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密
释义
1 西晋初年官员兼文学家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华阳国志》、《晋书》均有李密传。

人物生平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晋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官名)。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此《表》写于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

《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表到朝廷,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过去,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以理力争,使诸王过境不敢苛求,为百姓办了件好事。

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于朝中无人推荐,最后只做了汉中太守,一年后罢官归田。后病卒,终年六十四岁。

史籍记载

《晋书·孝友列传·李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犹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华阳国志》

密祖父光,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更适人。密见养於祖母。治春秋左氏传,博览多所通涉,机警辩捷。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自口尝。本郡礼命不应,州辟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奉使聘吴。吴主问蜀马多少,对曰:“官用有余,人间自足。”吴主与群臣泛论道义,谓宁为人弟,密曰:“原为人兄矣。”吴主曰:“何以为兄?”密曰:“为兄供养之日长。”吴主及群臣皆称善。蜀平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晋武帝立太子,徵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遣,密上陈情表,武帝览表曰:“密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养其祖母奉膳。及祖母卒,服终,从尚书郎为河内温县令,政化严明。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温吏民患之。及密至,中山王过县,欲求刍茭薪蒸,密笺引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扰,“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之碎,所未闻命。”自后诸王过,不敢有烦。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密,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密去官,为州大中正,性方直,不曲意势位。后失荀勖、张华指,左迁汉中太守,诸王多以为冤。一年去官,年六十四卒。著述理论十篇,安东将军胡熊与皇甫士安并善之。

李密与谯周

李密的事迹不被载入元代郭守正辑录的《二十四孝》,估计关键在于李密的孝行过于平凡。既没有尝粪忧心、恣蚊饱血、扼虎救父的激烈,也缺乏戏彩娱亲中欢笑掩盖的大恸,甚至没有黄庭坚身着官服超九十度鞠躬的“亲涤”母亲溺器的错位,李密的孝行,宛如石上流水,涓滴而下,将石头刻出了水的姿势。

李密出生六个月丧父,他4岁时母亲何氏被逼改嫁,由此可推测他家庭的经济处境已经相当不妙。母亲改嫁后,他经祖母刘氏抚养。李密幼年体弱多病,但甚好学,师事谯周先生,博览五经,精《春秋·左传》。先秦时期,蜀人“多斑采文章”,在以华丽辞章著称的文学形式——汉赋先河当中,司马相如、扬雄雄文盘空,绮丽宛在,所谓“君子精敏、小人鬼黠”的蜀人智慧,润物细无声,这培养了李密的文学才华与能言善辩的机智。

多病之人早熟,早熟之人敏感。鲁迅先生在给许寿裳的信中,将古话“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予以扭转,彰显“孺子弱也,而失母则强”的现实硬度,得出这“却也并非完全的不幸,他也许倒成为更加勇猛,更无挂碍的男儿”的结论,以此反观李密,甚为恰切。李密祖母刘氏得病了,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膳食、汤药、必口尝之后进献。李密拜师蜀中大儒谯周,在我看来,李密祖上还是声誉宛在的,不然的话,仅凭这孤儿老祖的实力,恐怕难以入其门墙。谯周的门徒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在我看来,这才是一个极富深意的比喻。

现在我们知道“六经”中的大部分来自子夏的传授。所谓“文学子游子夏”,就是经过孔子经学的主要传授人的流布,形成了后来的儒家和法家这两大派别。那么,李密是否继承发扬了老师谯周的人格与神髓?

后来,李密出任蜀汉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皇太子老师)。曾多次出使东吴,迅捷的辩才展露无遗。

公元263年8月,征西将军邓艾、中护军诸葛绪和镇西将军钟会率三路大军南下,开始灭蜀之战。汉中被破,邓艾率军偷袭涪城(今绵阳市),蜀汉江油守将马邈见魏军突然出现,投降魏军,又打败蜀卫将军诸葛瞻。11月,刘禅接受谯周意见,带领文武百官出降,蜀汉正式灭亡。

谯周的举措,见仁见智,历代评说从未断绝,这才是历史的魅力。主降立功的谯周当年65岁了,被封阳城亭侯,他又可以踱步书斋,开始他的学术生活。他最后的官职是“散骑常侍”,泰始六年(270年),谯周病死洛阳,终年69岁。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讲了一段锥心刺骨的话:“人知冯道之恶,而不知谯周之为尤恶也。……国尚可存,君尚立乎其位,为异说以解散人心,而后终之以降,处心积虑,唯恐刘宗之不灭,憯矣哉!读周仇国论而不恨焉者,非人臣也。周塞目箝口,未闻一谠言之献,徒过责姜维,以饵愚民、媚奄宦,为司马昭先驱以下蜀,国亡主辱,己乃全其利禄;非取悦于民也,取悦于魏也,周之罪通于天矣。服上刑者唯周,而冯道末减矣。”(中华书局1975年7月1版,卷十“三国”之三十五节)“罪通于天”之语,未必是诛心之论,一个国家的城池,就在这般周全的劝慰声中轰然坍塌了。让我们联想起秋瑾那“投降献地都是男儿做”的激烈之语。

就在蜀汉覆没的前夕,洛阳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因为钟会的精心设计而被处死,这就是以一曲《广陵散》为自己死亡伴奏的嵇康。在这一年的冬天,竹林七贤的另一位名士阮籍与世长辞。

被《陈情表》遮蔽的动机

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招降纳叛,急于稳定人心,他聘李密为主簿,李密力辞不受。邓艾集团的骄横已经让他胆寒。邓艾初入成都时是“蜀人称焉”,结果却是蜀人“有识者笑之”。晋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诏书连下,郡县不断催促。当年李密祖母已96岁,风烛残年,他上表叙述自己无法应命的原因。这就是《陈情表》,475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这岂止是“千古散文绝唱”,实乃一个人子研苦胆为墨的“黑书”。

《陈情表》全文用了29个臣字,除了“前太守臣逵”和“后刺史臣荣”中两处指朝臣外,其余27个“臣”字均是李密自称。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普适逻辑之下,这让晋武帝颇感顺眼。更关键还在于,区区一份“陈情”,不但可以免去抗旨死罪,还感动了君王铁石心肠,仅仅是文笔的魔力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启开了中国历史上对《孝经》研究的第一个高潮,最大特征是皇帝们纷纷著书立说,弘扬孝道。晋元帝有《孝经传》,晋孝武帝有《总明馆孝敬讲义》,梁武帝著有《孝经义疏》,梁简文帝也有《孝经义疏》,北魏孝明帝有《孝经义记》等。北魏孝文帝还命令把《孝经》翻译为鲜卑语……

在个人与国家之间,在孝道与国忠之间,在亲情与君臣之情之间,哀婉曲折,幽径沟回,《陈情表》达成了一种“无咎”的圆通态势,悄然遮蔽了自己不愿出仕的真正动机。

写《陈情表》之际,李密时年44岁。当下重读此文,没有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安子顺之说“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感慨,只觉得一种黑苦,宛如卤水呛喉。所谓“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重压,在此时化作了窒息呼吸的流汁……

