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火德 |
释义 | 李氏李火德 李火德 据《李氏族谱》记载:李火德,宋天禧二年(1018年)生于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后迁上杭县。按统宗统系的《李氏族谱》谱系排序,李火德为八十二世。被统宗统系者大话为南方李氏大始祖。李火德真的是南方李氏大始祖吗?非也。一说李火德,字丙凤,号闽海,宋开禧二年(1206)丙寅岁十一月初八子时生于宁化石壁村。此说记载,李火德属陇西李氏的27世裔孙。 查阅《李氏族谱》对照国史,我们轻易而举地发现,至少有若干位早期入江南的人物不是李火德的后裔。 一位是唐朝名将李晟,字良器(727-793),-绰号“万人敌”,为中唐时期的顶梁柱。多次拯救国家的业绩使李晟成为与郭子仪、李光弼齐名的唐朝中兴名将,但功勋太大的将军总是让皇帝不放心,李晟平叛后,功高震主,唐德宗(742年—805年)李适明授其司徒、中书令等显职,暗削其兵权,并将其15个儿子远派各地为地方官,其中第10子李宪授洪州刺史,举家迁南昌。晟公李氏的南迁,和其他客家人因躲避战乱南迁不同,他们属于为官占籍,即因为做官而南迁。李宪子李游为宜春郡侯。李宪或为“南方李氏大始祖”。 李火德于宋天禧2年(1018年)出生在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后迁上杭县。按《李氏族谱》谱系排序,李火德属为陇西李氏第八十二世。而李晟在《李氏族谱》谱系排序为陇西李氏第六十二世。其子李宪入江西和后裔李迈入兴国均在唐朝,比李火德出生时早250年左右。所以,称李火德为南方李氏大始祖,与历史事实不符。 另一位是唐朝末代皇帝--哀帝李祝,于公元908年被朱全忠杀害,葬于温陵。温陵,即今福建泉州市的别称。 唐哀帝李祝被《李氏族谱》谱系排序为陇西李氏第六十九世。 唐哀帝李祝被朱全忠杀害时,其幼子李熙照才岁余。当时朱全忠试图对李唐后裔斩草除根,把唐昭宗的八个儿子全都杀光了。危在旦夕的李熙照在其堂叔李开来的机智保护下逃出虎口。 李开来,字瑞采,生于公元831年。李开来之祖系也属陇西李氏,一世起于李利贞,属六十一世冕郎公之子莘郎公之裔。唐室遭难时,李开来任浙东尉。公元908年,他已是77岁高龄,他把李熙照从危难之中救出后,从河南洛阳弯山绕道,日潜夜行,沿途躲避搜查,终于逃回李开来的原籍——福建邵武。 李熙照随堂叔来到福建邵武后,以李开来为义父。李开来自己生有一子,名熙临,后夭折,李开来便以李熙照为嗣。李熙照或为入闽始祖。 浙东尉李开来和唐哀帝李祝之子李熙照的事实铁证:陇西李氏的宗族支系入闽者,早在李开来、李熙照时已有明确记载。自唐末迄今,陇西李氏入闽的历史已有1100多年之久。不说77岁高龄的李开来公元908年救出李熙照后逃回的是李开来的原籍——福建邵武。单说李熙照公元908年来到福建邵武,从时间上也比宋天禧二年(1018年)生于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的李火德,至少早110年以上。置六十九世的李开来和七十世的李熙照于不顾,而称八十二世的李火德为李氏入闽始祖,或称八十二世的李火德为南方李氏大始祖,均与历史事实不符。 第三位是抗金名臣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曾任观文殿大学士。宋钦宗时,官至丞相。宋绍兴十年庚申岁(1140)卒于福州仓前山椤来精合寓所,葬怀安县桐口大嘉山南麓(今属福建省闽候县中房乡湖里村),享年58岁。 李纲生有七子,其中一子为李贵(原名复,又名信甫、显(王番)),生于公元1106年,历任左修职郎、福建建安府建阳县主簿、山东令尹、河南归德州令尹,公元1135年30岁时,因岳飞破水寨,招降杨钦兵乱,携妻带子到河南归德州居住。李贵卒于公元1181,年享年76岁,葬于归德州。 李贵之长子李燔,又称奎公,又名文宿,别名杰,号兴隆,生于宋建炎三年己酉岁(1129),六岁时随父迁居归德州。李燔(奎公)在宋朝官至枢密副使,然而受奸臣陷害,逃回归德州隐身,改名李奎。时金兵入侵,抢掠烧杀,民不聊生,李奎为避金人之祸,从河南归德州携五子孟佑迁居江西赣州石城渡,开荒种地。李燔卒于宋淳熙六年(1179),享年51岁,葬于江西石城。 从李纲“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和李纲“宋绍兴十年庚申岁(1140)卒于福州仓前山椤来精合寓所,葬怀安县桐口大嘉山南麓”的史实看,所谓的“南方李氏大始祖李火德”也与抗金名臣李纲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综上所说,所谓李火德是“南方李氏大始祖”或“李氏入闽始祖”的说法不能成立,但称李火德为上杭李氏始迁祖比较符合事实。 但是,乱认、冒认祖宗者大有人在。如: 泉州李氏始祖李君怀,是唐末随王审知入闽的,部分李氏族谱旧谱已追溯到李渊之子李元祥,但由于无法与历代天子之后较真,于是,近年泉州各地的李氏的新修族谱,就随大流,冒入上杭李氏始祖李火德世系。结果,唐末的李君怀成了南宋李火德的十代孙。正因为冒认,泉州《同安李氏族谱》中收录的李君怀四世孙李子祥墓碑文的记载,李子祥在其十四世祖李火德出生前六十年去世。 《诏安李氏族谱》称李火德是李伯瑶的四代孙(如此每代人都是100岁左右生子)。 《平和侯山李氏族谱》直接废了以李伯瑶为祖的世系,而直接接入汀州李火德。如此李火德到其下传的第十代李仁甫1324年生,只用了五十余年,平均五六岁就生儿子。 《福州福建李氏支谱》新谱,将世系接入李火德下十三世,结果十三世祖李火德的出生时间竟然在其十三代孙李逸轩之后。 所谓“李火德是南方李氏大始祖,现居于港、澳、台及东南亚的李姓华人都是李火德的后裔。”明显是统宗统系者放卫星的大话。 (江西赣县 邱冠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