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艳红 |
释义 | 河北大学教师 1997年6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音乐系(东校区),同年7月在河北大学艺术学院任教至今,担任声乐基础课的教学工作。 1999年7月至2002年7月在河北大学艺术学专业研究生班学习,并获文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题目为《对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现象的审视》。 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在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学习声乐歌剧表演。一年的进修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演唱水平,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方法。 个人履历性 别:女 职 称:副教授 学 历:理学博士 简历: 1985.9 –1989.7 齐齐哈尔轻工学院硅酸盐工程专业 学生 1989.7 –1994.12 齐齐哈尔建华机械厂 技术员 1995.1 –1995.9 长春欧吉达建筑陶瓷总厂 助工 1995.9 –1998.3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学生 1998.4 –2005.11 长春理工大学 教师 2005.11 –现在 沈阳化工学院 教师 科研作品《浅谈歌唱时喉头的位置与训练》被编入国家级大型系列丛书《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改革论坛》(2002年版),并获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颁发的一等奖证书。 《试论素质教育中教师的教育素养》载于《美育探微》(2002年10月版) 《浅议美育与德育相结合是音乐教学的首要基本原则》载于《河北高教研究》(2002年第3期) 2001年2月至2002年7月参与了校级科研课题《音乐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方面荣誉指导的学生张亚辉(97级)在2001年全国大学生艺术节艺术歌曲比赛中获三等奖,在2001年河北省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中获一等奖,在2000年保定市"风帆杯"影视歌电视大奖赛中获专业组美声唱法一等奖。 学生时毅(97级)在2000年"新星座杯"河北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中获通俗唱法荧屏奖。 此外,多次参加省、市级大型比赛和演出,成绩突出。踏实地工作作风,突出地工作成绩,赢得了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科研成果(1)代表论文: 1. 李艳红等, Nd:KGW多波长激光晶体生长与光谱特性 中国激光 2002. 9(5):444 2. Yanhong Li, et al., Synthesi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Gd2O3:Eu phosphors J. Rare Earth 2004. 22(1):70 3. Yanhong Li, et al., Synthesi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Nanoparticles YVO4:Eu3+ J. Solid State Chemistry 2005,178:645 4. 李艳红等, 纳米GdPO4:Eu3+的合成和光谱特性 发光学报 2005, 26(5):587 5. Yanhong Li, et al., Synthesi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Nanocrystalline Gd2O3:Eu3+ by Combustion Process, J. Luminescence, accepted (2)科研项目: 1. 掺钕钨酸钾钆多波长激光晶体生长及性能研究(20010565) 吉林省科委 组长 已鉴定 2. 红外-可见光的纳米上转换材料的研究(05L337)A类 辽宁省教育厅 组长 在研 3. 纳米对稀土材料发光性质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稀土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 组长在研 4. 纳米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沈阳化工学院博士启动基金 组长 (3)科研成果: φ100mmY系高Tc超导靶材及制备工艺 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三等奖 第四名 李艳红(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个人履历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院长助理 新闻学系代主任 教育经历1991-1995: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5-1998: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8-2000: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哲学硕士学位。 2000-2004: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 成就及荣誉研究兴趣:市场化与当代中国的传媒变迁 -当代中国的新闻、传媒变迁与公共生活的发展 -传播的全球化及其社会文化后果 -传播与民主 -传播与弱势社群的公共表达 -传媒与社会运动 -新媒体及其社会影响 研究领域 传媒与弱势社群,公民传播,传播政治经济学、新闻研究 主要发表论文 “传媒产制的第三部门——北美和澳大利亚社区媒体的实践、制度及民主价值”,《开放时代》,2009年第8期。 “传媒市场化与弱势社群的利益表达――当代中国大陆城市报纸对“农民工”收容遣送议题的报道研究”。唯一作者,《传播与社会》,(ISSN 1992-1985)香港, 2007年第1期(总第2期)。 “新闻报道常规与弱势社群的公共表达——广州城市报纸(2000-2002)对农民工新闻报道的研究”。唯一作者,《中山大学学报》,(ISSN 1000-9639), 2007年第2期。 “大众传媒、社会表达与商议民主——两个个案分析”。唯一作者,《开放时代》,(ISSN 1004-2938),2006年第6期,pp.48-55。 “一个‘差异人群’的群体素描与社会身份建构----当代城市报纸对农民工新闻报道的叙事分析”,唯一作者。《新闻与传播研究》,(ISSN 1005-2577),2006年第2期,pp.2-14。 “欧美传播研究视野中的新闻传媒与弱势社群”。唯一作者,《新闻与传播研究》,(ISSN 1005-2577),2005年第2期,pp.48-55。 “政治新闻中的模糊表述:从中国大陆两家报纸对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事件的报导看市场化的影响”。唯一作者,《新闻学研究》,(ISSN 1016-1007),台北,2003年4月。169-199。 “Representing the Underprivileged? A Case Study of the News Media under Marketization and the Peasant Immigrant Labor Issue in Urban China” in George Cherian (ed.) Free Markets, Free Media? Reflections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press in Asia (2008). 书评文章: Explicating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 China (Jiexi zhongguo xinwen chuanboxue).