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公朴 |
释义 | 李公朴,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后遭遇特务暗杀。 中文名:李公朴 别名:号仆如,原名永祥,号晋祥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淮安 出生日期:1902年11月26日 逝世日期:1946年7月11日 代表作品:主编《全民抗战》,《民主教育》 简介李公朴(1902年-1946年)号仆如,原名永祥,号晋祥,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市被国民党特务暗害,次日身亡。原籍武进县湖塘桥,闻一多在其追悼会中发表演讲,言辞激烈,后被暗杀。 祖籍李公朴祖籍武进县湖塘桥,出生淮安,在淮安度过了他的童年,直至十三岁随父母迁居镇江。李公朴父学增,字增培,因一直在清光绪年间常镇道(正四品官,道尹衙门设在镇江)道尹沈敦兰(字彦征)家当“家人”,就用一个单字“培”为名,因其为人忠勤耿直,深得主人的赏识和器重。所以,当沈家以两万两白银买了一所坐落在淮安城内东长街朱雀桥下偏南带有花园的巨宅(详见《沈氏遂园》一文)并定居淮安时,就将李培与另一名叫贺升的仆人带到淮安,在沈公馆里充当管事人员。 名妻李培在原籍曾娶妻周氏,生子:永仁(1873年-1906年),字晋家,号兰君,配淮安府田氏;永义(1878年-1919年),字晋昌,又字香国,号汉飞,又号翰芬;女一,适淮安林耀苍。李培来淮后第三年(1884年)又娶程氏(1865年-1930年)为妻,生子:永康(1885-1945),字晋康,一字绶桐,后改公愚,原配淮城钱寿昌长女;幼子公朴;女一,适淮安府樊仲沅。李培在淮安有两处住房。一处为李培夫妇及其幼子(公朴)所住,位于东长街朱雀桥堍。另一处为其次子永义(翰芬)住房,位于东岳庙市口东龚姓院内(今市人民医院门诊部南)。 民国四年(1915年),李培七十九岁,年事已高,就在这年秋天,李培携同程氏妻及十三岁的公朴迁居镇江,依靠三子永康(公愚)生活。离淮前,又恰逢次子永义(翰芬)即将从军东海,为此,父子三人在淮合拍一张照片,并由翰芬题跋,留作纪念。题跋如下: 父年七旬有九,居淮卅余年矣。兹将还居江南尔,人生快事也。但(芬)刻从戎东海,难于随侍,又不能按时定省,殊深愧怅。特同四弟祥三人合拍一影,略解后来(白云)□□□□时已卯中秋后八日,翰芬谨志于淮寓。 李公朴即于此年离开了他的出生地淮安。 人物生平1902年11月26日生于江苏常州。幼年时家境贫寒,13岁到镇江京广洋货店做学徒,五四运动爆发后,因发动店员和一些青年组织爱国团,抵制贩卖日货,被店主解雇。后就读于镇江润州中学。毕业后考入武昌文华大学附中,因反对校医虐待学生酿成学潮被开除。随后他考入上海沪江大学附中,毕业后升入沪江大学半工半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投军北伐。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愤然离开军队,次年8月赴美留学。在美国他边读书边打工,并在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上向国内介绍美国社会情况。1930年11月,李公朴结束留学生涯回到上海。当时日本军国主义步步进逼,国事岌岌可危,他满腔热血积极投入各种救亡活动,与邹韬奋等筹办《生活日报》,在史量才支持下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业余补习学校和妇女补习学校。1934年他和艾思奇一起创办《读书生活》,发表了大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文章,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进行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通俗化的尝试,传播马列主义的一些基本知识,对青年的思想启蒙起了巨大的作用,引导许多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6年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了许多进步的通俗读物,包括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同年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李公朴被推为负责人之一,积极与东北抗日人士联系,支持抗日斗争。同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竟将他与沈钧儒等六人逮捕入狱,制造了震惊国内外的"七君子事件"。 抗战全面爆发后,李公朴积极投身于抗日民主运动。在山西,经周恩来同志决定,他担任"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长,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同时创办了由他担任社长的"全民通讯社",为抗战宣传教育及推动统一战线工作四处奔波。1937年11月,与沈钧儒等积极筹建全国抗敌救亡总会。12月,和沈钧儒一起创办《全民周刊》,并成立了全民通讯社总社。1938年1月,《民众动员论》在武汉出版。同月,应山西闫锡山之邀,到山西临汾创办民族革命大学,被委任为副校长,聘请一些进步学者、教授到民大任教。1938年5月,《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版。7月,为动员全民抗战,将自己创办的《全民周刊》与邹韬奋主编的《抗战》合刊为《全民抗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他冒着生命危险往来于敌后与前线之间。11月他到达延安,并拜会了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他组织了"抗战教学团",到晋、察、冀边区进行抗战教育工作,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成书--《华北敌后--晋察冀》,客观公正地宣传共产党、八路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由北方最前线转入西南大后方昆明。1942年12月创建北门书屋,1944年创办北门出版社。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民盟云南省支部执行委员,并担任《民主周刊》的编委工作。1945年在民盟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民主教育委员会副主任。