祖母魂归道山之后,李密已经没有借口了,他履行了在《陈情表》的承诺。先后任温县县令、尚书郎、汉中太守等职。任期内,他在汉中勉县倡建武侯祠,那是对故国的追忆么?然而,那来自“竹林七贤”的余韵,尽管不露痕迹,但终有一天被酒力唤醒了。某天他酒后赋诗:“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中无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激怒晋武帝,免官回乡。其实在此之前在温县时,他曾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差一点被人举报。

公元287年李密卒于保胜龙安,好友安东将军胡熊与皇甫士安主持葬仪,师弟陈寿在《三国志》中为其列传。

李密故里

李密老家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县保胜乡。保胜乡位于彭山县城西北部,至彭山25公里,这里虽然是一个丘区农业乡,但矿藏资源丰富,有天然气、页岩、红石、矿泉水和芒硝等。 李密故里在保胜乡西南约7公里的龙安村。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与这个小村擦肩而过,这里四面环山,九峰罗列。

该村之所以叫龙安村,是因为这里有一座龙门寺。而始建于唐代的龙门寺,正是李密故居之所在。 龙门寺大雄宝殿前,有一块雕着精美龙图案的石碑,上面刻着大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的一道圣旨,说明了重修龙门寺有关事宜。据说,在祖母百年之后复归仕途的李密,任太守期间,在自己的故里,主持修建了这座寺庙。 但事实是,龙门寺兴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明朝成化二年(1866年)重建,后不幸被毁,直到清末,道光皇帝颁发圣旨,龙门寺得以再次重建。据说,那时的龙门寺,八座寺庙连起一个群落,气势磅礴。后来,寺庙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再次遭遇毁灭的厄运,庙里的佛像也惨遭摧毁。直到上世纪80年代,龙门寺仅剩一尊失去了双手的释迦牟尼石刻孤独地坐在那里,现在的寺庙是1994年才重新修建的。

道光圣旨石碑的旁边,还竖立着李密像。据说,寺外原是李密故宅的荷塘,荷塘上还有一座三孔古石桥,但现己没于荒草丛中。龙门寺虽是李密的故居,但李密于晋太康八年(287年)逝世后,却是葬于今天彭山县凤鸣镇的龙门桥村,可惜的是李密墓在1965年改土中被毁去。

大雄宝殿殿右,山崖上刻着 “李密故里”四个红色大字以及一个巨大的“孝”字,这就是孝文化石刻艺术走廊。在这200米长的天然绝壁之上,镌刻着历代颂扬李密孝笃和他的《陈情表》的诗词,还有再现李密生平和他孝顺祖母的浅浮雕组图。漫步于绝壁之下,静静观赏《陈情表》和李密的事迹,感受中国书法、壁画的无穷魅力,感悟中华孝文化,正所谓山是一幅画,画是—部书,书是—部动人的故事,而故事则是—曲千古传颂的“孝”之歌。

2 北齐官员

李密,字希邕,李元忠族弟,平棘人也。祖伯膺,魏东郡太守,赠幽州刺史。父焕,治书侍御史、河内太守,赠青州刺史。密少有节操,属尔朱兆杀逆,乃阴结豪右,与渤海高昂为报复之计。属高祖出山东,密以兵从举义,遥授并州刺史,封容城县侯,邑四百户。尔朱兆至广阿,高祖令密募殷、定二州兵五千人镇黄沙、井陉二道。及兆韩陵败还晋阳,随军平兆。高祖乃以薛循义行并州事,授密建州刺史。又除襄州刺史。在州十余年,甚得安边之术,威信闻于外境。高祖频降手书劳问,并赐口马。侯景外叛,诱密执之,授以官爵。景败归朝,朝廷以密从景非元心,不之罪也。天保初,以旧功授散骑常侍,复本爵县侯,卒。赠殿中尚书、济州刺史。

密性方直,有行检。因母患积年,得名医治疗,不愈,乃精习经方,洞晓针药,母疾得除。当世皆服其明解,由是亦以医术知名。魏末行护军司马、武邑太守。天保初,司空长史。大宁、武平中,清河、广平二郡守,银青光禄大夫。齐亡后卒。

3 隋唐时期群雄之一

李密,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军屡破隋军,威震天下。后因杀瓦岗寨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没过多久,李密又叛唐自立,最终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人物简介

李密(582-619),字玄邃, 一字法主,汉族,隋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出身贵族。曾祖及祖父为北朝显贵,父为隋柱国、蒲山郡公。密袭父爵,为侍从官。大业初年,称病自免官,闭户读书。杨玄感反,李密往投为谋主。后玄感败,李密逃亡。时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已活动于河南东部郑州、商丘一带。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投瓦岗军。瓦岗军首领翟让派李密游说河南地区武装势力归附瓦岗军,颇有成效。李密又献策,劝翟让迎击前来镇压瓦岗军的隋将张须陀军,瓦岗军大败隋军,声威渐盛。李密立了大功,翟让便命他统率一部分瓦岗军。李密又建议袭取兴洛(洛口)仓,开仓赈济贫民,由是起事队伍迅速壮大。大业十三年初(617年),李密获准建立由他直接领导的“蒲山公营”。这时李密在瓦岗军中已很有威信,翟让乃推李密为魏公,置魏公府和行军元帅府。这时瓦岗军占领了洛口、回洛仓,逼近东都。十一月,李密与翟让的矛盾斗争终于表面化,并发生火并。李密藉口置酒招待翟让等饮宴,席间杀了翟让及其亲信,取得了瓦岗军的领导大权。但此后瓦岗军在与洛阳隋军相峙的战斗中屡屡失利,力量大减。十四年(618年)三月江都兵变,宇文化及等杀炀帝,并率众十余万西归。洛阳的越王侗招抚李密,使李密讨化及。两军在黎阳附近激战,化及败走,李密军也损失严重。这时王世充在洛阳又发动政变,挟制朝政,乘势袭击瓦岗军。李密大败西走,无处可归,只得率余众降唐李渊。十四年底,李密叛唐,袭据桃林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又南入熊耳山,最终为唐兵所杀,年仅三十七岁。

人物生平

末农民战争中瓦岗军后期领袖。大业九年(613年)参与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起兵反隋。玄感败,李密逃亡。十二年,入瓦岗军。同年十月,因李密劝翟让迎击隋悍将荥阳通守张须陀所统精卒,大败隋军,故翟让命他分统一军。

李密军令严肃,赏赐优厚,士卒乐意为他所用。他建议袭取兴洛(后改洛口)仓,开仓赈济,扩充队伍,然后进取东都。大业十三年,瓦岗军攻取洛口仓,招就食民众几十万,起义队伍迅速壮大。

李密长于谋略,逐步在瓦岗军内部形成自己的势力。十三年初,李密获准建立蒲山公营。二月,翟让推李密称魏公于洛口,改元永平,以招徕各路反隋武装,由此李密在各路起义军中确立了盟主地位。这时,李密和翟让之间因处理隋降官、分配军资等问题,发生火并,李密杀翟让及从者数百人。十四年三月,反贼宇文化及弑逆隋炀帝,率众10余万西归。皇泰主命李密讨伐化及。李密七月出兵东讨化及。两军在童山激战,化及兵败北走。

