一个“联对梦”小说文本——无名氏的〈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比较分析》,《通俗文学评论》1997年第4期。 3.《入围·围城·突围——对张欣的“新都市小说”的一种解读》,《佳木斯师专学报》1997年第4期。 4.《站在生命的荒原上呼喊——对刘醒龙的长篇〈生命是劳动与仁慈〉的阐释》,《当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8期。收入《武汉作家作品评论集》。 5.《生命与艺术的“桥”——评田天的长篇报告文学〈你是一座桥〉》,《当代作家》1997年第3期。 1998年 6.《破碎的英雄与英雄的破碎——论邓一光“兵系小说”中的英雄系列》,《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4期。 7.《让生命应对历史——读邓一光的长篇小说〈我是太阳〉》,《当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8期。 2000年 8.《拂不去的阴霾——张贤亮小说创作的死亡心理分析》,《小说评论》2000年第5期。 2001年 9.《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话语分析》,《文学评论》2001年青年学者专号。 10.《超越苦难的白日梦——张贤亮小说创作的深层心理探析》,《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11.《拯救灵魂的忏悔录——张贤亮小说的精神分析》,《小说评论》2001年第3期。 12.《世纪末的忏悔——从王蒙和张贤亮的二部长篇近作说起》,《小说评论》2001年第6期。 2003年 13.《论20世纪40—70年代中国作家的革命英雄情结》,《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14.《孙犁小说创作的深层心理探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15.《茹志鹃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的心理动因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6.《权力·主体·话语——20世纪40—70年代中国作家的话语困境》(博士论文摘要),《长江学术》2003年第4辑。 17.《生命的历史困境与人的寓言——论李锐长篇小说的精神特征》,《山花》2003年第6期。 18.《走出文革叙事的迷惘——从阎连科和刘醒龙的两部长篇小说谈起》,《小说评论》2003年第2期。 19.《陈忠实与柳青的文化心理比较分析——以〈白鹿原〉和〈创业史〉为中心》,《小说评论》2003年第5期。收入《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陈忠实卷》。 20.《走向生命体验的艺术探索——陈忠实访谈录》,《小说评论》2003年第5期。 21.《拒绝平庸的精神漫游——贾平凹小说的叙述范式的嬗变》,《小说评论》2003年第6期。收入《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贾平凹卷》。 22.《传统暗影中的现代灵魂——贾平凹访谈录》,《小说评论》2003年第6期。 23.《在痛苦中写作——贾平凹访谈录》,《红豆》2003年第8期。 2004年 24.《革命文学秩序中的话语等级形态分析》,《江汉论坛》2004年第7期。 25.《告别与寻找——关于张一弓小说的话语转变》,《文学评论》2004年第4期。 26.《曾卓地下诗歌创作的心理分析》,《长江学术》2004年第2期。 27.《在自我反省中寻找艺术突破——陈忠实访谈录》(上、下),连载于《文艺新观察》2004年第2—3期。全文收入《陈忠实文集》第7卷,广州出版社2004年版。 28.《病态社会的病相报告——评苏童的长篇小说〈蛇为什么会飞〉》,《小说评论》2004年第3期。收入《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苏童卷》。 2005年 29.《芒克地下诗歌的精神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30.《在“现实”与“规范”之间——贺敬之文学创作转型论》,《文学评论》2005年第4期。 31.《贺敬之诗学品格论》(执笔),《文艺研究》2005年第6期。收入《贺敬之研究文选》,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32.《贺敬之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5年第5期。 33.《悖论中的〈扎根〉和〈扎根〉中的悖论》,《小说评论》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11期转载。 34.《从生活体验到生命体验》(与陈忠实合作),《文学报》2005年8月25日第1615期。 2006年 35.《一种新型的文学话语空间的开创——重读贺敬之“红色文学经典”》,《长江学术》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5期转载。收入《贺敬之研究文选》,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36.《六十年代初历史小说中的杜甫形象》,《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 37.《周立波创作与当代中国乡土小说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6年第6期。 38.《对话与交响——论〈秦腔〉的复调特征》,《小说评论》2006年第1期。 收入《秦腔大评》,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 39.《庄严与吊诡——评长篇小说〈圣天门口〉》,《南方文坛》2006年第5期。 40.《大别山之子的历史行吟》,《文艺新观察》2006年特辑。为2006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湖北文化宣传周而作。 