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氏王朝
释义

李氏朝鲜王朝把全国分为八个道(京畿、忠清、全罗、庆尚、江原、咸镜、黄海、平安道),下设500多个州、府、郡、县。地方官员都由中央派遣,掌握该地区的行政、司法和军事指挥权。地方官衙事务由当地土著封建势力乡吏办理。此外,还有越南李氏王朝,特指公元1010年—1224年这一时期。

朝鲜李氏王朝

简介

高丽王朝

朝鲜李氏王朝简称朝鲜王朝(1392—1910),高丽王朝末期,王室统治日益腐败,大土地主兼并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纷纷起来暴动。同时,外部又受到来自南方的日本海盗的侵袭和来自北方的元、明王朝的压力。当时高丽王朝臣服于元朝,国王或被元朝使臣控制,或成为元朝皇帝的驸马。元朝派兵驻在开京(今开城)附近和南海岸主要地方,对高丽王朝施加压力。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位,建立明朝以后,高丽同明朝关系不好,反对明朝收复辽东领土。1388年,高丽禑王派崔莹为八道都统使,带领3.8万人军队离开平壤,分左右两军出征辽东半岛。但是,作为咸镜道地方势力在击败日本海盗战斗中立过功的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反对同明朝作战。他率军抵达位于鸭绿江江心的威化岛时,正值水涨,行军困难,士兵厌战。李成桂乘机发动兵变,返回开京,赶走禑王,处死崔莹,掌握了高丽王朝的一切实权。这一事件在韩国历史上被称为“威化岛回军”。

朝鲜王朝

1392年,李成桂废除了高丽王朝最后一代国王恭让王,登上王位,建立了500多年的李氏朝鲜王朝,简称“李朝”。

政策制度

崇尚儒学

李成桂建立新王朝后,宣布国号为“朝鲜”,为明朝第一任皇帝朱元璋命名,把首都由开京迁到汉阳(今汉城)。李氏王朝崇尚儒学,使儒家伦理和价值观念支配整个社会,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体系。国王下面设立最高官衙“议政府”和掌管各部门行政事务的六曹(吏、户、礼、刑、兵、工曹)。1469年编成的《经国大典》,成为巩固新的封建统治制度的国家基本法典。科举考试制度变成选拔政府官员的重要途径。整个社会极为推崇读书入仕,贬压商业和手工业。

土地控制

李氏王朝为加强对人民和土地的控制,采取了多种措施。建国后,李氏王朝没收了高丽王室、贵族和佛教寺院占有的土地和奴婢,拨归国家或开国功臣所有。1395年又设立“奴婢辨正都监”机构,把许多奴婢转为良民。1413年国家公布《号牌法》,规定10岁至70岁的所有男子都要佩带写有姓名、地址、官衔、容貌等的牌子。奴婢的牌子上记有主人的姓名。国家还实行连环作保制度,后改为以五户为单位的五户连环保制,监视居民的行动和使他们共同负责对国家承担的义务。李朝建国后,还多次调查全国土地。1388年,对全国公私土地进行丈量,登记造册,然后销毁全部旧的土地文书,使国家直接掌握了土地所有权。1391年,又颁布《科田法》,对封建贵族按等授田,对地方豪族和士兵另授军田。科田法的实行,巩固了新王朝的社会基础。

义务兵役

李朝实行义务兵役制,规定除两班(官吏)、奴婢、僧侣等以外,全国16岁至60岁的所有男子良民(主要是农民)都要义务服兵役。全国拥有中央5万、地方10万人的常备军,另外还有5万人左右的水军和500艘舰船。

经济文化

经济

由于国内外局势安定,经济、文化有了迅速发展。到15世纪前半期,全国土地增加到170万结(当时以生产20石粮食为一结),比高丽末期多2.5倍,人口增加到70.2万多人。在全国范围内新修、整修了3000多个水库,开垦了许多水田。农作物品种得到改良,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秋耕、早种、小株密植、轮作等先进的耕作方法。旱田作物,如麦类、棉花、大麻等经济作物遍及半岛各地。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作为家庭副业的手工业产品有棉布、麻布、绢绸等纺织品。民间手工业者生产各种铁制农具和日用消费品。官营和地方手工场生产的产品有各种金属、皮革、木制产品和武器、火药、陶瓷器等。商业也十分兴隆,出现定期市集。汉城、平壤成为两大商业中心,商品有棉布、丝绸、纱帽、革履、纸张、文具以及木器、陶器等。交换手段主要以米谷、棉花或麻布等实物作货币。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主要贸易对象国是中国、日本,输出绸缎、棉布、夏布、粮食等,输入丝绸等高级纺织品、各种奢侈品及药材等。

文化

15世纪是李氏朝鲜封建王朝的文化繁荣时期。在这个时期,创制了表音的民族文字《训民正音》,创造了测雨器、自动报时的“自击漏”等科学仪器,编写了历书,还出版了许多有关历史、地理、军事、经济、音乐等方面的书籍。尤其是许多科学技术书籍,如介绍各种农具和先进的耕作方法的《农事直说》、《衿阳杂录》,有关医药的《医方类聚》365卷、《乡药集成方》85卷等,都是当时具有较高水平的著作。

