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生贵 |
释义 | 李生贵,男,长子县丹朱镇大李村人,中共党员,助理农艺师。现任长子县生贵大棚技术推广有限公司经理,长子县"生贵式大棚"专业合作理事长。长治市第十届、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誉为"上党青椒种植创始人"、"生贵式大棚发明人"。他不仅先让自己富了起来,还三十年如一日持续推进一个产业的兴旺发展,为当地农民引来了一条致富路。 事迹30年前,随着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迎来了第一轮大调整的重要机遇期。李生贵率先在自家的自留地里进行了青椒试种,经过一次次的失败直到最终成功,他全面掌握了青椒的生长习性和栽培管理技术。之后,他承包了村里5亩林业空地种植青椒。当时,对于市场经济他一概不懂,只是凭着一种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大胆往前闯。结果青椒丰收了,但为找销路的事又犯了愁,于是他费尽心机寻求买家,结果当年收入8000多元。 李生贵从调整种植业品种结构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懂得技术才能实现增收致富,只有带动更多的人调整结构,才能形成一个产业,也才能将客商急切要求的产地市场建立起来,也才能实现更多人的致富。从1980年起,他在自家院子里免费办起了青椒种植培训班,无偿向农户传授青椒种植技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引导群众种植青椒。在他的带动下,大李村280户农户种上了青椒,全村1360亩耕地,1100亩种植了青椒,成了远近闻名的青椒种植专业村。 挫折与突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场突如其来的青椒病害,几乎给长子青椒产业带来灭顶之灾。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苦的劳动成果瞬间毁灭,让数万人被迫转产,一些人甚至发誓不再种植青椒。李生贵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在2002年国庆节前后,研究出一种成本低、寿命长、易操作、抗性强、效益好的蔬菜简易大棚设施。人们给这类型的大棚起了个通俗的名字,叫做"生贵式移动大棚",2007年4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006年秋天,北京通州区有人慕名来到大李村,订了1万套移动大棚架,并聘请了15名大李村的农民到北京指导简易大棚蔬菜生产技术。2007年7月,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领导和专家参观了"生贵式大棚"节水技术示范,对"生贵式大棚"及其技术组装与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农业部危朝安副部长亲自将李生贵的名片发给各位代表专家,并当场称赞李生贵是农民的优秀代表,是农民专家,他的创新精神值得农业技术人员学习,他的技术发明值得在全国推广 孝义金晖集团董事长李生贵,1957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全国优秀企业家,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孝义市工商联副主席,孝义金晖集团董事长。 1995年,他着手创建了金晖煤焦有限公司,从做单纯的搞焦炭交易过渡到创办实体,李生贵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他真正辉煌创业的开端。随着企业的逐渐壮大,他所创办的金晖煤焦化工有限公司是集原煤生产、洗精煤、炼焦、发电、煤化工、出口为一体的大型企业,也是“山西省焦炭生产定点企业”和“焦炭出口定点企业”。2000年,公司上马了60万吨机焦技改项目,总投资29015万元,其中自筹2亿余元,贷款8000万元。该项目于2000年10月开工,由具有国际水平的甲级设计单位——鞍山焦耐院设计,采用JNK43—98D型煤人式焦炉型。按照煤—焦—化、煤—电—铝两大产业链条的开发,大力发展煤化工等关联产业。投资3000万元兴建了2×6000MW发电厂,利用煤气和煤矸石发电。投资5000万元兴建了240万吨的无压三产品选煤厂,此举克服了煤质给机焦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有效地保证焦炭的质量,又可满足机焦生产所需精煤的需求,推动了煤化工产品的上档升级,增加了附加值。随着这些项目的完成,金晖公司的煤矿年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创利税300万元;机焦、化产年销售收入可达2800万元,创利税600万元,;240万吨选煤厂年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创利税1500万元。也就是说,加上焦炭这块,公司年销售收入可达8.3亿元,创利税8200万元,初步形成了以煤焦化为主导产品的集团公司,产品实现了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产品远销加拿大、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际市场。公司现有固定资产8.6亿元,下辖一座生辉厂、一座机焦厂、两座洗煤厂、八座煤矿、一座26000千瓦发电厂以及一条铁路专用线和占地1650亩的神农庄园。现有职工1800余人,年创产值6亿元,年创汇5600万美元,是全区民营企业的纳税大户。 他积极热心于公益事业,每年春节期间慰问孝义梧桐镇村民15万元;为光彩助学贫困大学生捐款6万元;中秋节期间慰问梧桐镇村民15万元;“六一”、教师节慰问梧桐镇各村小学捐款累计16万元;为南梧桐、东梧桐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捐款累计200万元;为孝义市雪灾捐款35万元;支持市政府重点招商项目,承担原辅材料供应亏损5700万元。