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红艳 |
释义 | 李红艳,常用人名。这里指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李红艳、北京京剧院演员李红艳、吉林农经学院李红艳及赤峰法院法官李红艳等等。 中文名:李红艳 国籍:中国 民族:汉 职业:哲学博士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中文系西方美学专业 代表作品:乡村传播学 大学副教授李红艳,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先后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复旦大学中文系西方美学专业、柏林自由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2005年开始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任教。 教学领域:乡村传播学、传播学理论及方法、中外新闻传播史、媒介组织学、媒介经营管理及案例分析。 研究方向:传播社会学、乡村传播学、新媒介技术、媒介文化研究 主要著作: 乡村传播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福柯(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乡村传播与城乡一体化,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9 传播学研究方法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 乡村传播与农村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7 媒介组织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中国乡村传播学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 新农村:帮你经营乡村文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7 Media Change in China Dr。Kovac Verlag 2005 天人合一 中华文化的审美之魂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课题项目: 先后主持的项目的科研项目有: (1) 大众媒介与农民工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10 (2)餐饮服务业中女性农民工艾滋病预防信息干预模式及效果评估(国务院社会动员项目,2007)、 (3)农民工预防艾滋病信息宣传效果及干预模式研究(全球基金第三轮,2006); (4)传播活动者的经济行为分析(教育部项目); (5)电视媒体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力研究(国家广电总局项目 2009) (6)手机媒体在消除市民与农民工之间知识沟的实证研究,中央高校科研基础项目,2009 (7)中国农业传播中心理模式构建模式分析(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启动项目); (8)中国农业大学985项目中国农村政策哲学社会科学基地乡村传播与农村发展负责人等等。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北京京剧院履历李红艳:女 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派入室弟子。主工武旦、刀马旦,生于1967年。1981年至1987年在辽宁省营口市戏曲学校学习。1987年进入北京风雷京剧团凭借创新的《盗仙草》在1988年拿到了北京市戏曲演员评比表演奖(二等奖)。1992年调入北京京剧院,拜叶红珠为师。1998年至2000年在中国戏曲学院表演大专班学习。2002年9月考入第三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2006年11月5日,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为师。先后师从李金鸿、杨秋玲、王玉珍、李玉芙等。2012年3月11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出演了为其量身打造的京剧新《杨七娘》。 她的气质挺拔大方,动作准确到位,技艺稳健娴熟,颇具舞台光彩。 擅演剧目《虹桥赠珠》、《盗仙草》、《金山寺》、《盗库银》、《梁红玉》、《扈家庄》、《雏凤凌空》、《无底洞》、《挡马》、《杨门女将》、《红鬃烈马》等。 所获奖项2001年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2001年获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表演奖。2004年获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武戏擂台赛”银奖。 吉林农经学院女 1968年11月出生,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吉林农业大学管理学硕士,中共党员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从事管理类专业教学15年。 主要讲授的课程有: 主讲审计学、审计学概论、企业会计学等课程。 主要教学成果(发表论文、出版教材和科研项目): 主编教材四部,副主编两部,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参与研究省级课题三项,主持校级课题两项,其中一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在校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赤峰中级法院1981年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曾获全国法院“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优秀党员干部等称号。 河南省艺研院李红艳,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现为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东方艺术》杂志社编辑。 李红艳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艺术理论研究工作,特别是在郑州市豫剧院的几年实践,为她理论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丰富的实践加上理论的支撑,为她艺术研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李红艳的文章文风清新,视角独特,观点鲜明,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对既有的评价提出质疑,对艺术界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剖析,表现出一个青年艺术研究者的勇气、锐气、才气。 李红艳的论文《豫剧呼唤新军--豫剧人才与剧种发展》,对传统的戏曲人才培养方式的弊端,对文化素养对演员表演艺术的制约,对戏曲演出看似繁荣、实则危机潜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该文在1999年河南省"振兴豫剧战略研讨会"论文评比中,获得唯一的一等奖。 多年来,李红艳在豫剧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先后有60多篇论文在《中国戏剧》等国家级刊物发表,2007年,她的著作《经典河南·梨园》一书,对河南的戏剧文化进行了全新解读,既有很强的可读性,又不乏学术的分量和品格。 由于工作突出,先后获得"田汉戏剧奖"编辑奖,"青年鼓励奖"等多项荣誉。 西安电子科大李红艳,女,博士,中共党员,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984至1988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1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控制理论及应用工学硕士学位。同年6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1年在职攻读并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工学博士学位。 1991年6月至今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现在从事研究生导师工作,有多名优秀学生在领域里做出贡献,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教学成果。 