对外关系

睦邻

在对外关系方面,李朝坚持发展同明朝的睦邻友好关系,同时向东北方向扩展领土。从1416年到1443年在鸭绿江上游设置了闾延、慈城、茂昌、虞芮四郡,从1431年至1449年在图们江流域又设置了钟城、会宁、庆源、庆兴、稳城、富宁六镇,使领土扩展到现今的鸭绿江、图们江沿岸。1419年李氏朝鲜王朝派200多条舰船和2万名水军攻克日本海盗巢穴对马岛,消除了从14世纪中叶起一直持续不断的日本海盗的侵扰。

抗倭

进入16世纪,李氏封建王朝贵族宗派集团党争不断,科田法被破坏,土地兼并加剧,国力日趋衰落。这时,日本大封建主丰臣秀吉完成国内政治统一,于1592年(壬辰年)4月,派17万陆军和约4万水军悍然发动侵朝战争。日军在釜山登陆后,长驱北上,不到20天就攻陷首都汉城。尽管爱国军民奋起抵抗,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李舜臣用铁甲“龟船”击沉敌舰100余艘,但李朝国王宣祖却逃到义州,向明朝求援。明朝派大将李如松率4.3万名军队援朝,同朝鲜军民共同抗敌。1593年正月,中朝军队打败日军主力,一举收复平壤,后又收复开城和首都汉城。日军败退到南方沿海一带,提出“和谈”,以窥伺时机。1597年2月,日本调集14万陆军和几万水军卷土重来。李氏朝鲜王朝不得不再次起用李舜臣为水军统制使抗击日寇。李舜臣在鸣梁海峡利用退潮和引诱战术,以12艘战船一举击败敌船300余艘组成的舰队,取得有名的“鸣梁大捷”。1597年3月,明朝又派军增援,日军节节败退。1598年7月,日本侵略魁首丰臣秀吉死去,侵朝日军内外交困,准备逃回本国。11月,中朝水军在露梁海峡截断日军退路,向敌人展开猛烈进攻。年过70岁的明朝老将邓子龙率领200名勇士冲上前去,不料战船起火,老将军光荣献身。在激战中,正在战舰上指挥战斗的李舜臣,不幸被意外飞来的一颗流弹击中左胸。李舜臣在垂危之际仍嘱咐周围的子侄要继续战斗,终于以身殉国。经过激烈战斗,中朝联合舰队击沉、击毁敌船200多艘,消灭敌人2万余名,剩余残敌狼狈地逃回日本。这样,持续7年之久,在韩国史上被称之为“壬辰卫国战争”的这场战争,以朝中人民的伟大胜利而告终。

社会变革

从17世纪开始,随着生产的恢复,朝鲜半岛境内商品货币关系大大扩大了。到18世纪,在部分手工业和矿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这时,一部分封建学者中间涌现出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实学派”人士,如柳馨远、李星湖、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丁若镛等。他们主张铲除封建恶弊,实施全面的土地分配制度改革,通过科学和实业,发展经济、文化,振兴国力,实现国家现代化。但是封建守旧势力无意采纳他们的意见,相反,统治集团和地主更加残酷地剥削人民。结果,19世纪初爆发的平安道农民战争和1862年的庆尚道晋州农民暴动,进一步加深了李氏朝鲜王朝封建制度的危机。这时,西方列强和经过“明治维新”进入新兴工业国家行列的日本,乘机敲打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李氏王朝的大门。在爱国军民奋起抵抗下,1866年8月侵入大同江的美国武装商船“舍门”号被焚毁了,10月侵入江华岛的法国舰队被击退,1871年侵入江华岛的美国舰队又被击退。这时,李朝政府在汉城等全国各地建立刻有“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戒我万年子孙”的石碑,斗争情绪高涨。但是,封建王朝内部争斗和日本武力进攻,终于迫使李朝政府于1876年不得不签订了《朝日修好条规》,即《江华岛条约》。条约规定开放港口,设立租界,允许日本人自由贸易、自由测量与绘制海图等。据此,朝鲜王朝开放了釜山、元山、仁川等港口。到19世纪80年代初,李朝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在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压榨加剧的情况下,人民处境更加恶化。从19世纪下半期起,李朝国内出现“开化思想”,要求国王“开国”,吸收近代文明,改革腐朽的封建制度。以金玉均为首的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抱着要像日本“明治维新”那样使朝鲜迅速开化发展的想法,组成了“开化派”。他们在日本政府参与下,于1884年(甲申年)12月4日发动政变,杀死守旧派大臣,建立新政府,并颁布了14条政纲。政纲的主要内容有:废除与清朝的朝贡关系;废除门阀制度,给人民以平等的权利;改革旧的地租法,建立新的地税制度;铲除贪官污吏;建立近代化军队;取消行商、官商的特权,促进商业自由发展,等等。这个政纲具有一定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反映了开化派想要改革封建制度的进步愿望。但是,在守旧派官僚的请求下,驻汉城的清朝将领袁世凯等人率领1500名军队夺回了政权。开化派政府仅维持三天便结束了它的存在。这是韩国史上有名的“甲申政变”。金玉均逃到日本后,曾被日本政府流放到小笠原群岛和北海道,1894年在上海被李朝守旧派政府所派的刺客刺杀,年仅44岁。幸存的开化派人士发生分化,有的组织独立协会,从事爱国思想启蒙运动,有的堕落成了亲日卖国贼。

