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国杰
释义
1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国杰(1943.5-)男,湖南邵阳人。汉族,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5年始任曙光公司董事长,2000年始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2003年兼任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1985~1986年间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CSL实验室工作。1987年回国工作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89年被聘为研究员。1990年被国家科委选聘为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人物简介

主持研制成功了曙光1号并行计算机,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机和曙光2000、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领导计算所研制成功龙芯高性能通用CPU、曙光4000超级服务器,并主持科学院重大项目IPv6网络研究。其中,曙光1号获199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199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曙光1000获得199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199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曙光2000和曙光3000分别获得2001年和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100多篇,现担任《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编,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1994年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995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获王丹萍奖,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1年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5周年突出贡献奖,同年还获得美国普渡大学杰出校友奖。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研究领域

李国杰主要从事并行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合著了4本英文专著。近几年来,主持研制成功了曙光1号并行计算机、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机和曙光天演系列计算机。

3.任职情况及获得荣誉

李国杰院士目前兼任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863计划信息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题组副组长、Journal of Computer Seicence and Technology主编等职务。

任职情况: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主任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十五863计划信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题组副组长

获奖情况:

1993年,曙光1号并行计算机获199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9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6年,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机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9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94年.荣获首届何梁何利奖

1995年,评为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1998年,获王丹萍奖

200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0年,曙光2000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曙光200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5周年突出贡献奖

2003年,曙光300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李鸿章长孙

人物简介

李国杰,(1881—1939),字伟侯,号元直。安徽合肥人,是李鸿章的长孙,李经述的长子,承袭了李鸿章一等侯爵的爵位,清末曾任散轶大臣、农工商部左丞、驻比利时国公使,1906年任广州副都统,次年调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当时住在北京府学胡同五号。1910年他出使比利时,把房子卖给了盛宣怀,归来时已是民国。袁世凯原本对他另眼看待,民国初让他继续留任比利时,1914年回国后还让他当了参政院参政。民国成立后,任参政院参政、安福国会参议院议员,1924后退职回上海。 1930年任轮船招商局董事长,因负债累累,主持出卖招商局码头给美商公司。1933年4月在上海地方法院以盗卖国家土地罪判处八年徒刑(监外执行),剥夺公权十年。1939年2月19日在上海被军统枪杀身亡。

沪上风云

李鸿章去世后,儿子李经述百日之内也随之西去,所以由李国杰承袭了李鸿章一等肃毅侯的爵位,故有“侯爷”之称。民国初年因有袁世凯的护佑,革命基本上没怎么“革”到他的头上,在段祺瑞执政的时候,还当了安福国会参议院的议员。而到了国民党北伐成功之后,蒋介石不肯买李鸿章家族的账,李国杰就面临了大麻烦。

李国杰1924年当选了轮船招商局董事会会长。可是他的命不好,在他任董事长之前一年,招商局由于种种原因开始亏损,年亏损达一百六十余万。为了开展业务,已向各庄户挪借三百余万,加上上海光复时沪军都督陈其美向轮局借的款项,总数已达一千多万。李国杰和董事会遂以轮局的一部分栈房和市房作抵押,向汇丰银行抵押借款。先借一百五十万两,后来又借了五百万元,以度难关。谁知此事后来竟招来了大麻烦。

其实轮船招商局这个晚清遗留下来的庞大企业,一直是国民党人的心事,因为油水太大了。该局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月薪,是当时中国企业的最高月薪,每月500大洋,与当时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董事长、总经理的月薪相等(一般银行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月薪是300元)。国民党初坐天下,财经紧张,银根紧缺,从长远计议,总想把招商局弄到手。那时的招商局已经是商股了,是商人们的企业,而且已在商部注册了,国民党公开抢夺总不是回事,只好打出“整顿”的旗号。

1927年国民党到上海后,逐步对晚清遗老的财产实行没收和监管政策。

1927年5月,就派张静江清查整顿招商局,后来因为招商局隶属于交通部管,所以又由交通部长王伯群担任监督。李国杰这个董事长就成了王伯群的下属,成了由王伯群任命的监督办公处总办,1928年又成立了总管理处。1929年又宣布招商局从此直属国府,由国府派专员负责整顿。

与此同时,其他前清遗老们也开始日子难过。1929年9月28日,由江苏省政府主席钮永建训令上海县,宣布没收盛宣怀财产。10月5日,又有上海特别市市政府的通告:奉国民政府令,前清故吏盛宣怀侵蚀公币,证据确凿,应将所有遗产一律查封没收。令盛氏后人及与盛氏财产有关之公司、行号、典当等等,据实具报盛氏遗产。政府采取了强硬的态度,盛家在招商局的“三杆枪”(盛恩颐、盛重颐和盛升颐都吸食鸦片)就没辙了,他们在招商局的位子保不住了。

