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一谔故居 |
释义 | 李一谔故居李一谔故居在广东省鹤山市桃源镇蟠光二村,是李一谔诞生和幼年读书、生活的住所。原是其父亲所建,由于破损严重,于1986年按原貌重建,砖木结构,总面积250多平方米。正厅门额上书“李顺天堂”(家族的堂号)。正厅左右各有一睡房,前右有一耳房,左有一宽3米、深4米的两层小阁楼。正门设在楼阁首层,正门直入通过花径走廊是偏厅。偏厅为两层小楼,首层正中挂有李一谔像。正厅和偏厅间有L形3米宽的走廊,围墙内种有各种花卉盆景,呈庭园式布局。 人物简介李一谔(1898~1929) ,原名雪元,字荫鹤,化名王庆生,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人。是江苏省金山县(现上海市金山区)和浙江省平湖县(现平湖市)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 19岁入上海文治大学攻读。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参加上海学生总罢课。1920年秋,变卖家中地产,在甪里堰创办云溪小学,帮助贫苦农民子弟入学。创办《社会钟》刊物,宣传反帝、反封建。1923年,加入国民党。8月,任国民党金山临时县党部常务委员。1925年,上海爆发五卅惨案,在金山县张堰镇召开五卅烈士追悼大会,声援上海人民斗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当选为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候补监察委员。1926年,在金山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张堰镇群众迎接北伐军。1926年,中共金山县独立支部成立,任书记。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遭国民党当局通缉,仍坚持在甪里堰、甸山、官桥、马棚一带发动群众,宣传中共主张,恢复被封的农民协会,在农民中发展共产党员。1928年2月,中共金山县独立支部改为浦南区委,任书记。9月,中共金山县委成立,任组织部长。积极筹组农民武装——“红团”。秋收时节,发动农民抗租、抗债、抗捐斗争,率先废除他家收取农民的田租,宣布不收租米。1929年1月,参与领导金山县新街暴动,打击地主恶霸。不久,国民党当局调动大量部队镇压“红团”,李被捕。四乡农民闻讯意图营救。因军警防卫严密而未成。3月8日就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