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理论经济地理学
释义

理论经济地理学是是对经济地理学理论阐述的地理学学科。与一般的经济地理学的综合不同,理论经济地理学是关于经济地理现象的模型和学说性模式阐述的学科。

理论经济地理学最早可以追溯到杜能(Johann Heinrich von Thünen)的农业区位论,后来韦伯(Alfred Weber)、霍特林(Harold Hotelling)、克里斯泰勒(Walter Christaller)、帕兰特(Tord Folkeson Palander)、艾萨德(Walter Isard)、威尔逊(Alan G Wilson)、贝克曼(Martin Backmann)都为都为理论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一阶段的研究多数集中在企业及人口的空间位置选择和空间动力学方面,是一种微观经济地理学研究,并且普遍被称为空间经济学。在1960年代后,区域发展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体,以区域为对象的研究引出了对区域动力学、多区域竞争、区域溢出、国际经济学等主题,形成了经济地理学的新研究范畴,即宏观经济地理学。从原理上讲,宏观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最早的研究应该追溯到比较优势理论,后来丁伯根(Jan Tinbergen)、贝克曼(Martin Backmann)等对城镇体系的研究,开始了宏观经济地理学的某些理论探索。1977年迪克西特和斯特格利茨(A.Dixit,J.Stiglitz)的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n product diversity开拓了新的经济理论方向,后来经过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藤田昌一、马丁(Ron Martin )等的一系列工作形成了“新经济地理学”,这种新的经济地理学突出了“区域”这一经济体的作用,推动了宏观经济地理学的最终形成。另一方面,早年苏联、中国的国家经济地理活动提出的各种学说,也提供了许多宏观经济地理学的经验研究,例如,中国经济地理学家吴传钧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说、陆大道的点轴理论等的研究丰富了宏观经济地理学。对宏观经济地理学的理性认识,发展成为了宏观理论经济地理学,有时也被称为新的区域经济学。微观理论经济地理学和宏观理论经济地理学,共同构成了理论经济地理学。

理论经济地理学虽然经过长期发展,但是它的研究范畴在2000年前后才开始明确起来。2000年杨吾扬、梁进社的《高级经济地理学》阐述的经济地理学理论范畴为:1.经济地理学的性质和体系,2.地理区位论,3.城市空间结构和中心地方论,4.区域经济开发模式。2001年B Fingleton的《理论经济地理学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动态透视》,列举了理论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为城市化、空间结构、区域知识创新与溢出,以及区域增长等作为理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显然,作者强调了宏观经济地理学内容。2002王铮等的《理论经济地理学》的目录为:微观经济地理学:空间相互作用、区位论、空间动力学,宏观经济地理学:区域结构(含城镇体系、地缘结构等)、区域动力学(含聚集、专业化、一体化和区域溢出等),实际上确定了一个理论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5:27:26