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景林
释义
1 北洋军阀、近代武术大师李景林

基本资料

姓名:李景林

字:芳宸

号:广古川

生卒:1885---1931

师承:武当剑传人宋唯一

描述:近代武术大师兼军事将领,武当剑术传人,,人称“武当剑仙”。东北军著名军事将领,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国术馆的创始人。

籍贯:河北省枣强县恩察

生平概述

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6岁的李景林回到家乡,少年壮志闲不住,在进保定军校前特地带艺投师到近邻永年,向杨建侯学艺,成为杨家稀有的外姓徒弟之一,并与杨澄甫结下深厚友谊。1922年奉直交恶,李景林升任第三梯队(东路军)司令,亲率第七混成旅戟津浦路,参与马厂之战。准备交战前,李景林在武术队再挑选三人,使自己身边有杨奎山、郭宪三、林志远、黄敬义等四个亲随徒弟。四月二十二日发生第一次奉直战争,开战仅七天,第一梯队司令张学良负伤,西路军在长辛店失守,奉军大败。后队改前队,第三梯队司令李景林率部二万余人,抵住了直军的追击,在唐山筑成一道防线。

李景林军装照

1922年7月份,张作霖对奉军进行整编,李景林任陆军整编第一师师长,部队移驻辽宁北镇县。 下属的营长丁齐锐部驻正安堡,丁住于北镇西门辘轳把胡同宋宅外院,发现主人宋唯一是剑侠,立即将此情报告师部。李景林得知自己少年时的老师就在眼前,真是喜从天降,立即带领身边的四

大亲随弟子郭宪三、杨奎山、林志远及黄敬义到正安拜见并迎接老师。此后,李景林在军务繁忙中挤时间继续向宋老师求教,精研武当剑术,宋唯一不但倾心传授了他武当剑术精髓,还将自己所著的《武当剑谱》、《剑形八卦掌谱》、《道家修道录》送给了李景林。此后李景林遂有“神剑手李景林”的雅号,是闻名全国的武术家兼军事将领。李景林任奉军混成旅旅长时,将武术用于军事训练,对骑兵规定要“斩劈活靶及活靶反击”的实战军训。又在军队里建立武术队,帮助训练士兵的素质和格斗本领。 1924年9月12日,张作霖通电讨直,第二次奉直战争开始,李景林任第一军军长。这次奉直大战,李景林的第一军为开路先锋,锐不可挡,势如破竹,迅速占领直、鲁、皖、苏、浙、沪等大片土地。这时,第一军已扩编为十二个旅的兵力,兼任河北保安司令及省长,不久升任第二路军司令。

1925年(民国十四年)1月,李景林出任直隶军务督办之职,再度请师宋唯一至天津随军执教,学艺者有张骧伍、蒋馨山等,从而使李景林在武当剑术上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11月,升任奉军第一方面军团司令。同年农历十一月宋唯一病故原籍,享年六十六岁。

1925年12月,奉军第三军代军长郭松龄倒戈反奉,李景林静观待变。李景林的军职极高,管辖面积大,兵力分散。驻扎在张家口的冯玉祥部队乘势攻击。养精蓄锐的冯军第一军军长张之江率部攻打京、津。直隶局势突变。

1926年1月,冯玉祥占领天津,李景林尚未撤离,李景林避入租界,在公馆里闭门不出,成为张之江的笼中之鸟。张之江不能用军队包围李公馆,也不能在“日租界”逮人,只能派便衣暗哨日夜监视,等待机会抓人。1927年3月复出。在此期间,李景林曾以重金礼聘当时武林名家诸如八卦名师贾凤鸣、武学泰斗孙禄堂等人聚其寓所,彼此间相互参学,共同切磋剑术技艺。据傅永辉老师生前回忆,其父傅振嵩当时任督办公署卫队长之职,每晚与郭岐凤二人各持竹剑示范对击,诸公取剑中攻防有效,实用性强之法加以定名,总结出抽、带、格、击、刺、点、崩、搅、洗、压、劈等十三势,继承发扬了武当剑原有击、刺、格、洗之法。李景林集思广益,从进击攻防角度创编对剑一套,谓之“武当对剑”,此后发展到五趟,其中不同者约六十余势。李景林据此将其随意串连示人,故而今日武当剑单练套中繁杂不一。