2007年 41.《性情中人枕下诗——论吴祖光六七十年代的旧体诗词创作》,《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2期。 42.《忧患之诗与安乐之诗——老舍旧体诗词创作转型论》,《福建论坛》2007年第7期。 43.《论何其芳的旧体诗创作》,《长江学术》2007年第3期。 44.《五十至七十年代文学中启蒙话语的心理透视》,《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 45.《十七年时期中国作家的文化“恋父”心理分析——以〈青春之歌〉〈创业史〉和〈艳阳天〉为中心》,《十七年文学的历史评价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6.《新时期湖北作家的底层叙述与底层意识》,《小说评论》2007年第4期。 47.《人在圈套中——晓苏近年来的大学校园小说漫评》,《小说评论》2007年第6期。 48.《美的怀念——评郭文斌的〈吉祥如意〉》,《文学教育》2007年第1期。 49.《悖谬中的底层叙述——评迟子建的〈野炊图〉》,《文学教育》2007年第2期。 50.《底层叙述的迷惘——评刘庆邦的〈表妹〉》,《文学教育》2007年第3期。 51.《拿什么拯救底层——评张惠雯的〈如火的八月〉》,《文学教育》2007年第4期。 52.《也谈“流氓的变迁”——评王璞的〈流氓是怎样炼成的〉》,《文学教育》2007年第5期。 53.《谁是真正的底层?——评晓苏的〈我们应该感谢谁〉》,《文学教育》2007年第6期。 54.《拷问良知的底层镜像——评刘建东的〈看见〉》,《文学教育》2007年第7期。 55.《两种底层的对话——评方格子的〈谁在暗夜里说冷〉》,《文学教育》2007年第8期。 56.《神圣的底层叙述——评红柯的〈大漠人家〉》,《文学教育》2007年第9期。《文艺报》2008年1月22日转载。《名作欣赏》2008年第7期重刊。 57.《新时期湖北作家底层书写一瞥》,《文艺新观察》2007年第4期。《小说评论》2008年第6期。 58.《颓废中的深刻——评邱华栋的〈寻爱的一天〉》,《文学教育》2007年第10期。 59.《无法重返的伊甸园——评乔叶的〈像天堂在放小小的焰火〉》,《文学教育》2007年第11期。 60.《底层的偏见——评张忌的〈夫妻店〉》,《文学教育》2007年第12期。 2008年 61.《阿Q·屈原·江湖——论聂绀弩旧体诗创作的精神特征》,《福建论坛》2008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1期全文转载。 62.《沈从文晚年旧体诗创作中的精神矛盾》,《文学评论》2008年第3期。 63.《论茅盾建国后的旧体诗词创作》,《长江学术》2008年第4期。 64.《底层叙述中的声音问题——评贾平凹的长篇新作〈高兴〉》,《小说评论》2008年第2期。收入《〈高兴〉大评》,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5.《绝望中的幸福与幸福中的绝望——评曾楚桥的〈幸福咒〉》,《文学教育》2008年第1期。 66.《家庭中的政治——评何玉茹的〈扛锄头的女人〉》,《文学教育》2008年第2期。 67.《底层叙述的突围——评乔叶的〈良宵〉》,《文学教育》2008年第3期。 68.《底层的活法——评晓苏的〈麦芽糖〉》,《文学教育》2008年第4期。2009年10月30日《湖北日报》重刊。 69.《底层叙述的圈套——评朱山坡的〈躺在表妹身边的男人〉》,《文学教育》2008年第5期。 70.《绝望的抒情——评盛可以的〈低飞的蝙蝠〉》,《文学教育》2008年第6期。 71.《伤逝与寻梦——评范小青的〈右岗的茶树〉》,《文学教育》2008年第7期。 72.《鞋的精神分析——评方格子的〈像鞋一样的爱情〉》,《文学教育》2008年第8期。 73.《精神生态与人性弱点——评董立勃的〈一只叫虎子的猫〉》,《文学教育》2008年第9期。 74.《最后的怀旧——评朱文颖的〈贾老先生〉》,《文学教育》200年第10期。 75.《解构的诱惑——评曹寇的〈小镇夜景〉》,《文学教育》2008年第11期。 76.《一篇有洁癖的底层小说——评刘庆邦的〈燕子〉》,《文学教育》2008年第12期。 77.《高中语文不应忽视现代派作品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0期。 2009年 78.《聂绀弩为何要写旧体诗?》,《湖北日报》2009年1月9日。 79.《穆旦“地下”诗歌中的忏悔话语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80.《聂绀弩诗的江湖气》,《名作欣赏》2009年第1期。 81.《沈从文的怀旧诗》,《名作欣赏》2009年2期。 82.《茅盾浩劫中书愤》,《名作欣赏》2009年第3期。 83.《胡风狱中咏红楼》,《名作欣赏》2009年第4期。 84.《〈麦芽糖〉序》,《麦芽糖》(晓苏短篇小说集),花城出版社2009年版。 85.《一个罪犯的心理自白——评张惠雯的〈月圆之夜〉》,《文学教育》2009年第1期。 86.《女扮男装与底层关怀——评刘庆邦的〈远山〉》,《文学教育》2009年第2期。 87.《人生何处不围城——评潘向黎的〈满月同行〉》,《文学教育》2009年第3期。 88.《小说的神秘从何而来——评张国增的〈最后一座木房子〉》,《文学教育》2009年第4期。 89.《后启蒙的还乡叙事——评王往的〈留给傻子的春天〉》,《文学教育》2009年第5期。 90.《还原与颠覆——评斯继东的〈今夜无人入眠〉》,《文学教育》2009年第6期。 91.《底层的痛感——评王十月的〈开冲床的人〉》,《文学教育》2009年第7期。 92.《田汉的南行诗》,《名作欣赏》2009年第5期。 93.《叶圣陶的感伤诗词》,《名作欣赏》2009年第6期。 94.《姚雪垠的〈璇宫感旧诗〉》,《名作欣赏》2009年第7期。 95.《臧克家的〈忆向阳〉》,《名作欣赏》2009年第8期。 96.《胡风旧体诗词创作的文化心理与风格传承》,《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光明日报》2009年5月15日《新论辑录》。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8期转载。 97.《叶圣陶旧体诗词风格的形成及其嬗变》,《福建论坛》2009年第5期。 