李密虽胜,自己的兵力也遭到重大损伤,王世充组织了2万多人马,乘机进击,李密军大败,本营覆没,亲将秦叔宝、程知节(初名程咬金)、牛进达等被俘,单雄信投降。李密走投无路,乃于九月渡河至河阳降唐。十一月,李渊遣李密等到山东去招收旧部。他感到已被猜疑,遂叛唐。唐将盛彦师邀击,斩李密于邢公岘。

史籍记载

《隋书·李密传》

李密,字法主,真乡公衍之从孙也。祖耀,周邢国公。父宽,骁勇善战,干略过人,自周及隋,数经将领,至柱国、蒲山郡公,号为名将。密多筹算,才兼文武,志气雄远,常以济物为己任。开皇中,袭父爵蒲山公,乃散家产,周赡亲故,养客礼贤,无所爱吝。与杨玄感为刎颈之交。后更折节,下帷耽学,尤好兵书,诵皆在口。师事国子助教包恺,受《史记》、《汉书》,励精忘倦,恺门徒皆出其下。大业初,授亲卫大都督,非其所好,称疾而归。

及杨玄感在黎阳,有逆谋,阴遣家僮至京师召密,令与弟玄挺等同赴黎阳。

玄感举兵而密至,玄感大喜,以为谋主。玄感谋计于密,密曰:“愚有三计,惟公所择。今天子出征,远在辽外,地去幽州,悬隔千里。南有巨海之限,北有胡戎之患,中间一道,理极艰危。今公拥兵,出其不意,长驱入蓟,直扼其喉。前有高丽,退无归路,不过旬月,赍粮必尽。举麾一召,其众自降,不战而擒,此计之上也。又关中四塞,天府之国,有卫文升,不足为意。今宜率众,经城勿攻,轻赍鼓行,务早西入。天子虽还,失其襟带,据险临之,故当必克,万全之势,此计之中也。若随近逐便,先向东都,唐祎告之,理当固守。引兵攻战,必延岁月,胜负殊未可知,此计之下也。”玄感曰:“不然。公之下计,乃上策矣。今百官家口并在东都,若不取之,安能动物?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密计遂不行。玄感既至东都,皆捷,自谓天下响应,功在朝夕。及获韦福嗣,又委以腹心,是以军旅之事,不专归密。福嗣既非同谋,因战被执,每设筹画,皆持两端。后使作檄文,福嗣固辞不肯。密揣知其情,因谓玄感曰:“福嗣元非同盟,实怀观望。明公初起大事,而奸人在侧,听其是非,必为所误矣。请斩谢众,方可安辑。”

玄感曰:“何至于此!”密知言之不用,退谓所亲曰:“楚公好反而不欲胜,如何?吾属今为虏矣!”后玄感将西入,福嗣竟亡归东都。

时李子雄劝玄感速称尊号,玄感以问于密。密曰:“昔陈胜自欲称王,张耳谏而被外,魏武将求九锡,荀彧止而见疏。今者密欲正言,还恐追踪二子,阿谀顺意,又非密之本图。何者?兵起已来,虽复频捷,至于郡县,未有从者。东都守御尚强,天下救兵益至,公当身先士众,早定关中。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不广也!”玄感笑而止。及宇文述、来护儿等军且至,玄感谓密曰:“计将安出?”

密曰:“元弘嗣统强兵于陇右,今可扬言其反,遣使迎公,因此入关,可得绐众。”

玄感遂以密谋号令其众,因引西入。至陕县,欲围弘农宫,密谏之曰:“公今诈众入西,军事在速,况乃追兵将至,安可稽留!若前不得据关,退无所守,大众一散,何以自全?”玄感不从,遂围之,三日攻不能拔,方引而西。至于阌乡,追兵遂及。

玄感败,密间行入关,与玄感从叔询相随,匿于冯翊询妻之舍。寻为邻人所告,遂捕获,囚于京兆狱。是时炀帝在高阳,与其党俱送帝所。在途谓其徒曰:“吾等之命,同于朝露,若至高阳,必为俎醢。今道中犹可为计,安得行就鼎镬,不规逃避也?”众咸然之。其徒多有金,密令出示使者曰:“吾等死日,此金并留付公,幸用相瘗。其余即皆报德。”使者利其金,遂相然许。及出关外,防禁渐驰,密请通市酒食,每宴饮喧哗竟夕,使者不以为意。行次邯郸,夜宿村中,密等七人皆穿墙而遁,与王仲伯亡抵平原贼帅郝孝德。孝德不甚礼之,备遭饥馑,至削树皮而食。仲伯潜归天水,密诣淮阳,舍于村中,变姓名称刘智远,聚徒教授。经数月,密郁郁不得志,为五言诗曰:“金凤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空轸郁陶心。眺听良多感,慷慨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诗成而泣下数行。时人有怪之者,以告太守赵他。县捕之,密乃亡去,抵其妹夫雍丘令丘君明。后君明从子怀义以告,帝令捕密,密得遁去,君明竟坐死。

会东郡贼帅翟让聚党万余人,密归之,其中有知密是玄感亡将,潜劝让害之。

密大惧,乃因王伯当以策干让。让遣说诸小贼,所至辄降下,让始敬焉,召与计事。密谓让曰:“今兵众既多,粮无所出,若旷日持久,则人马困敝,大敌一临,死亡无日。未若直趣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可与人争利。”让从之,于是破金堤关,掠荥阳诸县,城堡多下之。荥阳太守郇王庆及通守张须陀以兵讨让。让数为须陀所败,闻其来,大惧,将远避之。密曰:“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而擒。公但列阵以待,保为公破之。”让不得已,勒兵将战,密分兵千余人于林木间设伏。让与战不利,军稍却,密发伏自后掩之,须陀众溃。与让合击,大破之,遂斩须陀于阵。让于是令密建牙,别统所部。密复说让曰:“昏主蒙尘,播荡吴越,猬毛竞起,海内饥荒。明公以英桀之才,而统骁雄之旅,宜当廓清天下,诛剪群凶,岂可求食草间,常为小盗而已!今东都士庶,中外离心,留守诸官,政令不一,明公亲率大众,直掩兴洛仓,发粟以赈穷乏,远近孰不归附!百万之众,一朝可集,先发制人,此机不可失也。”让曰:“仆起陇亩之间,望不至此。必如所图,请君先发,仆领诸军,便为后殿。得仓之日,当别议之。”密与让领精兵七千人,以大业十三年春,出阳城,北逾方山,自罗口袭兴洛仓,破之。开仓恣民所取,老弱负繦,道路不绝。