李景林当然不能一直呆在公馆内,要设法离开。于是研究了一个只有武术高人才能实行的周密方案。一天清晨,约四点钟左右,由李景林侄儿李书泰预先安排的一辆汽车,在四平道沿公馆的一侧由东向西以六十迈速度快速行驶(速度慢容易引起怀疑)。车门开着,公馆大门也开着,徒弟杨奎山守在门口,待汽车过来时发出信号,李景林几个人箭步飞身上车。

因汽车不变速无异声,在夜深人静中听起来是自然的过路车。李景林出了市区,到了海河及铁路以东的复兴庄王家大院一号杨奎山岳父家中,杨奎山只身回家,与李景林会合后,二人立刻渡海到烟台去济南。 经此事变,李景林对各种势力混战非常反感,同时对丢失京津,也感到愧对张大帅。经此打击,心生厌烦,萌生退意。在济南召集麾下组成“直鲁联军”时,故意让部下张宗昌任司令,自任副司令,立即北上攻打冯军。张作霖在平定郭松龄叛乱后,立即挥师南下,在南北夹击下,冯军大败。

1926年4月,冯玉祥、张之江向全国通电宣布下野。张之江被赶出占领仅三个月的天律。京津收回后,李景林对张作霖也算有了交代,并主动引咎辞职。1926年6月,李景林通电全国,宣布下野,从此不问军政事,专心从事提倡武术。

1926年下半年,李景林带领李书泰、杨奎山、郭宪三、林志远、黄敬义等一行六人,从天津乘海轮南下上海。上海的十六铺码头,有以曹幼珊为首的一百多人欢迎队伍,举着横幅欢迎标语,每人手中拿着欢迎小旗,一路上喊着欢迎口号,敲锣打鼓放鞭炮,所经之处,不少人知道情况后都自动加入欢迎行列。队伍越采越长,浩浩荡荡竟有五六百人。对一位武术家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盛况。

一行六人先在曹幼珊家中,也就是延安东路“大世界”后面的宰牛公司附近。这曹幼珊是苏浙沪地区的青帮大首领,势力及能量很大,黄金荣、杜月笙都是他的 “通”字辈学生。(李、曹二人素不相识,曹为何如此盛情?笔者认为:青帮的特点之一就是善于结交各种势力的台上或下野的上层人物。当时奉军正势力大,包括上海,少帅张学良在上海,曹幼珊肯定要拜会结交。李景林是奉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属上将级重要人物,平时与张学良关系很好,现在又突然向全国通电下野,又成了当时的新闻人物。李景林要在全国大力提倡发展国术的愿望,是曹幼珊主动向张学良表示愿意帮助的。)

上海闸北区开封路有一座“更新舞台”,是上海当时最大的戏院,能容坐四千人。老板王永山也是青帮通字辈的人物,他欢迎李景林特别积极,带着儿子王喜林及表甥郝家俊二人到十六铺码头欢迎后,又带着二人第一个到曹幼珊家,命二人向珊爷及李景林叩头。曹立即向李建议收他们二人为徒。李当然要给曹面子,就说:“这是我们有缘,算是我到上海收的第一批徒弟吧。”曹又趁热打铁说:“家中有香堂,可行拜师大礼。”李书泰立即提出异议,要另择良日。大家都明白,在青帮香堂行拜师礼仪是不妥当的,都说另择吉日。

