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鹤谦
释义

李鹤谦原名李国安(1927年——1983年)。生于天津市哥姑镇。十九岁拜师福坪安学说评书。二十一岁登台演出。整理改编并演出的《杨家将》、《野猪林》和新书《三打乌龙镇》深受好评。李鹤谦曾任中国曲协会员,曲协辽宁分会会员,营口市文联委员。

人物简介

李鹤谦原名李国安(1927年——1983年)。生于天津市哥姑镇。9岁上学读书,在学校就喜爱民间艺术。16岁毕业后便在家里跟父亲学习打铁。19岁拜著名评书艺人福平安为师学习评书艺术。开始时,他边打铁边学艺,直到21岁才开始登台演前,成为一名业演员。

李鹤谦的评书艺术,不仅继承了福派评书幽默细腻、顿挫有力、“咬字如捉虎”的艺术特色,而且热情饱满、嗓音洪亮、粗犷豪放、泼辣大方,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人物生平

李鹤谦(1927—1983),评书演员。天津人。原名李国安。九岁上学读书,在校期间就喜爱民间艺术。十六岁毕业后随父亲学习打铁。十九岁拜师福坪安学说评书。二十一岁登台演出。先后在鞍山、营口、大连以及黑龙江省各地演出。1958年参加营口市曲艺团。此后他潜心钻研新书,并整理改编了《鲁达除霸》等优秀传统书目,颇受欢迎。1978年参加曲艺汇演,演出的《古城星火》获优秀奖。整理改编并演出的《杨家将》、《野猪林》和新书《三打乌龙镇》均曾在省、市电台播放,深受好评。

评书艺术

李鹤谦先后在瓦房店、大连、营口、鞍山、沈阳以及黑龙江省各地演出。1953年参于组建营口市曲艺组,1985年参加营口市曲艺团,是营口市曲艺团创始人之一。此后,他不仅继承并发扬传统评书艺术,而且先后在书场和电台演出许多长篇新书和短段,并整理改编了《隋唐演义》、《童林传》、《大·小八义》、《大·小五义》、《左良传》、《岳飞花》、《鲁达除霸》等脍炙人口、广泛流传的优秀传统书目。1956年在大连广播电台录制由他整理改编的中篇评书《鲁十回》,颇受广大群众欢迎。1962年他在中央广播电台录制中篇新书《南方来信》。1969年12月27日在文化大革命动运中,他被以莫须有的罪名,下放遣送到海城县中小公社的中小大队。在这期间虽然他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身都受到限制,但是他对评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没有改变。先后创作改编评书小段《英雄虎胆》、《三代人》(红灯记改编)等。1970年在海城县广播电台录制长篇评书《艳阳天》。1972年他平反昭雪进入营口市老边区文工队。1977年落实政策,重回营口市曲艺团。1978年参加省曲艺汇演,他演出的评书《古城星火》被评为优秀节目。

他整理改编的传统书《杨家将》、《野猪林》、《岳飞童年》、《武松打虎》、《杨七郎打擂》、《五子胥》和新书《三打乌龙镇》、《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节振国》在电台播放,深得好评。

特别是1998年在营口广播电台录制长篇评书《杨家将》共120回,是营口市文革后第一部传统评书在电台播出。在录制过程中他克服了种种困难,面对多方压力,最终完成了这部长篇评书的录制工作,使离别十年之久的评书艺术再次回到广大群众之中。同时,被营口电台选送参加中央电台举办的“全国优秀长篇评书展播”,并在这次展播中由他录制的《杨家将》被评选为一等奖。当时全国有95家省市电台同时播放,一时间轰动全国。

1981年他在病中录制长篇评书《吴越春秋》,1983年他在癌细胞侵占了全身,面临生命危险的期间,不顾医生的多次劝告,在身体明显不支的情况下,为了给广大听众留下美好声音和记忆,他又赶录了新书《古城风支》,但遗憾的是他没有完成这部书的录制工作,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艺术风格

李鹤谦的评书艺术,不仅继承了“福”派评书幽默细腻、顿挫有力、丰富的声音人物变化,“咬字如捉虎”的艺术特色,而且热情饱满,嗓音宏亮,粗犷豪放,泼辣大方,实有强烈的感染力。

李鹤谦生前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曲协辽宁分会会员,营口市文联委员,营口市政协委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