12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召开会员大会,改名为中国人民救国会,会上他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常务委员。1946年初,他与陶行知共同创办"社会大学",任副校长兼教务长,实施民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同时主编《民主教育》月刊。为了迎接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他参加发起成立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被选为理事。在政协会议期间,他经常主持举办各种报告会、演讲会。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在较场口举行庆祝旧政协胜利闭幕大会,他担任总指挥。会上国民党特务进行破坏,制造了"较场口血案",李公朴等人被特务殴伤,送医院治疗。周恩来曾前往探望。同年5月,社会大学由于国民党反动当局百般刁难被迫停办,李公朴从重庆返回昆明,准备将北门出版社迁至上海,并开始编写《世界教育史》。此时他遭到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但他争取和平民主的决心愈加坚定。他说:"我两只脚跨出门,就不准备再跨回来!"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公朴牺牲后,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联名发表唁电:"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实为全国人民之损失,抑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 社会评价李公朴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的一生,是坚持革命、顽强斗争的一生,是忠诚于中华民族进步事业与和平民主事业的一生,是献身中国文化事业和社会教育的一生。李公朴"爱国、民主、进步"的精神不仅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被刺经过近来外间盛传特务机关悬赏谋杀在昆明的民主同盟主要负责人。民主同盟及其所有盟员,为中国人民的民主和平奔走而呼吁,其主张,其立场,其态度,光明正大,能见天日,故对一切流言传闻,以及一切恐吓威胁,从不予计较,尚以为在光天化日之下,国内和平谈判正在进行,一切鬼魅纵如何猖撅,断不敢公然出此卑劣手段,殊不料国民党反动派可耻的暴行终于发生了。 十一日晚十时,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李公朴先生遭遇了国民党特务的暗杀。 十一日晚七时许,李公朴先生因事,与其夫人张曼筠女士先后外出,八时余应事完毕,同往昆明大戏院观电影,十时余电影毕,在南屏街搭公共汽车回返北门街寓所,于青云街下车。李氏与其夫人甫行至青云街通往大兴街的小巷中,突闻枪声自后面而来。李夫人尚以为系车胎破裂声,不料即见李氏中弹倒地,呻吟于泥泞中。李夫人情急大呼"捉人呐,枪打人了!"雨夜行人疏落,未见人来。后闻特务已被当地岗警捕获,送往三分局。李大人正单独扶救中,时有云大同学数人经过,见情开始前往协救,以担架立刻送往北门外云大医院医治,时已将近夜十一时。 到云大医院,李先生尚神志清明,经医生立刻检查,见伤在腹部,子弹系由腰射入,至左腹穿出,伤势异常严重。经注射麻醉针,疼痛未止,此时李先生突然口吐鲜血满地。医院方面决定立刻施行手术。经过约二十分钟,担架入手术室,开刀检查。腹肠穿通数孔,其中两孔,口径特大,在一方吋以上,形将断绝。在施行手术过程中,又呕血不止。至午夜一时,手术完毕注射盐水,李先生已昏迷不省人事。后担架至三十四号病房进行输血,并注射盘尼西林。时已今晨(十二日)二时余,至此情况尚佳,不料伤势过重,流血过多,至今晨三时许,李先生即现不支之状,虽经医师不断注射各种救急针水,终于至今晨五时二十分气绝逝世。逝世时大骂"无耻",并高呼"我为民主而死!" 李夫人及随待在侧的亲友,眼见此一代民主战士与世长辞,痛哭失声。李夫人尤其悲痛欲绝。此不幸消息,直至今晨六时许才传至留昆民盟主要负责人,均先后赶到,见战友已暝目血痕中,无不痛哭失声,悲愤万状。李公朴先生十余年来,为中国的民主和平而奔走呼吁,痛遭反动派的嫉恨,民国二十五年,曾因呼吁团结抗日被捕下狱至"七七"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之后,李先生才与同时被捕的沈钧儒等六位先生一并被释。出狱后,李先生为抗战不断奔走于南北。皖南事变后,又为团结和平而奔走,但仍不见容于当道,辗转流亡至昆明。抗战胜利后,内战烽火燃遍全国,李先生以民盟盟员身份,又奔走于相平民主团结道上。今年一月,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全国方庆和平民主之希望,李先生以其十余年奋斗之同的将达,不胜兴奋而祷祝。不料在二月十日于重庆较场口举行各界人士庆祝政协成功大会之时,突遭反动派暴徒殴击,重伤头部。但反动派尚不以此为满足,直欲夺其生命而后快,致有昨夜暗杀的事件发生。 民盟滇支部纪念救国何罪?李先生竟因救国而下狱;庆祝政协何罪?李先生竟因庆祝政协而被殴头破血流!要求民主和平又何罪?李先生竟因要求民主和平而最后遭此毒手! 谁是国家民族的罪人,看李先生的遭遇即知!谁是背叛者,看李先生的最后结果即知! 这是反动派向人民进攻的证据!这是反动派不要民主和平的证据! 李公朴先生被反动派特务暗算了,但全中国要求民主和平的人民是杀不完杀不绝的。 人民应该牢记着这笔血债,应该为我们自己的战士索还这笔血债! 民盟滇支部 启七月十二日 故居简述现根据徐禄之(徐翰林胞姬,已故)老人和曾住过李家原房(李培南迁后)的欧长仁老人生前回忆以及欧长仁之子欧天祥的回忆,特将李公朴童年在淮的故居简述如下: 这是一个一宅两院的房屋,大门朝东,面临东长街,进门为一院落,院北为朝南正房三间,为大七路房屋,外墙为磨面砖,中间一间为格扇门,厅房地面铺大方砖,东西两头房为木地板。中间两隔山为木壁板,两头房朝南有条格窗。院西面对大门为小五路过道三间。进了过道房又是一小院落,迎门为一花台,内种花木。院北为朝南房屋三间,比前面正房规模略小,中间为两扇门,厅房地面亦铺大方砖,两头房为木地板。紧接过道房南山为门朝西的厨房一间。李公朴于1902年就出生在这所普通的宅院里并度过了他的童年,直至1915年随父母全家迁居镇江。李宅南为别姓房屋,北面、西面为徐翰林竹园。李宅原房屋已在1958年拓宽马路时被拆掉,原址即今市广播电视局,宅基包括马路北侧的人行道及其北侧部分。 荣誉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