李景林到上海后,立即邀请志同道合的孙禄堂来沪共商提倡国术事宜。于是,大家住到法租界爱多亚路的梵皇宫饭店(这是黄金荣开的饭店,后曾改成“大千世界”)。李、孙二人住在二楼,李书泰、杨奎山、郭宪山、林志远、黄敬义、郝家俊、王喜林等七人带枪轮流值班。杨澄甫到上海,住在李景林的右边房间,后到“浙江国术馆”任教务长。

1926年底,李景林、孙禄堂二人在上海一同收徒。孙的年龄比李大,李请孙挑选地址。孙虽是北方人,但喜吃辣,就在“大世界”对面西藏南路一家川菜馆“独一处”临时设个香案,烧着大香,每人手中拿着龙风大红贴,内装家庭主代的个人简历和一张五十大洋的支票。这次王喜林将弟弟王喜奎也带去一同拜师。先有孙禄堂进行收徒的拜师大礼,李景林作贵宾列席,仪式由大徒弟李玉琳主持。而后由李景林进行收徒的拜师大礼,孙禄堂作贵宾列席,仪式由李书泰主持。这次拜师大礼有一个特别情节,就是孙禄堂坚决不收郝家俊的拜帖,使郝家俊非常尴尬,礼仪无法进行。只有李景林知道

个中原因,因为孙禄堂与郝家俊的父亲郝海鹏(恩光)有特别情谊,当然不能收侄辈家俊的拜贴与礼金。于是,李景林建议“拜贴免交仍参加拜师大札”。这次二人共同收的徒弟有:孙存周、李玉琳、高振东、胡风山、李书泰、杨奎山、郭宪山、林志远、黄敬义、郝家俊、王喜林、王喜奎、萧格清、郑怀贤、孙振岱、章东、支锡堂等二三十人。因事过近八十年,记载不全,肯定有遗漏,仅供参考。还有不少徒弟不是本次的,而是以后二人分别收的徒弟。

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李景林在上海奔走呼吁了一年多,要洗雪“东亚病夫”之耻辱,要提倡“全民国术化”、国术能“强身强国强种强族”,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人,且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与影响力。为了拉拢一位奉军高级将领,又可收买一点人心,蒋介石下半年特派邵力子到上海,请李景林建立“中央国术馆”并任馆长。李景林不愿意,建议由张之江担任,并请邵力子代为致谢蒋介石。李景林既然提倡国术,为何又不肯担任“中央国术馆”馆长?原因是李不肯担任官方职务,受蒋掣肘,只想自由自在能进能退地提倡国术。

1928年3月24日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李景林出任副馆长,张之江任馆长,又传授了许多弟子。

1929年初,李景林计划举办一个“全国打擂比赛”的大动作,但苦于没有资金。他虽曾为奉军高级将领,也曾担任省长,却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当时,他在上海的生活开支已很难维持,当然更无能力举办大赛。经过反复思考,李景林决定采取下策,走一步“险棋”。

在一次与黄金荣、杜月笙二人的叙谈中,李景林表示要请他们帮忙举办“全国打擂比赛”,请他们每人资助五万大洋,并拔出手枪轻轻地放在台上,开玩笑地说:“你们是有名的‘大流氓’,这次我暂当一回‘大土匪’”。说完,哈哈大笑,黄、杜二人连说好商量。

“勒索”大流氓并非小事,十万大洋也非小数。曹幼珊知道事情后,请出政要张静江和大商贾王晓籁商量。张静江当时是浙江省长,是民国特殊人物,当年是曹幼珊请张静江把流落在上海的蒋介石介绍给孙中山的,蒋介石见到他也礼让三分,现在他答应李景林举办“全国打擂比赛”,经费及名称由浙江省政府研究决定。关于十万大洋之事变轻了,由曹幼珊出面说情,黄金荣、杜月笙各出两万大洋,王晓籁自愿资助二万大洋,体面地为了李景林解决六万大洋的经费。

