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满意
释义

李满意 副主任医师,学士学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南六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协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惠济区卫生局未成年人教育导师,郑州市卫生系统“21世纪中医人才”培养工程首批30名培养对象。曾获“郑州市中医技术能手”、“郑州市21世纪中医人才”等称号。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即致力于风湿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以娄多峰教授治痹理论为基础,辨病辨证,综合治疗,对各种常见风湿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任《中国风湿病学》、《风湿病诊断和治疗学》、《常见风湿病临床问答》编委,全国中医药高校创新教材《中医风湿病学》主编秘书。先后发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治疗行痹中的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发热症状体会》等论文十余篇。

个人简历:

1992年9月-1997年7月在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学习中医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7年7月毕业后到河南风湿病医院任住院医师,从事临床,跟随全国名老中医娄多峰教授致力于中医风湿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10月参加中国中医风湿病学会第四届委员会会议暨学习班学习。

1998年1月在院内首届论文交流会上,论文《二草二皮汤熏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获得一等奖。9月参加第四届河南省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论文《二草二皮汤熏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在会议上交流。10月参加第二届中南六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儿童强直性脊柱炎54例临床分析》在大会上交流。年底医院进行体制改革,首次实行主诊医师制,被聘任为主诊医师,主持主诊组医疗工作。

1999年1月,因工作认真负责,被评为医院1998年度先进个人。3月在院内第二届论文交流会上,论文《辨病辨证,综合治疗风湿病》获得一等奖。

1999年5月-2001年4月,参加中医风湿病专著《中国风湿病学》的编写,并任编委。

2000年底在院内第三届论文交流会上,论文《强直性脊柱炎76例临床疗效分析》获得二等奖。

2001年4月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论文《强直性脊柱炎76例临床疗效分析》在大会上交流。

2002年12月通过中级职称资格考试。

2002年-2003年参加专著《风湿病诊断治疗学》的编写,并任编委。

2003年1月被聘任为主治医师,负责科内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带领下级医师,积极开展业务学习、病案讨论,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同年夏参加院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诊疗规范的制定工作。9月医院进行深化体制改革,再次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仍被聘任为主诊医师(科主任),领导主诊组的医疗、科研、教学及行政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业务学习和主持病案讨论。11月参加第五届河南省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风湿病发热症状的治疗体会》在会议上交流。

2004年6月参加编写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风湿病专著《中国风湿病学》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奖”三等奖。10月参加河南省中医知识竞赛,通过初赛、复赛,并代表郑州市卫生局队参加决赛,获集体三等奖,并获个人优秀奖。

2005年7月参加医院组织的“冬病夏治”风湿病知识讲座并授课;10月参加第十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风湿病发热症状的治疗》和《川崎病1例报告》在大会上交流。

2005年-2007年参加医院专科专病申报工作;并主持进行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的修订工作。

2006年3月参加医院管理课程培训班;5月参加第六届河南省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同时任医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对院内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及科研论文进行咨询,指导下级医师,提高业务水平。

2007年2月论文《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述》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年第2期上发表;5月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发热症状浅识》在《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年第7期上发表。6月参加河南省中医风湿病研究新进展学习班,并在学习班上授课;同月赴深圳参加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206例不同性别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特点分析》。9月参加第七届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主持病案讨论;同时在本次会议上增选为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10月在重庆参加全国风湿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新进展暨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班。

2007年-2008年参加科普图书《常见风湿病临床问答》的编写,并负责类风湿关节炎的内容,该书2009年2月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期间还多次主持门诊和住院疑难病案讨论,并进行分析总结。2007年12月-2008年2月主持进行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诊疗规范以及风湿病评估表的修订工作。

2008年5月参加第八届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年会,并在大会上发言。7月参加河南省肾脏病、风湿病学术年会。同月被《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聘为特约专家。8月论文《206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分析》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年第8期上发表。9月-12月主持医院“读经典,查文献”活动,既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水平,又为编写教材《中医风湿病学》收集文献。10月论文《强直性脊柱炎男女临床特点对比—附178例报告》、《心理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在《中国中医风湿病学杂志》第3、4期上发表,并在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上交流。11月论文《男性和女性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特点对比分析》在《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31期上发表。12月被郑州市卫生局确定为郑州市卫生系统“21世纪中医人才”培养工程首批30名培养对象。同月作为郑州市惠济区卫生局专家对辖区内一级中医院进行医院管理年检查。

2009年1月开始跟随全国名老中医娄多峰教授坐诊,每周一次。同时阅读大量医学经典文献,写出读书笔记、临床医案。1月-11月参加编写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风湿病学》,并任主编秘书,2010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7月论文《“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治疗行痹中的运用》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年第7期上发表。8月论文《274例类风湿关节炎男性和女性临床特点对比分析》在《航空航天医药》2009年第8期上发表。9月到桂林参加中南六省风湿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进展学习班,并当选为新一届中南六省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协作委员会委员。同月论文《从虚邪瘀观点学习<内经>骨痹理论的体会》在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上交流,10月在《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第19期上发表。11月参加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基层医师提高班,学习班上授课,并主持部分会议;同月到北京参加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中医风湿病学术交流会、中医骨伤科疾病学术交流会)。2009年12月通过河南省卫生系统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任副主任中医师。同月被聘为郑州市惠济区卫生局未成年人教育导师,

2010年3月论文《娄多峰教授虚邪瘀治痹理论临床应用》在《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第8期上发表;2010年8月6日-8月8日到北京参加第四届国际风湿病学术研讨会,论文《娄多峰教授学术思想浅探》和《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症状的治疗》在大会上交流。并当选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8月论文《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症状的治疗》、《娄多峰教授治痹思想浅探》在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0年学术会议上交流;10月论文《娄多峰教授治痹思想浅识》在《江苏中医药》2010年第10期上发表;11月论文《类风湿关节炎的疼痛症状治疗浅识》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第11(下)期上发表。9月-11月参加郑州市第七届“郑州日产杯”职工技术运动会中医药技术竞赛,荣获三等奖,被授予“郑州市技术能手”称号。2010年度核心医疗质量指标门诊病历书写质量的评比第一名。

2011年2月论文《178例强直性脊柱炎男性和女性临床特点对比分析》在《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年第2期上发表;3月论文《虚邪瘀辨证综合治疗风湿病发热》在《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3期上发表;3月在郑州市卫生局“21世纪中医人才”培养工程中成绩合格,授予“郑州市21世纪人才”称号;4月论文《二草二皮汤熏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娄多峰教授“虚邪瘀”治痹用药经验》在《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年第4期上发表;5月论文《综合治疗儿童强直性脊柱炎54例临床疗效观察》在《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年第5期上发表;6月论文《类风湿关节炎男性和女性临床特点的研究进展》在《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年第6期上发表;7月论文《儿童强直性脊柱炎54例临床特点分析》在《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7期上发表;8月到山东烟台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产后痹的辨证论治体会》、《娄多峰教授风湿病虚邪瘀调护思想浅识》在大会上交流;9月-11月参加郑州市第八届“郑州大商杯”职工技术运动会中医药技术竞赛,荣获三等奖,被授予“郑州市技术能手”称号。10月病案《肝肾亏虚挟热型骨痹(强直性脊柱炎)1例治验》在《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年第10期上发表;同月在郑州参加全国内分泌疾病中西医诊治新进展学术交流会。参与的科研课题“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获2011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