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伟森
释义

李伟森,湖北武昌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日日新闻》总编辑。参加二七大罢工。1924年赴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曾任共青团广东区委宣传部长、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团中央宣传部长、团中央南方局书记等职。1928年夏主编《上海报》,5月任苏准会上海办事处负责人。1931年1月17日在东方旅社被捕,2月7日牺牲于龙华。

简介

李伟森(1903-1931),乳名伟生,学名国纬,字北平,笔名李求实,化名林伟,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1917年考入武汉高等商业专科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时,领导了武汉学生运动。嗣后与恽代英等组成利群书社。1920年到黄陂北乡当小学教员。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随恽代英到四川泸州,创办泸州联合师范学校。同年回武汉,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读书,做共青团的工作,并主编《日日新闻》。1923年参加京汉铁路“二·七”工人大罢工。因敌人通缉,到安源煤矿工作,任安源路矿俱乐部文书股股长。同年被选为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

生平

李伟森(1903-1931),李国玮,字北平,笔名李伟森。生于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家庭。从小跟着父亲念书,小学毕业后越级考上武昌高等商业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时,在恽代英的领导下,和同学们一起上街讲演,宣传抵制日货,严惩卖国贼,散发传单,鼓动商人罢市,并参加武汉学生大示威游行。不久,积极投入恽代英创办的利群书社的活动。1921年7月,与恽代英、肖楚女、林育南等在黄冈浚新小学成立共存社,当选为编印干事。1922年回到武汉,主办《日日新闻》,在该报上发表文章,揭露军阀混战的罪行,反映工人的疾苦,介绍工人运动的情况,进行鼓动、宣传,有力地配合了武汉地区的工人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初,参与组织领导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失败后,受湘鄂区委派遣到安源工作,担任安源团地委委员,并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担任文书股股长。同年8月,在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不久,被调到上海在团中央宣传部工作,参加《中国青年》编辑工作。1924年夏,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在中国班担任党支部委员和团支部书记。“五卅运动”爆发后回国,在上海团中央工作了两三个月,于1925年秋调到河南开封,担任中共豫陕区委委员和豫陕团委书记。与肖楚女等一起组织河南书店,发行《中国青年》,扩大宣传。同时将“河南青年社”、“青年学社”、“青年救国团”、“青年干社”四个进步青年组织联合起来,成立了“河南青年协社”。1926年初,经豫陕省委的安排,调离河南,到广州,担任两广团区委宣传部长。同肖楚女等主编《少年先锋》刊物。1927年1月,奉命调到湖南工作,任团委书记。同年4月,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后出席共青团的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委员,任团中央宣传部长。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他到上海创办《上海报》。后党中央决定《上海报》同党的机关报《红旗》合并为《红旗日报》。他常常自己写社论、采访、写稿子、拍照片。还协助全国总工会创办了《工人日报》。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工作,积极培养工农通讯员、业余作者。同年5、6月间,在上海召开了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他担任了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上海办事处负责人。在此期间,他与恽代英、林育南、吴华梓等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在一起讨论形势,研究工作,对“左”的倾向在党内抬头深感忧虑,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反对党内“左”倾冒险主义路线。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标志着李立三路线占据统治地位。 林育南再也不能容忍,除了继续进言外,还和何孟雄、李求实等要求中共中央改选领导机构。 1930年9月底,李立三的统治地位结束,后来被王明取代。 林育南和何孟雄、李求实等目睹王明比李立三有过之而无不及,决定分两处召开会议商讨解决。 11月17日,他和何孟雄等分别在汉口路东方旅社和天津路中山旅社集会时,几乎同时被敌人逮捕。 事实证明,王明早就知道国民党特务已在东方旅社布下网,早就知道他们随时有被捕的危险。 当他们被捕的消息传来时,王明甚至幸灾乐祸地说:“这是他们反党反中央、搞分裂活动的必然结果,是咎由自取。” 1931年1月18日,李求实在上海“东方旅社”不幸被捕,被押送到龙华警备司令部。同年2月7日,被国民党特务机关秘密活埋于龙华警备司令部空场内,时年28岁。临刑时颜色自若,高呼口号,慷慨就义,是左联五烈士之一。

著作

李伟森先后编辑过九种革命报刊。注意发表革命文艺作品,开展工农通讯员的工作。平时对于工作不避艰险,好读书,于工作繁忙中,“也常于深夜握管为文,至晨不息。”业余时间从事小说和诗歌的创作,著述很多,著有《杜思退也夫斯基评传》、《小品文杂感集》、《十月革命后俄国农业状况》等,译著有《朵思退夫斯基》、《动荡中的新俄农村》等,编有《革命歌曲》等。

元凶正法

王振南1927年在北京任伪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时,积极参与谋害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等人。王振南以高等审判厅代表的身份担任临时组成的特别法庭的法官,几次对李大钊等三十人进行“会审”,并共同决定判处李大钊等二十人死刑,谢光沛等十人徒刑,致李大钊等先烈于同年4月28日壮烈牺牲。

五烈士

1931年,王振南在上海任伪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首席检察官时,对胡也频(化名蒋文翰)柔石(即赵少雄)、冯铿(即冯梅岭 )、李伟森、殷夫(即白莽)等十八人以“危害民国罪”起诉,并将胡也频、柔石、冯铿、李伟森、殷夫等革命青年作家交给龙华伪淞沪警备司令部秘密杀害。1934年,王振南又对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邝惠安等四人进行起诉,最后邝等都被处死刑。1933年,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欧志光、张玉山、袁友芳等五人被起诉到伪法院判处死刑,王振南还亲自函告伪法院在文到3日内执行,欧等五人遂即被害。