1929年5月3日,张静江主持召开了浙江省政府223次会议,决议文件

的第一句就是“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之创办,其动议者为省政府主席兼国术馆长张静江先生。决议聘请李景林为筹备主任,诸民谊、孙禄堂为副主任。决议用参观券筹集经费40万大洋。张静江为李景林举办“全国打擂比赛”做好了所有关键性的准备工作。 同年5月中旬,李景林、孙禄堂一行人等从上海移师杭州,住在西湖友常别墅。经过数月筹备,于9月27日向全国各省通电,邀请确有国术技能者参加比赛,一切食宿及来往路费均由大会提供。10月11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正式成立。

1929年杭州国术游艺会后曾一度执教浙江国术馆,受教者有黄元秀、高振东、诸桂亭、钱西樵、苏景田等。其中黄元秀(1884-1964)于是1931年、1944年分别有《武当剑法大要》和《武当剑法笔记》两部专著问世。其重要价值在于向今人提供了当时(即时1930前后)武当剑体系的内容与风貌。李景林曾为该书亲笔题词:“练剑之要身如游龙,切忌停滞。习之日久,身与剑合,剑与神合,于无剑处,处处皆剑,能知此义,则尽道矣。”

1930(民国十九年),因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蒋,引发中原大战。李景林奉国民政府之命在济南策动反击并创建山东国术馆。12月中旬,上海跌路局为李景林特发北上济南专车一列,专车在南京停留三天,李景林与张之江二人互作礼节性拜访,并互作欢迎与告别宴请。二人在生平中仅此一见,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第3天专车离南京北上。李景林到济南后,即宣布“山东国术馆”成立。李景林大力普及推广根据武当剑单练套路创编的有实用价值的多种对练剑法套路,如“武当对剑”、“活步对剑”、“散剑法”等,对武当剑术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景林有很多门人,其中许多人成为当代武坛名宿和武当剑术家。王恩盛的老师、孟晓峰先生与李景林为旧时相识,亦师亦友,在济南向李景林学得此剑。在此期间从其学艺者还有郝家俊、万籁声、李天骥等人。

1931年12月3日,因突患痢疾,在济南病故,年仅四十七岁。生前友好邹声远曾有诗云:“龙泉之尺鬼神惊,起舞寒光耀眼明,君家绝技应无各,传与群美后代光。”李景林先生一生戎马生涯而致力于中华武学,堪称楷模。

国术贡献

李景林在上海、杭州的三年多时间中,为国术发展做了以下工作:

1、提倡全民国术化,国术能强身强国强种强族,强化振兴民族精神,促使蒋介石成立“中央国术馆”。

2、举办世纪之最的全国打擂比赛,即“浙江国术游艺大会”。

3、在上海举办两次打擂比赛。全国打擂比赛结束后,人员全部离开杭州,大部分要经过上海。在李景林新收的徒弟中,有部分要跟着学武当剑,这等 于要李建一个教学基地。对此,李早已派李书泰持信去济南见山东省长韩复榘,筹备创建“山东国术馆”,所以在上海等待消息。所有人员对全国打擂比赛余兴未 了,要求在上海继续进行,于是产生了“第二次打擂”。第一天在“逸园”跑狗场,因是冬天,又是露天,比赛进行中又下大雪,第二天就改在“大舞台”进行(后 改名“天蟾舞台”)。有一次抽签是窦乃庚对郝家俊,窦知道郝的钻拳厉害,上场后不敢硬拼,就用“太乙醉拳”摇摇摆摆,恍

恍悠悠地走偏门进攻,结果窦被郝又摔又打击倒在地。当时上海报纸说是“十一朗拳打青面虎”,郝家俊获二次打擂第十四名。

4、创建“山东国术馆”。韩复榘积极支持建立“山东国术馆”,条件是要李景林挂名“山东省副主席”。李书泰立即在济南九纬路租下一座“戴公馆”,作馆址准备。孙禄堂也要去镇江任“江苏国术馆”馆长,李、孙二人朝夕相处三年多,从此分手。

