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勉
释义
1 唐代名臣

人物简介

李勉(717-788)字玄卿,唐朝宗室,曾祖李元懿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唐代中期名臣,平叛御边皆有大功,忠于朝廷。郑王李元懿的曾孙,父亲李择言,曾为汉、褒、相、岐四州刺史、安德郡公。李勉幼通经史,长大后沉雅清峻,颇有长名,官至开封尉,当时天下承平,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最号难治,李勉洞察民情,为民所信服。安史之乱后,李勉跟随唐肃宗来到灵武,拜为监察御史,特别注意维持朝廷礼仪,深得唐肃宗的信任。唐军克复长安后,李勉升为河南少尹,担任河东节度王思礼、朔方河东都统李国贞的行军司马,后任梁州都督、山南西道观察使。

人物生平

当时,唐肃宗准备大用李勉,但因李勉并不附和当朝的宦官李辅国,因此被出为汾州、虢州刺史,改任京兆尹、检校右庶子兼御史中丞、都畿观察使,不久又兼任河南尹,出为江西观察使。李勉赴任时,管区多灾多难,巨寇陈庄连陷江西州县,而偏将吕太一、武日升也相继背叛,李勉勇气益壮,终日与贼力战,将他们全部荡平。唐代宗大历二年,李勉入朝,被拜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为政清明,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掌握大权,恃宠含威,大小官吏也都争着献媚,每次鱼朝恩入朝,都倾力以待之。李勉主政后全部废除,认为:“军容使判国子监事,勉候太学,军容宜厚具主礼。勉忝京尹,军容倘惠顾府廷,岂敢不具蔬馔。”鱼朝恩闻讯衔恨,李勉也难以再升迁,很快就被罢相。

大历四年,李勉任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人阻洞为乱,前后一年多,陷没十余州。李勉到达,遣大将李观与容州刺史全力讨伐,悉斩之,五岭平定。岭南控扼西域船只入海之道,历任官员大都贪婪,但李勉廉洁,从不如此,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大历十年,李勉内召为工部尚书,永平军节度令狐彰死后,遗表举李勉自代,朝廷因而任命李勉为永平军使。

李勉在镇八年,邻道也甚敬重,汴宋留后田神玉死后,朝廷任李勉为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但田神功的大将李灵曜拒不受待,结交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企图割据,田承嗣命侄子田悦率精锐助之。李勉会同节度使李忠臣、马燧等人进军讨伐,大破之,田悦仅以身免,李灵曜北走被擒。唐德宗继位后,加李勉为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建中元年,封为检校左仆射,充河南汴宋滑亳河阳等道都统。建中四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谋反,出兵进寇汴州,李勉城守累月,救援不至,乃谓手下将官说:“希烈凶逆残酷,若与较力,必多杀无辜,吾不忍也。”于是潜师突围,南奔宋州,并到入朝请罪,得以官复原职。

不久,奸臣卢杞被任命为澧州刺史,遭到给事中袁高的弹劾,唐德宗询问李勉:“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状乎?”李勉回答:“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唐德宗大不高兴,由此疏远李勉,贞元四年,李勉病逝,时年七十二岁。

轶事典故

原文:天宝中,有一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公年少,贫苦,与此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公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及礼毕,置金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洪州牒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选自《尚书谈录》)

译文:唐朝天宝年间,有一个读书人借宿在河南商丘的一家旅店中。当时李勉年轻贫穷,与这个书生同住在这家旅店。不到十天,这个书生害起病来,竟然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他在临死前对李勉说:“我家住在江西南昌,原来想到太原求得一官半职,想不到在这里得病将死,这是命中注定的。”于是从布袋中拿出一百两银子交给李勉,又说:“我的仆人,不知道我有这些银子,您拿着它为我料理后事,剩余下来的都送给您 ”李勉答应为他料理后事,后事办好后却把剩余的银子秘密地放在墓穴中和死者一起埋下。隔了几年,李勉担任开封县尉的官职。 那死去的书生的兄弟带着南昌府的公文来寻找这个书生,一路寻找他的行迹。到了商丘,打听出李勉曾经为死者主持过丧事,就特地来到开封找李勉,询问死者银子的下落,李勉请了假陪同前往商丘墓地,挖出剩余的银子交给了死者的兄弟。

综合评价

李勉以近属陪位入仕,历任开封府尉、监察御史、河南少尹、京兆尹兼河南尹、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等职。晚年入朝为相,任吏部尚书,平章事。李勉生性耿直,为官做人,更是清正廉洁,奉公守法。

1.清除私心,不取私财

李勉少年贫困,客游外地时,曾与一书生同行,书生生病将死时,取出所带金银交给李勉,说:“左右无人知,幸君为我葬,余则君自取。”李勉为使他安心而逝,答应了他的要求。然而安葬时,李勉却将多余的金银放入书生的棺材里。后来,书生的家人拜访时,李勉和他们一块打开坟墓,把金银全部交给了他们。769年,李勉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史,此时的广州“地当会要,俗号殷繁,交易之徒,素所奔凑”。他到任后,对商人更加抚慰,商船入口,不许侵夺,一年后广州商船如织,经济很快繁荣起来,许多商人为感谢他,送来厚礼,都被他婉言拒绝。

