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滇华 |
释义 | 李滇华,男,伊春原生态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森保高级工程师,伊春市拔尖人才、微生物学科带头人。现任伊春原生态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中国食用菌协会黑木耳分会理事、黑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伊春市林业科技创新团队食用菌栽培技术首席专家、伊春市科协委员、伊春食用菌协会秘书长、伊春市科协聘为“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专家顾问。 人物简介多年来一直从事森林保护、食用菌菌种的良种培育、野生优良菌种的驯化栽培、食用菌大规模生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及示范推广工作,是伊春市食用菌研究领域的专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 近几年随着食用菌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有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为此,2002年荣获第四届黑龙江省林业青年科技奖,2003年荣获第四届伊春市青年科技,2007年荣获伊春市第十九届科普之冬活动先进集体,2007黑龙江省第十九届科普之冬活动先进个人(播种奖)。2008年3月伊春市科协颁发,荣获2007年度科协系统先进个人。2008年3月20日在黑龙江省科普之冬活动二十周年评选表彰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科学研究随着伊春林区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林区的主要经济产业发生了重大改变,科研方向和重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为此,针对伊春经济的发展和需要,先后主持了多项科研攻关项目以及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市区科技兴农等项目20余项,为伊春经济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必要的贡献。 1、《松梢象甲综合防治的研究》项目,1990年荣获省森工总局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人工落叶松林带防火综合效益的研究》项目,1995年荣获伊春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3、《鸡腿蘑(块根蘑)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项目,2002年荣获了省森工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4、《块根蘑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及技术示范推广》项目,2005年荣获了省森工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5、《小兴安岭野生大型真菌彩色图鉴》项目(与外单位合作课题),2003年和2005年《小兴安岭野生大型真菌彩色图鉴》(1)获伊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小兴安岭野生大型真菌彩色图鉴》(2)获伊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6、《食用菌培养料自动装袋机的研制》项目,2003年荣获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7、《生长素在黑木耳生产中的应用》项目,2004年荣获了森工总局及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在部分林业局进行了推广。 8、《小兴安岭珍贵野生食用菌筛选驯化及栽培》项目,2006年获伊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9、《食用菌固化培养基分装机》项目,2007年荣获伊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已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10、编写了《原生态黑木耳栽培技术规程》2007年3月由伊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 11、编写了《无公害黑木耳栽培技术规程》2007年6月由伊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 12、《黑木耳优良菌株的选育》项目,2008年4月荣获伊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3、《黑木耳替代料筛选》项目,2008年4月荣获伊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成果1、《中国野生大型真菌彩色图鉴(1)》一书,2004年获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二等奖。 