5、李景林公开历来秘传的武当剑。武当剑术是道家内部代代秘传单授的,是国术中的奇葩,传至李景林为第十代,从他手里开始向社会公开。隐迹已 久的剑法重现武坛,这是震惊国术界的天大之事,公开传授的是“武当对剑”,由亲随徒弟杨奎山代师具体教学传授。李景林“于无剑处,处处皆剑”的纵横飘忽。 出手如闪电,运剑出神入化的高超境界,完全征服了国术界。使得早巳闻名奉军和东北地区的“神剑李”、“剑侠李”和“飞剑李”等神化美称又纷至沓来,使李景 林成为震惊武林的叱咤风云人物。

6、李景林广泛收徒。从上海到杭州,特别是全国打擂期间,李景林闪掌击飞郭某挑战的上乘功夫,震惊国术界,拜师的更多,包括多位“监察委员”。在三年多时间中,前后有五百多人向李景林递帖拜师,或许是这些挂名的“二岔子”徒弟出于对李景林的敬佩。这样的广泛收徒,影响很大,成为国术界中罕见的美谈。

2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届政协副主席

简介

李景林,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第二届政协主席。

履历

李景林,1909年10月11日生,陕西省清涧县石盘乡李家墕村人。原名李树春,字石甫或石夫,化名红孩儿。

早年经历

出生贫苦农民家庭。1922年起上小学。1925年入绥县城东门第一小学读书,兼管学校图书馆。同年参加同乡读书会陕北青年社。学习和接受马列主义1925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绥德后,参加爱国宣传。6月参加组织绥德地区脚夫工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小学支部书记。1926年领导童子军,学生联合会开展革命宣传等。

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小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参加教师联合会任组织秘书。9月参加党领导的清涧兵变。10月受党的指示参加西安中山大学党政人员培训班学习,受训期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地下党支部委员。1928年2月在纪念二七大罢工张贴宣传标语时被捕,8月获释,担任绥德南区党支部书记。1929年任绥德南区,西区党支部书记。以小学教员身份掩护地下工作,领导盐民进行抗税减赋斗争。同年秋任中共绥德县委巡视员。1930年春至1931年冬在绥德南区区委工作,任定仙支部书记。1932年至1933年任中共绥德区委通讯员、特别支部书记。以在清涧县界首小学任教为掩护,领导农民进行抗粮抗税斗争,组织农会、赤卫队,开展武装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清涧县委秘书,4月至7月任秘书长。同年8月至1935年1月任中共绥德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1935年1月至2月任书记。同年任中共西北工委巡视员。同年6月至8月任陕甘边区特委组织部部长。8月至11月任中共陕甘边区特委书记。曾任洛河川军分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同年11月至1936年2月任中共陕甘省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兼延安围城司令部政治委员。1935年1月迎接中央红军,为毛泽东做地方话翻译,协助毛泽东了解陕北地方情况。1936年3月至5月任中共陕东特委书记。随红二十九军南下到韩城、合阳等地打游击,任红宜(川)(延)长分区党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8月任中共中央联络部延长联络局局长。同年夏至秋任中共陕北省委白区工作部部长。西安事变发生后,随中共代表团之后,赴西安做东北军的工作。1936年底至1937年2月在西安和三原等地协助抗大招生。1937年2月至4月任红军前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组织科科长。4月任中共陕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5月参加全国党的代表大会。7月受毛泽东指示,赴山西太原为陕北苏区购买粮食。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至9月任陕甘宁陕北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1938年任陕甘宁边区民政厅科长。同年10月至1939年1月任陕甘宁边区民政厅代理厅长。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副厅长。1940年起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副厅长。1941年夏至1942年8月任中共延安市委书记,1941年10月至1943年1月任延安市市长,1942年5月至1943年1月兼任延安市自卫军团团长。1942年2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边区土地政策研究委员会委员。1943提1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精兵简政委员会成员。1月至2月任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副专员兼延安市市长、市自卫军团团长。同年4月至1945年8月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副秘书长。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5月至1949年5月任劳任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中共延属地委常务委员。1947年4月任西北野战军敌俘军官招待所负责人,做敌俘军官的工作。同年9月至1949提5月任延属分区法院高等分庭庭长。同年秋领导延安游击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配合西北野战军主力作战。1948年春延安光复后,领导延安市重建工作。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1949年5月任陕北区公署第一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兼行政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处处长、编委主任、中共陕北区委常务委员。

