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铭瑶
释义

李铭瑶,1931年出生于山西吕梁市临县高家山乡杨家山村。从小喜爱文艺,尤其善唱伞头秧歌。1949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县文化馆、剧团、文化局担任团长、副局长等领导职务。

李铭瑶先生是五十年代之后临县最著名的伞头之一。年轻时所唱的秧歌,突出地表现为大胆泼辣,争强好胜的特点。1950年正月,他去碛口下乡,正遇当地闹秧歌,人们知道他很会唱秧歌,就请他当伞头,他接过伞就唱:

来碛口路过寨子山,

乡亲们抬举给了把伞,

不料碰上个陈玉凡,

把我推到这“金沙滩”。

十六上学得当伞头,

今日的孔明出茅庐,

火烧新野到破口,

擒不住孟获不回头。

又如和高万青先生的对唱:

(李)闹罢秧歌往回走,。

高先生将我往住吼,

有甚说的你开口,

无非是要来对两首。

(高)李铭瑶年轻正有劲,

你要对唱我高兴,

虽然年老上不了阵,

还想揣一下你软硬。

(李)我年轻,你老汉,

文庙下面拉火线——

磨快刺刀好好地战,

山水(洪水)越大越好看。

当时高万青先生已是非常著名的伞头,可李铭瑶仍然敢于主动挑战,硬顶硬碰,足见其当时争强好斗,自信自负的性格特征。

李铭瑶秧歌的最大特色是构思奇特,风趣幽默,用词巧妙,干净通俗。唱出来妙趣横生,听起来开心愉悦。因此他的秧歌倍受群众喜爱,到处传诵,当作美谈。下面是他的几首排街秧歌:

[过汽车站]

过去出门靠两条腿,

熬死熬活来回歪,(过来过去地走)

如今在这里把票买,

三五天就能到上海。

纸烟四条糖一包,

按伢的主户本来少,

礼物轻重不能搞,

勉强些说上个这也好。

[过烟酒公司]

自古道做甚的甚不缺,

单眼眼看把纸烟吃,

谁知道伢是些圪出鳖,

扎上了刀子也不出血。

云里没雨就要走,

领导出来招了招手,

听说这两天有好酒,

是不是还想叫喝两口?

秧歌唱了多半天,

观众们围下一大圈,

把一点消冰水也全蘸干,

才等得两盒盒云岗烟。

[过银行]

秧歌拜年到银行,

又添喜来又添忙,

不要纸烟不要糖,

有了票票比甚也强。

又如在一次晚会上,有人递上纸问他临县唱秧歌谁最有名,他看后唱道:

多半辈子挑伞常出门,

说是个内行也不行,

有人问唱秧歌谁有名,

恐怕数我的徒弟杜云峰。

做为一名优秀伞头,必须是现炒现卖,出口成章,耍笑逗骂,皆成秧歌。李铭瑶正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的许多骂人秧歌不仅自己开心,观众高兴,连被骂者也服气满意。自然被骂者多为关系较好的老朋友。轻重并不在乎。如过街时被人阻拦唱道:

三岁时学会压河捞,

久贯捞长闹秧歌,

路过这达你拦挡,

你倒是铞粗的水萝卜。

除了挑伞演唱外,日常生活中他的秧歌更多。只要一有感受,立即就是一首。例如1976年全国上下清查四人帮,李铭瑶参与了立案查处工作,不久又来了个昭雪平反,要办案人员向清查对象赔情道歉。他感慨地唱道:

粉碎四人帮搞清查,

当时的形势谁有法,

总以为是辛辛苦苦做工作,

谁料做的噙下这蛇。(惹下麻烦)

又如1983年,县委和政府办公大楼竣工之后机关开始搬迁,因附属楼未建,只能搬迁一部分。但到底是县委搬还是政府搬,还是县委和政府各搬一部分,方案朝令夕改。有的已经搬出又另搬回,人们意见很大。这时李铭瑶感叹地来了下面一首秧歌:

南河滩修起一座楼,

一家人家发了愁,

一会让走,一会让留,

乱七八糟弄成个球!

1984年,突然兴起一股“订协议”风,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上下级关系,变成一种生意行里的成交关系,李铭瑶在一次地区文化会议上,要他在协议书上签字时,他随口就来了一首:

过去开会留笔记,

如今开会订协议,

动不动就罚人民币,

逼住让咱揽洋戏。(揽麻烦)

1984年,临县对部局级领导干部实行“一刀切”的处理办法,凡五十周岁以上者一律退居二线。李铭瑶也在其中,由于无事可做,他感慨唱了下面的两首秧歌:

东西旧了不好看,

人上岁数不值钱,

若要开创新局面,

千万不能用老汉。

虽然如今下了台,

每天上班还要来,

想走了走,想回了回,

反正是你们的一只鞋!

1979年,李铭瑶去离石小神头地委党校学习,不久就在全校流传开他的许多秧歌,如:

自从来到这小神头,

不知是些甚气候,

一天内入伏又数九,

分不开冬夏与春秋。

今年端阳格外娇,

胜过中秋和元宵,

虽然没把粽子包,

一人一块江米糕。

早起凉糕并凉菜,

一下就把肚吃坏,

浑身上下不痛快,

一天没敢勒裤带。

近年来,李铭瑶先生虽以年过花甲,但每年正月仍坚持挑伞唱秧歌,虽然数量上不胜当年,但风格上更加趋于成熟、老练,内容上更为谦和、审慎。下面是他这一时期的几首代表作:

年轻时我曾把伞挑,

唱过的秧歌也不算少,

到如今实在觉见个老,

脑子里迟钝的来不了。

捣烂的锣,潮了的鼓,

假老虎成了纸老虎,

人老了脑子不做主,

各人的底细各人清楚。

年过花甲往古稀奔,

丢盔卸甲上不了阵,

提不起马鞭子手上碰,

服服帖帖说上个不中用。

人怕古稀草怕霜,

千年的冰雪怕太阳,

李铭瑶吃的扁食(饺子)多(“多”方言读“当”),

如今最怕唱秧歌。

李铭瑶先生不仅有编唱秧歌的卓越才华,而且对组织安排秧歌队的表演也有极为丰富的经验。可以说他与高万青、王易风等人一样,都对临县伞头秧歌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8: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