2、《中国野生大型真菌彩色图鉴(2)》一书,2005年获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一等奖。 3、《食用菌栽培技术》一书,2008年2月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4、《伊春市食用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论文,荣获伊春市林学会颁发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5、《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几个常见问题的分析》论文,荣获伊春市林学会颁发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6、《伊春地区黑木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荣获市林学会颁发的优秀论文一等奖。 科技服务1、近几年,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食用菌生产栽培户逐年增加,食用菌生产技术缺乏,为此,我们组织科技人员在全市各局举办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班40多次,培训人员达5万多人次。 2、为了更好地把食用菌生产技术普及与推广,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现场技术指导、免费咨询达1000多次 3、食用菌生产技术覆盖面达80%,受益生产栽培袋达8千多万袋 4、仅2008年1-3月为食用菌专业户解决实际问题1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8万多元。 经济效益伊春原生态食用菌研究所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选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黑木耳林科3号和林科6号、林科916、林科A8等品种,同时引进香菇品种939、L109、L26、958、2205、2206等一批菌株,推广食用菌生产量达1亿多袋,创经济效益达2亿多元,新增纯收益1亿元以上,经过推广应用有大部分菌株至今仍然是主栽品种,在全市近10年来覆盖率达40%以上,为林区发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和帮助,从而,取得极其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伊春原生态食用菌研究所是我国现有的、学科齐全、综合技术力量较强的食用菌专业研究所之一。长期以来一直从事食用菌的研发及科技服务工作,承担着为伊春林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重任。通过现场指导、科技讲座、电话咨询等方式,培训食用菌技术人员5万余人次,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受到林场(所)广大职工和农民的一致好评。为林权制度改革、林下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推动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经历了多年的艰苦创业,已获得十几项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森工总局、伊春市人民政府的科技进步奖,在国内的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选育出的优良菌种、研究出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已辐射全省各地,部分菌种和技术已在国内应用。 我所设有遗传育种研究室、食(药)用真菌研究室,检测中心和食用菌菌种实验室。其研究方向主要为:开发、引进、试验、筛选食(药)用真菌的优良菌株;生产食(药)用菌优质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开展食(药)用真菌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建立高产、稳产、优质栽培示范场;搞好食(药)用真菌的技术培训、技术普及和推广;协助搞好食用菌的销售、加工和贮存。 