建国后

1949年10月至1954年7月任宁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至1952年8月)、中共宁夏省委常务委员,兼省建设厅长(至1951年2月),1950年8月至1953年6月兼任宁夏省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6月至1954年9月任主任。1951年6月至1953年12月兼任宁夏省机关学校人员清查委员会主任。1951年10月任中共宁夏省委代理书记。1952年1月至1954年9月兼任宁夏省编制委员会主任。1952年2月至1953年1月任中共宁夏省委员第二书记。1952年8月至1954年8月兼任宁夏省人民政府党组书记、财经委员会党组书记。1952年12月至1954年6月任宁夏省合作社联社理事会主任。1953年1月至1954年9月任中共宁夏省委书记、宁夏省第二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共宁夏省委干部学校校长(至1954年8月)。1954年甘肃和宁夏合并后,同年8月至1955年6月任中共甘肃省委第三书记。1955年6月至1958年3月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1957年1月至1958年3月任中共甘肃省委监察委员会书记。1957年兼任中共甘肃会宁县委书记。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58年3月至1959年3月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委员会书记。1958年10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第二届政协主席。1958年至1961年兼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中级党校校长、书记。1959年3月至1961年1月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1960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1961年1月至1966年9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第二书记。1961年至1967年1月兼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校长、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9年进“五七”干校学习劳动。1977年12月至1980年12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届政协副主席。

其它信息

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1980年12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著有《怎样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和杨献珍合著)、《四百天游击诗画》和诗集《塞上纪行》等。

3 中医针灸推拿专家

李景林 主任研究员,是辽宁省周易研究会古医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沈阳市创造力开发协会中国古医学易针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沈阳市子午流注中医针灸进修学校教务长,沈阳市魁生古医学易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兼“足部反射区按时疗法研究室”主任。其自幼酷爱中国古医学,多年自学中医针灸推拿,1995年专程到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疗法研究会辽宁省足健研究所进修,并获辽宁省劳动厅颁发的技术等级证书。1997年又拜中国当代著名易针发明家“神针王”王魁生教授为师,专修“子午流注”六种开穴方法和《神针秘方》,并应用于“足部反射区疗法”临床实践之中,创建了“子行流注足部反射区疗法研究室”,并发明创造出《子午流注足部反射区疗法接时开穴图》。临床应用该图开穴。治疗内妇科多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均获显著疗效,深受患者、同道和领导赞赏。

4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授

李景林,男,1954年11月生,汉族,河南南阳人,哲学学士、硕士,历史学博士。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系任教。后师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著名历史学家金景芳先生研读先秦思想史,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2001年7月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辅仁国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古籍所兼职教授及《儒藏》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中国哲学、中国哲学专题研究、中国哲学方法论研究、中国哲学原典研究、哲学前沿等课程。在儒学、道家哲学、中国文化等学术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得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多种学术奖励。主持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学术研究项目。

代表性学术成果:

1、《教养的本原——哲学突破期的儒家心性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教化的哲学——儒学思想的一种新诠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儒家的丧祭理论与终极关怀》,《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2期;

4、《朱子心论及其对先秦儒学性情论的创造性重建》,《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3期;

5、《伦理原则与心性本体——儒家“仁内义外”与“仁义内在”说的内在一致性》,《中国哲学史》,2006年4期;

6、《哲学的教化与教化的哲学》,《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6期;

7、《论“可欲之谓善”》,《人文杂志》,2006年1期;

8、《国学:中国学术文化的家园》,《哲学研究》2008年3期;