98.《臧克家旧体诗创作心理探源》,《长江学术》2009年第3期。 99.《何其芳仿义山体》,《名作欣赏》2009年第9期。 100.《诗意中的痛苦——评朱山坡的小说〈鸟失踪〉》,《文学教育》2009年第8期。 101.《有声与无声——评纪永亮的小说〈白桦镇〉》,《文学教育》2009年第9期。 102.《仿真与幻象——评晓苏的小说〈我们的隐私〉》,《文学教育》2009年第10期。 103.《身份的迷茫——评曾楚桥的小说〈灰色马〉》,《文学教育》2009年第11期。 104.《关于〈白鹿原〉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问题——陈忠实访谈录》,《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1期。 105.《白描背后的黑色幽默——评田耳的〈到峡谷去〉》,《文学教育》2009年第12期。 2010年 106.《陈忠实小说创作流变论》,《文学评论》2010年第1期。《光明日报》2009年12月11日《新论辑录》。 107.《关于姚雪垠的谈艺诗》,《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期。 108.《浪漫之死——评薛荣的小说〈网络诗人咚咚锵〉》,《文学教育》2010年第1期。 109.《关于姚雪垠的干校诗》,《湖北日报》2010年1月8日。 110.《心理结构的平衡与颠覆——论陈忠实新世纪以来的小说创作》,《小说评论》2010年第1期。 111.《神谕中的错误——评金仁顺的小说〈在敦煌〉》,《文学教育》2010年第2期。 112.《疯癫与时代——评曹征路的小说〈最后一课〉》,《文学教育》2010年第3期。 113.《老舍的唐人风味》,《名作欣赏》2010年第3期。 114.《贫困的历史与历史的贫困——评刘庆邦的小说〈到处都很干净〉》,《文学教育》2010年第4期。 115.《底层的“断背”——评徯晗的小说〈黎明之刃〉》,《文学教育》2010年第5期。 116.《今日批评家点睛:从阐释到实证》,《南方文坛》2010年第3期。 117.《符号的行旅——中国当代文学中土地话语演变的一个历史轮廓》,《南方文坛》2010年第3期。 118.《灵气与鬼气——评迟子建的小说〈五羊岭的万花筒〉》,《文学教育》2010年第6期。 二、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中国旧体诗词编年史稿(1949—2000)》(2007)。 2.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50—70年代旧体诗词研究》(2005)。 3.协助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编年史”的编撰(2003—2006)。 4.主持横向科研项目《当代文学专题网络课件》(2006)。 5.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湖北作家的底层写作研究》(2006)。 6.参与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本科生研究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20060133),排名第三。 三、学术著作与教材编写: 1.《权力·主体·话语——20世纪40—7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全书43万字。2008年获当代文学研究第11届优秀成果表彰奖。 2.《中国文学编年史(当代卷)》,於可训、李遇春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全书100万字,列为《中国文学编年史》第18卷。本卷2009年获第六届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3.《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导读》(上下卷),参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4.《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导读》(四卷本),王泽龙、李遇春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四、获奖情况: 1.2003年获武汉大学首届优秀博士文论奖。 2.2003年获华中师范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 3.2005年获华中师范大学全员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 4.2003—2004学年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 5.2005年获湖北省文联第四届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6.2006年获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指导教师三等奖。 7.2007年获湖北省文联第五届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8.2007年被授予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党员称号。 9.2007年荣获中国社科院文学所“2003——2007年度《文学评论》优秀论文奖”。 10.2008年荣获武汉文艺基金文艺评论优秀奖。 11.2008年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11届优秀成果表彰奖。 12.2009年获湖北省第六届社科成果优秀奖一等奖。 13.2009年获湖北省文联第六届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14.2010年正式入选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