另外我所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已成功地跨出了一步,其中“块根蘑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小兴安岭珍贵野生食用菌筛选、驯化及栽培”两项科研成果已推广应用。 块根蘑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及示范推广 李滇华 伊春林业科学院 摘要;通过对块根蘑菌种的驯化栽培试验,目前,块根蘑菌种已推广到伊春市小兴安岭珍稀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和新青局多种经营公司进行生产。多次被驯化,菌丝的生长速度比以前加快,满管(袋)的时间比以前提前。菌种的配方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配方,可以有效的提高该菌种的生物转化率达到35%,减少菌种的污染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块根蘑;菌种配方;栽培方式 块根蘑,俗称;鸡腿蘑、毛尖蘑,(Clitocybe Conglobata(vitt) Bres)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乌拉嘎金矿、新青林业局和黑河地区等金矿沙土地上生长的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珍贵食用菌,尤其是该蘑菇干制后香味独特,早在清朝时,该蘑菇是皇宫的贡品,目前也是各大宾馆招待贵宾的佳品,开发研究该蘑菇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该蘑菇具有耐低温的特性,多发生在秋末,生长在已开采过的金矿毛沙风化地带,并已形成较厚的腐殖质上,也有生长在腐殖质较厚并下面排水非常好的林地内。植被有杨树、柳树、桦树、毛赤杨等杂木林,下草有小叶樟、苔藓植物、升麻、猴腿等。从1994年我们开始研究该项目,目前已进行了推广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 示范推广点的基本情况 1.1、伊春林业科学院院内及附近的针阔混交林内,共栽培300平方米,院内栽培主要采用室内地面大面积栽培、木箱内栽培和利用熟料压成菌砖栽培,针阔混交林内采用阳坡的高地和洼地进行栽培,每一块地都排水量好,不能有积水,否则容易引起菌种污染,林内主要树种有落叶松、红松、柞树、榛材等,主要利用三级菌种进行栽培试验,2003年的秋季和2004年的春秋季都进行了栽培,有稻草培养基和棉籽壳培养基进行了大面积栽培。有少部分碎玉米稻草培养基和碎玉米木屑培养基进行了小面积栽培试验,但污染率较高,原因是碎玉米经菌丝生长长时间后易导致的污染,其中,稻草培养基出菇效果最好,最大单丛重量可达256克。 1.2、伊春市小兴安岭珍稀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于2002年秋季和2003年春季进行了对本项目的研究,根据我公司的生产条件及栽培环境,从林科原购回块根蘑二级菌种进行生产栽培种,共生产了1万多袋。并据菌种的生物学特性,在2003年的秋季和2004年的春季,我们在针阔混交林地内及棚内两种地块进行栽培,共栽培1亩多地,经过30多天开始出菇,有的单丛重可达164克,共收鲜菇1180多斤,按当地野生菌的市场价格进行销售10元/斤,获得经济效益1.18万元。与此同时,对当地农业的下脚料如玉米秸、豆秸、豆皮等进行了充分利用,减少了燃烧而引起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为当地的食用菌产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品种,解决了一部分人员再就业的问题,并为我地区的食用菌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3、新青局多种经营公司于2002年11月4日从伊春林科院取回经过驯化的一级菌种40支,进行制作二级菌种,初步筛选了8个配方进行生产二级菌种,其中林科院推荐的配方和自行研制的个别配方菌丝生长较好,2003年初又使用伊春林科院生产的块根蘑二级菌种进行生产三级菌种,并根据当地的原材料及野生菌的生长状况,结合林科院的配方,拟定了几种草腐菌的配方进行生产,通过培养, 2003年春季6月3日用二级菌种进行小面积栽培试验,7月10日已见出菇,单丛重可达64克,初步的掌握了栽培经验,2003年秋季和2004年春季进行了大面积栽培,共栽培1亩多地,共收鲜菇1200多斤,按当地野生菌的市场价格进行销售8-10元/斤,获得经济效益1.2万元。并对当地农林下脚料进行了充分利用,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为当地的食用菌生产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项目,在生产黑木耳菌种的同时可以生产块根蘑菌种,多方面的发展食用菌品种,丰富百姓的菜篮子工程,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从而,推动了当地的食用菌事业发展。 