越王侗武贲郎将刘长恭率步骑二万五千讨密,密一战破之,长恭仅以身免。

让于是推密为主。密城洛口周回四十里以居之。房彦藻说下豫州,东都大惧。让上密号为魏公。密初辞不受,诸将等固请,乃从之。设坛场,即位,称元年,置官属,以房彦藻为左长史,邴元真右长史,杨德方左司马,郑德韬右司马。拜让司徒,封东郡公。其将帅封拜各有差。长白山贼孟让掠东都,烧丰都市而归。密攻下巩县,获县长柴孝和,拜为护军。武贲郎将裴仁基以武牢归密,因遣仁基与孟让率兵二万余人袭回洛仓,破之,烧天津桥,遂纵兵大掠。东都出兵乘之,仁基等大败,仅以身免。密复亲率兵三万逼东都,将军段达、武贲郎将高毗、刘长恭等出兵七万拒之,战于故都,官军败走,密复下回洛仓而据之。俄而德韬、德方俱死,复以郑颋为左司马,郑虔象为右司马。柴孝和说密曰:“秦地阻山带河,西楚背之而亡,汉高都之而霸。如愚意者,令仁基守回洛,翟让守洛口,明公亲简精锐,西袭长安,百姓孰不郊迎,必当有征无战。既克京邑,业固兵强,方更长驱崤、函,扫荡京、洛,传檄指捴,天下可定。但今英雄竞起,实恐他人我先,一朝失之,噬脐何及!”密曰:“君之所图,仆亦思之久矣,诚为上策。但昏主尚在,从兵犹众,我之所部,并山东人,既见未下洛阳,何肯相随西入!诸将出于群盗,留之各竞雌雄。若然者,殆将败矣。”孝和曰:“诚如公言,非所及也。

大军既未可西出,请间行观隙。”密从之。孝和与数十骑至陕县,山贼归之者万余人。密时兵锋甚锐,每入苑,与官军连战。会密为流矢所中,卧于营内,后数日,东都出兵击之,密众大溃,弃回洛仓,归洛口。孝和之众闻密退,各分散而去。孝和轻骑归密。帝遣王世充率江淮劲卒五万来讨密,密逆拒之,战不利。柴孝和溺死于洛水,密甚伤之。世充营于洛西,与密相拒百余日。武阳郡丞元宝藏、黎阳贼帅李文相、洹水贼帅张升、清河贼帅赵君德、平原贼帅郝孝德并归于密,共袭破黎阳仓,据之。周法明举江、黄之地以附密,齐郡贼帅徐圆朗、任城大侠徐师仁、淮阳太守赵他等前后款附,以千百数。

翟让所部王儒信劝让为大冢宰,总统众务,以夺密权。让兄宽复谓让曰:“天子止可自作,安得与人?汝若不能作,我当为之。”密闻其言,有图让之计。

会世充列阵而至,让出拒之,为世充所击退者数百步。密与单雄信等率精锐赴之,世充败走。让欲乘胜进破其营,会日暮,密固止之。明日,让与数百人至密所,欲为宴乐。密具馔以待之,其所将左右,各分令就食。诸门并设备,让不之觉也。

密引让入坐,有好弓,出示让,遂令让射。让引满将发,密遣壮士蔡建自后斩之,殒于床下。遂杀其兄宽及王儒信,并其从者亦有死焉。让所部将徐世绩,为乱兵所斫中,重创,密遽止之,仅而得免。单雄信等皆叩头求哀,密并释而慰谕之。

于是率左右数百人诣让本营。王伯当、邴元真、单雄信等入营,告以杀让之意,众无敢动者。乃令徐世绩、单雄信、王伯当分统其众。

未几,世充夜袭仓城,密逆拒破之,斩武贲郎将费青奴。世充复移营洛北,南对巩县,其后遂于洛水造浮桥,悉众以击密。密与千骑拒之,不利而退。世充因薄其城下,密简锐卒数百人,分为三队出击之。官军稍却,自相陷溺,死者数万人,武贲郎将杨威、王辩、霍世举、刘长恭、梁德重、董智通等诸将率皆没于阵。世充仅而获免,不敢还东都,遂走河阳。其夜雨雪尺余,众随之者,死亡殆尽。密于是修金墉故城居之,众三十余万。复来攻上春门,留守韦津出拒战,密击败之,执津于阵。其党劝密即尊号,密不许。及义师围东都,密出军争之,交绥而退。

俄而宇文化及杀逆,率众自江都北指黎阳,兵十余万。密乃自率步骑二万拒之。会越王侗称尊号,遣使者授密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令先平化及,然后入朝辅政。密遣使报谢焉。化及与密相遇,密知其军少食,利在急战,故不与交锋,又遏其归路,使不得西。密遣徐世绩守仓城,化及攻之,不能下。密与化及隔水而语,密数之曰:“卿本匈奴皂隶破野头耳,父兄子弟并受隋室厚恩,富贵累世,至妻公主,光荣隆显,举朝莫二。荷国士之遇者,当须国士报之,岂容主上失德,不能死谏,反因众叛,躬行杀虐,诛及子孙,傍立支庶,擅自尊崇,欲规篡夺,污辱妃后,枉害无辜?不追诸葛瞻之忠诚,乃为霍禹之恶逆。天地所不容,人神所莫佑。拥逼良善,将欲何之!今若速来归我,尚可得全后嗣。”化及默然,俯视良久,乃嗔目大言曰:“共你论相杀事,何须作书语邪?”密谓从者曰:“化及庸懦如此,忽欲图为帝王,斯乃赵高、圣公之流,吾当折杖驱之耳。”化及盛修攻具,以逼黎阳仓城,密领轻骑五百驰赴之。仓城兵又出相应,焚其攻具,经夜火不灭。密知化及粮且尽,因伪与和,以敝其众。化及不之悟,大喜,恣其兵食,冀密馈之。会密下有人获罪,亡投化及,具言密情,化及大怒。其食又尽,乃渡永济渠,与密战于童山之下,自辰达酉。密为流矢所中,顿于汲县。化及掠汲郡,北趣魏县,其将陈智略、张童仁等所部兵归于密者,前后相继。初,化及以辎重留于东郡,遣其所署刑部尚书王轨守之。

至是,轨举郡降密,以轨为滑州总管。密引兵而西,遣记室参军李俭朝于东都,执杀炀帝人于弘达以献越王侗。侗以俭为司农少卿,使之反命,召密入朝。密至温县,闻世充已杀元文都、卢楚等,乃归金墉。

世充既得擅权,乃厚赐将士,缮治器械,人心渐锐。然密兵少衣,世充乏食,乃请交易。密初难之,邴元真等各求私利,递来劝密,密遂许焉。初,东都绝粮,人归密者,日有数百。至此,得食,而降人益少,密方悔而止。密虽据仓,无府库,兵数战不获赏,又厚抚初附之兵,于是众心渐怨。时遣邴元真守兴洛仓。元真起自微贱,性又贪鄙,宇文温疾之,每谓密曰:“不杀元真,公难未已。”密不答,而元真知之,阴谋叛密。扬庆闻而告密,密固疑焉。会世充悉众来决战,密留王伯当守金墉,自引精兵就偃师,北阻邙山以待之。世充军至,令数百骑渡御河,密遣裴行俨率众逆之。会日暮,暂交而退,行俨、孙长乐、程<齿尧>金等骁将十数人皆遇重创,密甚恶之。世充夜潜济师,诘朝而阵,密方觉之,狼狈出战,于是败绩,与万余人驰向洛口。世充夜围偃师,守将郑颋为其部下所翻,以城降世充。密将入洛口仓城,元真已遣人潜引世充矣。密阴知之而不发其事,因与众谋,待世充之兵半济洛水,然后击之。及世充军至,密候骑不时觉,比将出战,世充军悉已济矣。密自度不能支,引骑而遁。元真竟以城降于世充。

