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有亮 |
释义 | 人物简介李有亮,男,1963年生,山西省交口县人。祖籍河北保定。中共党员。文学硕士。现为上海政法学院文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新文学研究会理事,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1985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97年6月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主要讲授课程《文学概论》、《应用写作》、《法制文学》、《中国古典小说鉴赏》、《中国文学作品精读与评论》、《申论应试指导与训练》等。 主要科研成果专著2部:《寻找文学精神之维》(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给男人命名——20世纪女性文学中男权批判意识的流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5月版)。 论文70余篇,主要发表刊物:《文学评论》、《当代文坛》、《社会科学》、《现代大学教育》、《文艺评论》、《文艺报》等。 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法制文学 大学人文教育 社会兼职中国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教学获奖1991年9月获“山西省思想政治工作者先进个人”称号; 2001年9月获“山西省模范教师”称号; 2003年9月获吕梁高专首批“双高人才”称号; 2004年9月获吕梁高专首届“教学名师”称号; 2005年5月获吕梁高专首批“专业带头人”称号。 主要研究获奖2000年获山西省文联年度优秀文艺评论一等奖,同时获中国文联年度优秀文艺评论三等奖; 2001年获山西省文联年度优秀文艺评论三等奖; 2003年获山西省文联年度优秀文艺评论一等奖。 主要发表论文论著、论文名称 出版社、刊物名称 出版、发表时间 《寻找文学精神之维》(专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年12月 《给男人命名——20世纪女性文学中男权批判意识的流变》(专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5月 论文 诗的本体特性初探 《批评家》 1987年4期 论诗实现欣赏过程的特性 《批评家》 1988年6期 生命:诗的大陆——论诗复归本体态势 《文艺评论》 1989年2期 吕梁人谈《吕梁山印象》 《批评家》 1989年2期 文化地理批评:一个静态的批评空间 《批评家》 1989年5期 赵树理与体验生活问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1991年11期 饱含隐寓的叙述迷宫 《黄河文学》 1995年6期 个人性格与悲剧命运 《中国高教与科研》 1997年4辑 乡土亲情与智性审美 《黄河文学》 1997年5期 写作训练中的命题规定形式略探 《山西高教研究》 1998年1期 先锋派文学价值重估及定位 《当代文坛》 1998年5期 中国佛学中“六根互用”机制阐释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1期 中国作家缺什么 《新批评文丛》 1999年3辑 视觉意象:知觉与思维的桥梁 《晋阳学刊》 1999年4期 真切的画面,沉郁的情感 《名作欣赏》 1999年6期 渴望飞翔——论吕新小说《抚摸》 《新批评文丛》 2000年4辑 刘震云《故乡面和花朵》读解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1期 乡村神话的一曲挽歌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4期 家庭教育亟需改革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4期 再度逼近女性生命的真实经验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3期 “言意之辨”略论 《山西高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4期 假如秀禾自杀或者渐渐老去…… 《文艺报》 2002年4.4 视觉意象的基本特征 《晋阳学刊》 2002年4期 关于古代文论中“形”与“象”考辩 《文学评论》 2002年4期 “窥视”的深度 《文艺报》 2002年7.4 灵魂与眼光 《新批评文丛》 2002年5辑 巴金和他的《随想录》 《黄河文学》 2003年4期 从渴望到失望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4期 构建心灵通道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3期 论女性小说中的自省意识 《新批评文丛》 2004年7辑 重新擦亮我们的眼睛 《黄河文学》 2005年2期 男人:靠不住的靠山 《中国女性文学》 2006年1月 一种克制的柔软——评苏北散文 《文学报》 2007年3.25 对“恶搞”的反思 《解放日报》 2007.5.21 “通感”的发生机制解析 《社会科学》 2007.6 欲望的权力与边界 《当代文坛》 2007.4 写作教学与语文素质教育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11 现代女性文学的双子星座 《深圳特区报》 2007.12.11 情感消费的代价与启示 《山西师大学报》 2008.4 当代文学面临的三大障碍 《文艺理论与批评》 08.5 家庭教育:中国教育改革盲区 《教学与管理》 09.4 跨度、深度与纯度 《解放日报》 09.7.11 大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建 《现代大学教育》 09.5 徐芳和她的“第二自然” 《文学报》 09.10.15 20世纪女性文学批评断想 《名作欣赏》 09.12 “逐”与“弑”:20世纪90年代前期女性小说的超越意义 《当代文坛》 10.2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 《改革与思考:高校教育发展研究》 09.12 选课制与优良学风建设 《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研究》 10.1 文学资源与作家经验 《社会科学辑刊》 10.5 “从”与“领”:‘80年代中后期女性写作的颠覆策略再读解 《当代文坛》 10.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