2.为政简肃,智斗污吏

767年,李勉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时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知国子监事,每到国子监视学,随从数百。前京兆尹黎干倾心候事,动心求媚,每次都指使府中上下预备数百人的酒食,鱼朝恩还是不甚满意。李勉到任后,鱼朝恩来国子监,府吏请示李勉,李不允许过分招待。他说:“军容使判国子监事,勉候太学,军容应具主礼。”鱼朝恩碰了个软钉子,从此再也不到太学骚扰了。

3.痛恨贪暴,锄恶扬善

封建官场贪污受贿成风,为整饬吏治,李勉严刑峻法。他当开封府尉时,上任后立即张贴告示:“凡受贿者,须在3天内自首,过日者舁榇相见。”告示贴出后,有一个自恃有点背景的污吏,一天受贿后故意放出风来,让李勉知道。过了期限后,他又满不在乎,而且还让人抬着棺材去见李勉。李勉在弄清真相后,说:“故意受贿枉法,罪加一等。”对方不以为然,李勉命令手下“将他装入棺材。”这时他才如梦方醒,但为时已晚,被扔进河里。此后,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官员心惊肉跳,再也不敢贪赃枉法了。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唐朝灯光师

2.清代诗人

2 清代诗人

生平

李勉,生卒年不详,字啸村,安徽怀宁人,寓居扬州贺园,诸生。少年应童子试,名列第一。诗名颇高而场屋潦倒,只好抱著“浪迹天涯无定踪”的心情奔走各地,靠卖书鬻画为生。李葂在家乡时,得到六安州知府卢见曾的赏识,同时受到卢赏识的,还有当时任歙县丞的高凤翰。卢任两淮盐运使,高任泰州监掣,卢便把李葂也邀到扬州,成为卢平山雅集及各种诗酒集会的座上客。后来卢见曾被诬获罪,高凤翰也受到牵连,他以友人的安危为重,留扬不去,从此再也没有留心过功名。直到卢第二次任两淮盐运使,时间已过了18年,他仍是个布衣。乾隆十七年(1751年)南巡,李葂由卢的推荐,在南京龙潭接驾,奉召试诗,得到赏赐,使他感慨不已。他在扬州与李葂友善,人称“二李”。某年,郑燮过生日,李勉画赠楹联以贺,郑打开上联为“三绝诗书画”,便按卷瞑思下联,久不得 ,于是展现之,乃“一官归去来”,妙绝,竟使郑佩服不已。 他工诗画,擅山水、花卉、翎毛。当为两淮盐运使卢雅雨(1690~1768) 画《虹桥揽胜图》,著名于时。从他的一方间章〖用我法〗看 ,说明画家主张自立门庭,不食他人残羹的创造精神。他的作品传世不多,扬州博物馆藏有他的“墨荷图轴”,或可窥见其大致风格。著有《啸村近体诗》三卷,卢雅雨为镌板序之。

李葂和吴敬梓是好朋友,吴的集中有好几首赠他的诗。吴的朋友如吴檠、金矩、商盘、金兆燕等,也就成了他的朋友,相互唱酬很多。吴对他很了解,便把他写入小说中。李葂在瓜洲侨寓过,《儒林外史》中就有写季苇萧“在瓜洲管关税”的事。李葂在扬州娶过小老婆,《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就有季苇萧在扬州娶小老婆的事:

……当下搭船,一直来到扬州,往道口去问季苇萧的下处。……鲍廷玺悄悄向季苇萧道:“姑爷,你前面的姑奶不曾听见怎的,你怎么又做这件事?”季苇萧指著对联与他看道:“你不见‘才子佳人信有之’?我们风流人物,只要才子佳人会合,一房两房,何足为奇!”

把李葂的举止口吻写得活灵活现。《儒林外史》所写的季苇萧和荀玫的关系,也即李葂与卢见曾的关系。在“扬州八怪”中,与小说作者有交往并被写入小说的,李葂恐怕是仅有的一例。

可惜对李葂生卒年,至今还不大清楚。卢见曾再任两淮是乾隆十八年(1753年),秦大士为李葂诗选作的序言上说:“卢公再任两淮,而已叹啸村之衰且老矣,未几病而归,归而卒”。以此推测,李勉当卒于乾隆十九年前后。

诗作

【题雅雨师借书图】

旋假旋归未得闲,十行俱下片时间。

百城深入便便腹,直抵荆州借不还。

画作

3 国内著名灯光师

李勉 国内著名灯光师。河南郑州人。1983年6月14日生。2005年从事舞美工作,历任各大型演出电脑灯、激光灯、效果灯操控师、节目监制。《梦工场》灯光效果技术顾问。河南八套《社区总动员》、河南九套《明星有戏》《社区达人秀》录制现场灯光操控师。曾辅编灯光颜色象征意义、灯光色彩心理效应分析、灯光设计基础、舞台灯光设计方案、舞台布光造型基础、舞台灯光教程文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