密众渐离,将如黎阳。人或谓密曰:“杀翟让之际,徐世绩几至于死。今创犹未复,其心安可保乎?”密乃止。时王伯当弃金墉,保河阳,密以轻骑自武牢渡河以归之,谓伯当曰:“兵败矣!久苦诸君,我今自刎,请以谢众。”众皆泣,莫能仰视。密复曰:“诸君幸不相弃,当共归关中。密身虽愧无功,诸君必保富贵。”其府掾柳燮对曰:“昔盆子归汉,尚食均输,明公与长安宗族有畴昔之遇,虽不陪起义,然而阻东都,断隋归路,使唐国不战而据京师,此亦公之功也。”

众咸曰:“然。”密遂归大唐,封邢国公,拜光禄卿。

《新唐书·李密传》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其先辽东襄平人。曾祖弼,魏司徒,赐姓徒何氏,入周为太师、魏国公。祖曜,邢国公。父宽,隋上柱国、蒲山郡公。遂家长安。

密趣解雄远,多策略,散家赀养客礼贤不爱藉。以荫为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额锐角方,瞳子黑白明澈。炀帝见之,谓宇文述曰:“左仗下黑色小儿为谁?”曰:“蒲山公李宽子密。”帝曰:“此儿顾盼不常,无入卫。”它日,述谕密曰:“君世素贵,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密大喜,谢病去,感厉读书。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尝私自密曰:“上多忌,隋历且不长,中原有一日警,公与我孰后先?”密曰:“决两阵之胜,噫呜咄嗟,足以詟敌,我不如公。揽天下英雄驭之,使远近归属,公不如我。”

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密至,谋曰:“今天子远在辽左,去幽州尚千里,南限钜海,北阻强胡,号令所通,惟榆林一道尔。若鼓而入蓟,直扼其喉,高丽抗其前,我乘其后,不旬月赍粮竭,举麾召之,众可尽取,然后传檄而南,天下定矣,上计也。关中四塞之地,彼留守卫文升,易人耳。若径行勿留,直保长安,据函、崤,东制诸夏,是隋亡襟带,我势万全,中计也。若因近趣便,先取东都,顿兵坚城下,不可以胜负决,下计也。”玄感曰:“公之下计,乃吾上策。今百官家属皆在洛,当先取之,以摇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武?”密计不行。玄感至东都,所战必克,自谓功在旦暮。既获内史舍人韦福嗣,遂任之,故谋不专密。福嗣耻见执,策议皆持两端。密揣其贰,谓玄感曰:“福嗣穷,为我虏,志在观望。公初举大事,奸人在侧,事必败,请斩以徇。”不从。密谓所亲曰:“玄感好反而不图胜,吾属虏矣!”福嗣果遁去。会左武候大将军李子雄得罪,传送行在,道杀使者,奔玄感,劝举大号。玄感问密,密曰:“昔张耳谏陈胜自王,荀彧止魏武求九锡,皆见疑外。今密将无类之乎?然阿谀顺旨,非义士也。且公虽屡胜,而郡县未有应者,东都尚强,救兵踵来,公当率精甲,身定关中,奈何亟自帝?”玄感笑而止。

及隋军至,玄感曰:“策安决?”密曰:“元弘嗣方戍陇右,可阳言其反,使迎我,因引军西。”从之。至陕,欲围弘农宫,密曰:“今绐众入关,机在速,而追兵踵我,若前不得据险,退无所守,何以共完!”玄感不听。留攻三日,不能拔,引去,至閺乡,追及而败。

密羸行入关,为逻所获,与支党护送帝所。密谓众曰:“吾等至行在,且菹醢,今尚可以计脱,何为安就鼎镬?”众然之。乃令出所有金示监使曰:“即死,幸报德。”使者顾金,禁渐弛,益市酒,饮笑欢哗,守者懈,密等遂夜亡去。抵平原,贼郝孝德不见礼,去之淮阳。岁饥,削木皮以食。变姓名为刘智远,教授诸生自给,郁郁不得志,哀吟泣下。人有告太守赵佗者,佗捕之,遁免。往依媦婿雍丘令丘君明,转匿大侠王季才家,为吏迹捕,复亡去。

时东郡贼翟让聚党万人,密因介其徒王伯当以策干让曰:“今主昏于上,人怨于下,锐兵尽之辽海,和亲绝于突厥,南巡流连,空弃关辅,此实刘、项挺兴之会。足下资豪桀,士马精勇,指罪诛暴,为天下先,杨氏不足亡也。”让由是加礼,遣说诸贼,至辄下。因为让计曰:“今禀无见粮,难以持久,卒遇敌,其亡无时。不如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逸马肥,乃可与人争利。”让听之,遂破金堤关,徇荥阳诸县,皆下。荥阳太守杨庆、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合兵讨让,让素惮须陀,欲引去。密曰:“须陀健而无谋,且骤胜易骄,吾为公破之。”让不得已,阵而待。密率骁勇常何等二十人为游骑,伏千兵莽间。须陀素轻让,引兵搏之,让少却,伏发,与游军乘之,遂杀须陀。

十三年,让分兵与密,别为牙帐,号蒲山公。密持军严,虽盛夏号令,士皆若负霜雪,然战得金宝,尽散之,繇是人为用。复说让曰:“今群豪竞兴,公宜先天下攘除群凶,宁常剽夺草间求活哉?若直取兴洛仓,发粟以赈穷乏,百万之众一朝可附,霜王之业成矣。”让曰:“仆起畎陇,志不及此,须君得仓,更议之。”

二月,密以千人出阳城北,逾方山,自罗口拔兴洛仓,据之,获县长柴孝和。开仓赈食,众繦属至数十万。隋越王侗遣将刘长恭、房崱讨密,又令裴仁基统兵出成皋西。密乃为十队,跨洛水,抗东、西二军。令单雄信、徐世勣、王伯当骑为左右翼,自引麾下急击长恭等,破之。东都震恐,众保太微城,台寺俱满。

让等乃推密为主,建号魏公。巩南设坛场,即位,刑牲歃血,改元永平,大赦,其文移称行军元帅魏公府。以让为司徒,邴元真左长史,房彦藻右长史,杨德方左司马,郑德韬右司马,单雄信左武候大将军,徐世勣右武候大将军。祖君彦记室。城洛口,周四十里,居之。命护军将军田茂广造云旝三百具,以机发石,为攻城械,号“将军炮”。进逼东都,烧上春门。