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 2008. 主要会议论文: “变迁社会的新闻传媒与新兴社会运动——以1990年代后期中国报纸对消费者权益议题的报道为例”。唯一作者,“当代中国公民社会: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的合作与互动”ICS2006学术与事务研讨年会,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2007年1月 “新闻报道常规与弱势社群的公共表达——广州城市报纸(2000-2002)对农民工新闻报道的研究”。唯一作者,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此论坛为中国传播学最高级别会议之一,由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传播学分会(简称中国传播学会)、国际中华传播学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联合主办),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2006年8月,10000字。 “Representing the Underprivileged? A Case Study of the News Media under Marketization and the Peasant Immigrant Labor Issue in Urban China”,论文宣读于第54届国际传播学(ICA)年会,美国,新奥尔良,2004年5月。 “Mediating Society in an Authoritarian State: Emergent Media roles in Marketized China”,论文宣读于美国国家传播学会(NCA)2003年年会,美国,迈阿密,2003年11月。 “Media Discourse and Consumer Rights: Mass media in the Making of a Quasi-social Movement in China”。论文宣读于第52届国际传播学(ICA)年会,韩国汉城,2002年7月。 “故事 表演 表达:当代中国的大众传媒与消费者权益运动研究”,论文宣读于台湾中华传播学会2001年年会,香港,2001年7月。 主要学术访问: 2006年4月21日至5月20日,赴香港城市大学英语与传播学系,青年访问学者。 2006年11月3日至11月8日,赴台湾铭传大学传播学院及台湾传播管理研究协会访问。 2008年3月至2009年1 月,作为中加学者交换计划的成员,赴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传播学院进行学术访问。 研究项目 “从‘西藏314事件’看西方媒体的客观公正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已结项。2008年5月。主要参与者。 “当代新闻人员的职业生涯策略与发展模式研究:一种职业社会学视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07-2010。主持人。 “沙飞影像与战争视觉记忆研究”,主要成员之一,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 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媒体对农民工的新闻报道研究,主持人,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桐山青年教师基金, 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 “建构弱势社群与国家和城市社会的关系:当代中国城市媒体与农民工”的专项课题研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之“城市中国研究网络”研究基金支持,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 中山大学双语教学项目:《传播学理论》课程双语教学,2008。 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探讨新世纪新闻实务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2009。 获奖: 2008年:“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学术兼职: 《开放时代》学术委员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和香港《传播与社会》刊物的学术评审组成员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李艳红 ,女,1973年2月 生,现任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 教育背景 1999年 理学硕士 四川师范学院 生物系 1996年 理学学士 湘潭师范学院 生物系 工作经历 1999-2002 四川师范学院 生物系 2003-2006 西华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2006-2009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10-现在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讲授课程 《经济动物养殖》、《分子生物学》、《无脊椎动物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命科学导论》 承担科研课题 人工林凋落物分解与土壤动物群落动态(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 (北川林业局 参与) 冶勒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 (冕林县林业局 参与)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参与) 小河沟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 (平武林业局 参与) 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合科学考察(石棉林业局 参与) 研究领域 动物生态学研究 水质评价 主要著作 《四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合著 《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合著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合著 《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合著 《哺乳动物学》合著 奖励与荣誉 2006.7 被评为“西华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08.1 被评为“西华师范大学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2008.1 被评为“优秀政工管理干部” 。 2008.7 被评为“西华师范大学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 2010.1 被评为“西华师范大学2009年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代表论文 李艳红, 胡杰. 圈养獐分娩的初步观察.动物学杂志, 2006, 21(6):67-71. 胡杰, 李艳红, 胡锦矗, 喻小燕. 四川青川县大熊猫种群分析, 四川动物, 2003,22(1):46-48. 李艳红, 胡杰. 四川杂谷脑河底栖动物初步调查, 四川动, 2007, 26(3) :624-627. 李艳红, 胡杰. 金汤河底栖动物调查和水质分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 2007.28(1):84-87. 罗骏, 李艳红, 胡杰. 南充农田区乌鸫的巢址选择, 四川动物, 2008, 24(4) :575-578.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