烈士遗物及题诗

王振南在解放前的三十五年中,在反动的司法界一直充当虐杀革命烈士的刽子手。据有案可查的,直接受王振南迫害的共产党员和非党革命志士即达一百八十人之多,被杀害的有三十四人。 这个血债累累的凶手,解放后仍隐瞒罪恶历史,拒不坦白。人民政府在1955年12月依法将他逮捕后,经过多次审讯,在大量的证据面前,王振南才不得不认罪,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1 3日举行了有六百五十人参加的公开审判,依法判处王振南死刑。

纪念

鲁迅先生在得知五烈士牺牲的确切消息后,当即愤怒地吟成了一首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4月27日,又在左联的《前哨》杂志上发表了《柔石小传》、《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和前驱的血》。5月,又写了《黑暗中国的文艺现状》,十分激烈地抨击了国民党的罪行,因当局的封锁,寄到美国的进步杂志,《新群众》上发表。

1933年2月7日至8日,在五烈士牺牲两周年之时,鲁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悼文 ,由于当时“左联”主办的刊物以及外围刊物已被扫荡一光,只好在当时标榜第三种人的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月刊》上发表。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左联五烈士

左联五烈士,指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同时杀害的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五位左翼革命作家。

姓名 简介 代表作品

柔石 (1902年—1931年),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人。共产党员,左联执行委员。 《为奴隶的母亲》

胡也频 (1903年—1931年),现代著名作家,福建福州人。丁玲的丈夫。 《到莫斯科去》

殷夫 (1909年—1931年),原名徐柏庭,笔名白莽,浙江象山人。诗人。 《孩儿塔》

李伟森 (1903年—1931年),原名李国玮,字北平,湖北武昌人。 《杜思退也夫斯基评传》

冯铿 (1907年—1931年),女,又名岭梅,广东潮州人。现代女作家。 《重新起来》

重大事件

大革命时期

1924年4月任共青团农工部部长。被派往苏联东方大学学习,任青年团中央驻莫斯科总代表。1925年回国。1926年8月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主编《少年先锋》。后调任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1927年参加广州暴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到上海从事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曾编辑过《中国青年》、《少年先锋》及报纸。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8年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中国青年》主编,与谢觉哉编辑《红旗》三日刊。1929年到中共中央宣传部任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编辑,5月主编《上海报》。1930年3月与鲁迅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工作,8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兼任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党团书记。1931年初任全国互济总会党团书记。1931年1月17日下午,在上海东方旅社准备参加党的重要会议时,因叛徒的告密,与柔石、殷夫等一同被捕。2月7日深夜,被国民党反动派活埋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内广场,时年28岁。临刑时颜色自若,高呼口号,慷慨就义,是左联五烈士之一(见: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boardid=112&id=68759 第23楼《柔石烈士·附录:左联五烈士》)。

李伟森先后编辑过九种革命报刊。注意发表革命文艺作品,开展工农通讯员的工作。平时对于工作不避艰险,好读书,于工作繁忙中,“也常于深夜握管为文,至晨不息。”业余时间从事小说和诗歌的创作,著述很多,著有《杜思退也夫斯基评传》、《小品文杂感集》、《十月革命后俄国农业状况》等,译著有《朵思退夫斯基》、《动荡中的新俄农村》等,编有《革命歌曲》等。

李伟森 男,1939年8月生,天津市人。天津职业大学高级工程师。1966年参加国家"820"重点科研项目,研制成功永磁强磁磁选机等7项新设备新工艺,受冶、金部表彰。1970年主持高寺台铬选矿厂设计和建设及伴生的铂族元素回收研究工作。1978年完成14M3大型浮选机研究工作,同年通过鉴定并获河北省科技二等奖。1982年调天津从事环保教学。科研中研制成功新型电解槽,对多种废水试验成功,结合当地环保完成铜废液集中资源化的研究,实践表明消除污染隐患,经济效益显著。已发表论文30余篇,获天津市市级成果九项。"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论文课题研究"课题1996年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获天津市教科院第三届教育科研进步奖。

艺术家

李伟森 男,字小舟,号石翁。1940年生,河南许昌县人。自幼习书画艺术。1961年毕业于郑州艺术学院,师从谢瑞阶、马基光等先生,先后进修于上海戏剧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嘉翰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许昌画院副院长,许昌地区美术家协会顾问。近年来多次在国内及瑞典、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举办个展及联展。山水画《护宝图》获“三国杯”中国书画艺术大赛金奖,《山漫红叶》入选河南人大迎十六大画展,《秋叶》获“慈善杯”中国书画大赛银奖,《牧歌》获“嘉翰杯”全国中老年书画大赛优秀奖,《观瀑图》获河南省第七届新人新作优秀奖,《暮歌》入选全国十七次双新美展。为了汲取艺术的生活营养,他走遍名山大川,并在中国书画的传统文化理论与技巧上狠下工夫,砚耕不辍。因此他的山水花鸟生动秀润、朴实无华、品位高雅,具有鲜明的书画语言,是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