四月,隋虎牢将裴仁基、淮阳太守赵佗降,长白山贼孟让以所部归密。以仁基为上柱国,与让率兵二万袭回洛仓,守之。入都城掠居人,火天津桥。隋出军乘之,仁基等败,还保巩。司马杨德方战死。密自督众三万,破隋军于故城,复得回洛仓。俄而德韬死,乃以郑颋为左司马,郑虔象右司马。诸贼帅黎阳李文相、洹水张升、清河赵君德、平原郝孝德皆归密,因袭取黎阳仓。永安大族周法明举江、黄地附之,齐郡贼徐圆郎、任城大侠徐师仁来归。密令幕府移檄州县,列炀帝十罪,天下震动。护军柴孝和说密曰:“秦地阻山带河,项背之亡,汉得之王。今公以仁基壁回洛,翟让保洛口,公束铠倍道趋长安,百姓谁不郊迎?是征而不战也。众附兵强,然后东向,指捴豪杰,天下廓清无事矣。今迟之,恐为人先。”密曰:“仆怀此久,顾我部皆山东人,今未下洛,安肯与我偕西?且诸将皆群盗,不相统一,败则扫地矣。”遂止。是时,隋军益出,密负锐,急与之确,中流矢,卧营中,隋军乘之,密众溃,弃仓守洛口。

高祖起师太原,密自谓主盟,遣将军张仁则致书于帝,呼为兄,请以步骑会河内。帝览书,笑曰:“密陆梁,不可折简致之。吾方定京师,未能东略,若不与,是生一隋。密适为吾守成皋,拒东都兵,使不得西,更遣剽将莫如密。吾宁推顺,使骄其志,我得留抚关中,大事济矣。”令记室温大雅作报书,厚礼尊让。密大喜,示其下,曰:“唐公见推,顾天下无可虑者。”遂专事隋。

九月,遣将李士才将兵十二万,攻隋鹰扬郎将张珣河阴,举之。珣极骂不屈死。齐方士徐鸿客上书劝密因士气趋江都,挟帝以令天下。密异其言,具币邀之,已亡去。炀帝遣王世充选卒十万击密,世充营洛西,战不利,更陈洛北,登山以望洛口。密引度洛,与世充战。密兵多骑与长槊,而北薄山,地隘骑迮不得骋。

世充多短兵盾<矛赞>,蹙之,密军却,世充乘胜进攻密月城。密还洛南,引而西,突世充营,世充奔还。师徒多丧,孝和溺死洛水,密哭之恸。自是大小六十余战。

翟让部将王儒信惮密威望,劝让自为大冢宰,总秉众务,收密权。让兄宽亦曰:“天子当自取,何乃授人?”密闻之,与郑颋阴图让。会世充兵又至,让出拒,少退;密驰助之,战石子河,世充走。明日,高会飨士,让至密所,密令房彦藻引其左右就别帐饮。密出名弓示让,让挽满,遣剑士蔡建从后击之,并杀其兄、侄及儒信。密驰入让壁慰谕,士无敢动者,以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分统其兵。隋将杨庆守荥阳,因说下之。世充夜袭仓城,密伏甲殪其众。

义宁二年,世充复营洛北,为浮梁,绝水以战,密以千骑迎击,不胜。世充进薄其垒,密提敢死士数百邀之,世充大溃,士争桥溺死者数万,洛水为不流,杀大将六人,独世充脱。会夜大雨雪,士卒僵死且尽。密乘锐拔偃师,脩金墉城居之,有众三十万。又与东都留守韦津战上春门,执津于阵。将作大匠宇文恺子儒童、河南留守职方郎柳续、河阳都尉独孤武都、河内郡丞柳燮皆降。于是海岱、江淮间争响附,窦建德、朱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等悉上表劝进,府官属亦请之。密曰:“东都未平,且勿议。”

五月,越王侗称帝。六月,宇文化及拥兵十余万至黎阳。侗遣使授密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令平化及而后入辅,密受之。乃引兵东追化及黎阳。密知化及乏食,利速战,乃持重以老其兵,使徐世勣保黎阳仓,化及攻不可下。密与隔水阵,遥谓化及曰:“公家本戎隶破野头尔,父子兄弟受隋恩,至妻公主。上有失德不能谏,又虐杀之,冒天下之恶,今安往?能即降,尚全后嗣。”化及默然良久,乃瞋目为鄙语辱密。密顾左右曰:“此庸人,图为帝,吾当折箠驱之。”乃以轻骑五百焚其攻具,火终夜不灭。度化及粮尽,乃伪与和,化及喜,使军恣食,既而密馈不至,乃寤。遂大战童山下,密中矢,顿汲县坚壁。化及势穷,掠汲郡,趣魏县。其将陈智略、张童仁等率所部兵归密,前后相踵。

初,化及留辎重东郡,遣所署刑部尚书王轨守之。至是,轨举郡降密。由是引而西,遣使朝东都,执杀逆人于弘达献于侗。侗召密入朝,至温,闻世充杀元文都,乃止。遂归金墉,拘侗使不遣。

初,密既杀翟让,心稍骄,不恤士,素无府库财,军战胜,无所赐与,又厚抚新集,人心始离。民食兴洛仓者,给授无检,至负取不胜,委于道,践輮狼扈。密喜,自谓足食。司仓贾润甫谏曰:“人,国本;食,人天。今百姓饥捐,暴骨道路。公虽受命,然赖人之天以固国本。而禀取不节,敖庾之藏有时而儩,粟竭人散,胡仰而成功?”不听。徐世勣数规其违,密内不喜,使出就屯,故下苟且无固志。初,世充乏食,密少帛,请交相易,难之。邴元真好利,阴劝密许焉。后世充士饱,降者益少,密悔而止。

武德元年九月,世充悉众决战,先以骑数百度河,密遣迎战,骁将十余人皆被创返。明日,密留王伯当守金墉,自引精兵出偃师,北阻邙山待之。密议所便,裴仁基曰:“世充悉劲兵来,东都必虚,请选众二万向洛,世充必自拔归,我整军徐还。兵法所谓彼归我出,彼出我归,以疲之也。”密眩于众,不能用。仁基击地叹曰:“公后必悔!”遂出兵阵。世充阴索貌类密者,使缚之。既两军接,埃雾嚣塞,世充军,江淮士,出入若飞,密兵心动。世充督众疾战,使牵类密者过阵,噪曰:“获密矣!”士皆呼万岁,密军乱,遂溃。裴仁基、祖君彦皆为世充所禽,偃师劫郑颋叛归世充。密提众万余驰洛口,将入城,邴元真已输款世充,潜导其军。密知不发,期世充度兵半洛水,掩击之。候骑不时觉,比出,世充绝河矣。即引骑遁武牢,元真遂降,众稍散。

