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渤生 |
释义 | 李渤生,研究员。1946年6月出生,江西永新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同时兼任WCPA/IUCN东亚地区常务委员会委员。东亚自然保护研究、监测与培训中心主任。 人物经历李渤生,江西永新人,1946年6月10日生于山东惠民1953-1965年就读北京小学、北京三十五中和清华附中,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读地球化学专业。1970年毕业后发派至河北沽源县农村插队锻炼,1972-1974年在张家口地区科技局和北京市宣武区环保办公室工作,1974年调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现为该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工作。1975-1990年曾多次参加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藏、青、川、滇、新等地的考察,足迹遍及我国西南和西北高山大川。 主要成就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和生态旅游的研究工作,特别在我国青藏高原的植被与自然保护研究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50余次赴青藏高原考察,6次深入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并于1998年率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一分队成功完成了大峡谷的首次穿越任务。主持完成了“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中国西藏自治区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总体发展战略及1990~2000年发展规划”和“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制定。1993年由于在我国成功地组织了世界保护联盟(IUCN)的第一次东亚地区国家公园与保护区会议和建立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突出成绩而被世界保护联盟授予Fred.M.Packard国家公园勋章。 著述有30余篇部,在工作之会撰写过少许科普文章,钟投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著述1.《西藏植被》,科学出版社,1988。负责第三章、第八章、第十章及第二章第二节、第十五章部分的编写工作,共计七万余字。 2.中国高山植物,科学出版社。1982。编著及摄影者。 3.《中国植被》,科学出版社,1980。参加初稿编写工作。 4.中国大地,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1。主要编著及摄影者。负责生态篇的编著。 5.西藏高山冰缘植被的初步研究,植物学报,23(2),1981。 6."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ubnival vegetation in Xizang."Geologocal and ecological studies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C. &C.Joint printing Co.(h,k)lted. 1981. 7.南迦巴瓦峰地区植被垂直带谱,山地研究,2(3),1984。 8.南迦巴瓦峰地区植被水平地带,山地研究,3(4),1985。 9.东喜马拉雅南翼山地的半常绿阔叶林,植物学报,27(3),1985。 10.西藏的高山座垫植被,植物学报,27(3),1985。 11.西藏高原座垫植物的区系特点及其地理分布,山地研究,5(1),1987。 12."Effects of snow Accumulation to the vegetation in the Region of Mt. Namjagbarw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untain vegetation, 1986. 13.西藏羌塘高原高寒草原的基本类型与特征,植物生态与地植物学丛书,6(1),1982。(与王金亭合作) 14.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初探,中国科学,1987,8。(与地理所杨逸畴,大气所高登义合作) 15.南迦巴瓦峰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山地研究,3(4),1985。(与地理所杨逸畴,南京大学彭补拙合作) 16."Vertical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Mt.Namjabarua Natural Reserve"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phytoecology, 1989. 17.我国半散放麋鹿生境植被及采食植物种类的研究,林业科学,27(4),1991。(与林科院梁崇歧合作) 18."Steppe and desert ecosystem in the northwestern Qiangtang Plateau and It'sprotection""Chinese journal of the airdland research"New youk, 1991。 19.羌塘高原美马错自然保护区的初步评价,自然资源,4(3),1989。 20.中国自然保护地图集"墨脱自然保护区图"1:20万,科学出版社,1989。 21."Alpine timberline of Tibet"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rest development in cold Climates", Iceland, 1991。 22.青藏高原自然地图集"墨脱植被图"1:20万,科学出版社,1993。 23."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初步评价",自然资源学报,Vol. 8, No.2, P97-104,科学出版社,1993。 24."南迦巴瓦峰地区生物"科学出版社,1995年,主编,50万字。 26."南迦巴瓦峰地区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95年,参加编写,5万字。 27."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总体发展战略与1991-2000年规划",1991,主编,15万字。 28."Protected Area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in East Asia"主编,香港三联出版社AJPC 3 publication, 1996. 29."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1997,主编,35万字。 