对待李家,国民政府的主要目标对准了李国杰。因为李家的作风不如盛家洋派,主要财产还是安徽老家的土地,房产主要集中在合肥和芜湖。安徽方面已经向李家索要了六十万元军饷。南京和上海的政府大员,自然看不上那些安徽的地皮,对李家在上海的其他人员他们不熟,李国杰目标大,那就抓李国杰好了。

经王伯群从中周旋,李国杰表示同意由政府监督。谁知他一松口,南京政府就派了个赵铁桥出任总办,到招商局内部真的来“监督”他了,把他晾在一边了。赵任总办之后,有政府作后台,大权独揽,李国杰不得不处处防范、退让,日久便生怨尤,摩擦不断。国杰在向汇丰银行借款的过程中,有“声明并无中佣,但开支酬劳计二十余万两之巨,内中一部分为其本人所得”的问题。还有在1927年年终,为自支酬劳银五千两私用的事情,把他告上法院(《招商局总管理处控告招商局董事长兼任积余公司经理李国杰刑事诉状》),这下把李国杰惹恼了,下决心报复。

这个报复不是一般的报复了,竟想动手除掉赵铁桥。时值神秘杀手王亚樵正在上海活动。王亚樵曾多次密谋干掉蒋介石,对暗杀蒋介石的部下亦十分爽快。李国杰通过李次山、关芸农与王亚樵联系上了,给了王一千大洋和一张赵铁桥的照片,于是,赵铁桥于1930年7月24日,在招商局的楼侧(外滩福州路路口)遭了枪击。

赵铁桥被暗杀后,蒋介石非常震怒,责令宋子文火速查办。他们知道是李国杰干的,但抓不住把柄,但经济上已抓住了把柄,就以经济案件把他暂行拘留。

然而李国杰倒也不慌不忙,他运动了父亲一代甚至祖父一代的故友旧僚,又拿出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办法,用银子去贿赂交通部次长与监督陈孚木,使案子一拖再拖。最后,连陈孚木自己也保不住了,事情才如水银泻地,无可收拾了。

两年多后的1932年12月27日,上海地方法院的判决书终于判下来了,判处李国杰有期徒刑三年,剥夺公民权利四年。罪名是:以国家财产作抵押向美商公司借款,出卖国家利益;向大来公司租界商轮,防碍航权;贿赂交通部次长与监督陈孚木七十万两银……(《现代上海大事记》)。

世交说情

可是那个时候法律还是比不上权力大,只要有权人一讲话,格局就又变了。这个有权人首先就是段祺瑞,那时他虽然早已不是国务总理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威势和影响还在的,尤其老蒋还买他的帐,因为他曾是蒋介石的校长嘛。

1933年,段家已退去了昔日的光环。老段从北京政坛上下来,成了城市森林中的寓公,在天津的租界里安渡晚年。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日本人想拉他出山主持华北局面,但他不愿跟日本人纠缠。正苦于无计脱身时,南京的老蒋那边有信了。蒋介石恐怕老段万一上了日本人的当,糊里糊涂地下水,对整个局势不利,就精心安排了段祺瑞南下,到上海租界里去当寓公。

车到浦口火车站时,蒋介石亲自去迎接(那时长江上没有桥,北来火车需在浦口换轮渡渡江)。几句寒暄之后,想不到段祺瑞却提起了李国杰的事。

他对蒋介石说:“国杰的事,就看在中堂大人(李鸿章)的面子上,算了吧!”蒋介石先是一愣,心下虽气恼,嘴上亦不好反驳,因蒋与段有一段师生之谊,蒋介石在保定讲武堂就读时,段是校长。蒋介石只好点头喏喏。不几天,神通广大的侯爷李国杰就被放出来了。

据李家人说,段祺瑞到达南京时,李国源也前去迎接的。那时虽然段家大小姐已经去世,李国源的继室、福建人陈箓的妹妹陈琪玉已经“来归”,但在段家,仍把李国源看作是大女婿。段祺瑞拜谒中山陵的时候,李国源始终服侍在侧。李国源的到来,想必在“和平解决”李国杰的问题上,更增加了砝码。

遇刺身亡

可是李国杰“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最后还是倒在了军统的枪口下。

抗战爆发后,轮船招商局总局迁往香港,后又迁往重庆。李国杰没有去重庆,仍在上海逗留。那时上海已逐步被日本人控制,晚清遗老中有些后代开始在日本人中间走动,成立了维持会,后又在日本人的操纵下准备成立维新政府。这时国民党军统机关得到情报,说日本人将拉李国杰出来出任维新政府的头目,也有人说李国杰已接受了日方的任命,将在维新政府中出任交通部长。国民党早就对李国杰恨之入骨,只差找个借口干掉他,这次总算找到了理由。这时,段祺瑞已经去世三年了,没有人能够保护他了。

