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氏辨证分治方 |
释义 | 【药物组成】1、1号方:炒白术15克,柴胡15克,金钱草15克,八月札15克,杭芍10克,枳壳10克,黄芪10克,云苓10克,砂仁10克,郁金10克,厚朴10克,焦三仙10克,龙胆草10克,川芎10克。 2、2号方:五味子15克,女贞子15克,桑椹子15克,丹参15克,虎杖15克,苦味叶下珠15克,枸杞子10克,车前子10克,川楝子10克,秦艽10克,谷芽10克,瓜蒌10克,浙贝母10克。 3、3号方:赤芍30克,丹参30克,苦味叶下珠30克,茵陈30克,生地10克,栀子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藿香10,黄连10克,香附10克,水牛角10克,大黄10克。 4、4号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丹参15克,鳖甲15克,猪苓15克,苦味叶下珠15克,灵芝10克,仙灵脾10克,补骨脂10克,苦参10克,桃仁10克,桂枝10克,橘红10克,郁金10克,鸡内金10克,三七粉3克(冲服)。 【制作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服,3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且用敷脐膏:黄芪、冬虫夏草、苦参素,加芳香开窍之品,依法制成软膏,每次2克,填入肚脐,外用橡皮膏固定,每5天换药1次(2例因橡皮膏皮肤过敏停用)。 【功用主治】舒肝健脾,理气活血,清热解毒,滋补肝肾,化瘀通络。方1适用于乙肝的肝郁脾虚,湿阻阳遏型;方2适用于肝肾阴虚,痰瘀阻络型;方3适用于肝胆湿热、疫毒蕴结型;方4适用于脾肾双虚,伏毒内陷型。 【临床疗效】共治疗56例,治愈2例,显效18例,好转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对肝功能影响,本组治疗前,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增高26例,治疗后复常25例,未复常1例,后诊断为肝癌。血清胆红素(TBIL)增高4例,治疗后复常4例。 【资料来源】李立民.陕西中医,2004;25(1):3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