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济国 |
释义 | 李济国,男,1939年6月出生,江苏省海门刘浩(六甲镇)人,是首届韬奋新闻奖获奖者 个人信息经历1953年小学毕业后,离开家乡随父亲在上海读初中、高中。1959年中学毕业,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1964年学完五年的新闻专业,被分配到人民日报工作。 李济国在人民日报工作了30年,却做了25年的夜班编辑。30年来,经李济国手编发制作的好稿、好标题、好版式已在全国好新闻评选中多次获奖。1991年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揭晓,人民日报五篇获奖稿件中有四篇是由他经手编发的。 贡献多年来,李济国和他的同事们及时组织抢发了大量的“本报最后消息”,从来没有发生过重大新闻遗漏,或是大新闻小安排的事故,总是把最新消息准确及时地奉献给读者。 李济国要求自己策划的版面既要保持人民日报应有的特色——准确、大方,又要有所突破和创新。特别是每逢节假日和重大报道,他更是要求自己制作出眉目清楚、重点突出、不落俗套的版式。多年来,他经手编排的版面已不下4000块。其中,荣获全国新闻奖的有之,受到中央领导同志赞扬的亦有之。1994年3月6日,新华社播发了一篇题为《一个朝鲜族养母的情和泪》的文章,讲述了一位朝鲜族妇女用无私的爱养育和拯救一个汉族儿子,自己却因贫困和病痛而住进医院的感人故事。由于当时正值“两会”期间,版面紧张,文章没能采用。李济国却怎么也忘不了这篇具有特别价值的稿件。时隔20余日,“两会”报道结束后,他再一次让编辑将此稿提交编前会讨论,受到充分重视。1994年3月28日,文章在人民日报四版头条发表,并配发了“子夜走笔”——《人人都来献出一点爱》的评论。文章见报后,受到丁关根等领导同志的关注,在读者中也引起强烈反响,仅三天时间就筹集到给朝鲜族养母的捐款近四万元。 评价社会评价羽佳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编辑改稿好比医生给病人输血,但医生为病人输入的是别人的鲜血,而编辑为稿件注入的是自己的心血。人民日报的李济国,就是为新闻事业倾注心血的编辑。”“30年来,经李济国手编辑、制作的好稿、好标题、好版式已在全国好新闻中多次获奖。1991年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奖评选揭晓,人民日报五篇获奖稿件中,竟有四篇是由他经手编发的。他说:“得奖的虽然不是自己,却同样有受奖之感,也许是编辑的自豪感使然吧!” 自我评价李济国在题为《献给无名英雄》的文章中感言:“我对名利并不看重,况且韬奋奖盛名难副。这次之所以特别珍重它,是因为韬奋奖和我的事业乃至生命紧紧相连。韬奋新闻奖是我有生以来乃至一生的最高奖尝。它将永远激励我、鞭策我继续努力,以韬奋精神尽职尽责。” 李济国也有自己的遗憾:“做了几十年编辑,最大的憾事有两件:一是稿子写得太少,二是孩子管得太少。”“我从心底感到对不住孩子,也对不住妻子。”但是,李济国又说:“可我并不后悔自己曾经作出的选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