30."中国高山花卉",1997,中国世界语出版社,与郎楷永、冯志丹合作。 31."华山极吸收光谱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地理变异",植物学报,1997,39(5):427-423,与唐礼俊等人合作。 32."川滇群体遗传结构的初步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19(2)与李进等人合作。 33."不同海拔高度川滇高山栎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变化",植物学报,1998,40(8):761-767,与李进等人合作。 34."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总体规划"主编 1999 野外工作1975年:参加中国科学院青藏队对西藏南部及雅鲁藏布江河源地区进行植被调查。 1976年:参加中国科学院青藏队藏北分队,首次对藏北羌塘高原无人区进行植被考察。 1979年:参加云南腾冲进行的"780"航空遥感实验。 1980年:在西藏墨脱地区进行植被考察。 1981年:参加中国科学院青藏队,对横断山南段植被进行考察。 1982-1983:参加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对东喜马拉雅最高峰~南迦巴瓦峰所在地区进行了长达15个月的连续科学考察。 1983-1988年:参加中国已灭绝的珍稀动物~麋鹿的再引进国际合作项目。 1985年:参加美国高山研究所专家组对珠穆朗玛峰两侧中国、尼泊尔区域进行的科学考察。 1986年:参加中国日本东北大学西藏学术考察队,对川藏公路沿线及藏南和念青唐古拉山地区进行植被察。 1987年:对日本藏王山、富士山、穗高岳进行植被调查。 1987年:参加中国科学院青藏队,对新疆和西藏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地区植被进行考察。 1988年:参加中国科学院青藏队,对西羌塘中、西昆仑山植被进行考察。 1988年:组织领导中美联合考察队,对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阿里的美马错核心进行科学考察。 1988年:参加美国高山研究所专家组对中国和尼泊尔的珠峰自然保护区和马卡鲁~巴隆自然保护区进行的科学考察。 1989年:组织领导中美联合考察队在新疆进行中美荒漠植被对比研究。 1989年:参加中法联合考察队,对新疆和西藏阿里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1989年:作为中国西藏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专家组组长受尼泊尔方面邀请,赴尼泊尔马卡鲁~巴隆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 1990年:赴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等地进行中美荒漠植被对比研究的野外调查。 1990年:赴法对法国地中海沿岸和比利牛斯山植被进行考察。 1990年:对西藏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科学考察。 1991年:对西藏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科学考察。 1991年:率队对藏东南帕隆藏布下游谷地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进行考察。 1991年:赴冰岛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对冰岛植被进行调查。 1992年:对广西及海南等地区山地生态系统进行考察。 1993年:对意大利阿尔卑斯山进行考察。 1993年:对挪威Tromso和Bergen地区山地生态系统进行考察。 1994年:对西藏东喜马拉雅及中喜马拉雅山地进行考察。 1994年:对尼泊尔萨迦玛达国家公园进行考察。 1994年: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国家公园进行考察。 1995年:对秘鲁安第斯山脉生态系统进行调查。 1995年:对西藏东喜马拉雅地区再次进行考察。 1995年: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国家公园再次进行考察。 1995年:对澳大利亚Kosciusko山地国家公园进行调查。 1996年:对云南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植被与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 1996年:第三次赴台湾对该地区的国家公园进行考察。 1996年:对日本北海道地区的国家公园进行考察。 1996年:承担UNDP项目,率中外联合专家组为制定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赴西藏珠峰保护区考察。 1996年:自然保护区赴云南对昆明、大理的国家森林公园进行调查与评估。 1997年:赴法国考察其地中海沿岸及阿尔卑斯山植被与调查国家公园的管理情况。 1997年:赴澳大利亚NSW省的国家公园考察。 1998年:赴尼泊尔Chitwan和Annapurna国家公园考察。 1998年:春秋两次赴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 1999年:赴缅甸对其北部葡萄(Putao)附近的迈立江流域进行考察。 参加国际会议及所作学术报告1."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ubnical vegetation in Xizang"1980年参加北京"青藏高原国际学术科学讨论会"所作。 2"Effects of snow Accumulation to the vegetation in the Region of Mt. Namjabarw a"1986年参加"国际山地植被科学讨论会"所作。 3."vertical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Mt. Namjagbarwa Natural Reserve."19 89年,参加北京"国际植物保护生态学科学讨论会"所作。 4."中国植被分布的极向地带性"1987年赴日本东北大学访问,在日本东北大学植物园所作。 5."南迦巴瓦峰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1987年赴日本东北大学访问,在东北大学生物学 教室所做。 6."昆仑?喀喇昆仑山脉生态系统特点与保护"参加法国巴黎"昆仑?喀喇昆仑90科学讨论会"所做。 7."Alpine timberline of Tibet"1991年参加冰岛举行的"寒冷气候条件下的森林发展"国际会议所做。 8."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与其保护",1992,参加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召开的"世界保护联盟(IUCN)第四届国家公园与保护区会议"所做。 9."