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冠洋 |
释义 | 李冠洋(1904~1984),名李江,字冠洋,灵丘岸底村人。其父李登法参加辛亥革命,为太原学生军负责人。李冠洋10岁人太原模范小学,1917年人省立第一中学,1921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1924年毕业。同年参加孙中山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并参加国民党内的派别组织“中山主义大同盟”,积极宣传孙中山的救国救民主张。同年,接受国民党北方执行部李大钊指示,回太原参与筹建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国民党山西省党部,任常务委员、宣传部长。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党山西省党部设立清党委员会,他被指定为清党委员。他早在1924年与当时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兼青年部长丁惟汾相识,关系密切,因而受陈果夫“CC”派的苗培成、韩克温等人的排斥,遂离开太原,转赴南京,在国民党青年部任干事。1928年,丁惟汾调任训练部长,他又返北平,任国民党华北五省市党务视察专员。 1930年7月在北平召开的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上,成立了以阎锡山为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的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经赵丕廉牵线,李冠洋以国民党华北五省市党务视察专员身份兼任了陆海空军总司令行营少将组长,与阎锡山建立了联系。李冠洋并同李澄之等组织“中国国民党各省市联合办事处”,争夺反蒋的国民党各省、市的领导权。当时李冠洋在北平办有《新民日报》,谷正纲在北平也办有《民主日报》,两派互相攻击,终因反蒋的军事失败,两派俱伤,大同盟无形解体。从此,李冠洋即完全依附于阎锡山。 1932年2月29日,蒋任命阎锡山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李冠洋在阎锡山支持下组织“中国青年救国团”,任总团长。青年团下属的核心组织“中社”,是由中共地下党员张隽轩负责。青年团还有“理论研究委员会”,通过张隽轩邀请著名进步教授、学者参加,利用公开的合法身份,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1936年阎锡山撤销山西各官办团体,统一成立“自强救国同志会”,李冠洋任高干委员会及太原绥靖公署少将参事。1938年任山西省政府委员、“民族革命同志会”高级干部委员、兼任第二战区长官部民教处长。1940年兼任“民族革命同志会”执行部总书记、第二战区干部训练处主任、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1942年任蒲县区战地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蒲县区组、政、军、经、教统一委员会主任委员。1945年同志会改组,李冠洋任行政干事,代阎锡山主持山西省政府工作。1947年兼任民政厅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李冠洋任山西省政协委员会一、二、三届委员,四届、五届常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1955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民革”山西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受到冲击。1978年山西“民革”恢复活动后,李冠洋仍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还以自己的亲闻、亲见、亲历,提供、撰写了有关阎锡山党政方面的回忆文章,为研究山西的近代史、现代史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 李冠洋晚年十分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殷切期望在台老友以大局为重,顺应潮流,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做出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