主要业绩:从教以来,所授多门课程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曾经获得教学优秀奖、教学比赛一等奖等。主要研究方向是企业建模方法与优化分析技术、企业经营过程重组与工作流管理、系统集成与集成平台技术等。曾经担任多个专业、多个学科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工艺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市级科研项目、学院科研项目多项,先后获得我校优秀成果奖多项。曾参与省、市科研课题多项,曾主编或参编著作、教材10余部,曾获得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尊师爱学”--我最喜爱的十佳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中国地质科学院李红艳 研究员 1.个人简介李红艳, 女,1967年出生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矿物学与微束分析室副主任,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秘书长,《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编委,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微束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 2.学习经历:1988年7月获本科学位,核能及同位素地质专业,南京大学 1991年7月获硕士学位,地球化学专业,南京大学 2003年1月获博士学位,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法国Rennes第一大学 3.科研经历:1991年7月从南京大学分配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工作。1999年9月以前,主要在华南地区开展对金矿床及钨多金属矿床的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工作。1999年9月以来,主要在大别-苏鲁造山带开展对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微量元素及Rb-Sr、Sm-Nd、U-Pb同位素研究工作。负责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基金项目以及地矿部定向科研项目,并作为骨干成员参加了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矿部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以及中法科技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 目前研究方向:超高压变质过程的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响应 在研项目: 1、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样品与资料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同位素地球化学专题负责人。 2、南苏鲁地区榴辉岩退变质过程中Rb-Sr、Sm-Nd、U-Pb同位素体系的演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 3、洋壳、陆壳俯冲的时空转换,973项目课题,负责人 4、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深俯冲陆壳折返过程中的熔体/流体活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 4.主要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十一篇;与他人合著矿床学专著两本,均为第二作者;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中国农业大学性 别:女 职 称:副教授 个人简历: 1987-1991 山西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1991-1994 复旦大学中文系西方美学专业; 1994-1999 人民政协报; 2000-2002 柏林工业大学大众传播专业; 2002-2004 柏林自由大学历史和文化研究所; 2005-今 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 教学领域: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中外新闻传播史、舆论学、媒介组织学、媒介经营管理及案例分析。 研究方向:传播学理论、乡村传播、媒介文化等。 课题项目: 1.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2005/7-2007/7,中国农业传播中心理模式构建渠道分析 2.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6/7- 传播活动者的经济行为分析 著作成果: 《Media Change in China---China’s Media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英文著作),Dr. Kovac Verlag, 2005年9月德国出版; 《中国乡村传播学》,主编和主要作者之一(10万字/38万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9月北京出版; 《天人合一:中华文化的审美之魂》(朱立元 王振复主编),本人作用:撰写6万余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4月版; 《媒介组织学》,即将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论文主要有: 大众、大众媒体与农村发展的趋势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10月(增刊),独立完成; 认识和深化乡村传播研究,《北京观察》,2006年第7期,独立完成; 乡村传播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独立完成; 乡村传播意义下的农民问题,《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发展》,第11辑,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另见传播学网、传媒学术网、紫金网等,独立完成; 构建中国式乡村传播学,《中华读书报》,2005年7月20日,独立完成; 守门人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新闻界》,2005年第2期; 构建中国乡村传播学的基本思路-传播学本土化的一种探索,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1/3。 齐鲁师范学院李人物简介女,汉族,1963年9月出生,山东利津人。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到齐鲁师范学院任教,1987年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师从郑佩欣、赵凯球先生进修中国古代史,1998年至2002年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002年6月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任齐鲁师范学院教授,政治与社会发展系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 教育科研任教以来,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旅游文化》等多门专业课和公共课。所授课程得到师生们的好评,多次获得教学优秀奖、教学比赛一等奖等。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北朝研究》、《民俗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烟台大学学报》、《宁夏大学学报》、《许昌学院学报》、《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为《新华文摘》转载过学术论点。合著、主编、参编过专业著作十余部。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厅级社会科学项目、学院科研项目多项,先后获学院优秀成果奖二等、三等奖多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