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永绣 |
释义 | 南昌大学教授人物简介男,1962年生,1982年毕业于江西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88杭州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回江西大学稀土化学研究所工作,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1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主持完成国家基金项目2项,省基金和教育部骨干青年教师资助项目5项,省科技厅和教育厅项目3项,获发明专利1项,并使所有鉴定成果和发明专利实现了工业应用。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SCI、EI、ISTP的检索论文30余篇。 代表论文(英文题目论文略) [10]李永绣,黎敏,何小彬,辜子英,胡平贵,周雪珍, 碳酸氢铵与氯化钇反应及结晶产物的组成和晶相类型,无机化学学报,2002,18(11):1138-1142 [11] 李永绣,闵宇霖,周雪珍,游效曾,有机-无机杂化凝胶法合成YAG:Ce3+荧光粉的包膜和稳定性,无机化学学报,2003,19(11):1169-1174 [16] 丁家文,李永绣,黄婷,罗贤满,杨毅,何小彬,镧石型碳酸钕的形成及晶种对结晶的促进作用,无机化学学报,2005, 21(8): 1214-11217 [17] 李永绣,黄婷,罗军明,周雪珍,何小彬,水菱钇型碳酸钕的形成及聚甘油脂肪酸酯对结晶的影响,无机化学学报,2005,21(10):1561-1565 [18] 尹继先,周雪珍,彭德院,辜子英,胡平贵,李永绣,稀土铝酸盐蓝色荧光粉前驱体的制备及应用,中国稀土学报,2002, 20(6):601-604 [19] 李永绣,陈伟凡,周雪珍,程昌明,辜子英,胡建东,氯化钠在球形纳米氧化铈制备过程中的助磨和阻聚作用,中国稀土学报,2004,22(5): 636-639 [20] 李永绣,胡平贵,何小彬,碳酸稀土结晶沉淀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1141882A 主要成果1982年开始跟随贺伦燕、冯天泽老师研究江西离子型稀土的开发与应用新技术,取得的多项技术成果已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得到广泛应用,分别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90年代以来,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完成的“碳酸稀土结晶过程与晶粒控制”项目和“高纯稀土产品中氯根含量控制技术”、“碳酸稀土结晶沉淀技术”的综合水平居国内领先;并在江苏,包头和江西等地的数家企业得到应用,分别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西省技术发明三等奖和国家知识产权部优秀专利奖。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与多家企业合作从事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开发和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研究开发了南方离子型稀土及其它有色金属资源的开采与应用的全局化技术(集矿山开采、冶炼分离、沉淀结晶、材料制备、综合回收和三废处理于一体的新技术),针对离子型稀土开采中的稀土流失问题提出了二次成矿模型,从尾矿渗滤液中回收稀土,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过量稀土流入农田和沟河中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稀土纳米材料与抛光技术:完成了“新型稀土抛光粉及超细氧化稀土生产工艺研究”,并建设了超细与抛光材料中试基地。开发的新型稀土抛光粉已销售到日本、台湾及大陆的凤凰光学等几十家国内著名光学加工企业得到应用,产品性能指标已超过进口产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抛光粉物性及抛光过程界面相互作用”的研究,在抛光机理上提出了新观点;相继开发了抛光粉球形化技术和表面电性调节技术,并用于实际生产。目前,重点在硅芯片抛光技术与浆料化学方面开展研究,开发新型抛光材料及相关前驱体生产技术。 [3]稀土发光材料:在发光材料领域重点研究高效稀土白色LED荧光转换材料和配合物发光材料。与企业合作开发具有更高要求的稀土荧光材料前驱体,用于稀土节能灯和显示用高性能荧光粉的开发;承担了省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新型高效高稳定性LED荧光转换材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