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氏大宗祠 |
释义 | 李氏大宗祠,坐落在上杭稔田乡官田村河谷盆地,四周群山叠翠,风景秀丽。李氏大宗祠系三进四落式的砖木结构建筑。有大厅二栋、大小客厅26间,住房104间,占地5600平方米。这座结构严谨、气势非凡的宗祠造型,充分体现了客家宗法制度的建筑艺术,在八闽极为罕见。 福建正面牌坊式楼门上刻着“恩荣”两字,两边对联是:“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正厅前的屏风上刻有明代名儒所撰写的《李氏火德翁传》。宗祠结构严谨,气势非凡,充分体现了客家宗法制度下的建筑艺术,是八闽大地上极为珍贵的建筑文物。 李氏大宗祠始建于清道光16年。是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公建造的宗祠。从李火德入闽至今 800余年,其后裔遍布闽、台、粤、赣、桂及东南亚各国。近年来海外李氏子孙到此寻根谒祖者络绎不绝。 浙江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以北的苍坡村,是一个比较单纯的宗族式村落,是李姓的聚居地。李氏大宗祠,史苍坡村、方巷村的宗族聚会赫举行重大族事庆典的场所。宗祠的祠规是两句话:“耕为本务,读可容身。”这实际上是中国所有乡村千年不变的共同理想。宗祠里设有戏台,使村民平时举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李氏大宗祠有一个特点,它位于苍坡村中仁济苗后。按中国古代建筑风俗的习惯,祠堂不近庙堂,但李氏大宗祠却为利外。据说,在古代,凡是参加三试“金榜题名”的族人均要披红戴花到这里祭拜列祖列宗。在李氏大宗祠的牌匾上,“氏”字一旁多了一个点儿,但这不是笔误,而是因为村中还有几个非李姓氏的人家,这一点儿表示接纳相容外姓人的意思。 广东在广东化州长岐镇旺岭村聚居着一个唐朝王族李晟后裔的古老村落。华山李氏大宗祠就坐落在这里。他祠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一座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祠堂建筑,对于研究粤西客家民居生活、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实物。古祠为四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灰雕屋脊,穿斗式,梁架结构,占地面积达2900多平方米,保留了明清建筑风格。李氏大宗祠历经明、清两代及民国期间多次修葺,是李氏子弟进修的家塾学堂。自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至万历十年(1582)的191年中,旺岭李氏连续出了李福寿、李富、李帮直、李克由、李学曾、李泰初、李一迪、李一桂、李元畅等九位举人,其中李帮直、李学曾、李一迪、李元畅四人还高中了进士。李帮直累官至太仆寺正卿,钦差提督,著有《东洲稿》等传世;李学曾累官至大理寺少卿,吏部都谏,为官刚正清廉,著有《鹤林遗稿》20卷等传世;李一迪累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著有《掘官存稿》等传世;李元畅累官至内阁首辅,下二品俸官。从此旺岭华山李氏“一门九举四进士”成为岭南地区文化史上的传奇佳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