密将如黎阳,或曰:“向杀翟让,世勣伤几死,疮犹未平,今可保乎?”时王伯当弃金墉屯河阳,密轻骑归之,谓曰:“败矣,久苦诸君,我今自刎以谢众!”伯当抱密恸绝,众皆泣,莫能仰视。密复曰:“幸不相弃,当共归关中,密虽无功,诸君必富贵。”掾柳燮曰:“昔盆子归汉,尚食均输。公与唐同族,虽不共起,然遏隋归路,使无西,故唐不战而据京师,亦公功也。”密又谓伯当曰:“将军族重,岂复与孤俱行哉?”伯当曰:“昔萧何举宗从汉,今不昆季尽行,以为愧。岂公一失利,轻去就哉?虽陨首穴胸,所甘已。”左右感动,遂来归。

初,密建号登坛,疾风鼓其衣,几仆;及即位,狐鸣于旁,恶之。及将败,巩数有回风发于地,激砂砾上属天,白日为晦;屯营群鼠相衔尾西北度洛,经月不绝。

及入关,兵尚二万。高祖使迎劳,冠盖相望,密大喜,谓其徒曰:“吾所举虽不就,而恩结百姓,山东连城数百,以吾故,当尽归国。功不减窦融,岂不以台司处我?”及至,拜光禄卿,封邢国公,殊怨望。帝尝呼之弟,妻以表妹独孤氏。后礼寝薄,执政者又求贿,滋不平。因朝会进食,谓王伯当曰:“往在洛口,尝欲以崔君贤为光禄,不意身自为此。”

未几,闻故所部将多不附世充者,高祖诏密以本兵就黎阳招抚故部曲,经略东都,伯当以左武卫将军为密副。驰驿东至稠桑驿,有诏复召密,密大惧,谋叛。伯当止之,不从,乃曰:“士立义,不以存亡易虑。公顾伯当厚,愿毕命以报。今可同往,死生以之,然无益也。”乃简骁勇数十人,衣妇人服,戴幕釭,藏刀裙下,诈为家婢妾者,入桃林传舍,须臾变服出,据其城。掠畜产,趣南山而东,驰告张善相以兵应己。

熊州副将盛彦师率步骑伏陆浑县南邢公岘之下,密兵度,横出击,斩之,年三十七,伯当俱死,传首京师。时徐世勣尚为密保黎阳,帝遣使持密首往招世勣。世勣表请收葬,诏归其尸,乃发丧,具威仪,三军缟素,以君礼葬黎阳山西南五里,坟高七仞。密素得士,哭多欧血者。

邴元真之降也,世充以为行台仆射,镇滑州。密故将杜才干恨其背密,伪以兵归之,斩取其首,祭密冢,已乃归国。

单雄信,曹州济阴人。与翟让友善。能马上用枪,密军中号“飞将”。偃师败,降世充,为大将。秦王围东都,雄信拒战,枪几及王,徐世勣呵之曰:“秦王也!”遂退。后东都平,斩洛渚上。

祖君彦,齐仆射孝徵子。博学强记,属辞赡速。薛道衡尝荐之隋文帝,帝曰:“是非杀斛律明月人儿邪?朕无用之。”炀帝立,尤忌知名士,遂调东都书佐,检校宿城令,世谓祖宿城。负其才,常郁郁思乱。及为密草檄,乃深斥主阙。密败,世充见之,曰:“汝为贼骂国足未?”君彦曰:“跖客可使刺由,但愧不至耳!”世充令扑之。既困卧树下,世充已自欲盗隋,中悔,命医许惠照往视之,欲其苏。郎将王拔柱曰:“弄笔生有余罪。”乃蹙其心,即死,戮尸于偃师。

赞曰:或称密似项羽,非也。羽兴五年霸天下,密连兵数十百战不能取东都。始玄感乱,密首劝取关中;及自立,亦不能鼓而西,宜其亡也。然礼贤得士,乃田横徒欤,贤陈涉远矣!噫,使密不为叛,其才雄亦不可容于时云。

以往趣事

李密牛角挂书:李密少年时候在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李密的传说

白杨乡栗丰村,有一座凤凰山,凤头南北两条红色土岭蜿蜒恰似二龙戏凤。山下顺阳河清澈见底,“兴禅寺”依山而造,景色迷人。传说,唐初瓦岗寨的李密即生于此地。

一天初夜,突然石破天惊,一时瑞气缥缈,彩霞满天,两条金龙从天徐徐飞进寺院,紧紧缠着“大雄宝殿”两根玉柱,霎时馨香满院罄钟叮咚,佛托梦于方丈道:“炀帝无道,杀父杀兄欺娘奸嫂嫉贤害忠,不齿于人。明日贵人临世,重整社稷,望乞打扫寺院,敬重铺排,日后面南登极,为民除害,定然修寺报恩。”

方丈心慈一觉醒来,忆梦三思,心中默然。次日,早功作罢,急忙分咐管事僧众,打扫寺院,遍洒圣水,摆开供献,披上袈裟等候迎接贵人。傍晚一个中年孕妇,披头散发,衣服褴褛,面容憔悴,提着破篮,从凤凰山小路往寺院走来,头上一片祥云罩着。方丈慧眼识主,趋步向前道:“阿弥陀佛,女施主仙乡何处?夫家贵姓?因何一个人到此?”孕妇哭诉道:“我家离此很远,丈夫姓李,不幸战死。因年荒讨饭于此……”方丈唯唯连声“罪过罪过”,迎接入寺院。用罢晚膳,小和尚让孕妇安歇于寺前窑洞内。

当晚深夜,天鼓震响,大地颤动,鸡叫狗咬,乱作一团,村里民众,寺内和尚俱皆惊醒。只见空中火龙飞绕,岗上金凤展屏。霎时一切平静,忽听洞内传出婴儿啼哭之声。此时天已透亮,人们趋前讯视,原来一男婴平安降生,可惜乞婆寿终幽暝,一条长蛇盘踞洞前,当天栗丰村民众将乞妇安葬在凤凰山前。

方丈心慈大师,将婴儿抚养于寺,哺乳于村,根据婴儿之姓起名李密。李密长至5岁,大师亲自教诲,晨练武功,昼读诗文。小李密聪慧异常,文章过目能诵,武功更是过人。李密常说:“我长大带千军万马,为民除害。”12岁那年新年,李密见别家孩子穿红挂绿,随父母踏青漫游,天伦之乐,阖家融融。而自己一年四季穿白纳僧衣,五内俱焚,便去问大师。心慈大师即整办香马冥钱带领小李密到其母坟前祭奠。大师将12年前的事如实相告,李密泪如雨下,向大师跪倒,叩谢12载养教之恩。大师抚摸着李密肩头语重心长地说道:“徒儿既知往事,此地不可久留,宜出江湖闯荡,广结天下豪杰,共议大举之事,奈因徒儿年幼,遇事切记三思,出门三分小,礼义要当先。善哉,阿弥托佛。”当日大师给小李密准备行李,送出山门,小李密拜别大师一步三回首离开了寺院。