1939年2月19日正是大年初一,那天上午,他刚步出他住的新闸路沁园邨的弄堂口,没走几步枪就响了。等到人们抬他到医院时,院方已被打过招呼,说此人是汉奸,不要抢救,所以无人前来抢救,致使流血过多死在医院里。他似乎至死也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据说在医院时曾经苏醒过来,第一句话就问:“他们打我干什么?”至于李国杰是否真的当了汉奸,军统是否真的拿到确凿证据,这半个多世纪下来,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像唐绍仪被刺案一样,至今还是个谜。

3 江西省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生平简介

李国杰 1939年2月出生,江西于都人。1955年12月入伍,1960年1月入党。历任福州部队营战士、文书,团文教、宣传、新闻干事,连指导员,广昌县人武部政工干事等职。1973年转业,历任于都食品公司人秘股长,兴国、于都两县法院审判员、庭长,于都司法局副局长、主任科员,县法院调研员,1997年退休。曾受聘为《解放军报》、《福建日报》和《前线民兵》杂志等报刊通讯员、特约记者,现为江西省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成就及荣誉

军队和地方工作40余年,发扬了部队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做好本职工作时,坚持业余写作,获工作、写作双丰收。60年代初开始在军、地省级报刊发表作品。论文《运用一分为二带好一个班》原载《解放军报》,获该报二等奖,福州军区政治部出版单行本。报告文学《海滨招待所》载福州军区文化部主编出版的《前线人》。散文《给猪治病的故事》获2003年《文艺生活》杂志举办“辣味子杯全国文学大赛”奖,入选《夜雨丁香》。诗《谢师兄》、散文《放飞‘风筝’》载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著名诗人刘犁主编的《倾诉2003年诗选》。摄影《老红军杨思禄给青年干部讲述长征故事》载《老干部之友》1997年第2期封面和《中国老区报》等6种报刊。写的(81)民字第37号《兴国县人民法院调解书》,入选江西高级法院工作简报,并以省高院名义转发全省各级法院参考。在地级以上20余家报刊发表文稿和图片两千余篇(幅),计50余万字。2004年,32万字的文集《战士永在岗位上》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获县法院奖金人民币800元,《赣南日报》、《光华时报》刊发了读者对此书的评论文章,评价较高。散文《云南之旅》被收入袁梦、邓梅、代英夫主编《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的2006年《当代作家文集》,较多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和荣誉证书。他所在团的新闻、论文写作和文学创作,连续八、九年都名列师、军前茅,多次获上级奖励。从而推动了部队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曾被评为福州军区文化教育积极分子,获《解放军报》、《前线民兵》杂志二等奖,荣立3次三等功,多次被评为县司法局和法院的先进工作者、县优秀党员,1991年任组长的县农村社教工作组也被评为优秀组,他评为优秀队员。业绩已收入《延伸的长城·中国转业军官风采》(第二卷)、《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第13卷)、《学习实践“三个代表”事迹报告》、《世界华人突出贡献专家名典》、《世界名人录》(第11版)、《中华百业新闻人物大典》、《世界人物辞海》(第3卷)、《世界华人文化名人》(中国卷)、《新时代先锋》等50余部辞书。

4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部教授

1955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果树专业和沈阳师范大学政教专业。现任沈阳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和学校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常务副主编。兼任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农村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基地副秘书长,全国农林院校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协作组副组长,辽宁省高等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全国高教期刊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教育科学管理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研究方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 主持、合作主持、副主持和子课题主持国家、中国工程院、部省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余项。共有20余项研究成果获各级各类成果奖励,其中合作主持的“中国农业教育结构研究”和作为第4完成人的“中国农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分获教育部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的“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与作为第2完成人的“新型‘蓝领农民’科技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分获辽宁省第十一届(2007—2008年)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第三届省政府奖)三、二等奖;主持的“高等农业院校管理”、“面向21世纪农业科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高等农业院校管理干部科学管理研究”、“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和“高等教育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中服务模式与路径研究”项目分获2001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另外,作为主持或副主持的研究项目还获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获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获辽宁省社会科学省级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先后获各级各类优秀论文奖36篇。 主编、副主编专著、辞书16部,其中主编有《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高等教育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中服务模式与路径研究》、《高等农业院校管理》、《高等农业教育管理干部科学管理导论》、《继往开来,再铸辉煌》、《高等农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创新求索》等,副主编有《中国农业教育结构研究》、《世界农业科学技术辞典》、《韩国的农业与新村运动》、《高等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验研究》、《沈阳农业大学校史》、《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国简明农业教育辞典》、《中国农村教育史》、《高校科研管理论纲》等。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调查报告等100余篇。