甲申政变后,日本侵略者进一步加快了对朝鲜半岛的侵吞:1894年(甲午年)6月,趁朝鲜半岛农民暴动之际派兵进驻了朝鲜半岛;1894至1895年,通过发动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使朝鲜成为名义上的“独立”国家,实际上被日本所控制;1904至1905年通过发动日俄战争,签订《朴茨茅斯和约》,驱逐了俄国势力,取得对韩国(公元1897年李朝国王高宗李熙改国名为“大韩”)的独占权;1904年强迫韩国封建政府签订《日韩议定书》和《外国人雇聘协定》,推行“顾问政治”;1905年11月迫使韩国签订《日韩保护条约》,即《乙巳条约》,实行“统监政治”,将韩国置于日本统监监督之下,剥夺了外交大权;1907年7月,以国王高宗派密使去荷兰海牙想参加国际会议事件为借口,强迫高宗退位,同时缔结《丁未条约》,夺取了韩国一切行政、立法、司法、人事大权,后又解散了韩国军队;1910年8月,在刺刀威胁下强迫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最终完全吞并了朝鲜半岛。

但是,韩国人民并没有屈服。在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和霸占时期,韩国人民开展了维护和争取国家独立的反日斗争,如义兵斗争、独立军斗争、爱国文化启蒙运动、“三·一”运动等,在韩国历史上均占有光辉的一页。

帝王世系

庙号 姓名 直系亲属尊称

1 太祖 李旦(原名李成桂) 神懿王后 神德王后

2 定宗 李芳果 太祖子 丰德王后

3 太宗 李芳远 太祖子 元敬王后

4 世宗 李祹 太宗子 昭宪王后

5 文宗 李珦 世宗子 显德王后

6 端宗李弘暐 文宗子 定顺王后

7 世祖 李瑈 世宗子 贞熹王后

德宗(追封)李暲 世祖子 昭惠王后

8 睿宗 李晄 世祖子 章顺王后 安顺王后

9 成宗 李娎 德宗子(承睿宗嗣) 恭惠王后 废后贞显王后

10 燕山君(废王) 李隆 成宗子

11 中宗 李怿 成宗子 废后 端敬王后 章敬王后 文定王后

12 仁宗 李峼 中宗子 仁圣王后

13 明宗 李峘 中宗子 仁顺王后

14 宣宗 李昖 中宗孙 懿仁王后 穆延王后

15 光海君(废王) 仁宗子

元宗(追封) 李琈 宣祖子 仁献王后

16 仁宗 李倧 元宗子 仁烈王后 庄烈王后

17 孝宗 李淏 仁宗子 仁宣王后

18 显宗 李棩 孝宗子 明圣王后

19 肃宗 李焞 显宗子 仁敬王后 仁显王后 仁元王后

20 景宗 李昀 肃宗子 端懿王后 宣懿王后

21 英祖 李昑 肃宗子 贞圣王后 贞纯王后

真宗(追封) 李緈 英祖子 孝纯王后

庄祖(追封) 李愃 英祖子 敬懿王后

22 正祖 李祘 真宗子 孝懿王后

23 纯祖 李玜 正祖子 纯元王后

翼宗(追封) 李炅 纯祖子 神贞王后

24 宪宗 李奂 翼宗子 孝显王后

25 哲宗 李升 庄祖重孙 哲仁王后 明宪王后

26 高宗 李熙 庄祖玄孙 明成皇后

27 纯宗(后被日本人贬为昌德宫李王) 李坧 高宗子 纯明皇后

昌德宫李王 李垠 高宗子 日本梨本宫方子公主

越南李氏王朝

简介

越南李氏王朝简称越南李朝,公元1010年,越南前黎朝权臣、亲卫殿前指挥使李公蕴利用王朝内乱的机会称王,自称李太祖,改元顺天,定都升龙(河内)。

政治制度

李朝建国后,采取 唐朝 和 宋朝 的中央政治制度模式。在太祖、太宗、圣宗、仁宗四代君主在位的117年里,越南进入了政治集中、国家统一、国势强盛的时期。李公蕴的治国政策包括兴建升龙城,分封中央军政诸臣职位,改组地方政治机构,立 佛教 为国教,实行 科举 制度,改革土地和税收制度,对外采取扩张政策等。李朝前期多次与宋朝、真腊、占城发生战争,占领了大片领土。1127年仁宗去世后,越南国势开始衰弱,国内封建诸侯相互交战,争夺权力。李朝末年,发生了范猷之乱和陈嗣庆、陈承兄弟专权的场面。最后权臣陈守度趁李昭皇年幼,篡夺政权,建立了陈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