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与其保护",1992年在美国耶鲁大学森林学院所做。 10."珠穆朗玛峰的山地生态系统"1993年,参加在意大利召开的"人与山地国际国际会议"所做。 11."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与其保护"1994年在台湾大学与香港大学讲学所做。 12."青藏高原的自然保护区",1994年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参加"亚洲山区持续发展地区性会议"所做。 13."中国国家公园与保护区的跨界保护",1995年在澳大利亚参加"跨界保护国际会议"所做。 14."中国生物与文化多样性的特点与其保护",1997年在日本东京,参加WCPA/IUCN举办的"Asian Forum Biological and Cultural Diversity"会议所做。 15."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性与方法",1998年在韩国雪岳国家公园召开的"Ecotourism fo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in National Parks"国际研讨会所做。 16."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国际合作",1998年在尼泊尔召开的太平洋地区"Workshop on Col aborative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国际研讨会所做。 17."EA-3""collaboration program"东亚第三届学术会议Sept, 8-11. 1999 in Seoulof Korea 18."东西马拉雅地区山地生态系统的特点与合作保护"1999年国际山地中心(ICMOD) 19."安第斯山与西马拉雅生态系统与合作保护"1999年加德满都。 获奖情况1.参加国家重大课题"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研究"该课题36部专著为主的成果: a.1986年中科院科学进步奖 b.1987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c.1989年陈家庚地球科学奖 本人为该课题主要参加者,并为36部专著之一西藏植被主要作者。 2.1993年因西藏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筹建及其总体规划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和成功组织东亚自然保护工作者举办了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会议而被授与IUCN Fred. M. packard国家公园奖章。 3.1983年在中科院第二次野外工作会议上获奖。 4.1983年在中科院第二次野外工作会议上获奖,先进个人。 5.1998年率一分队穿越雅鲁藏布世界第一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获中国徐霞客研究会授与徐霞客荣誉奖。 6.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做出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 参加研究课题概况1974-1976:中科院重大项目"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组成员 1978-1980:中科院、云南省、昆明军区重大项目"腾冲区域航空遥感应用技术"。腾冲植被遥感专题组成员。 1980-1983:中科院重大项目"横断山地区综合科学考察"。自然地理组成员。 1982-1984:中科院重大项目"南迦巴瓦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生物组组长。 1987-1992:中科院重大项目"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综合科学考察"。自然地理组成员。 1992-1996:国家科季"八五"攀登计划项目(PD85-31-03-0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的基础研究",承担第三专题"重点类型与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的第三专题"东喜马拉雅山地森林保护和生态学研究"项目。 1992-1997:国家"八五"攀登计划项目和中科院"八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Kj85-07-02B-6)"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第五课题"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资源、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第六专题"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及其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1989-1992:美国高山研究所与西藏林业厅"西藏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任中外联合专家组组长、主编。 1996-1997: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中外联合专家组组长、主编。 1998-1999:中科院重点科研项目"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1999:西藏林业厅"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写组组长、主编。 1985-1992:国家环保局、北京市科委:"麋鹿重引进项目"。中外联合专家组专家负责植被恢复项目 目前承担的研究课题: 1.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台湾海峡两岸生物地理学格局和过程的研究"。(39830050)1999年 1月-2002年12月。第二负责人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G1998040800)第三课题:"青藏高原现代表生过程及相互作用机理"子课题:"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演变过程与机制"子专题负责人。1998-2002年 培养人才情况1993年:康新,硕士,中科院地理所工作 1994年:唐礼俊,博士,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 1995年:黄明娟,硕士,美国 1996年:李进,硕士,美国 1997年:郭建平,硕士,美国攻读博士 2000年:王崇杰,硕士,在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