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国顺 |
释义 | 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李国顺李国顺,男,1935年9月出生于山东蓬莱,1959年山西医学院毕业后,继而考入了上海医学院研修呼吸生理及呼吸功能。至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从事医、教、研工作,从住院医、助教逐级升至主任医师,教授。能熟练地诊治内科各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系统地讲授过内科学、诊断学课程。对内科呼吸专业有较深造诣,在省内最先开展肺功能测验、氧分析,气管镜检查和呼吸机临床应用。先后承担过国家“七·五”、“八·五”攻关课题——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通过实践总结出的“慢性肺心病基层诊断条件”被修订为全国标准,编入教科书,在全国推广应用;带领研究生对支气管哮喘进行系列研究,首次证实,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粘膜变应性炎症,为控制哮喘提供理论依据。兼职过山西省防治“呼吸四病”协作组组长,山西省防治非典专家组组长,省卫生突发事件指挥中心首席专家,卫生部防治非典专家组成员等。2001年12月退休,被山西医科大学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反聘。 撰写“防治肺心病的几点体会”一文,当时全国尚无统一的肺心病诊断标准,该文肺心病诊断标准的提出受到了国内呼吸界的高度重视。在第二届全国肺心病会议上将它修订为“全国基层肺心病诊断标准”,1978年获山西省科研成果奖,并编入教科书。 1991年——1995年,承担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国家卫生部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家级医学杂志上曾发表了10余篇有影响的论文。曾担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山西医科大学副校长等职务,并兼任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且担任多家学术期刊编委。 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副教授李国顺李国顺,男,1964年12月生,藏族,青海大通人,九三学社社员,大学本科学历,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副教授,理论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会员,亚太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音协《音乐创作》特约编辑,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代表作品:《中国的青海,世界的青海》、《黄河边上的撤拉家》、《大西北》、《红军阿奶》、《我是中国》、《阿姐迦萨》、《梦中天堂》、《彩陶的家乡》、《高原情》等。 歌曲《红军阿奶》、《阿姐迦萨》获省级一等奖;歌曲《我们一起歌唱》获全国校园歌曲大赛优秀奖;歌曲《大西北》获中国音协《音乐创作》年度作品奖;歌曲《我是中国》获全国“2009中国杯共和国六十周年优秀词曲大赛”金奖;歌曲《梦中天堂》、《那片吉祥的草原》获“感动中国”全国第三届、第五届新创词曲选拔活动三等奖;曾获青海省人民政府第五届文学艺术创作奖、九三学社青海省委先进个人、中国教育改革研究会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历年来荣获各级创作奖、演出奖、编导奖、教师教学竞赛奖、书法奖等50多项。自幼喜好音乐、书画和中国古典文学。1983年毕业于大通师范学校,分配至窎沟中学任教语文、音乐等课程,并开始音乐创作,一度得到我国老一辈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江定仙教授的书函指导。1987年考入西北师大音乐系理论作曲专业,辅修钢琴调律与维修,1991年以优秀学生标兵(四年连获一等奖学金)成绩毕业。2009年先后结业于文化部作曲理论高级研修班和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技术理论课程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10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攻读在职硕士学位。历年来,曾在兰铁文工团、兰铁电视台、青海卫视、珠海国际会议中心、珠海电视台等单位担任键盘演奏员、作曲、音乐编导、艺术总监等职,为多家电视台春节晚会及专题节目作曲。调入青海青海师范大学以来,先后主讲《作曲》《复调》《配器》《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等课程。在教学之余致力于地方区域音乐的课题研究和音乐创作活动以及音乐教育研究,曾在《青海师大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曾在《音乐创作》等刊物发表作品数十首;曾参与国家子课题《青海少数民族宗教音乐》、青海省级课题《青海藏族山歌调查研究》的调查研究工作。曾应邀参加《音乐创作》年度研讨会、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第11届国际会议并宣读论文、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三十周年会议、《钟鼓奖》国际作曲比赛决赛音乐会暨2007上海音乐学院国际作曲大师高峰论坛、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研讨会、“大美青海”歌曲创作研讨会等学术创作活动。事迹与作品入选中国文艺出版社《中国音乐家图典》、中国戏剧出版社《建国六十周年全国优秀词曲·音乐教师人物辞典》、中国文联出版社《共和国六十周年优秀词曲精选》、青海人民出版社《西宁地区优秀文艺作品丛书——音乐卷(1949—2009)》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