2、研究方法 2.1、一级菌种的配方筛选 首先,将原保存菌种用PDA培养基进行活化处理,在恒温箱内20℃培养,然后,根据该菌的生长特点进行培养基的筛选,我们研究了10个配方进行菌种培养试验, 配方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水1000毫升。 配方2;马铃薯、葡萄糖、磷酸氢二钾、琼脂、水1000毫升。 配方3;麦麸子、葡萄糖、琼脂、水1000毫升。 配方4;玉米粉、葡萄糖、磷酸氢二钾、硫酸镁、蛋白胨、琼脂水1000毫升。 配方5;马铃薯、葡萄糖、硫酸镁、磷酸氢二钾、蛋白胨、维生素B、琼脂、水1000毫升。 配方6;蛋白胨、磷酸氢二钾、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维生素B、硫酸镁、琼脂、水1000毫升。 配方7;鲜蘑菇(块根蘑)、葡萄糖、琼脂、水。 配方8;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琼脂、水1000毫升。 配方9;马铃薯、蔗糖、硫酸镁、磷酸二氢钾、氯化钙、硫酸镁、琼脂、水1000毫升。 配方10;马铃薯、蔗糖、硫酸镁、磷酸二氢钾、蛋白胨、琼脂、水1000毫升。 以上配方分别按常规方法制作,接种后在18-20℃恒温箱内进行培养,通过培养观察我们初步筛选出配方4和配方8菌丝生长速度比较快,菌丝生长状态也非常好。在18-20℃培养下、15-20天,配方4;菌丝生长满管较快,菌丝生长粗壮、浓密。配方8:菌丝生长相对较慢,经过20-30天满管,且菌丝生长洁白、密。其它配方都在30-40天满管。 2.2、二级菌种的配方筛选 根据该菌的野生生长环境和生物学特性等因子重新进行分析总结,前期我们研究方向主要将该菌按木生菌进行培养,其菌丝生长慢,污染率高,并且出菇的效果不好,生物转化率低,单产达31%,为此我们重新对野生菌的生长环境进行了调查,与此同时查阅了有关资料和专家咨询,从而对该菌的配方进行了改变,由原来的木腐菌配方改为草腐菌配方、草木腐菌混合配方。原来的木腐菌配方菌种培养时间长,污染率高。现在改为草腐菌配方和草木腐菌混合配方,该菌种的培养时间缩短、污染率也降低了。为此,我们从7个配方中筛选出比较适宜生产应用有3个, A:稻草、麦麸、糖,过磷酸钙, B:稻草、木屑、麦麸、糖、过磷酸钙。 C:阔叶木屑、尿素、麦麸、淀粉、碳酸钙、硫酸镁、磷酸二氢钾。 D:碎玉米、木屑。 E:碎玉米、稻草。 F:棉籽壳、木屑、麦麸子、玉米粉、石膏。 G:马粪、麦麸子、木屑、石膏、玉米面、过磷酸钙、尿素。 其中,配方D、配方E、配方F对二级菌种生长较为有利,并且根据不同时间的菌种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配方D、配方E比较适宜直接用于生产需要,不易保存。配方F比较适宜用于保存和销售菌种,3个配方菌丝生长速度配方E﹥配方D﹥配方F,培养的时间由原来的90—100天到现在的70—80天。 2.2.1、生长素在菌种生长中的应用 在生产菌种期间,由于该菌种菌丝生长缓慢,为了加快菌丝生长,在部分菌种中添加苄基嘌呤和6-糠苄基嘌呤进行小试,经过培养观察,加入苄基嘌呤菌种菌丝生长良好,污染率低于10%。加入6-糠苄基嘌呤菌种菌丝生长旺盛,污染率极低,在7%以下,并且在菌丝生长满袋之后,很快有蘑菇原基形成的现象。 2.3、三级菌种(栽培种)的配方筛选 在二级菌种的配方研究基础上对草腐菌配方进行了研究,重新研究了8个配方,主要是利用稻草为主料进行不同原料的配方组合, 1、稻草、麦麸子、豆饼、过磷酸钙、石灰、尿素。 2、稻草、麦麸子、豆饼、石灰、硫酸铵、过磷酸钙。 3、稻草、麦麸子、木屑、石膏、玉米面、过磷酸钙、尿素。 4、稻草、豆饼、石膏、过磷酸钙、石灰。 5、稻草、玉米面、麦麸子、普钙、石膏、石灰。 6、稻草、麦麸子、玉米面、白灰、硫酸铵、普钙。 7、稻草、麦麸子、玉米面、白灰、硫酸铵、过磷酸钙、石膏。 8、稻草、豆饼、麦麸子、石膏、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钙、石灰、硫酸铵。 经培养观察,前期配方3、5、6长势良好,菌丝生长较快,整齐、洁白,2、4、7、8长势稍差,后期配方3长势最好,6次之,5一般(温度23℃)在培养的过程中,配方3、配方6、配方5出现的蘑菇原基较多,其它配方同样也出现了蘑菇原基,但较少,经过70-90天的培养,菌丝生长满袋之后,进行了栽培试验。 在伊春市小兴安岭珍稀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三级菌种,配方采用了棉籽壳培养基配方和秸秆、木屑培养基配方,这两个配方生产出的菌种都比较稳定,菌丝经过90-100天的生长都可以进行栽培试验,污染率相对减少,一般都在10%以下。 在新青局多种经营公司有着非常有利的条件,块根蘑在当地就有大量的野生菌分布,根据该菌的生长环境等各项因子分析,并根据当地资源情况进行了二、三级菌配方的筛选。根据林科院提供的配方和自行研制的配方共筛选了8个配方, (1)腐质草及土、麦麸、豆粉、糖、石膏、石灰、玉米粉等。 (2)玉米芯、麦麸、石膏粉、糖、碳酸钙等。 (3)豆皮、玉米面、石膏粉、糖等。 (4)杂草、麦麸、糖、石灰等。 (5)杂草、腐质草土、豆皮、麦麸、玉米面、石膏、碳酸钙等。 (6)碎玉米等。 (7)麦粒、碳酸钙等。 (8)菌根草、杂草、玉米面、石灰、糖等。 以上配方菌丝生长较好的有(3)、(1)、(8),其次,(2)、(5),其它菌丝生长较弱。配方(1)、(3)、(8)菌丝生长在90天左右,就能进行栽培试验,菌丝粗壮、洁白、整齐,且污染率低。其它配方在100-120天才能进行栽培试验,且污染率较高。 3、栽培出菇试验 3.1、示范推广点栽培情况; 3.1.1、伊春市小兴安岭珍稀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据根据当地的情况,在大棚内培养菌种并且直接出菇方式和塑料大棚内覆土栽培方式,两个地块分别栽培了5000多袋菌种,秋季在8月份栽培,春季在5月份栽培,经过一个月后开始出菇,棚内出菇控制温度和湿度是关键,温度控制在20-23℃比较适宜,湿度控制在85%左右适宜,该菌不喜好水大。塑料大棚栽培块根蘑时,覆土采用林下腐殖质土,对出菇比较有利。 3.1.2、新青局多种经营公司利用块根蘑在当地野生分布较多,气候条件和林下条件非常适宜该菌的生长,为此,在菌种栽培方面,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栽培,首先在比较适宜生长阔叶林中栽培,按每平方米栽培10袋和做成宽1米长度根据地理位置而定的床,菌种按每平方米10袋进行栽培,每袋菌种掰开两半,袋与袋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用土填充,菌袋上面覆上2-3厘米的腐殖质土,并覆盖落叶和草进行保湿,在早晚时喷些雾状水,经过30天后开始出菇,出菇时用树枝叶遮光进行保湿,出菇成丛状,极少单一出菇,出菇的效果非常好。其次采用直接菌袋地摆出菇和架上摆袋出菇,但效果都不如覆土栽培效果好,并且在出菇时水分不易掌握,菌袋污染也比较严重,出菇都从袋底下生长出来,相对比较不如覆土出菇的产量高。 3.1.3、伊春林业科学院院内及附近林内进行栽培,主要分室内地面、木箱内、林地内栽培三级菌种(栽培种)直接出菇。直接利用栽培种出菇,出菇的效果不十分理想,出菇时一定要掌握好温度、湿度和光照,前期,蘑菇原基形成,湿度在75%左右,温度在15℃—20℃,湿度大点或小点,都有可能导致原基死亡,另外,通过变温刺激,有利于蘑菇原基的形成。随着蘑菇长大,湿度逐渐加大,不易浇大水,湿度保持在85%左右即可,该蘑菇不喜好太大的水分。利用熟料压成菌砖污染率高,不利于推广使用。利用木箱和林地内进行覆土栽培出菇,效果非常好,首先选择成熟的三级菌种(栽培种)进行覆土栽培,将菌种的塑料袋脱去,掰成两半,顺坡做成宽1米的长垅,将菌种按每平方米10袋进行摆放,然后进行覆土,土质最好是生土,杂菌含量少,在土中按比例加入杀菌剂,拌匀,然后进行覆土,覆土厚度在2-3厘米,覆土后在表面上再覆上一层松针落叶,盖上地膜保湿即可,25-30天即可出菇。出菇时盖上塑料棚且遮光,遮光率在85%即可,喷雾状水不可浇大水滴,通过栽培试验每平米可产蘑菇875克,其生物学转化率可达35%。 4、块根蘑子实体成分分析 4.1、检验样品;块根蘑子实体 检验项目;营养成分分析 检验结果;(一)一般成分% 蛋白质 2.7 脂肪 2.02 碳水化合物 21.90 水分 16.71 灰分 5.80 粗纤维 18.73 (二)维生素(mg/100g) VB1 0.25 VB2 0.12 (三)微量元素(mg/100g) Fe 33.93 Zn 5.33 Ca 126 (四)氨基酸(mg/100g) 异亮氨酸 850 亮氨酸 1370 赖氨酸 850 蛋氨酸 无 胱氨酸 372 苯丙氨酸 1030 酪氨酸 591 苏氨酸 940 缬氨酸 1210 组氨酸 390 丙氨酸 1340 天冬氨酸 1752 谷氨酸 3206 甘氨酸 1070 脯氨酸 872 丝氨酸 900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提供检验结果) 5.结果与分析 5.1、块根蘑母种经过多次驯化,目前一级菌种在配方4的生长状况比以前提前了10-15天菌丝满管,并且,菌丝生长状况比以前洁白、浓密、整齐。 5.2、块根蘑二级菌种通过我们多次筛选对比,根据菌种的需求时间采用不同的培养基,主要用于销售和保存采用以棉籽壳和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 主要用于直接生产的采用以碎玉米和木屑、稻草为主料的培养基。 5.3、块根蘑三级菌种(栽培种)根据菌种生产的需要,按时间进行生产菌种,而菌种的配方也可以作相应的调整,在冬季进行培养菌种时,可以制作稻草培养基和棉籽壳培养基的菌种,春季出菇时使用稻草培养基菌种,秋季出菇时使用棉籽壳培养基菌种。也可以全年使用稻草培养基进行出菇,但菌种一定要在低温(0-5℃)进行保存,否则稻草培养基就会出现“吐黄水”老化现象。 5.4、稻草培养基在培养期间,菌种就出现过蘑菇原基,栽培30天后即出菇,出菇时间快,而棉籽壳培养基栽培45-50 天后出菇,出菇时间慢。 5.5、在生产栽培种时,为了加速菌丝生长,加快菌种的出菇时间,在菌种生产时,可以添加一定比例的6-糠苄基嘌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