李密先后到达洛阳、山东、南阳、长安、江都等地,结交了徐茂公、王伯当、单雄信、秦琼、罗成、邱瑞等英雄豪杰,聚义滑州瓦岗寨为王。

一天突然颍川古道尘土飞扬,从白杨古镇方向飞来一彪人马。只见旌旗飘扬,釜钺耀日,八百御林校卫拥簇着一顶黄罗伞,伞下枣红马上端坐一位金盔金甲的年轻首领,他就是十几年前外出的李密。原来是李密带领能工巧匠回来重修寺院,祭典母坟来了。李密在栗丰村,广散金银济贫扶弱。10日内,寺、坟修葺一新,改“兴禅寺”为“报恩寺”,并亲书“报恩寺”3个大字,镶嵌于山门之上。

后来李密回到瓦岗,改瓦岗寨为金墉城,下旨取五关,兴兵20万,除了封徐茂公为军师、魏征为丞相、秦琼、邱瑞、王伯当、程咬金、单雄信,分别为飞虎、猛虎、雄虎、螭虎、烈虎将军外,还加封秦琼为领兵大元帅、程咬金为先锋,金鼓震天,军声鼎沸,杀上江都捉拿昏君去了。

野史逸闻

唐高祖报李密书曰:"天生蒸人,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余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唯冀早膺图箓,以宁兆庶。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唐,斯荣足矣。殪商辛於牧野,所不忍言;执子婴于咸阳,非敢闻命。"密得书甚悦,示其部下曰:"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可定。"后密兵败,王伯当保河阳,密以轻骑归之,谓伯当曰:"兵败矣,久苦诸君。我今自刎,请以谢众。"伯当抱密号叫。密复曰:"诸公幸不相弃,当共归关中。密身虽愧无功,诸君必保富贵。"伯当赞其计。从入关者尚二万人。高祖遣使迎劳,相望于道。密大喜,谓其徒曰:"吾虽举事不成,而恩结百姓。山东连城数百,知吾至,尽当归唐。比于窦融,勋亦不细。岂不以一台司见处乎?"及至京,礼数益薄,执政者又来求财,意甚不平。寻拜光禄卿,封邢国公。未几,闻其所部将帅,皆不附世充。高祖复使密领本兵往黎阳,招其将士敌时者。以经略王充,王伯当为左武卫,亦令副密。行至桃林,高祖复征之。密惧,谋叛。伯当止密,不从。密据桃林县城,驱掠畜产,直趋南山,乘险而东。遣人使告张善相,令应接,时史万宝留镇熊州,遣盛彦师率步骑数十追蹑。至陆浑县南七十里,彦师伏兵山谷。密军半度,横出击之,遂斩密。年三十七。时徐勣在黎阳,为密坚守。高祖遣使将密首以招之,勣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大具威仪。三军皆缟素,葬于黎阳山南五里。故人哭之,多有呕血者。(出《谭宾录》)

【译文】

李渊复李密书中说:"天生众民,必须有人治理他们,这治理人,不是你是谁!我已年过五十,想也做不到了。我高兴地依附你,唯一希望你早日接受上天的安排,以使万民安宁。当年由于弟兄们的拥戴,我作了宗盟之长。你受封于唐,也是很荣耀的。推翻隋朝,象过去周与殷战于牧野,一仗便决定了殷纣王的命运,现在还不能肯定;象抓秦朝的孺子婴在咸阳那样,现在还不能想。"李密得书很高兴。把李渊给他的信让大家看说,唐公推举我。天下不愁不安定。后来李密兵败,当时王伯当正保卫河阳。李密领几个随从归了王伯当。他对王说,我失败了,这几年连累了你们,我今天自刎,感谢你们,向众位谢罪!王伯当抱着李密痛苦号叫。李密又说,感谢你们没有嫌弃我,我们还应该同归关中,重建大业。李密虽然无功,感觉很惭愧,但众人保他富贵。王伯当很赞许他的计谋。重入关中的人马还有两万多。李渊派使者前去迎接慰劳,在大道上相见,李密很高兴,对手下人说,我虽然举事不成,兵败了,但百姓还是拥护我的。山东几百个城镇,知道我来了,也都能归顺唐朝。我与东汉的窦融相比,功劳也不小,岂能给我一个台司小官当呢。等李密到京后,待遇逐渐差了,有权势的官,又向他勒索财物,他很不服气。不久,授他为光禄卿,封为邢国公。不久,听说他的旧部将帅,都不听王世充的指挥。李渊又派李密领兵去黎阳,招蓦他旧部的将士,来限制管辖王世充。王伯当任左武卫,辅佐李密。走到了桃林,李渊又令李密回去。李密心怀恐惧,想谋叛,王伯当劝止,李密拒绝了。李密占据了桃林县城,抢掠牲畜粮食,驱赶马匹,直奔南山,而后又东去,派人告诉张善相让他接应。当时,史万宝镇守熊州,派盛彦师率数十名步骑追赶。在陆浑县南七十里,彦师在山谷中设有伏兵,李密的军队走过一半,彦师拦腰出击,斩杀了李密,李密时年三十七岁。当时,徐勣为李密坚守黎阳。李渊派使者持李密首级。去招降徐勣。徐勣为李密发丧,用君臣大礼,上表请求李渊答应收葬李密,丧仪规模很大,军士都穿白衣戴孝,将李密葬在黎阳山南五里处。李密的旧部都大哭,有很多人哭得呕了血。

4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主持人

李密

生日:1986.5.27

籍贯:福建莆田

民族:汉

身高:170 公分

星座:双子

血型:不好意思不知道

毕业学校:中国传媒大学

专业:播音与主持(本科)

现任职业: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主持人

性格: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爱好:运动、看书、练字

特长:羽毛球、游泳

欣赏的人:曾子墨、杨澜

喜欢的明星:松岛菜菜子、奥黛丽·赫本

喜欢的颜色:黑、白、灰、紫

喜欢的动漫:齐藤千穗、宫崎竣的所有作品

喜欢的书籍:《亮剑》、《明朝那些事儿》、《张小娴文集》

喜欢的音乐:《Everything》、《I will make love to you》

喜欢的电影:罗马假日

喜欢的运动:羽毛球

想去的地方:罗马

满意的优点:谦逊,亲和

不满意的缺点:动作慢(没效率啊)

人生信条: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决定,都能化为晚年时回味绵长的微笑

5 西南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

西南大学教授,女,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学士学位;1993年至1995年到日本东京大学进修,1999年9月至11月到日本琦玉日本语国际中心教师进修班学习;现任外国语学院日俄法系主任,兼任学院教代会主任和学校教代会委员;主要从事日语语言学研究和日汉对比研究。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

科研成果

近几年在学科级和核心期刊等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了《关于非日语专业教育中的对照法》等7篇论文和一部译著。

6 博士,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讲师

工学博士,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讲师。目前研究方向为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及光纤放大器。2003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2005年、2010年分别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电子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南京大学光通信工程研究中心任教。博士毕业前一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从属于哈工大可调谐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从事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的研究工作,在此期间参与了863、总装、民用航天以及科工局等重大项目。已在Optics Express等期刊上发表文章近20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