9、《教化观念与儒学的未来发展》,《人文杂志》2009年1期;

10、《孟子的“辟杨墨”与儒家仁爱观念的理论内涵》,《哲学研究》2009年2期。

5 上海市妇联副主任

李景林,1919年生,女,安徽省舒城县桃溪镇人。1938年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建国前

1936年入安徽省立合肥第六女子中学读书。1937年冬,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2月,参加舒城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工作团,6月去延安学习,历任干事、秘书、县委组织部长、副书记、书记、县独立团政委等职。

建国后

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会副主任、主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委员、自治区妇委书记、自治区人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委员、自治区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宣教部第一副部长、上海市妇联副主任、市政协委员等职。现已离休。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

6 上海沪东画院专职画师兼办公室主任

李景林 1943年生,号元真。安徽宿县人。上海沪东画院专职画师兼办公室主任。国画《贵在晚节香》、《雨后听泉》及《松鹰》、《扁豆》等作品先后获奖,1993年于福建厦门举办个人画展,曾先后参加过香港举办的"世界艺术之光"画展、台湾举办的"亚洲水墨画展"、日本举办的"国际水墨画展"、台湾香港深圳联办的"百家鸡画展"等,参展作品均选入专辑。1993年出版个人专辑《李景林作品选》,作品被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等收藏。传略被收入《中华中青年国画名家集萃》。

7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李景林 1954年11月生,河南南阳人,博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主要学术成果《教养的本原一哲学突破期的儒家心性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中国哲学史通》(合著)、吉大出版社,1995年版;《仪礼译注》(合著),吉林文史社1995年版;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吉林省哲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干事长、中寻中国哲学会中国大陆北资讯中心负责人。

8 福建省邵武市第四中学一级教师

李景林 1966年 12月生,福建邵武人,福建省邵武市第四中学一级教师,中国菌物学会会员,福建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南平市生物学会理事,南平市生物教研会理事。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研究与科普创作。发表教学论文、科技(科普)论文、散文、杂文等共计200多篇。参加编写《名师谈学法》(南海出版公司1995年出版)。主要代表作有:《简易青蛙麻醉法》发表于《生物学通报》1995年第8期;《实验中常见事故及其预防和处理》发表于《生物学教学》1994年第4期;《谈生物学教学中的现代意识教育》发表于《生物学教学》1995年第4期;《人类性别决定研究的新进展》发表于《生物学教学》1993年第3期;《鱼类的辅助呼吸》发表于《中国钓鱼》1998年第9期;《家庭氛围与孩子成长》发表于《福建卫生报》1997年9月17日;《扑蝴蝶》(散文)发表于《福建税务报》1998年4月 24日;《当前中学生思想发展的矛盾与疏导》发表于《江西日报》1997年2月17日,后入选《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文选》(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各级获奖论文11篇,其中国家级4篇、省级2篇、地级4篇、市级1篇。主要获奖论文有:《论生物科技活动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1994年获全国优秀论文二等奖;《生物课"导学型"教法及其程式》1994年获全国优秀论文三等奖;《初中生物"六步教学法"改革试验》1995年获省优秀论文二等奖。其传略被收入《中华当代名人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世界学术文库出版社1999年出版)。

9 明山区政协副主席、财政局局长

个人简历

男,汉族,1954年5月出生,辽宁本溪人,大专文化,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4年9月立新区思山岭供销社营业员;

1980年5月立新区思山岭乡政府工作人员;

1984年11月立新区统计局工作人员;

1985年1月明山区财政局工作人员;

1994年5月明山区财政局副局长;

2001年4月明山区财政局副局长、会计委派办公室主任;

2002年1月明山区财政局局长、会计委派办公室主任;

2008年3月明山区财政局局长、会计委派办公室主任、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

2009年3月至今明山区财政局局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

工作分工

分管政协文化法制办公室。参与文化、教育、卫生、政法等方面的社会活动和联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