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恒德 |
释义 | 1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李恒德,男, 1921年生,河南省洛阳市人。著名的核材料、材料科学专家。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47年毕业于美国卡尼基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53年毕业于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5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核材料和金属离子束材料改性科学技术的先驱者之一。在国际上最早阐明铍的滑移、孪生和断裂机制。回国后创建中国核材料专业;唐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与其同名。 中文名:李恒德 出生地:河南洛阳 出生日期:1921年 毕业院校:国立西北工学院 ◎ 人物简介李恒德,男,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核材料和金属物理专家,曾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主任,科学院原子能所兼职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与工程科学部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委员,国家科委发明评奖委员会冶金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学会理事长,《材料科学进展》、《中国材料研究学报》主编。 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北洋工学院(现天津大学)、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合并组成)。 1946年,赴美留学。 1947年,美国匹兹堡卡尼基理工学院冶金系毕业(硕士)。 1953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材料科学专业博士学位。 1954年12月,回国。 1955年4月-1957年8月,任清华大学机械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1957年8月-1988年9月,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 1963年-1966年,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1979年-1997年,兼任清华大学材料研究所所长。 1988年至今,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系教授。 1997年起,兼任清华大学材料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4年,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历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清华大学材料研究所所长等职。 现任:清华大学材料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国际材料研究学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及国际材料研究学会联合会副主席。 ◎ 学术成果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硕士,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博士。 在国际上最早进行铍单晶塑性形变研究并阐明了铍的脆性机制和本质。 对中国核反应堆用铸管的轧制工艺和氢化物分布关系,核燃料微芯试制以及带电粒子束辐射效应的早期和中国的核材料教育事业都努力作出了贡献。 是中最早开拓离子束材料改性新领域的专家之一,在中国最早领导开展离子注入金属材料改性研究,并首先指导研制成具有特色的离子束界面混合的模拟程序。 他主持参加了中国第一台离子束辅助沉积设备的研制并利用它开展了一系列单质膜和纳米多层膜研究。 在中国首次利用溶胶沉淀法研制出UO2燃料微球,并利用带电粒子束研究材料的辐射损伤效应。曾深入研究堆用锆合金包壳管中氢化物取向分布和轧制工艺及织构的关系,为在实际生产中防止锆管脆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控制基础。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在离子束材料改性等方面发表学术论文200篇。专著2本。1989年以来又领导开展了天然生物材料及结构仿生研究。曾获国家级或省部委级奖励四项,发表不同研究方向上具有代表性的论文近百篇。 ◎ 个人简历1942年,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毕业【1938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北洋工学院(现天津大学)、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合并组成】。 1947年,于美国匹兹堡卡尼基理工学院冶金系毕业(硕士), 1953年,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博士)。 1955年4月—1957年8月,任清华大学机械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1957年8月—1988年9月,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 1963年—1966年,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1979年—1997年,兼任清华大学材料研究所所长。 1986—1994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及工程科学部主任。 1991—1999年,当选为中国杰出青年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C-MRS)理事长。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当选为1999年及2000年国际材联(IUMRS)主席。 1997年,兼任清华大学材料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材联执行委员。 ◎ 学术职务历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清华大学材料研究所所长等职。 现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学术兼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与工程科学部主任(1986-1994)。