2008、2009两年累计为孝义公益事业捐款5987万元。为此,山西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吕梁市委、市政府授予“建设社会主义新吕梁突出贡献奖”;孝义市委、市政府授予09助学功臣荣誉称号。 抓质量 求发展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上严抓狠管。李生贵同志深深知道这一点,为此,他首先从三方面抓起:一、认真抓好质量监督。企业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为此,李生贵同志在质量管理上一环扣一环,环环紧相连,使质量管理标准化深入人心,走向规范。公司专设了企管办、质检科,将懂业务、善管理、讲原则的同志选派到管理岗位,大大减少了质量事故。公司还建起了一流的化验室和配套齐全的检验设备,全程控制进厂原煤、进炉洗精煤和焦炭的质量,提高了回收率。由于质量管理过硬,所以公司产品“金晖牌”焦炭在国家商标局获准注册,并获国家级优质冶金焦。二、认真抓好成本管理。李生贵同志因厂制宜制订了目标成本管理法,把各种构成产品成本的因素量化指标,层层分解,在抓好节支增效的同时辅之以成本考核奖惩,兑现鼓励,从而使焦化生产降低成本,1999年吨焦成本比计划低8.89%,仅此一项,全年降耗增效342万元。三、认真抓好技术开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李生贵同志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开发,他以增强企业发展为目标,以改变增产增效方式为思路,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现在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LTX-8洗煤机,可将煤、矸石、中煤分开提高回收率。他在吕梁地区第一个使用链式刮板输送机,使精煤避免外来灰份污染,直接送到焦炉。此外压过滤机的使用解决了水污染并循环用水,降低成本。另外,公司还配备了三套加工量为400吨/天的滚动式筛选加工设备,可加工分化为不同规格的焦炭,满足客户要求。 阔视野 瞄外市产品要远销,要有胆量跟国外企业竞争,李生贵同志目光远大,目标明确,充分利用有利形势,发挥才智,认真抓好出口创汇工作。为打开出口创汇之路,李生贵同志打出“金晖牌”焦炭的同时,几经努力,成为省经贸委指定的焦炭生产基地,成为国家外贸享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几年来,李生贵同志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冲出了国外,稳立潮头,将产品销售给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印度、巴西、秘鲁、日本等13个国家,创汇8000万美元。创业是艰辛的,而艰辛的创业又磨砺着人的意志,李生贵同志不安于现状,制订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过硬、高效益运作的50万吨机焦上马计划,经省经贸委批准,列入国家经贸委“双高一优”项目,于2000年10月1日破土动工,自筹资金9817万元,向中国银行贷款8000万元,用一年时间,建起了机焦,目前一号焦炉已顺利投产,为我区企业发展带了好头。 抓文化 搞服务 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认真抓好企业文化是李生贵同志一贯的工作方式,他紧紧依靠工会、共青团组织,不仅过年过节抓,更主要的是平时也抓,他把文化理念渗到科研、营销、管理机制、管理行为、人才资源、社会活动中去抓。几年努力,金晖公司的员工整体素质上有了大大的提高。李生贵同志爱企业,更爱员工,他知道稳定技术人才,要靠事业留人,靠感情留人。几年来,他兴建了职工培训中心、文化活动中心、餐饮服务中心、洗浴中心。在金晖公司,是金子总会闪光,因为在李生贵同志的心目中,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李生贵同志创办的孝义市金晖公司,壮大了企业,富裕了百姓。“俺们村达小康,全凭李生贵帮大忙!”这是李生贵家乡人们牵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李生贵创办的金晖公司,近五年来为农村安排劳力1300余名,为村里上交500余万元,为新建学校投资100万元,社会福利性投资近500万元,为困难户送温暖50万元,并带动全镇运输业发展,光这一项收入也增加1000万元以上,目前李生贵所在村达到了小康村,年人均纯收入达2178元。在金晖公司的荣誉室里,满墙的锦旗、铜匾,让人眼花缭乱,数不胜数。公司被省乡镇局命名为“全省中二型乡镇企业”,被工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李生贵本人荣获吕梁地区“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荣获省“优秀企业厂长(经理)”称号及“乡镇企业功勋”奖章。连年来,被吕梁地区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一等功”,还获国家“中化企业英才”荣誉称号,在山西省乡镇企业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上,被推选为副会长。 《报告文学》杂志社特聘作家及采编部记者李生贵,男,汉族,1940年生,高中学历,现为《报告文学》杂志社特聘作家及采编部记者。 代表作有:散文《凤凰古城》、《桂林游记》、《山城遇故人》、《峨眉山散记》、《童年轶事》,评论《历史之鉴,警钟长鸣》,报告文学《老风口的人们》、《艰辛执着,震撼人心》、《马拉松维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