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忆祖
释义

1961年,李忆祖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测量与找矿专业毕业,被分配在了北京。可他两次打报告,坚决要求到当时比较落后的新疆来工作,这个举动缘于他的一个愿望:“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所以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回报祖国。”

眼窝深陷、鼻梁挺直、白发微卷———李忆祖长着外国面孔,却有一颗地地道道的中国心,甚至,他比其他人更热 爱 自 己 的 祖国——— 中国。 称自己为外裔中国人的李忆祖,退了休也没有闲着,他知道求知的路没有尽头,可生命有限,恨不能把毕生所学都教给“孩子们”。

于是,9年间他辗转南北疆56个县市义务讲课,超过27万人听过他讲的课。李忆祖很介意别人称他“老外”,每逢这种情况,他就会说:“我不是老外,我是外裔中国人!”

他多次给别人解释自己为什么不是“老外”。

1938年,李忆祖在天津出生,当年,他与生身父母断了音信,一对中国夫妇收养了他,视同己出。

“养父给我起名李忆祖。小时候,有一个外国老太太想领养我,养母没舍得给。尽管我是外国人的后代,却有一颗永远不会改变的中国心。养父母就是我的亲人,我怎么可能是‘老外’呢?”李忆祖说。

有趣的是,在养父母家,李忆祖的兄弟姐妹后来全都定居美国了,惟独他一直留在中国。他曾先后在山东济南和首都北京生活过。

爱上新疆

到了新疆,李忆祖被分配到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156煤田地质队,从事煤田地质普查工作。他常和同事乘着越野车进行野外作业。20多年间,他跑遍了天山南北,还曾涉足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阿里地区。

出一次野外,历时一年半载是常有的事。风吹日晒、风餐露宿是野外工作者惯常的生活状态,一顶帐篷、一件皮袄是野外工作者的随身之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新疆的煤矿资料逐渐拓印在了李忆祖的脑海里。

上世纪80年代初,因工作需要,李忆祖曾在156队子校、原自治区煤炭厅子校(现在的乌鲁木齐市41中)当校长,后来又调到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工作。

1998年,他退休了,却闲不住,从事起了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任乌鲁木齐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乌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又被聘为自治区青少年科技讲师团讲师。从此,他踏上了关心下一代的义务讲学之路。

一晃,李忆祖已经在新疆呆了46年了。46年里,他从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变成了年近古稀的和蔼老人。他说:“在新疆呆惯了,到哪儿都感觉不如新疆好!”

醉心讲学

废旧的变压器、磁铁、易拉罐在李忆祖的手中三两下,就变身成了“旋转娃娃”、“磁悬浮飞机”、“侏罗纪时代”等玩具,孩子们对“废品”居然能动起来百思不解,于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打翻了罐的“糖豆豆”,争先恐后地蹦出来。

李忆祖就借这些自制教具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发明创造,运用什么原理可以做出来,有了发明创造,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对李忆祖的讲课反响很好,每年自治区科协、政法委、乌市关工委等都要请他去讲学。他是学地质的,可讲起课来却不拘泥于专业,涉及天文、地理、环境和法制等的课题有20多个,其中科普是他的强项。

他讲的《发明创造并不神秘》、《人人都能成为发明家》等课题深受欢迎。他给中小学从事科技辅导员工作的老师讲《走进创造之门》,光讲稿他就编写了近14万字。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是李忆祖灵活应用的一个讲课原则。

在牧区,他给哈萨克族孩子讲为什么新疆羊的肠衣上经常会出现小孔,用什么方法解决;在夏令营,他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孩子们讲野外求生方法,遇到危险怎么办,如何进行自救;在学校,遇到家长专场,他讲《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9年间,最多的一年,李忆祖讲了120多堂课,有时一天要讲3次课。9年,李忆祖提着录像机,带着自己制作的讲课教具,进社区、下基层、到学校,辗转南北疆56个县市讲课,行程万余公里,义务讲课533场,听课人数超过27万人,编写了近80万字的讲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