5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主要学历

1984.9-1989.7 清华大学 电机系电力系统自动化 学士

1989.9-1993.3 清华大学 电机系电力系统自动化 硕士

1996.9-1999.10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电力系统专业 博士

工作经历

2011年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 研究员,博导

2003.10至2010年 清华大学电机系 副教授, 担任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教学实验室主任,兼任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主任

2000.2-2003.10 新加坡电力公司 研发部工程师

1998.12-2000.2 新加坡EPCOS公司 工程部工程师

1993.4-1996.9 清华大学电机系 助研

主要学术兼职

1) 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Power System Optimization的编委

2)第二届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2009.11-2013.11)

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六届励磁分委会委员(2010-2014)

4)《电网技术》特约评审专家(2010.1-2011.12)

研究方向

1. 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2. 新能源控制与接入

3. 电能质量

科研成果

1.论文:

至2010年底已发表60多篇论文,18篇被SCI收录。

2.发明专利:

已获得6项发明专利。

3.主要科研项目:

1) 独立承担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步化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2) 独立承担2006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型直流输电网络的研究”。

3) 独立承担2008英国Bp Alternative Energy 的“Electrical Modeling of Wind Farms”。

4) 负责2008年南京飓能公司“1.5兆瓦双馈风力发电变流器的设计和研制”。

5) 负责新加坡 SMB United Limited “New Intelligent Var Compensator”。

6) 独立承担2009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光电互补示范工程的前期论证”。

7) 参与973子课题――“大型互联电网在线运行可靠性的基础理论研究”。

8) 参与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项目――“电力一次系统数字物理动态交互混合仿真的研究”.

4. 国际合作:

与加拿大McGill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马来亚大学等进行互访,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机制。

获奖

1.2010年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西北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相关技术的仿真研究”

2.2010年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甘肃酒泉风电基地前期接入及送出技术研究”

3. 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6 著名经济学家兰州大学经济系教授

李国杰

1924年3月生,甘肃省泾川县(原甘肃省镇原县)人。

甘肃省经济学会会长、兰州大学经济系教授、研究生导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

1947年考入国立兰州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法学专业,1949年转入政治经济学系经济学专业,1951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1953年保送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班,1955年毕业。

就读于国立兰州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在隐蔽战线上从事地下活动。

1955年研究生毕业后,返回兰州大学,历任马列主义研究室副主任,政治经济教研室主任,历史系副系主任,经济系党总支书记兼系主任,人口研究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民盟兰州大学支部副主任等职。1989年离休,享受地厅级离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

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担任甘肃省委省政府、兰州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专家组成员、顾问,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国经团联常务理事,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甘肃省经济学会会长,甘肃省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甘肃人口学会理事,甘肃工业经济协会顾问,甘肃欧亚友谊促进会副会长,甘肃物资经济学会副会长,甘肃人才学会理事,兰州市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等社会兼职。

1984年创办甘肃职工业余大学、甘肃经济管理科学研究所。并于1984-1994年任校长、所长。

学术成就:

主要从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经济管理和人口经济学研究,注重拓宽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其主要学术思想与理论贡献有五个方面:

1、对我国所有制形式及其改革的研究。

2、对生产关系的研究。

3、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研究。

4、对人口经济学的研究。

5、注重拓宽管理学领域的研究。

以上五方面的理论观点集中体现在已发表的主要论文和专著中,形成李国杰教授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

主要论文近30篇,获奖和有代表性的如:《究竟应该如何理解生产关系》、《深化改革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内外环境》、《当前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几个问题》(获1987年甘肃人口学会优秀论文奖)、《传宗接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等。

主要著作6部,其中具代表性的有:《车间管理基础》、《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探讨》,获甘肃企业管理协会1990年优秀论著奖,《现代企业管理辞典》获1993年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甘肃经济学会优秀成果奖。主持翻译校审美国威廉·彼得逊《人口学基础》等。

个人文集一部:《李国杰文集》

组织领导和教学工作:

李国杰教授早年以渊博的学识和雄厚的理论基础,先后为学生讲授了政治经济学、马恩与毛泽东专著、新技术革命与我国四化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在培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中,果断从数学专业中选拔研究生,首倡引入数量经济学方法研究我国现实经济结构与改革问题。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受组织委派,以宽广的学术背景,在几乎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创建兰州大学经济系、哲学系、法律系和人口学学科,并担任创建期间的主要负责人。

1980年在西北主持创办《西北人口》学术期刊,着重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我国人口数量、质量等问题,为多学科交叉发展和经济科学的量化研究奠定基础。

1981年应邀参加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世界人口学第19届年会。

李国杰教授为西北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12年1月2日晚22时,李国杰教授因身体衰老,在兰州逝世,享年90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8: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