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1991年起)。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C-MRS)理事长(1991-1999)。 国际材料研究会联合会(IUMRS)副主席(1997-1998)、主席(1999-2000)、前任主席(2001-2002)。 国际材联执行委员。 ◎ 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天然生物材料的多级结构、微组装的仿生研究,100万元,1999-2002,课题负责人。 2. 985校内重点项目,生物材料的结构、基因调控、自组装与应用研究,450万元,1999-2002。 3. 973计划,三维仿骨结构设计与制备和生物材料的自组装,75万元,2001-2004。 4. 国家基金委主任基金,天然丝蛋白材料的结构、性能与仿生研究,10万元,2002。 5. 国家基金委,离子注入合成碳化硅的研究,5万元,2001。 ◎ 科研经历李恒德院士出生于1921年,1948年秋,他接受美国海军研究局的课题,从事金属铍的研究。当时铍作为一个新型的原子能金属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但是,人们对这个鲜为人知的很贵的金属的力学性能了解很少,特别是它的脆性。于是他就从试制铍单晶做起,并对几十种位向的铍单晶做理学试验,详细观察铍单晶的变形行为。他发现铍的滑移系统只有一个,大多数位向下都靠孪生变形,这样就不能提供大量的变形量。 只有在某一合适的位向的单晶中,它可以沿着一个滑移系统进行很大的变形,表现很好的延展性;但在最不利的位向下它既不能发生滑移也不能发生孪晶,于是压缩时便爆炸式的发生粉碎。正是铍晶变形系统的局限性和变形方式对位向的高度敏感性,使得多晶铍必然很脆。这样就从形变机制上阐明了铍的脆性,而且,在高温时这一特性也不发生变化。 1956年李恒德回国以后他创建了清华大学的核材料专业,为国家核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关键的人才。1973年,他利用凝胶沉淀法最早在中国研制出二氧化铀的微球。1974年—1975年,他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住厂近1年时间,根据当时中国外对威胁反应堆安全的锆合金包壳管材氢氧化物位向引起的脆断问题,提出并主持了中国锆合金管材的氢氧化物分布研究。 他提出了氢化物取向主要取决于管材的织构和加工工艺,帮助研究院建立管材织构的测定方法,提出基极取向因子V的概念和计算公式通过对大量不同工艺、不同冷做程序、不同热处理制度的中间取样和最终管材的取向因子的测定和渗氢试验,终于建立了管材织构取向因子V48和氢化物取向因子F48间的关系,这个工作的意义是找到了控制薄壁锆管中氢化物分布的规律和途径,避免堆用锆管氢化物最有害的径向取向,改变为有利的周向取向,最终可以降低燃料包壳管材氢脆开裂的倾向,提高了反应堆的安全性。这在一系列工程中都得到了应用。 自1978年之后,李恒德领导他的研究组进入了金属离子束表面改性的研究新领域,他和他的合作者们在国际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在中国获得了多项奖励。他们系统地对离子注入对钢的磨损的复杂的影响因素做了较深层的规律性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规律,结果发表于1983年。这一研究曾吸引国际上不少专家学者的注意,图和曲线也得到了多次引用。美国海军研究所的专家在一次国际大会上做综合报告时曾特别提到这一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研究。这些结果对整体趋向的研究极为有用”。 李恒德等对氮离子注入钛人工髋关节以提高它的使用寿命也做过具有重要意义的贡献。他们不仅用有力的实验,包括在体液中的长期磨损试验加以证明,而且也在国际上第一次在人体中植入了这种关节。美国Spire公司承认这对他们下定决心开发离子注入钛人工关节起了重要影响。事后多年,在Spire公司散发给来访客人的资料中,都包括李恒德等人论文中的有关曲线和数据。这一领域多年来构成了Spire公司最重要的一个产业。 从1989年起,李恒德教授的注意力又瞄准天然生物矿物和仿生材料。他们对贝类珍珠层的复合层状结构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还曾利用多靶的粒子束溅射方法,以及珍珠层的放生原理,研制出一系列的异质纳米多层膜,并对这些总厚度不及1μm的多层膜硬度和韧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些工作更具有基础性和试探性。他们正着手研究生物燃料,就是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反应,然后形成回路,产生光能。这是一种清洁能源,是一个研究趋势和方向。李恒德教授做了10年的核材料,20年的离子束,30多年的仿生生物材料,从物理到化学再到生物,跨学科搞研究。在这些领域里,他指导和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在中国的各个领域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中共唐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简介李恒德,男,汉族,1963年4月出生,卧龙区人。1983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 现任中共唐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 履历1981年7月至1983年7月,河南省人民警察学校学生 1983年7月至1988年9月,南阳地区公安处刑警大队侦察员、预审员、内勤(其间: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中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函授学习) 1988年9月至1989年9月,方城县公安局独树派出所挂职副所长 1989年9月至1992年11月,南阳地区公安处办公室科员 1992年11月至1994年3月,南阳地委政法委干事 1994年3月至1997年3月,南阳地(市)委政法委办公室副主任(其间:1994年8月至1996年12月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函授学习) 1997年3月至2000年7月,南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综合科科长 2000年7月至2002年7月,南阳市委政法委组干科科长 2002年7月至2006年5月,南阳市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 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内乡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2008年10月至今任县委组织部长。主持县委组织部全面工作,负责组织、党建和干部工作,代表县委分管老干部局、县直工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