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一真 |
释义 | 李一真(1892—1973) 名喜诚,号忠展。黄县(今龙口市)北马镇西村人。早年在湘、沪办学。后去吉林、锦州、厦门大学执教。1954年,被聘为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56年为政协山东省委员会委员。他精研文史,著述有《阳明学》《孔子教学法》《醒梦草堂文集》等。 李一真先生是北马西村人。在北马一带,李先生渊博的学问和怪癖的性格被演绎得神乎其神。比如,烟台京剧团副团长黄宝岩在北马演出京剧《刮骨疗毒》,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李先生却喝倒彩,搞得黄宝岩十分尴尬。第二天,黄屈尊上门请教。李先生告诉他,关羽中箭是左臂,你为什么伸出右臂呢?黄宝岩知道遇见高人了,作揖打恭执弟子礼。其实,这都是瞎说,以李先生的学识和修养,决不会干这种蠢事,而黄宝岩也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再说了,这又算什么学问呢? 我认识李先生是在1965年,其时,北马公社成立了一个农业中学,派我去当了一个主任教师。与我同事的教师中,就有李一真先生的女儿——李振华老师。我很想拜会李一真先生,但想到他的声望和地位,特别是关于他如何挑剔礼教的传说,几次欲言又止,但最后还是委婉地跟李振华老师说了。李老师说:“别听街上胡说,去了你就知道了。”就这样,我走进了李一真先生的家门。 当时李先生已经72岁了,气色很好,声音洪亮,底气很足,谈吐随便,与外面的传说判若两人。去的次数多了,我便向他请教一些文史问题,或问一些他个人的经历。那时,外面纷纷传说他是国家主席刘少奇的老师,而他告诉我:“全是误传,我根本就不认识刘主席。”从他那里,我知道了外界极少有人知道的他的简历:在民国时期的锦州大学当过教授,主讲文史,专攻阳明学,与李济深、于佑任、章士钊、梁漱溟、柳亚子等过从甚密且飞鸿不断,曾担任过李宗仁先生的文史顾问,现任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那时我们年轻人都喜欢毛主席诗词,我问他如何评价毛主席的诗词,他说:“大气磅礴,前无古人。”说着,他随便找来一张纸,拿起铅笔边写边说:“我和了一首毛主席的《沁园春·雪》,送给你吧。”在这首词中,他引经据典,热情歌颂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和诗词成就,其中的两句是“神州如此多娇,倡省食却非羡小腰”。这两句的典故出自《管子》“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意思是楚王喜欢苗条的女人,美人们便忍饥挨饿进行减肥以讨楚王欢心。李先生引用这个典故,意在歌颂毛主席虽然也提倡节约粮食,但其目的却并非像楚王那样羡慕苗条美女。显然,这种类比是不妥的。所以,他对我说:“这两句不太好,没有高度,为了与主席原词同韵,没办法。” 有一次,他领我进了极少有人涉足的书房。书房在他的居室的西邻,独门独院。屋内四周的书架上,全是线装古籍。他一边翻书一边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解文史知识,还拿出一部他著作的《阳明学》给我看,序言是一位名人(好像是梁漱溟或是柳亚子)写的,末句是“佩服,佩服!”我走的时候,他送给我一部姚鼐主编的《古文辞类纂》、一部司马迁的《史记》、一部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和一部李昉的《太平广记》。“文革”中,《古文辞类纂》和《史记》还有夹在日记本的那首和毛主席《沁园春·雪》的词作,被红卫兵收缴了,以后连同从各家各户抄出来的众多古籍一起被付之一炬。 1966年夏天的一个晚饭后,李振华老师气喘吁吁地跑到办公室,泣不成声地告诉我们,她家被抄了,她父亲被拉到大街上进行批斗,问我们怎么办。我默然了。怎么办?什么办法也没有,连到现场去看一看的勇气也没有。试想,一个学富五车的73岁高龄的大学者,被一批蒙昧无知的造反派从家里押到大街上,硬逼着他站到窄窄的双人凳上,像斗争土豪劣绅一样对他进行围攻谩骂,第二天还津津乐道李先生被批斗时的“丑态”,这是一种怎样的莫名的悲哀啊! 李一真先生1973年辞世,据说他的那些珍贵的藏书大都散失了,剩下的被他没有文化的老伴装了半麻袋当作废纸卖掉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